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誰之夢想(1 / 1)

帝國的惆悵 易中天 1159 字 2天前

東漢以後,曆史上就當真沒有俠客了嗎?這話要看怎麼說。毫無疑問,正史不載,不等於其實沒有,但可以肯定:第一,真實的俠雖然還會有,卻不過散兵遊勇,成不了氣候;第二,俠的精神還在,卻不一定體現在俠客身上;第三,俠客將主要出現在文學作品當中,並因此而造就一種新的文學樣式—— 武俠。也就是說,司馬遷以後,俠作為一種現象,已不是現實,而是夢想。那麼,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夢?這就要弄清楚我們為什麼要有俠客。為什麼要有呢?因為誰都可能會有“不測風雲,旦夕禍福”,誰都可能會有無奈和無助的時候。用司馬遷的話來說,就是“緩急,人之所時有也”。所謂“緩急”,其實就是著急、為難、飛來橫禍、束手無策等等。這是連舜帝、伊尹、管仲、孔子這樣的聖賢都會遇到的事情。如果是尋常百姓,手無寸鐵,既沒有功夫,又沒有權勢,還生活在“亂世之末流”,遇難的可能性就更高了(其遇害何可勝道)。這時,我們當然很希望有人來救助,而且最好這人還是“職業救星”。因為見義勇為的人雖然每個時代都有,但有其“義勇”未必有其“能耐”,更不可能有事沒事都在四處閒逛,專打抱人間不平。這就不大靠得住,不能讓人放心。讓人心裡踏實的是俠客。第一,俠客就是乾這個的。所謂“任俠”,所謂“以俠義為己任”,便有“專司此職”的意味。所以朱家“專趨人之急,甚己之私”,豈非“職業救星”?第二,俠客多半有此能力。他們要麼有威望,人多勢眾,一呼百應;要麼有功夫,飛簷走壁,以一當十;要麼有奇術,見血封喉,撒豆成兵。這就不怕救不了你。第三,他們不辭勞苦,不避艱險,不計報酬,甚至不要你感謝。你可以放心地讓他來搭救,不必有任何心理負擔。這樣的好人好事,誰人不想,誰人不願,誰人不盼望呢?如此救星何處尋?大約也隻能存在於神話之中。比如觀音菩薩,就是“職業救星”。觀音大慈大悲,有行俠的願望;千手千眼,有行俠的條件;法力無邊,有行俠?99lib.的能力;救苦救難,有行俠的實績。所以,觀音菩薩就是最大的俠。不同之處僅僅在於,俠客殺人(當然殺的都是壞人),菩薩不殺。菩薩是“佛門身份,俠客責任”,俠客是“閻羅手段,菩薩心腸”。俠客和菩薩,都是人們的“救星夢”。實際上,正因為後世之俠乃是一個“救星夢”,俠們才越來越頻繁地使用武力,由“俠而不武”到“俠而武”,最後“無俠不武”,“遊俠”也就變成“武俠”。這並不奇怪。在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要想扶貧振弱,光靠道德感化和說服教育是不行的。比較靠得住和直截了當的辦法是用拳頭說話。救苦救難畢竟不能隻有願望,還得有能力。這能力,在菩薩那裡,就是法器和法力;在俠客這裡,則是兵器和武功。俠客手中的長槍、飛刀,就是菩薩手中的葫蘆、淨瓶;俠客身上的內功、劍法,就是菩薩身上的神力、佛光。所以,越到後期,中武俠的功夫就越“神”。許多武俠電視劇,已經和神話片沒什麼區彆了。俠客是“救星夢”,也是“英雄夢”。這是武俠和神話的重要區彆。神話是不大可能做“英雄夢”的。即便貌似英雄如孫悟空,也不是。孫悟空前半截是頑童,後半截是救星。雖然打遍天下,取得真經,修成正果,也不像英雄。因為他太“神”,既沒有七情六欲,還較少受到磨難。一個人物,如果太“神”,就不像“人”,也就不夠“英雄”了。所以神話可能是“救星夢”,是“頑童夢”,甚至是“科學夢”(千裡眼、順風耳),卻很難是“英雄夢”。事實上也不會有人把如來佛、觀世音、鐵拐李、呂洞賓看作英雄,儘管他們的法力要超過一切武俠,而且救苦救難,普度眾生。武俠卻必須是英雄。因為武俠的責任擔當,如除惡鋤奸、匡複正義、平定天下,本身就是一種英雄業績和英雄行為。如果這武俠身處亂世,那對手又特彆不好對付,主人公的英雄色彩也就更濃。所謂“不好對付”,也包括幾種情況,比如武藝高強,或權勢極大,或善於偽裝,把世人都蒙在鼓裡。但凡這樣的歹人,對社會的危害都極大,也就特彆需要英雄出世;而當某一俠客隻身挑戰這大奸大惡並戰而勝之時,他就不可能不是英雄了。因此武俠實質上是英雄傳奇。中國的英雄傳奇有兩種:曆史和武俠,區彆在於前者的主人公是帝王將相、謀士梟雄,且曆史上確有其人(故事則可編造);後者的主人公是流民草寇、隱士響馬,且不必確有其人(故事當然更可編造)。但無論哪一種,如果真有價值,其主人公是一定要有英雄氣質的,而且越是英雄,就越是好看。事實上,所謂“俠氣”,就是英雄之氣、英武之氣和英邁之氣。所以,武俠中那些正麵形象,便總是那麼豪爽,那麼慷慨,那麼瀟灑,那麼從容,那麼風流倜儻、超凡脫俗、英姿颯爽、神采飛揚,十分令人神往。更令人神往的則是他們的生存方式。這種方式借用陳平原書中四個章節的標題,就是仗劍行俠、快意恩仇、笑傲江湖、浪跡天涯。這其實也是“大俠”的四個條件,而且有著內在的邏輯關係。首先,大俠是不能無所作為的,因為他有揚善懲惡的曆史使命和主持正義的責任擔當,這就必須“仗劍行俠”。仗劍行俠當然也是一種建功立業、揚名立萬,但俠客不同於清官(如包拯)、戰將(如衛青)、勳臣(如韓信),他的功名業績隻能是非國家、非政府、非官方的個人行為。因此大俠必須是血性男兒、性情中人,也就必須“快意恩仇”。快意恩仇的結果,必然是其他人的不快意,於是不但為官府所不容,甚至也為江湖所不容,這就必須“笑傲江湖”。所謂“笑傲江湖”,其實也就是蔑視一切遊戲規則,包括朝廷王法和江湖規矩,真正做到無羈無絆,無法無天。這就等於把自己和整個社會對立起來,除了“浪跡天涯”,大約也沒有彆的出路。浪跡天涯也不可怕,因為反倒更能仗劍行俠,直至被殺戮和剿滅。但在這時,大俠們已“功德圓滿”,又何懼一死呢?看來,破譯武俠之謎,關鍵就在“仗劍行俠”這四個字,而其中的緊要之處,則又在大俠們手中的那個兵器—— 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