易中天反思秦漢之後的帝國製度:從秦滅六國到辛亥革命,中華文明70%的曆史都是惆悵,而惆悵,是因為在乎。中西曆史的進程,是一個交相勝的過程。有時候我們比人家好,有時候人家比我們強。麻煩僅僅在於,人家比我們強,是在近現代。我們的風光靚麗,卻已成明日黃花。這才讓人惆悵。惆悵,就是失落、悵惘、迷茫,即悵然若失,因為我們原本不該這樣。這就必須反思秦漢以後的帝國製度,甚至反思帝國之前的邦國製度。但順藤摸瓜,由近及遠,還得從帝國說起。何況我們的成敗得失,包括漢唐盛世之輝煌,鴉片戰爭之慘痛,也確實跟它息息相關。事實上,一種製度能夠實行兩千多年之久,又居然會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必定是有利有弊。沒有利,就不會存在;沒有弊,就無須革命。所以,帝國必須終結,也一定會終結。終結之後,留下的就是惆悵,還有教訓。《帝國的惆悵》以人性為視角,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曆史,以曆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解讀中國傳統社會政治、帝國製度與人性之間的關係,反思中國傳統社會政治和帝國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