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興八年的夏天,黑龍江省北部的邊境要地璦琿城一下子迎來了了三位大人物。璦琿這個地名,有一番曲折的經曆。璦琿亦作艾滸、艾虎、艾呼、艾渾、愛琿,皆為一些少數民族語的不同漢語對音。漢語稱黑龍江城,滿語稱薩哈連烏拉霍通。1858年後始出現“璦琿”字樣。璦琿有新舊二城,一為江東舊璦琿[注一],城在黑龍江左岸,今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鎮東北,蘇聯境內維笑勒伊村(意譯為快樂村)附近。明代曾在此築忽裡平寨,隸屬奴兒乾都司。此地清初已有“艾呼”之稱。17世紀中葉沙俄侵入黑龍江流域,將此寨焚毀。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帝命薩布素在璦琿建城永戍,並在此置黑龍江將軍。二十四年,清政府鑒於舊璦琿僻處江東,聯係不便,遷黑龍江將軍駐地於下遊右岸達斡爾族托爾加寨舊址。原處留副都統鎮守,二十九年裁撤。鹹豐八年(1858)《璦琿條約》簽訂後,因該城位於江東六十四屯[注二]地區內,仍歸清朝管轄。另一為江西新璦琿[注三],在黑龍江右岸,黑龍江將軍駐地遷此後,在托爾加寨的廢墟上,重修新城,仍名璦琿。康熙二十九年黑龍江將軍移駐墨爾根(今黑龍江嫩江)後,該城留副都統鎮守。《璦琿條約》即在此簽訂。說到璦琿,就不能不提到《璦琿條約》,這個於鹹豐八年在新璦琿城內簽定的不平等條約,使俄國一口氣吞下了中國方麵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六十多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隨後,鹹豐十年(1860)的《中俄北京條約》更將原為清帝國三姓(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副都統管轄的烏蘇裡江以東地區(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四十餘萬平方公裡國土割予俄國。大清帝國的東北方向上,兩年內竟失去了一百餘萬平方公裡國土,後人必痛罵清政府之無能,無能必乃事實,可如果不參考當時清帝國麵臨的內憂外患以及清朝經營東北的曆史情況,則痛罵也就隻能成為無思考力的純粹發泄。鹹豐同治年間,是個叛亂迭起、國內動蕩不安的年代,也是中國曆史上農民起義的最後高峰期。1850年發源於廣西桂平金田村的太平天國起義,幾乎衝垮了清帝國的統治。洪秀全為首的太平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占據著帝國最富庶的長江中下遊地區,並在這一地區與忠於帝國的各種武裝力量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雙方湧現了無數著名的戰將,共同繪就了一幅壯麗而殘酷的戰爭畫卷,然而,這樣的戰亂,必然造成人民顛沛流離,生產遭受巨大破壞,江南地區呈現糜爛之勢,直到1864年帝**隊攻破天京城,江南才稍稍得以喘息。與太平天國南北呼應的撚軍則在陝西、山西、河南、山東一帶活動,以運動戰的方式,連續擊敗前來圍剿的帝**,於1865年在山東荷澤的高樓寨圍殲了蒙古親王僧格林沁率領的騎兵軍團,之後又從剿滅太平軍的名將曾國藩所率領的精銳湘軍封鎖包圍下突擊而出,直到另一位帝國名將李鴻章以“扼地兜剿”的扼殺封鎖戰略迫其分兵,才於1868年被全部殲滅。與此同時,太平天國起義的發源地廣西,先後又發生了廣東天地會起義軍進入廣西建立大成國的事件,以及壯族佃農李文彩領導的永淳起義、壯族人吳淩雲領導的新寧州起義、壯族人黃鼎鳳領導的貴縣起義等,廣西經曆了十餘年的大混亂。