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宣宗能夠當上皇帝,卻是因為被認為“弱智”。本朝自憲宗皇帝被謀殺之日起,誰當天子,就實際上是宦官說了算。比如穆宗,雖然已被立為太子,但如果沒有宦官王守澄,繼位的就可能是他的哥哥澧王李惲。當然,李惲的背後,也有宦官支持,隻不過是另一幫派,又在內訌中失敗了。武宗的情況則相反,是因為仇士良一派宦官得勢,廢掉了另一派宦官支持的太子,才當上皇帝的。文宗的登基也一樣。因為兩派宦官爭權奪利,王守澄這派打敗了劉克明那派,皇帝才不是絳王李悟,而是他江王李昂。總之,穆宗、文宗和武宗當了皇帝,其實是宦官與宦官鬥爭的結果。說來說去,還是宦官當家作主,隻有敬宗的繼位是個例外。不過,宦官為了擁立皇帝,自己的損失並不小。何況宦官能夠廢立,卻不能代替,天子還得皇家的人當。這就沒譜了。比如文宗,居然打算剿滅宦官。這才有了“甘露之變”,宦官們也隻好把他軟禁起來。又比如敬宗,簡直是個魔王,喜怒無常,為非作歹。宦官們動輒得咎,被折磨得死去活來,最後隻好把他殺掉。仔細想想,這可真不是個事。所以,會昌六年(公元846年)三月二十三日武宗彌留之際,宮中那些主事的大宦官,幾乎沒有片刻猶豫,就選定了十六宅的光王做接班人。在他們看來,讓這樣一位傻乎乎的爺們坐在龍椅上,起碼不必再擔驚受怕。至於朝臣,儘管驚詫錯愕,卻也無可奈何。一代英主小太宗,就這樣因為他的“癡呆”而走到了前台。這可真是帝國的惆悵!事實證明,宦官們這回是既看走了眼,又打錯了算盤。宣宗不但不癡呆,反倒很有剿滅宦官的想法。據《資治通鑒》,宣宗曾以“討論詩歌”為名,召翰林學士韋澳進宮,屏退左右,悄悄地問他:近來朝野的輿論,認為宦官的權勢如何?韋澳回答:陛下天威獨斷,非前朝可比!宣宗閉著眼睛搖頭說:片麵!片麵!危險依然存在。又問:依卿之見,該怎麼辦?韋澳說:依靠朝臣和外官,未必保險。甘露之變(文宗聯絡朝臣和外官剿滅宦官,反被宦官所製),就是前車之鑒。不如在宦官當中,選擇德才兼備者與之密謀,或許靠得住。宣宗聽了搖頭說:這是下策!朕太了解他們了。這些人,從不入流、七八品升到四五品,一個個都感恩戴德。一旦升到三品,馬上就狼狽為奸、同流合汙,跟原先那些人打成一片,怎麼靠得住?這話恐怕隻說對了一半。韋澳的辦法行不通,哪裡隻是靠不靠得住的問題!靠得住又怎麼樣?無非這一夥換成了另一夥,笑麵虎替代了野心狼,還是換湯不換藥。宣宗要做的事情,是要根本改變宦官乾政的局麵。這樣的事,哪裡能靠宦官?於是宣宗要宰相令狐綯想辦法,而令狐綯的辦法是“慢慢來”。令狐綯密奏說:隻要有罪不赦免,有缺不遞補,天長日久,宦官們的力量就會越來越小,直至一乾二淨。顯然,韋澳的主意是“餿主意”,令狐綯的辦法是“沒辦法”。當然,如果宣宗皇帝能夠“萬壽無疆”,這辦法也未必不是辦法。可惜這隻是一廂情願。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八月七日,宣宗撒手人寰。而且,跟他前麵好幾位皇帝一樣,也是死於非命。說起來,晚唐的皇帝,也是大成問題。他們一個個,幾乎都不得好死。敬宗,是被宦官殺死的。文宗,是被宦官氣死的。穆宗和武宗,是欲求長生不老,服藥過量毒死的。這幾個皇帝的父祖憲宗最糟糕,是因為服用丹藥而變得暴虐,被不堪忍受的宦官殺死的,可以說是既死於宦官,也死於丹藥。這實在是殷鑒不遠,然而宣宗卻未能免俗。他,也是服藥中毒而死。宣宗一死,以王宗實為首的一派宦官立即動作,又從十六宅裡拖出一位據說是皇長子的鄆王,立為皇帝。這就是懿宗。這可是一個宦官們喜歡的皇帝。他除了吃喝玩樂,什麼正經事都不會做,在位的年頭卻比宣宗還長。依照諡法,溫柔賢善就叫做“懿”。懿宗對誰“溫柔賢善”呢?宦官吧!鹹通十四年(公元873年)七月十六日,懿宗病重不省人事。這一回,宦官們的事情就做得更絕。皇帝幾個年長的兒子都莫名其妙地人間蒸發,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接班的是個十二歲的娃娃李儇。這就是僖宗。這位皇帝也更絕,乾脆管宦官田令孜叫“阿父”。實際上僖宗也是個可憐蟲。他享年不過二十七,流亡在外倒有兩次。一次是廣明元年(公元880年)躲避黃巢,往成都跑;一次是光啟元年(公元885年)躲避李克用,往漢中跑。依照諡法,小心畏忌就叫做“僖”。僖宗怕誰呢?除了“反賊”,不知還有沒有宦官。更可憐的,是僖宗的弟弟昭宗李曄。昭宗其實是想振作一番、有所作為的,最後卻落入野心家朱全忠(也就是後來的後梁太祖朱晃)手中,並被弑殺。這是天複四年(公元904年)的事,離大唐帝國的正式滅亡隻有三年。順便說一句,昭宗,也是宦官所立。毫無疑問,這決不是宣宗的遺願,更不是他希望看到的結局。事實上,宣宗原本是看中三子夔王李滋的。可惜,宣宗駕崩之日,支持夔王的一派在宮廷鬥爭中舉措失當,一敗塗地;而宣宗自己,又一命嗚呼,鞭長莫及。但這決不等於宣宗沒有責任。如果他早立夔王為太子,事情或許就不會這樣。那麼,他為什麼沒有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