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1章:潘陽湖水戰,劉秀敗孫武
戚繼光倒黴歸倒黴,但在此戰中的表現,其實還是可以的,尤其是個人武勇方麵。
不但生擒了巔峰神將項莊,還憑借一己之力力壓三大戰神,甚至還‘強勢’斬殺常遇春,以及鄭遇春鄭遇霖兩員大將。
任誰能想到,實力不過超一流巔峰的戚繼光,竟能取得這樣的逆天的戰績,雖說主要是因為對方沒體力了,但戰場可不是講公平的地方,功勞簿上隻會記誰殺了誰,而不會記誰因為什麼殺了誰。
若是沒有之後的烈火焚城的話,那戚繼光的功勞僅次於周瑜,是此戰當之無愧的第二功臣。
但偏偏戚繼光為殺朱棣一人,卻殃及了數萬百姓,嚴重損害了秦軍的形象,所以戚繼光不但沒功,反而還有大過。
不過周瑜換位思考後,覺得他要是戚繼光的話,在當時那樣的情況下,他也會做出一樣的決定。
畢竟隻要順利能殺了朱棣,戰後被追責重罰,可舍一己而利國家,哪怕連累無辜,也依舊是當之無愧的英雄,肯定會很快就官複原職的。
但偏偏朱棣沒死,反而還連累了大量無辜百姓,戚繼光的犧牲和付出沒有任何用,那他的處境自然也就尷尬了。
考慮到此戰中,足足有三十多員將領的戰死,水軍急缺大量人才來填補空缺,而戚繼光無疑是個好幫手,若是這個時候被貶的話,這對周瑜來說也不是件好事。
所以,在經過一番思索後,周瑜決定幫戚繼光一把,他故意在自己所寫的戰報中,將火燒贛榆的性質給定性為意外。
在周瑜的描述中,贛榆的大火並非戚繼光主動放的,而是雙方殺紅眼後意外引燃了明軍的火油庫,這才釀成了之後的悲劇。
至於親身經曆過贛榆大火後的幸存者證詞?
那當然都是明國奸細的刻意誹謗和誣蔑,其目的就是為了醜化秦軍形象,以及離間秦軍內部,自然是不能信的。
不得不說,為了保戚繼光,周瑜也是拚了,連歪曲事實這種事都乾了,而這自然也讓戚繼光十分感動。
戚繼光原本對周瑜還有點不服氣,認為他能當上第一任水軍大都督,是因為其駙馬的身份,但如今卻是心服口服了,畢竟三萬五正麵硬抗八萬五,還打贏了,反正他是做不到這點。
贛榆水陸兩戰之後,大秦水軍兵力降至四萬五,且損失了大量的戰船,已經達到傷筋動骨的程度,難以對沿海地區構成威脅,所以必須要進行修養恢複戰力。
至於聯合軍那邊,自然也是相當的不好受。
贛榆城主府內,被大火熏得皮膚發黑的朱棣,此時正臉色陰沉則坐在主位上,下方則是雙膝跪下請罪,一臉愧疚的的俞大猷。
戚繼光所放的那場大火,雖被朱棣‘福主’召來的大雨所撲滅,但六百殘軍之中隻有:朱棣、常茂、張歸霸、朱五絕、馮勝等八十八人逃過一劫,而之後又有二十三人傷重不治而亡,最終隻有六十五僥幸活了下來。
也就是說,贛榆一戰,朱棣所率的七千大軍,最終隻剩六十八人活著,這都已經不是九死一生了,而是九十九死一生,和全軍覆沒也沒太大區彆了。
明軍的傷亡雖然大,但取得的戰果卻不小,以自損六千九百五為代價,給秦軍造成了一萬七千的傷亡。
這在秦明兩國的過往戰爭中,可是絕無僅有的戰績啊,雖說主要是因為大秦水軍陸戰能力不強的緣故,但戰場可不是講公平的地方。
毫不客氣的說,若是沒有之後海戰的失利的話,朱棣在贛榆所打的這一戰,完全能拿出來大吹特吹,用以鼓舞士氣。
但偏偏之後的東海海戰,俞大猷實在是打的太差勁了,八萬五打不贏三萬五也就算了,損失還達到了五萬。
再加上陸戰損失的六千九百五,聯合軍海陸兩戰的損失加起來達到了五萬七。
除此之外,明軍還陣亡了常遇春、張歸厚、馮國用、鄭遇春、鄭遇霖、吳良、吳禎、康茂才、郭興、郭英、胡海、張龍、陳桓等二十多員將領,以及項莊、湯和等八名將領被俘。
作為俞大猷副將的湯和,是在海戰撤退時被周瑜追上,最終戰至最後一兵一卒,最終力竭後才被俘的。
贛榆海陸兩戰,聯合軍損失了五萬七千大軍,以及四十多員將領,付出了如此慘痛的代價,卻隻對秦軍造成了三萬五的損失,這自然是無可爭議的敗仗,又如何還好意思對外鼓吹宣傳啊?
朱棣在得知海戰的失利,以及傷亡的具體數字後,氣的差點直接吐血的同時,也對俞大猷這員被他一手提拔的愛將,感到了深深的失望。
想他朱棣不惜把命豁出去,親自以身犯險進行設局,這才創造出了一個這麼好的戰機,可你俞大猷不但沒能握住,八萬五打三萬五都能打輸,而且還輸的這麼慘,你是怎麼好意思活著回來見自己的呀?
這一刻朱棣連殺人的心都有了,隻是為了了解為何輸的這麼慘,才強忍著怒火繼續聽彙報。
得知聯合軍本來是有很大機會嬴的,隻是奈何天公不作美,以及宋魏這兩個豬隊友拖後腿,這才有了這場恥辱性的慘敗時,朱棣心中反而更加憤怒,尤其是對趙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