順便提一下,吳淩雲的部將劉永福在起義軍大勢已去後,率部進入越南六安,以黑旗為幟,後來得到越南國王的重用,在抗法戰爭中大顯身手,是為著名的“黑旗軍”。曾為帝國叛逆的劉永福在中法戰爭後歸順朝廷,先是在廣東任總兵,後來派駐台灣,在真實曆史上,劉永福領導了台灣軍民的抗日戰爭,打死打傷三萬二千多名日軍,作為總司令的劉永福直到最後的堡壘——台南——陷落前才乘英國輪船逃出,這樣的傳奇人物,也正是亂世的產物哪!除去上述的起義外,清帝國還同時還要應付貴州的苗、教、號軍起義,雲南的*起義和陝、甘、寧、青的*大起義,這一係列的起義,居然沒有讓帝國崩潰掉,一定程度上是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這些“同光中興”的名臣良帥拚著命擋了下來。正當內亂未平之時,英法等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中國的政治、經濟特權,發動了史稱“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遠征行動。遠征軍在塘沽登陸,以先進的火器擊敗了前來攔阻的蒙古親王僧格林沁的騎兵軍團,一路勢如破竹,攻到北京近郊,焚毀了舉世著名的帝國皇家園林圓明園,強迫清帝國方麵簽定了《北京條約》。就在這一時期,俄國置百多年前的中俄《尼布楚條約》於不顧,加強了對外興安嶺以南中國領土的滲透和入侵。早在1854年以前,俄國就占領了黑龍江出海口處的中國城鎮廟街,改名為尼古拉耶夫斯克,隨後又占領了庫頁島,更名為薩哈林島。1856年末,沙俄將霸占來的中國黑龍江下遊地區和庫頁島劃為其“濱海省”,設首府於廟街。1858年5月,乘英法聯軍進犯天津,威脅北京之際,沙俄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率領兵船駛至璦琿,向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提出了俄國單方麵擬訂的條約草案,宣稱以黑龍江為邊界,黑龍江以北的中國領土歸屬俄國,還威脅說如果不能滿足,則俄國將聯合英國對華作戰。奕山作為守土的將軍,自然要據理力爭,並拿出《尼布楚條約》作為引證,然而奕山手中並無可以對抗俄**事威脅的武裝力量,他不可能從內地得到任何支援,因為京師正被英法聯軍所威脅,其他地區則陷於起義軍和帝**的混戰中,他自身的力量又薄弱得可憐,他的部下隻裝備著一百多年前中俄雅克薩戰役時的鐵炮和火繩槍,在俄國人先進槍炮的威脅下,他退縮了,提起筆在條約上簽了字。事實上,從法律的眼光看來,俄國人隻是想把已經奪取到手的土地通過條約合法化而已,並非是因為簽定了條約所以才一口氣吞下那麼多土地的。然而,清政府一開始並沒有批準這個條約,並對奕山等人予以處分,畢竟,割地這種嚴重且敏感的事情,不是萬不得已,輕易做不了決斷。不過,清帝國也無法改變既成的事實,俄國人繼續向黑龍江左岸移民,還將璦琿北岸的海蘭泡改名為布拉戈維申斯維克(意為“報喜城”),建設成為黑龍江中遊上關鍵性的軍事要塞和工商業中心。沙皇亞曆山大二世並不在意當時《璦琿條約》的非法性,他性急地特頒嘉獎,晉封穆拉維約夫為阿穆爾斯基伯爵(俄稱黑龍江為阿穆爾河)。1860年,英法聯軍在俄國公使的引領下攻到了北京近郊,俄國人轉而又為中國和英法方麵做調停,英法在達到目的後,撤出了遠征軍。俄國公使伊格納季耶夫自稱“調停有功”,還以幫助鎮壓太平軍為誘餌,向清政府提出一份新的中俄條約草案和俄國單方麵繪製的東部邊界地圖,逼迫清政府“一字不能更易”地接受,否則“兵端不難屢興”。此時清政府已經彆無選擇,南方的太平天國叛軍連獲大捷,擊破清軍的關鍵性據點江南大營,席卷江南,進逼上海,其他地方的叛軍也風起雲湧,連年的兵禍已經使這個曾經強盛的帝國無力再抵擋強大沙俄從東北方向的攻擊——那裡原本就不是大清的戰略重心。