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甌缺1

金甌缺1

作者:徐興業

曆史軍事4 万字 全本

关键字:金甌缺1

最新章节:第七節12天前

本書分四冊,描寫的是12世紀初、中葉中國內部宋、遼、金之間的民族戰爭。宋徽宗年間,中國大地宋、遼、金三國各據一方,金國初興,國力昌盛,野心勃勃。遼國積弊重重,統治集團腐朽僵化。北宋政府自澶淵之盟以來,以為天下太平,高枕無憂,終日歌舞升平,已是一派日暮景象,宋派馬超、馬擴父子出使金國,與金訂下海上之盟,相約夾擊遼國,事成之後,宋國收回幽雲十六州。金國舉兵攻遼,勢如破竹,連克遼五京之四。宋國內部主戰主和兩派爭論不休,在劉錡等人的努力和形勢十分有利的情況下,徽宗下定決心伐遼。西北軍都統老種經略相公種師道態度消極,朝廷內部經過爭權奪利,最後擬定以童貫為宣撫司,統領幾萬禁軍開拔前線,指揮對遼戰爭。但是由於朝廷內部,西北軍和宣撫司之間、西北軍內部矛盾重重,部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終於慢騰騰開赴前線。這時戰機已過,遼軍在民族英雄耶律大石的有力統率下,早已率領十多萬大軍陳兵以待了。北宋統治集團盲目樂觀,以為隻要勒兵巡邊,不用認真作戰,遼國就會乖乖受降,所以以童貫為首的宣撫司嚴令部隊不得開戰,終日隻叫弓箭手向敵營射去宣傳品,企圖不戰而勝,瓦解遼軍。為此統帥部和宣撫司產生了巨大的衝突,結果是坐失作戰良機。就在童貫正在樂不可支地等待遼國來降的一天半夜,遼軍在耶律大石的率領下從東起蘭溝甸,西迄範村,綿亙四十多裡的沿河陣地上,選擇了七八處渡口,先後渡過兩軍相峙的白溝河,發起全麵攻擊。宋軍毫無準備,猝不及防,經過了蘭溝甸大戰後被迫後退,後宋軍又錯誤撤軍,遼軍乘勢追擊,宋大敗,童貫乘機奪權,撤銷了種師道都統製職務。這就是第一次伐遼戰爭。隔了兩月,耶律大石回兵護主,宋軍在朝廷的催促下再次出征,兵分兩路,一路未遇到抵抗,直達蘆溝河南岸,與遼軍隔河對峙。宋軍出奇兵夜襲遼首都燕京城,由於接應部隊貪生怕死,至使此役功虧一簣,遼軍扭轉戰局,反擊宋軍,宋軍倉皇南奔,第二次伐遼戰役又告失敗。宋朝廷為挽回麵子,在金兵徹底摧毀了遼國,奪取了燕京後,出重金買回了這座空城,然後舉國歡騰慶賀勝利,全不知金兵窺視中原,山雨欲來。金軍厲兵秣馬,兵分兩路,大舉南犯。郭藥師彆有企圖,與金兵大戰一場,由於部下投降,郭藥師全線敗北,投降金軍。宋朝燕山府全失,門戶大開。金兵緊接著頻頻緊逼,宋朝廷慌了手腳,宣撫司童貫奔逃東京。張孝純收兵太原,死守,金南下部隊一路被阻。金統帥斡離不一部長驅直入,徽宗派禁軍將領梁方平,何灌將兵三萬餘人戍守滑州和浚州兩處黃河渡口,以期阻敵南犯東京。梁、何二將昏慵無能,守土不力,金兵一來,未加抵抗就率先逃命,黃河一線宋軍全部潰敗,金軍乘勢直達東京城,於是第一次東京保衛戰拉開帷幕。徽宗讓位與兒子趙桓,自己逃走,趙桓即位稱淵聖皇帝,改元靖康。金兵圍攻東京,東京軍民群情激憤,李綱極力主戰,深得淵聖皇帝信任,封為右丞,率領全城軍民抗敵,取得第一次東京保衛戰的勝利。金兵暫退,朝中主和派占上風,罷去李綱職位,向金屈膝求和。西北勒王軍在種師道統領下進入東京,給了主和派沉重打擊。朝廷調整軍事機構,任種師道為河北宣撫使,駐在黃河北岸的滑州,統籌兩河軍事。任西軍大將姚古為河東路製置使,將兵救太原;任種師中為河北製置副使,將兵救中山、河間各地。時稱三太師。種師道、姚古各率大軍分兩種合救太原,由於姚古驚疑不前,種師道孤軍深入,終成敗局,種師道戰死。這年七月,出任河東宣撫使的李綱又組織起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解圍戰,分兵三路,解救太原,結果又以失敗告終太原城在張孝純的死守下堅侍了二百五十多天,終於因為饑餓失了城。金兵拔了太原城便通行無阻,這年11月30日,兩路金軍同抵東京城下,第二次東京保衛戰開始了。由於朝廷內部派係傾軋,各方麵掣肘,也由於淵聖無能,在大兵壓境的情況下,城中竟無一統率,更由於皇帝任用奸臣,組織什麼神軍,結果城破了,他做了金國的俘虜。靖康恥,金兵攻破東京俘獲了徽宗欽宗二帝,杜康王趙構在臨安稱帝,號高宗,與金求和,經過討價還價,割地賠款,終於偏安一隅,開始了南宋。南宋人民不忘國恥,力主抗金,湧現了韓世忠、嶽飛等著名將領。但是朝廷奸臣當道,趙構本人也猶豫不定,怕收複失地以後皇位難保,秦檜勾結金國、互通款曲,致使討金戰爭常常受到牽製。力主抗金的著名將領劉錡組織軍隊進行了順昌大捷,擊敗了金兀術的大軍,宋金乘勢前進,直抵東京城,但趙構一心求和,不願證討,強令宋兵撤回,派秦檜與金朝言和。由於朝廷主和派當道,致使許多主戰派人士被迫害,嶽飛被害於風波亭,韓世忠被革除兵權,劉錡被貶湖南,馬擴出生入死,與遼、金談判、組織義軍,忠心可鑒,可仍然逃不脫秦檜等人的迫害,妻子、老母被金人作為人質,骨肉分離家破人亡。南宋小朝廷終日宴飲歌舞不絕,過著醉夢死的生活,全忘了疆土待收、人民待救的責任,隻求自己高官厚祿,夫貴妻榮。南宋小朝廷搖搖欲墜。本卷寫宋徽宗年間,北宋與金達成共同夾擊殘遼的海上之盟後,宋朝統治集團盲目樂觀地以為隻要勤兵巡邊,就可逼遼納土稱臣收複燕京。以徽宗為首的東京臣民們早已習慣於歌舞升平的盛世繁華生活,朝中諸多權臣如蔡京、童貫等人,隻知爭權奪利、相互傾軋,對邊防之事漠不關心。徽宗終日沉浸在對文學藝術的追求和對名妓李師師的愛戀中,對戰爭並不具備足夠的認識。朝中老將種師道迫於皇命倉促出征,新一代的青年武將劉錡、馬擴等人敏感地察覺到了即將到來的危機,馬擴毅然與新婚不久的妻子、軍人之女嚲娘告彆,投身到守衛邊疆、收複國土的隊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