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君臣與師生(1 / 1)

照理說,讀書人想成為士大夫的這點理想,原本也不難實現。讀書人願意為國效勞,國家也需要讀書人幫助治理。主鬻官爵,臣賣智力,兩相情願;君王知遇,臣子儘忠,一拍即合,有什麼為難的呢?然而這種買賣或合作,卻總是不很成功,或不如意,原因就在於買賣雙方或合作雙方的想法其實並不一樣。先說讀書人這一邊。中國傳統社會的讀書人,可以說是既沒有野心又有野心,野心既不大又不很小。說他們沒有野心,是因為他們基本上不想篡位奪權自己當皇帝。中國曆史上的開國皇帝,不是軍閥(如趙匡胤),就是流氓(如朱元璋),當真篡了位的士大夫隻有一個王莽,還不成功。曾國藩則是寧肯遣散湘軍告老還鄉也不打這個主意的,打這種主意的必非讀書人,正所謂“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這個規律,帝國的統治者們後來總算是琢磨出來了,因此自宋以後,文官的地位總是比武官高。然而讀書人雖然不想當皇帝,卻想當皇帝的老師。“為帝者師,為王者師”,一直是中國讀書人的最高理想。諸葛亮之所以備受推崇,就因為他有帝王之師的形象。你看他的《出師表》,什麼“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什麼“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什麼“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哪裡是“上表言事”?分明是“諄諄教導”!但這隻是非常之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非常之人(開國元勳,顧命大臣),行非常之事(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豈能當作常例?通常的情況是,皇帝隻想把讀書人當臣仆。好一點的,算你是忠臣、能員、乾將、愛卿,差一點的,就視你為弄臣,“倡優蓄之”。為帝者師、王者師?門都沒有!即便當真做過皇帝的蒙師,也不過禮遇有加,而且同樣可能受處分(比如翁同龢),誰也彆想一輩子當皇帝的老師,或當皇帝一輩子的老師。如果皇帝本人也是讀書人,也想當老師,那就對付政敵。乾隆更差,自命不凡又嫉賢妒能,便把文字獄搞得“登峰造極”,連神經錯亂者也不放過,簡直就是歇斯底裡、喪心病狂。在這種情況下,你如果還做“帝師夢”,那就等於找死!事實上,中國傳統讀要受處分)。這就足以使許多人感激涕零、肝腦塗地,並總是一廂情願、自作多情了。同樣,退路也是不能不考慮的,因為前車之鑒實在太多。問題是傳統社會的讀書人其實沒有退路。陶淵明隻是個案,其他人頂多隻能“做陶令狀”。我曾經說過,中國的老百姓有三個夢:明君夢、清官夢、俠客夢。皇帝指望不上就指望清官,清官指望不上就指望俠客,如果連俠客也指望不上,就隻好指望武俠,其實是越來越沒有指望。同樣,中國的讀書人也有三個夢:帝師夢、名臣夢、隱士夢。帝師做不成做名臣,名臣做不成做隱士,要是連隱士都做不成,就隻好去寫隱逸詩,豈非也是越來越沒指望?那麼,中國的讀書人,當真就沒有出路了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