於是,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11月14日正式簽訂了,條約不僅使原本非法的璦琿條約合法化,更規定將烏蘇裡江以東地區四十餘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割讓給俄國,或者說,將這一地區被俄國占據的現實合法化。四年後,俄國熊以軍事威脅加外交恐嚇的手段,*,通過《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占了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包括齋桑湖-特穆爾圖淖爾在內的計約四十四萬多平方公裡的中國領土。英法聯軍費了一番力氣攻到京師城下,不過是洗劫焚毀了圓明園,共同分掉了八百多萬兩銀子的賠款,英國得到了小小的九龍司,法國得到了傳教士租買田地的特權,而幾乎沒付出什麼代價的俄國人卻隻借助了一下形勢之利,便侵奪去清帝國一百四十四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不禁讓人懷疑起上帝與熊之間的關係來。自然,內憂外患,國勢衰微,是清帝國喪失廣大國土的主要原因,然而,清朝治理東北邊疆的方式,也值得商酌,畢竟,被俄國侵吞去的國土有一百萬平方公裡在東北。說到清朝對東北的治理,最凸顯的事物應該算是“柳條邊”的設置。清朝視滿族興起的東北為“龍興之地”的禁區,在封禁地區修浚邊壕,沿壕植柳,謂之柳條邊。又名盛京邊牆、柳城、條子邊。順治康熙年間(1644~1722)先後修建柳條邊於遼河流域和今吉林部分地區。禁止民人越過邊牆打獵、放牧和采人參。遼河流域的柳條邊,南起今遼寧鳳城南,東北經新賓東折而西北至開原北的威遠堡,又折而西南至山海關北接長城,周長一千九百餘裡,名為“老邊”,也稱“盛京邊牆”。又自威遠堡東北走向至今吉林市北法特,長六百九十裡,名為“新邊”。老邊自威遠堡至山海關的西段,歸盛京將軍管轄;自威遠堡至鳳城南的東段,歸盛京兵部管轄並受盛京將軍兼統。新邊則歸寧古塔將軍(後改吉林將軍)管轄。在交通要道處初設邊門二十一,後減為二十。其中較著名的有九官台邊門、威遠堡邊門、鳳凰城邊門等。每邊門常駐官兵數十人,稽察行人出入。清朝設置柳條邊的目的是保持滿族傳統習俗並壟斷東北特產等經濟利益,康熙中葉以後,從關內到關外偷采人參、墾荒種田的人越來越多,清廷禁令形同虛設。鴉片戰爭後廢棄。即使如此,設置柳條邊這樣的封禁方式還是造成了很長一段時間內,東北地區人口的稀少,連帶地拖累到經濟和軍事,使得俄國人有機可趁。反觀俄國方麵,不但派出武裝力量不斷地滲透、侵入東北,更有組織地鼓動內地人遷居遠東,投入資本開發當地資源,建設資本主義經濟,使得軍隊能夠得到就近補充。為了保護,反倒造成了落後,在列強為了爭奪幾個大洋上的珊瑚礁都不惜刀槍相向的大征服時代,清政府以那種無效利用土地的方式治理地方如此廣闊、物產如此豐饒的東北地區,必然要遭到懲罰。中日戰爭後,中華帝國政府加強了東北的警備,向東北地區發起了有組織的大規模移民,每年移入的人口在五十萬以上,大大超過了上個世紀裡的人口自然遷移速度。駐軍也大大增加,到光興八年(西元1903年)初,東北三省已經部署有四個常備步兵師、兩個騎兵旅和一個獨立步兵旅,共十五萬三千常備軍,另外還有十五萬以上的戰鬥預備部隊,隻需三到七天的動員時間便可以從當地集結出戰,這些部隊統一歸屬設在盛京的東北軍區司令部管轄。根據光緒二十一年頒布的《帝國政區法令》,東北編製為三大行省:黑龍江[注四]、吉林[注五]和奉天[注六],它們的首府分彆設在齊齊哈爾[注七]、吉林和盛京。光興元年,西元1896年,中華帝國政府改舊璦琿為定遠,作為江東六十四屯的鄉府,新璦琿則作為新設的璦琿縣縣城,前者隸屬後者管轄。