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2章:朱棣購俘借將,豬隊友孫仲謀
聽到孫武竟敗於劉秀之手時,朱棣眼中不由露出一抹複雜。
沒人知道,朱棣和孫武不但是老相識,對方還是他的兵法啟蒙老師。當初黃巾之亂時,孫武被陶謙所坑而被俘,朱元璋為了收服孫武可謂是用儘手段,甚至不惜讓兒子朱棣前去侍奉,以此來表示自己對孫武的重視,這才讓朱
棣有了接觸孫武的機會。可無論朱元璋怎麼掏心掏肺,但隻憑他廢了孫武,讓原本天賦異稟,能輕鬆突破大宗師的孫武,終身止步於外功宗師這一點,孫武就是死也不可能投靠朱元
璋。
對於朱元璋孫武心中隻有恨,恨烏及烏之下,自然也遷怒到了朱棣身上。當時還年幼的朱棣,並不知道孫武和父親之間的仇恨不可調和,父親讓他跟著孫武學本事,順便改變一下對方對黃巾的偏見,而他也想憑自己幫到父親,所
以無論孫武怎麼反感和辱罵他,他都選擇了堅持。朱棣的持之以恒最終還是打動了孫武,他雖依舊恨朱元璋,但他們的恩怨跟朱棣沒關係,不應該牽連無辜,而且不願服軟的他很可能會被朱元璋囚禁一輩子
。孫武也不想一生所學失傳,再加上囚禁生涯也確實無聊,所以實在閒的發慌的時候,他為了打發時間也就指點了一下朱棣,這才有了初入戰場就表現亮眼的
明王朱棣。
朱棣也隻是在其身邊學習了一年,可恰恰就是這一年卻讓他終身受用,哪怕現在朱棣都會經常翻看孫武送他批注過的《孫子兵法》。世人都以為朱棣是範蠡教出來的,殊不知他的第一老師其實是孫武,同時朱棣也理解父親為何那麼執著於收服孫武了,因為對方是真正意義上的兵家集大成
者。
當世沒有人比朱棣更了解孫武了,他在兵道方麵是沒有任何短板,無論是兵法、計謀、戰陣等等,全都達到了當世頂尖的水平。
毫不客氣的說,孫武是任何君王都夢寐以求的大將軍人選,當世名將之中恐怕也隻有大秦的白起能與之匹敵。
在這個群雄並起的時代,孫武本該和白起一樣,在戰場上成就一番功業,但奈何其運氣卻是出奇的差。
被陶謙坑、被孫權坑、被劉秀嚴防死守……
可就算如此,孫武明麵上也隻敗過一次而已,就是被朱元璋所擒的那一次。可想而知,孫武若是能像白起一樣,遇到一個給力點的君主,以及不給他拖後腿的隊友,那他在肯定能在戰場大殺四方,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因為各種掣肘而
無法儘情施展。
也正是因為朱棣了解孫武,所以他才更加明白,單憑劉秀絕不可能打敗孫武。
就算吳國內憂外患,並且還分裂了,但這次孫武的君主卻是孫策。
孫策對孫武是毫無保留的信任,顯然是個不會拖後腿的對手,他能夠讓孫武毫無顧忌的儘情施展。
這種情況下的孫武,就算打不贏,但起碼也不會輸,就算輸也最多小敗。
但現實卻是,潘陽湖一戰,吳國不但輸了,而且還是輸的很慘,吳國水軍損傷近八成今後再也無法威脅到楚國水軍。
這樣的戰績跟孫武的能力可謂嚴重不符,若不是他有意放水的話,那就隻有一種可能了,劉秀動用了某些戰場之外的致命手段。由於明楚兩國的關係並不好,再加上情報有限,朱棣也不知道潘陽湖水戰的內情,但他知道劉秀能打敗孫武肯是用了奇招,這也讓他不禁感歎孫師的時運不
濟了。
明明是當世最頂尖的名將,卻總是因自身之外而莫名其妙的戰敗。“若是孫師當初投降的話,我們師徒聯手的話,或許早就滅魏平宋一統中原了,又哪有曹操和趙匡胤什麼事啊,第六次中原大戰也是我大明一國單挑大秦,而
不是三國被迫聯手卻依舊各懷鬼胎。”
朱棣不禁在心中幻想,孫武若是在自己手下的話,大明國勢又會是什麼樣子?但可惜這個可能性近乎沒有。當初朱元璋把孫武給得罪的太狠了,以至於當世諸國之中,孫武唯一不可能投靠的就是明國,否則等吳國滅亡之後,朱棣還真有可能利用弟子的身份招攬到
孫武。
“主公,潘陽湖一戰,吳國水軍戰敗,大量水軍被楚國俘虜。
吳楚之間仇恨頗深,楚國想收伏吳國降軍,怕是也沒有那麼容易,耗時耗力不說,還不敢用於戰場。
對於楚國來說,相較於收降孫吳降軍,利用江東的資源重新征召和訓練新兵,反而更為放心。
所以,我大明完全可以和楚國交易,以錢糧購買這些吳軍戰俘,再通過收編吳軍戰俘來迅速恢複水軍。”
聽到姚廣孝此言,朱棣也不禁暗自點頭,這確實是快速恢複水軍的一個方法。
至於這些孫吳水軍戰俘會不會背叛大明?不可能說百分百不會,但可能性要比背叛楚國要低的多。
首先,明吳之間的仇恨並不深,幾次中原大戰進行時,吳國一直在和楚國死磕,並未踏足中原,雙方沒有利益衝突自然也就沒有仇恨。
其次,滅吳的是楚國,並不是明國,吳國人有什麼理由恨明國?
最後,就算吳國戰俘想反叛,可明國不是吳國,遠離家鄉,人生地不熟的,也沒有任何的支持,就算想跑又能跑多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