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霹靂手段 菩薩心腸(1 / 1)

在朝臣們的眼裡,宣宗無疑是一個嚴厲的君主。這一點,宰相馬植應該深有體會。馬植是宣宗皇帝欽點的宰相。準確地說,是宰相之一。因為唐代宰相是人數不定的一群人,最多的時候十幾個,最少的時候兩三個。但凡有資格參加“政事堂會議”的,都是宰相,叫做“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馬植,就是在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得以參加政事堂會議,成為宰相的。然而三年後,馬植卻被罷相。原因,是他接受了一件禮物。送禮物的人叫馬元贄,是個宦官,官居神策軍左軍中尉。禮物,則是宣宗禦賜的一條玉帶。這當然是馬元贄的不是。皇上所賜,豈能隨便送人?馬植也昏了頭,居然佩帶在身去上朝,結果被宣宗認出。此事讓宣宗極為震怒。因為他最忌諱的,就是朝臣與宦官的勾結。這兩人倒好,不但攀附、來往、認同宗,還將禦賜之物私相授受,這還了得?但是宣宗心裡也有數。本朝自德宗貞元年間後,作為天子警衛隊之左右神策軍的兵權,實際上就掌握在由宦官擔任的中尉手裡。這些人,不但關係到皇上的安危,而且在關鍵時刻,還可以廢立皇帝。宣宗自己,就是被馬元贄等人擁戴上台的。如果為了一件小事,就收拾馬元贄,行嗎?不行!皇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卻也隻能拿馬植開刀。於是,宣宗在第二天,就下令取消馬植的宰相資格,同時立即逮捕其親信董侔,交禦史台(監察部)訊問。結果,自然是“儘得植與元贄交通之狀”。於是皇帝昭告天下,再貶馬植為常州刺史。殺雞儆猴,敲山震虎,不動聲色卻又迅雷不及掩耳,宣宗皇帝這一係列動作,讓朝野看得目瞪口呆。馬元贄輩固然各自收斂,不敢張狂,朝臣們也都各自謹慎,不敢怠慢。因為誰都看得出,當今聖上,可不是個好糊弄的主,也不是個心慈手軟的主。宣宗確實很像一個皇帝,也很會當皇帝。他是把帝國的政事,當作神聖的事業來對待的。對於朝政,他的態度豈止是認真,簡直就是虔誠。比方說,接到大臣的奏章,一定要焚香洗手,然後才。每次臨朝,無論事務何等繁雜,臉上也永無倦容。結果,儘管在禦前會議上,皇帝陛下總是客客氣氣,彬彬有禮,也虛心納諫,從善如流,非常開明的樣子,群臣仍然覺得他“威嚴不可仰視”。宰相令狐綯甚至說,我在朝廷十年,最受恩寵。但每次在延英殿奏事,沒有一回不是汗流浹背。其實,這恐怕也是所有臣僚的共同感受。《資治通鑒》說,有一次朝會,講完正事,宣宗忽然輕鬆愉快地說,嗬嗬,可以說點閒話了吧?於是便家長裡短地聊起來。等到群臣緊張的心情剛剛放鬆,準備“君臣同樂”時,宣宗忽然正色,嚴肅地說:眾卿好自為之!朕最擔心的,就是諸位辜負了朕,那可就再也沒有這麼好玩的事,隻怕是麵都見不著了!說完,便起身退朝回宮,一任殿中猝不及防的大小臣工自己去細細玩味。這樣具有戲劇性的事,時有發生。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十月,建州刺史於延陵赴任前入京陛辭。宣宗問他,建州距離京師,有多遠啊?於答:八千裡。宣宗說,不要以為八千裡很遠。此刻階前陛下,你我之間,就有一萬裡。你到任之後,行政是好是壞,朕都清楚,你明白嗎?於延陵當時就嚇得魂飛魄散,語無倫次,經宣宗好言勸慰,才算恢複正常。但是,這位可以翻臉不認人的“鐵腕皇帝”,卻還有內心柔軟的另一麵。比如前朝有位姓王的“才人”(皇帝的嬪妃之一,正四品),其實是被武宗逼死的。因為王才人“寵冠後庭”,還差一點被立為皇後(因宰相李德裕反對而未果),所以武宗病重的時候,便問她:朕死之後,你打算怎麼樣?王才人說:願從陛下於九泉。武宗就遞給她一條絲巾,王才人在武宗駕崩後也隻好自縊。宣宗登基不久,聽說此事,十分同情。但人死不能複活,便贈王才人貴妃稱號(地位僅次於皇後),葬在了端陵的柏城之內。又比如,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十一月,駙馬鄭顥的弟弟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