經過八、九年的發展,璦琿已經成為黑龍江右岸的第一大城市,聚集有六萬以上的人口,以造船業和伐木業作為支柱,海軍黑龍江分艦隊司令部也設在城內。不過,那黑龍江分艦隊司令,三十三歲的海軍少將易明軒還不夠資格列入開頭所述的三位大人物之列,雖然他們的職業倒是一樣。艦隊司令部的高牆大院裡,身著全套白色海軍禮服的易明軒必恭必敬地接待了三位軍銜上均比他高出兩級但年齡上卻相差甚小的軍界大老級人物。站在他麵前的是這三個人:陸軍上將楊正金,任職總參謀部總參謀長,三十九歲。陸軍上將鄧簡,任職東北軍區司令,三十七歲。陸軍上將鐘夏火,任職禁衛軍司令,三十九歲。他們三人一起來到這裡,當然不是為了觀賞黑龍江上的夏季風光,作為帝國的高級將官,他們肩負著防衛國土的使命,也肩負著實現國家戰略目標的使命,究竟今次的訪問,是哪一方麵的使命為主呢?根據民國黨主辦的《實聞報》的說法,這次三位上將一起巡視東北邊境,標誌著帝國政府對中俄間無休止邊界談判的厭倦,戰爭迫在眉睫。而作為執政聯盟核心的中民黨黨報《時事評點》則嚴厲駁斥了《實聞報》的說法,聲明文易總理希望能與俄國繼續談判下去,通過和平手段解決兩國間的一切糾紛,並向沙皇尼古拉二世提出,雙方召開聯合裁軍會議,共同裁減部署於兩國邊界線上的軍隊,而對三位上將巡視東北邊境一事,隻說成是總參謀長關心邊境防務、同時禁衛軍司令又深謀遠慮的表現。因為有黑龍江軍分區的司令官照應,易明軒並沒有對這樣的接待感到很多壓力,他惟一的不安來自傳說中的暴躁將軍鐘夏火——那個麵貌強悍,使用整個肺來大聲說話的中年男子。“易司令,我們需要知道黑龍江艦隊現有的實力!”沒等客套話結束,鐘夏火就大大咧咧地提出了要求。易明軒不敢怠慢,立即顯出謙恭的樣子,低頭答道:“報告諸位司令,帝國海軍黑龍江分艦隊現有四百八十噸的江字級炮艦四艘,一百九十噸的鯤字級巡邏炮艇六艘,五十噸到一百噸的巡防快艇十五艘,五十噸以下小汽艇三十六艘,另在璦琿、黑河的沿江炮台上布置有兩個混成岸炮營,裝備火炮四十門,海軍陸戰營駐紮在璦琿城外,連同司令部和勤務部隊,總計官兵四千一百三十六人。”“你對麵的俄國江防艦隊的實力呢?”鐘夏火接著問。“俄國江防艦隊現有三百噸級的巡邏艦三艘,一百五十噸級的巡邏炮艇四艘,百噸以下的快艇三十多艘,不過,俄軍駐紮在廟街的驅逐艦部隊擁有一艘輕巡洋艦和六艘小型驅逐艦,它們隨時可以溯江而上。”“可以用岸炮壓製……況且,隻要能迅速打敗俄國艦隊,或是把俄國艦隊長期封鎖在港口,那麼廟街的俄國分艦隊就無從施展……”鄧簡在楊正金耳邊低語道,楊正金微微點頭,轉向易明軒道:“我們想看看部隊的情況,你安排一下,十分鐘後開始,先退下吧。”易明軒與隨行的黑龍江軍分區司令一起倒退著離開大廳,鐘夏火走過去,親手關好門,回到擺了茶點的八仙桌邊。“看情況,明年開春就要開打了吧。”鐘夏火捏起一顆花生米扔進他碩大的嘴裡。楊正金抿著茶,緩聲道:“什麼時候開打,誰也說不清。我們沒有準備好,俄國人也一樣,至於什麼時候能準備好,誰也不知道,也許雙方都在等待借口,一個足以宣戰的借口。”“不宣而戰也沒什麼奇怪,在我們那個時代,宣戰的人才是傻瓜。”鐘夏火不以為然道。鄧簡插進來道:“我看文總理完全沒有打仗的意思,如果不是我們武威公在內閣裡做國防部長,他恐怕會真跟俄國講和。還好,俄國人狂傲得沒譜,根本不打算跟我們談,還不斷增兵遠東,顯然是要跟我們大乾一場。”楊正金道:“以俄國人現在的部署態勢看,他們更像是要進攻,而非防禦,可是,他們的兵力卻達不到進攻所需的最低限度。”“聽說俄國的將軍們在正式的軍事會議竟公開談論一個俄國士兵能否頂得上兩到三個中國士兵的話題,他們根本看不起黃種人,俄國的官方報紙還把中日戰爭貶斥為野蠻人之間的部族鬥毆。”楊正金搖搖頭:“不能小看俄羅斯帝國,他們的國力強盛,軍隊紀律嚴明,有著優良的軍事傳統,下級官兵的勇猛精神和身體條件在歐洲也是位居前列,他們的關鍵問題在於政治,過於腐朽的政治製度隻能誕生無能的決策者,無能的決策者可以輕易葬送無限多無限強的軍隊。”