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縣零落,田地財物聚集於高門商賈之手,百姓生活愈發貧困。可是皇帝在乾什麼呢?"淩晨過驪山,禦榻在端噪”,“君臣留歡娛,樂動殷膠葛”,危機已然浮現,統治者卻還在醉生夢死。

我們知道,安史之亂的爆發的原因有很多,簡單來說就是封建社會內部矛盾激化。但是作為帝國的統治者,李隆基的昏聵要負很大的責任。

安祿山是胡人,唐朝氣度雍容,外族也可做官。他投身軍旅,因為違抗軍令導致兵敗,按理要被處死。宰相張九齡為正軍律,又看出安祿山又謀反之相,就力主殺掉他,但唐玄宗覺得安祿山是個人才,一意孤行把他放了,後來還讓他當上了平盧節度使。

節度使本來是地方軍事長官,後期權力慢慢膨脹,兼管地方行政、財政,相當於是土皇帝。】

威陽

贏政一聽眉頭就皺起來了,楚棠用的名詞不是他熟悉的,但不影響理解: “軍事也就罷了,非常時期行非常之政,君王若能節製,偶一為之並非不可。可行政、財政一並交出,若一旦有異心……"

剛剛統一六國的始皇帝對這個問題非常敏感。未央宮。

劉徹也是蹙眉,這個說法很難不讓他想到大漢的封國,頗有些嫌棄地搖了搖頭,朕的推恩令白推了。而且……

“讓胡人當節度使,這氣魄,朕真是望塵莫及。”

還土皇帝,皇帝隻能有一個!

劉豬豬,老陰陽人了。

【安祿山當節度使之後將一件事情設置為主要目標——討李隆基歡心。他搜羅了大量珍禽異獸、珠玉寶貝送到皇宮,還用陰謀手段將附近少數民族的首領將士騙過來殺了,充作自己的軍功。

安祿山還是個靈活的胖子,胡旋舞跳得非常好,唐玄宗很喜歡,嗯.…有一種彩衣娛親的感覺了。畢竟後麵李隆基還讓楊貴妃認安祿山為義子,允許他隨意出入內官,真是親親熱熱的一家三口啊!】

此話一出,李世民當場大罵: “此等曲意逢迎的小人,李隆基不僅委以重任,還……”他都說不出口!

秦皇漢武也是沒想到還有這麼一出,這李隆基還真是每次都會刷新他們的眼界啊!

就,挺難評的。

興慶宮。

/>李隆基聽到楚棠毫不掩飾的諷刺,再一次氣得暴跳如雷。在內殿的楊玉環想象了一下水鏡的描

述,當場將桌上的珍玩扔到一邊。

安祿山亂臣賊子,比她還要大一輪呢,她不要這種義子!可是,楊玉環心裡又湧出一陣悲傷,若是陛下讓她認,她又能說什麼呢?

【李隆基對自己的親兒子不怎麼樣,對安祿山這個樣子倒是好得很,心裡一高興就又附贈了兩個節度使,於是安祿山一人總領三鎮節度。

當然了,安祿山能當上節度使,李林甫其實也出了一份力。唐朝的節度使可以當宰相,李林甫怕彆人威肋到他的相位,腦袋一拍,舉薦了安祿山,因為他是胡人,文化低,沒法當宰相。好一個小機靈鬼!】

鹹陽。

贏政已經很久沒有這種欲言又止的感覺了:“李隆基的腦子到底是怎麼長的?讓異族一人總領三鎮節度使,國家安危就是兒戲麼?"

未央宮。

劉徹絕倒:“一個宰相,一個皇帝,親手扶植了一個反賊,朕今天算是開了眼了。”太極宮。

李世民的臉色黑得能滴出水來,捏著拳頭一言不發。長孫皇後有些擔憂地看了他一眼,柔聲輕喚: “二哥…”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氣,再開口語帶輕顫: “主上昏聵失政,宰相隻為己謀,異族擁兵自重,這樣的大唐是什麼盛世?!觀音婢,我們大唐怎麼會有如此荒唐的皇帝啊!"

他想罵安祿山,想罵李林甫,可最後的最後,他發現最該罵的還是李隆基。若非李隆基沉湎聲色、荒廢朝政,朝局豈會混亂至此,使賢士幽寐、奸佞當道?

洛陽。

李白與杜甫同樣各自心驚。他們如今畢竟沒有入朝為官,這種宮廷之事知曉得也不甚清楚,誰能想到,未來發動叛亂的安祿山,竟是宰相李林甫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推舉上來的呢?還擔著個陛下與楊妃義子的身份!

"李林甫亦是國賊也!"

杜甫聽自己考試,李林甫兩次從中作梗,心中早已氣憤,但畢竟還未發生,他又生性豁達,可如今聽到這個消息,卻是忍不住咬牙切齒了。

李白也是擰著眉滿臉厭惡:“為一己謀,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小人行徑!”

想起水鏡說的賢相張九齡,他又

歎了口氣, “張相國之肱骨,眼光卓絕,先一步看出安祿山有不臣之心,可惜陛下並未采納。"

杜甫想著那王座上的君王,此前自己一直以為他是個聖明天子,誰普想到人心易變,聖主失察。他不無失望地搖頭: “陛下,糊塗啊……”

李林甫就算再勢大,舉薦異族領軍鎮,難道就沒有彆的大臣會反對嗎?皇上若願意多聽取幾個人的意見,哪裡會有此一遭。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親賢臣,遠小人,先輩諄諄之言,怎麼陛下就是忘了呢?