鐘夏火哼了一聲,扯起嗓門道:“看我的禁衛軍來葬送他們,瞧著吧,我過些日子就從這個地方渡過江去,殺進海蘭泡,橫掃外興嶺南北……”“過分樂觀的決策者也可以輕易葬送他手上的軍隊。”楊正金說,語氣依然平和。鄧簡突然放下茶杯:“對了,進到這裡麵之前剛剛接到一個不好的消息。”“什麼事。”楊正金淡淡地說,並沒有很急切要知道的意思。“我的一個情報參謀跟兩個情報員一起,兩星期前從黑河偷渡去海蘭泡,準備繪製俄軍海蘭泡要塞區的防務圖,剛剛有一個情報員返回來,報告說那個上尉參謀被俄軍抓獲了,潛伏在海蘭泡的情報機構也遭到了破壞……”“隻是一個情報參謀而已,他在你的司令部裡有沒有接觸過機密性的東西?”“他負責搜集情報而已,並沒有接手整理過,機密的東西應該沒有接觸過。”“那就不用擔心了。”楊正金說,臉上沒有太多表情。忽然,院子裡一陣喧囂之聲傳入廳內,鐘夏火剛想起來詢問,易明軒慌慌張張地推開門衝進來叫道:“不好了,諸位大人,對岸起火了!”楊正金不緊不慢地問道:“對岸哪裡起火了?”“定遠城方向,有好幾處濃煙,靠近江邊的兩個村子也起火了。”“這種情況,定遠城方麵應該有電報傳來的吧。”“電報線似乎被切斷了,聯係不上。”不等易明軒與楊正金的對話結束,鐘夏火早已衝出大廳,身手利落地翻到院牆頂上,果然看到江東方向十幾道濃黑煙柱正向蔚藍天空放肆噴吐未燃儘的炭灰。“宣戰!宣戰啦!還要什麼借口!俄國人已經用行動宣戰了!老子今天就過江,殺光白皮的狗!”聽著鐘夏火的怒吼聲在院子裡回響,楊正金撚著手指,眼睛盯著茶杯輕聲道:“事情沒那麼簡單,這世界可不是由瘋子主宰的,調查清楚再說吧。易司令,快派人去查看,究竟發生了什麼?”“是!”易明軒急急退出大廳,找他的部下去了。“應該不會是沙皇的命令,否則,全線的攻擊應該就開始了,首先遭到打擊的將是易司令的江防艦隊才對。”鄧簡說。楊正金欣然點頭,又加上一句:“如果是全麵攻擊,我們的情報機構不會無能到連一點兆頭也看不出來,況且,一開始便襲擊江東六十四屯,隻會降低全麵進攻的突然性,有基本認識的軍人不會做這樣的事情。”“那麼,去把院牆上的禁衛軍司令拉下來吧,他站在那裡實在有損帝國將軍的形象。”總參謀長這麼說完,把茶杯中的渣子撚起來,放到嘴裡津津有味地嚼起來。[注一]真實曆史上,光緒二十六年(西元1900年),沙俄製造了江東六十四屯慘案,武力侵占了璦琿舊城。[注二]中俄《璦琿條約規定》,在璦琿對岸精齊哩江(今俄國結雅河)以南的一小塊地區(後稱江東六十四屯)仍保留中國方麵的永久居住權和管轄權。真實曆史上,光緒二十六年,沙俄侵入江東六十四屯,大肆屠殺平民,至少造成一萬人死亡。[注三]新璦琿即現實中的今黑河市區南七十裡的愛輝鎮,真實曆史上,光緒二十六年沙俄侵略軍攻克璦琿,縱火焚城。1909年,清政府改璦琿副都統為兵備道,設置璦琿直隸廳。1913年改為縣。[注四]黑龍江。康熙二十二年(1683)為抗擊沙俄,始設鎮守黑龍江等處將軍。初治江左璦琿舊城(後移江右新城),故又稱璦琿將軍。管轄原吉林將軍所屬亨滾河上遊哈達烏拉河、黑龍江左岸畢占河、東流鬆花江以西和尼布楚以東廣大地區。將軍下設副都統,初置一員,名璦琿副都統,又稱黑龍江副都統,與將軍同駐江左璦琿舊城。康熙二十五年,以“居江左,來往公文,一切諸多不便”,與將軍衙門一起移居江右新城(又名“黑龍江城”)。二十九年將軍駐所移居墨爾根(今嫩江縣城);三十八年複移駐齊齊哈爾城。時中俄《尼布楚條約》已簽訂,故轄境有變更:以齊齊哈爾為中心,北至外興安嶺,接俄羅斯界;東以哈達烏拉河、南以鬆花江接吉林將軍界;西八百餘裡至喀爾喀河,接喀爾喀蒙古車臣汗部界;西北以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與俄羅斯為界。據《大清一統誌》載:璦琿副都統轄區,“東至外興安嶺興安河二千六百裡,西至內興安嶺一百五十裡,南至內興安嶺(今小興安嶺)喀穆尼峰七百裡,北至外興安嶺二千五百裡”。墨爾根副都統管轄北至伊拉古爾山(伊勒呼裡),南至納穆爾河和西南至諾敏河等地方,駐墨爾根。齊齊哈爾城副都統,康熙三十七年由墨爾根移駐,初轄東至三姓副都統界,西至大興安嶺等廣大地區,後有變更。呼倫貝爾副都統,雍正十年(1732)初置總管,乾隆八年(1743)改副都統銜總管,光緒七年(1881)進升為副都統。駐海拉爾河左岸,初無城郭,漸為集鎮,管轄東至大興安嶺、西至額爾古納河、南至布雨爾(貝爾)湖等廣大地方的達呼爾、索倫(鄂溫克)、鄂倫春、陳八爾虎等八旗軍民事務。康熙三十年初,布特哈(滿語為“打牲”之意,即打牲部落的總稱)設滿洲總管一員,索倫(鄂溫克)、達斡爾總管二員。衙署設齊齊哈爾城北駐嫩江西岸宜臥奇屯(今莫力達瓦旗烏爾科鄉)。光緒朝前轄地錯布於黑龍江、墨爾根、齊齊哈爾三城副都統轄境內。布特哈專轄牲丁,凡“牲丁所至之地,皆布特哈總管應巡查之地”;光緒後“六城分地,稍有分界”。光緒二十年總管升副都統。此外,為了鎮攝節製呼蘭、巴彥、北團林(今綏化)三路,光緒五年又置呼蘭副都統,駐呼蘭城。八年為招撫遊獵鄂倫春人,在齊齊哈爾東北五百八十餘裡內興安嶺上建城,置興安副都統銜總管一員。光緒二十四年,設通肯副都統,駐海倫城。至清末黑龍江將軍所轄有黑龍江(璦琿)、墨爾根、齊齊哈爾、呼蘭、布特哈、呼倫貝爾和通肯等七副都統及興安城副都統銜總管。黑龍江行政區劃設置較晚。鹹豐後因內地漢族移民大增,同治二年(1863)於呼蘭河流域設理事同知廳。三年移住巴彥蘇蘇,管理呼蘭所屬境域賦課刑名及交涉事件,為黑龍江民政設製之始。光緒八年於北田林子(今綏化)設綏化廳。光緒三十年又於通肯海倫河墾區置海倫廳;呼蘭廳移治呼蘭城升府,綏化廳亦升府,巴彥改州,於紮賚特旗莫勒紅崗子墾地置大賚廳;以及蘭西、木蘭、青岡、餘慶等設縣。次年又於齊齊哈爾置黑水廳,於郭爾羅斯後旗墾地置肇州廳,杜爾伯特蒙族墾地置安達廳,並設拜泉、湯原、大通三縣。是年裁呼蘭、通肯副都統,添設綏蘭海分巡兵備道,駐綏化。至光緒三十三年裁將軍,建行省;置巡撫,相繼改設行政官製,於是行政區域體係日趨完善。光緒三十四年海倫廳升府,領青岡、拜泉二縣。黑水廳升龍江府。同年,墨爾根以城改置嫩江府,又於大黑河置黑河府,黑龍江城改置璦琿直隸廳,呼倫貝爾城改置呼倫直隸廳,滿洲裡設臚臏府。宣統元年(1909)又設呼倫兵備道,駐呼倫廳,轄呼倫廳與臚臏府;設璦琿兵備道,駐璦琿廳,轄璦琿廳與黑河府。另光緒三十二年移綏化城之綏蘭海道駐內興安嶺東,更名興安兵備道,專辦墾務、林礦等事宜。三十四年建署於托羅山北,為道治,領湯原、大通二縣。宣統二年又於東布特哈設訥河直隸廳。[注五]奉天。順治元年(1644),以盛京(今遼寧沈陽)為留都,置內大臣統轄東北全境。三年改內大臣為昂邦章京。康熙元年(1662)改漢稱為鎮守遼東等處地方將軍。四年改鎮守奉天等處地方將軍。至乾隆十二年(1747)定名盛京將軍,主要負責當地軍政事務(見清將軍),並兼管奉天府尹事務大臣,監督府尹。康熙後盛京將軍轄境,東至興京邊二百八十裡吉林烏拉界,西至山海關八百餘裡山海衛界,南至金州(今遼寧大連)南境七百三十餘裡海界,北至開原邊二百六十餘裡。將軍下設副都統(初名梅勒章京)二員。雍正五年(1727)增為三員,分駐盛京、錦州、熊嶽三城。同時還於重要城、堡、關門地方設城守尉、防守尉、協領、佐領、防禦等官率兵駐紮。後因海防緊要,道光二十三年(1843)熊嶽副都統移駐金州,更名金州副都統。光緒元年(1875)為守護永陵,新設興京副都統。五年添設圍場海龍總管,六年定圍場總管加副都統銜。另沿奉天與吉林、內蒙古柳條邊設威遠堡等十餘處邊門,亦派官兵駐守,分屬盛京兵部及各地副都統,並統屬於將軍。同時,盛京將軍還負責監督哲裡木盟的科爾沁六旗。清統一全國後,奉天地區仿順天府事例,設民署民官管理漢族事務。在時間上可分兩個時期:封禁期。順治十年至鹹豐十年(1860),除短時外,主要為“封禁”期,順治十年設遼陽府(今遼陽),轄遼陽(附郭)、海城二縣。