相府。

被軟禁在府中的李林甫從聽到自己整出“野無遺賢”的事就開始皺眉,聽到安祿山謀反更是驚得坐了起來。

是的,他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他想穩固相位,可這都是建立在玄宗還是天子的基礎上。但安祿山竟然謀反了,水鏡還將自己提議外族當節度使的事抖出來!

凡是奸小必惜嘴上聲名,李林甫當然也不例外水鏡將這等事抖出來,他的罵名,絕對不會比安祿山少!

水鏡啊水鏡,你可害苦我了!

【不過安祿山對李林甫到底有幾分忌憚,對他言聽計從。後來楊國忠使了些手段排擠掉李林甫,自己當上宰相,就沒有這麼高的手段了。安祿山覺得他就是個小人,根本不帶怕的,兩人互相看不順眼。】

聽到這裡的李林甫冷哼一聲: “楊國忠,流氓小人,也配登上相位。”

同樣被軟禁的楊國忠聽到自己最後真的扳倒李林甫,當上宰相的消息心中就是一喜。他早就看李林甫不順眼了,等自己當上宰相,一定要給李林甫點顏色看看。但很快他就高興不起來了,水鏡一出,彆說當宰相了,他的小命還能不能保住都難說。

【楊國忠對內把李林甫的肮臟手段學了個十成十,並發揚光大。比如說,關中發生了水旱災害,朝廷該賑災吧。楊國忠對李隆基說沒事沒事,都是小問題,沒有影響收成,陛下您安心玩著吧!李隆基一聽,那敢情好,就沒有管了。於是關中百姓又送了,民怨沸騰。】

鹹陽。

贏政抿唇,不做評價。

太蠢了!套用楚棠之前說過的話,一個敢說,一個敢信。劉徹一攤手,確信了,李隆基真的是昏了頭。

太極宮。

李世民的胸口不斷起伏: “荒唐!荒唐!”李隆基

,他的腦子被狗吃掉了嗎?!

【但楊國忠說中了一件事,安祿山要謀反。但李隆基沒信,等到範陽起兵的消息傳來,李隆基第一反應是有人造謠。後來叛軍長驅直入,渡過黃河攻占洛陽,窺伺長安。

本來長安也不會失守,郭子儀、李光弼兩路大軍連克河北十幾個郡,截斷了叛軍的後路。大將哥舒翰據守潼關,等待時機。到時候大軍集結,幾麵夾擊,叛軍直接玩完。

但楊國忠擔心哥舒翰打勝仗回來自己相位不保,於是跟唐玄宗說通關外的叛軍不堪一擊,玄宗一

聽,接二連三派人催哥舒翰出關迎敵。哥舒翰知道出關必敗,但君命難違,隻好痛哭一場,帶兵出關,正中叛軍的埋伏,二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李世民啪地一聲,重重地將拳頭捶在桌案上,周身怒氣四溢。堂下的大臣心裡一凜,紛紛拱手相權:

“陛下息怒啊,可彆氣壞了身子。”

一旁的長孫皇後也是抓住他的手勸慰:“是啊二哥,你在這裡生氣,也不能改變分毫。水鏡既然是投放到曆朝曆代,想來那玄宗朝也能看到,說不定一切還未發生呢!"

李世民以手掩麵,不覺哭了出來: “良將守國,奸佞進讒,天子獻關。李隆基怎麼對得起浴血的將士,怎麼對得起大唐的百姓?!"

兩次聽到功敗垂成的郭子儀虎目圓睜,眼中幾欲噴火:“楊國忠,可恨!”哥舒翰亦是氣得一刀削下桌角: “賊子當誅!”

他們不敢罵那昏聵的君主,隻好罵進讒言的奸臣,可心中到底是生出了幾分怨懟。何昔想,大好形勢,竟是被君王親自斷送。

【潼關失守,長安危急,李隆基倉皇入蜀,所以才有後來杜甫詩中的一切。大家會發現,在杜甫經曆中年危機的時候,大唐,也在經曆一場中年危機。詩人的命運,沉浮於時代。

他九死一生奔赴鳳翔,拜見新君,帶著大唐隆興之願,軍民浴血,換得其後危局稍解,而朝堂後宮,唐肅宗的寵妃已然勾結宦官,密謀除掉良臣,還攛掇著肅宗賜死自己的兒子。哦,唐肅宗還罷過郭子儀的兵權。

前朝後宮鬨成一團,可安史之亂還沒有結束啊!國家尚在危機之中,廟堂之上卻猶自勾心鬥角,不顧家國百姓,這就是君王。】

楚棠最後一句話諷刺意味十足,可是秦皇漢武等人卻沒有

一點生氣。唐朝兩個皇帝的操作實在太秀下限了,李隆基堂堂天子,輕信奸小誤判形勢;唐肅宗亂世登基,不思光複,反倒任由寵妃宦官為非作歹,讓救時之將寒心。

李世民的胸口劇烈起伏:“繼位之君如此,大唐何往……”

明朝。

朱元璋麵露嫌棄: “國家尚在飄搖,這群人卻隻知道爭權奪利勾心鬥角,叛軍鐵蹄下的百姓除了杜工部又有幾個人看到?"

他逮著機會教育兒子: “這李隆基開門揖盜,唐肅宗寵幸宦官,任由張皇後把持朝政,安史之亂不僅讓唐朝形勢急轉直下,還帶出此後上百年疽癰,你們要吸取教訓,不能做出這樣的荒唐事,要不然老子削死你們!"

說完他還意味深長地看了朱棣一眼,既然水鏡說朱棣會當皇帝,朱元璋雖然不爽,但還是勉為其難地教導了一番。

朱棣被這一眼看得哪還敢說話,乖乖跟著自家大哥行禮: “兒子記住了。”

洛陽。

杜甫表情怔怔:"怎會如此…-->>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