十四年罷遼陽府,於盛京置奉天府,設府尹(專管盛京地方民人事務)。康熙三年增承德(附郭)、蓋平(今蓋縣)、開原、鐵嶺四縣,升遼陽縣為州。於此稍前,康熙元年在遼西錦州地方置錦縣,三年於廣寧(今遼寧北鎮)設廣寧府,另置廣寧縣、寧遠州,並隸廣寧府。四年罷廣寧府,改設錦州府,移治錦縣。錦州府及所屬州縣,均受奉天府尹管轄。雍正四年奉天府境域擴大,於吉林烏拉置永吉州,寧古塔(今黑龍江省寧安)置泰寧縣,伯都訥(今吉林扶餘)置長寧縣。此時奉天府轄境北至長寧縣鬆花江八百七十裡蒙古界,東北至永吉州穆稜河二千零四十餘裡寧古塔界。西北至義縣大寧堡四百五十餘裡界。七年罷泰寧縣。乾隆元年罷長寧縣,並入永吉州。十二年永吉州改吉林廳,隸吉林將軍。至此奉天府轄境縮小,僅及東北開原以南遼沈和半島地區。至鹹豐十年奉天府尹轄奉天、錦州二府,遼陽等四州,以及五廳八縣。這些府、廳、州、縣主要分布在遼河兩岸和濱海地區。弛禁開放期。鹹豐十年後,根據中英《天津條約》規定:首開遼河下遊牛莊為商埠,後因遼河淤積,十一年改為營口,遂使營口成為東北第一個向外國開放的通商口岸。此後清政府鑒於形勢,廢除“封禁”,采取“移民實邊”政策。中日甲午戰爭後,光緒三十一年東北全部開禁。又兼東清(後改中東)鐵路興建,於是關內齊魯、燕、晉一帶農民大量移居東北。東北民政管理體製和區劃體係逐步完備。為鞏固海防,加強邊疆治理,同治五年(1866)改山海關監督為奉錦山海關兵備道,並加按察使銜,轄沿海金州廳、岫岩州、複州、海城、蓋平等地。同年設營口海防同知,以加強海關管理。光緒二年命盛京將軍兼管奉天府尹,加兵部尚書右都禦史銜,總督奉天旗民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關防。加奉天府尹二品銜,以右副都禦史行巡撫事。各州縣滿漢兼用。三十三年裁盛京將軍,改設奉天省,置巡撫。至宣統三年(1911)奉天省共領四道、八府、五直隸廳、三散廳、六州、三十二縣。光緒末年,奉天(沈陽)、安東、大東溝、遼陽、鳳城、新民、鐵嶺、通江子、法庫門、大連等十處辟為商埠。隨著東清南滿鐵路支線(1903)、京奉(1907)、安奉(1910)等鐵路建成,奉天省的交通和地理麵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大連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港灣條件,取代營口而躍居東北第一大港。昔日的遼河、鬆花江、鴨綠江水運日趨衰落,舊時驛站交通被取代;一些新的經濟和交通中心很快集向鐵路沿線。[注六]吉林。清順治十年(1653)置寧古塔昂邦章京(意為軍事長官),初治海林(今黑龍江海林),後移寧古塔(今寧安)。康熙元年(1662)改漢稱為鎮守寧古塔等處將軍。十二年始建吉林烏拉城,移駐副都統一人,領吉林烏拉、五常堡、打牲烏拉、伊通等旗署,鎮守和管理旗人事務。十五年寧古塔將軍移駐吉林烏拉(今吉林市)。乾隆二十二年(1757)更名為鎮守吉林等處將軍,負責吉林等地軍政事務。康熙三十一年於鬆花江與嫩江彙流伯都訥(今扶餘)地方,設伯都訥副都統,管轄伯都訥、長春等處八旗事務。雍正三年(1725)在鬆花江中遊阿勒楚喀(今阿城)置副都統,管理拉林河、穆棱河、螞蟻河等流域八旗事務;雍正五年在牡丹江注入鬆花江彙口之三姓城(今依蘭)置三姓副都統,管轄黑龍江下遊,包括庫頁島及沿海諸島八旗及各少數民族等五十六姓。光緒七年(1881)於圖們江下遊以北琿春地方設琿春副都統,管轄和鎮守圖們江以北邊境地區。以上副都統六員,通稱“吉林六城”副都統,由吉林將軍統轄。吉林將軍轄境迭經變化,初北至外興安嶺兩千餘裡,東北至廟街四千四百餘裡,東至海三千餘裡,西北至貝加爾湖以東廣大地區。康熙二十二年後,析外興安嶺以南、亨滾河上遊哈達烏拉河,黑龍江左岸畢占河及東流鬆花江以西廣大地區與黑龍江將軍。鹹豐十年(1860)前,吉林將軍轄境以吉林烏拉為中心,東至海三千餘裡,西至威遠堡門五百九十五裡開原縣界,南至長白山一千三百裡朝鮮界,北至拉哈福阿色庫六百餘裡內蒙古界,東北包括烏第河以南黑龍江下遊廣大地區。此後,根據中俄《北京條約》,烏蘇裡江以東至海大片領土為沙俄侵占。其界自烏蘇裡江口泝流至鬆阿察河,越興凱湖,西至白稜河口,又逾大綏芬河,南至瑚布圖河口,又南而西至圖們江口。以東屬俄。吉林將軍除直轄六城副都統外,還統轄吉林等五城協領、伊通等二佐領、赫爾蘇等四邊門以及二十二驛站、二十七邊台、一百零六處卡倫,並且管理水師營、鳥槍營和官莊等。吉林向稱“滿洲故國”,長期為封禁重地,故設行政區劃較晚。雍正四年在吉林初置永吉州,隸奉天府。乾隆十二年設吉林直隸廳,隸吉林將軍。此為清代吉林第一個民政機構,治吉林城。嘉慶五年(1800)置長春廳。光緒四年(1878)設立墾務局,放荒招墾,於是漢族人口驟增。光緒八年後陸續置府、廳、州、縣。真實曆史上,光緒三十三年裁吉林將軍,置巡撫,建行省,儘撤副都統,於是府廳州縣大量增設,民政和行政機構區劃一。至宣統三年(1911)吉林省境內共有西南、西北、東南、東北四路道,吉林等十一府以及一直隸廳、四散廳、三州、十八縣。省會治吉林城。轄境,西以伊通州、長春府與奉天府接界;南以鴨綠江、圖們江與朝鮮為界;東以自烏蘇裡江口泝流至鬆阿察河,逾興凱湖西至白稜河口,又逾大綏芬河而南至瑚布圖河口,又南而西至圖們江口內三十裡“土”字碑,與俄國東海濱省為界;西北以鬆花江與黑龍江省為界。清代吉林重要城鎮有吉林、長春、寧古塔、三姓、新城、阿勒楚喀等,其中吉林、寧古塔、三姓、新城屬清著名“邊外七鎮”,為驛路和水運交通中心。光緒二十九年東清和南滿支線鐵路建成後,原濱江(哈爾濱)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處於東清鐵路和鬆花江交叉點,迅速成為東北北部水陸交通樞紐和經濟中心。長春亦得到迅速發展。三十二年,依中日滿洲善後附約將吉林、長春、哈爾濱、寧古塔、琿春、三姓辟為商埠。[注七]齊齊哈爾。又作卜魁、布魁。滿語“伯克伊”之音譯,後改稱齊齊哈爾。元初為乃顏大王封地,至元中屬蒲峪路屯田萬戶府。明於此地置拜苦衛。清初為達斡爾、錫伯、封勒察諸部弋獵遊牧之地,設副都統銜打牲總管駐守。康熙十三年(1674)為抵製沙俄入侵,清政府自吉林烏拉調水師編為齊齊哈爾水師營駐此,並設總管。二十三年,於嫩江西岸去今城十裡之齊齊哈爾屯設火器營,置參領駐守。康熙三十年,擬建城於齊齊哈爾,以與墨爾根中隔嫩江不便,次年在嫩江南岸之伯克伊莊地建城,仍名齊齊哈爾,設城守尉。三十七年移墨爾根副都統駐此。次年,黑龍江將軍亦移駐此城。今為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所在地。本章曆史資料來源:清朝網、《清史稿》、《中國近代史》(中華書局第四版)附:光興五年(西元1900年)帝國政區簡表行省:直隸——首府保定黑龍江——首府齊齊哈爾吉林——首府吉林奉天——首府盛京(沈陽)山東——首府濟南山西——首府太原陝西——首府長安(西安)河南——首府鄭州江蘇——首府江寧(南京)浙江——首府杭州安徽——首府合肥湖北——首府武昌湖南——首府長沙江西——首府南昌福建——首府福州台灣——首府台北廣東——首府廣州廣西——首府桂林貴州——首府貴陽雲南——首府昆明四川——首府成都青海——首府西寧甘肅——首府蘭州寧夏——首府銀川新疆——首府迪化(烏魯木齊)特區:蒙古特區——分為外蒙古專區和內蒙古專區,外蒙古專區辦事大臣駐地在庫侖(烏蘭巴托),內蒙古專區辦事大臣駐地在呼和浩特。西藏特區——辦事大臣駐地在拉薩直轄區:京師直轄區天津直轄區上海直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