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尊講述的鬼神之道,對於我來是一種選擇。但相比之下,我更加喜歡此時的身體,那一拳拳打過去,重似山巒。因此,我心間湧現出習武念頭,想學一些殺人技。當然,我知道習武比不過修仙,也抵不過鬼道,所以並未把精力全部耗費上麵,而是傾向於頓悟狀態,希望能琢磨出適合自己的道途。為此我專門定製了一套修行方案,強製自己每日四點起床,負重攀爬至山頂,借朝陽騰升之景打坐頓悟。而白日,除去吃飯飲食時間,我打算上三個小時習武,下三個小時研讀,至日落時再次前往山頂打坐,後嘗試攀爬五色山峰,感悟其中玄妙。不過現在有一個難題擺在我麵前,那就是如何習武。我想學的是殺人技,不是花拳繡腿,甚至已經打算好,以卻邪當自己的趁手兵器。但我不敢去找師尊,一是因為愧疚,二是怕他訓斥自己,畢竟習武來自凡塵,代表了殺戮。無奈之下,我隻好自己鑽研,每日持劍直刺撩斬,提升基礎。這般半年過去,期間大師兄乘雲前來探望數次,除了給我運送古書外,還給我帶來了許多種子,怕我吃的不好。最後更是親手開墾一塊梯田,把種子埋了進去。其實我獨居山林已有十餘載,一直都是坐山吃山,生活雖然苦了些,卻也穩穩當當。反倒是他開墾梯田後,讓我不得不把修煉時間挪出來些,用來務農。當然,我並非抱怨大師兄,對那塊梯田也甚是看重,孤獨時都會前去巡視一圈,慰藉自己。不過我心中有些失落,自從那天過後,師尊就再未出現過。我知道,他在生自己的氣,並且是大師兄偷偷告訴自己的。用他的話講,我那次頓悟是一次莫大機緣,若是踏入其中,神魂可自通五行,不出三年就能步入煉氣大境,十年之內必顯化神台,甲子歲月有望勘破虛境,合道渡劫。大機緣,確實是大機緣。我半年來研習古書,雖說剛入門道,卻也知曉大師兄之意。他的意思是說,那次自己若踏入仙門,甲子歲月就能問鼎人下大境,待渡過雷劫,就可學習天地之法,蛻凡成仙。而蛻凡成仙後,不是天尊,就是地祖,更是巫魔與天神,擁有著漫長壽命。我聞言後,並未感覺到後悔,把自己內心的想法告訴了他。然後他就跟我說,修仙不一定非要斬斷凡塵,隻要壓住修為不渡雷劫,便可久居陽間,獨享天倫。我聽不懂,就問他斬紅塵的緣由。他說:“斬紅塵之因,非宗門行規,非陽界因果,而是來自天地法則。我等凡塵本為末節,三魂六魄僅有命魂受天眷顧,若想合道成仙,須摘魂棄魄,一魂歸天門,一魂入冥泉,六魄散凡塵。” “再因靈氣誕於陰陽之下,凡塵中人境已是至高,若想合道成仙,必須斬斷二魂融於天地,依靠清濁二氣孕育仙胎,飛升二界。”“但在斬二魂前夕,需化心魔,棄六魄,斷掉凡塵往昔,從而致虛極,守靜篤,返璞歸真入合道法境。”我大概了解他講述的成仙之法,也懂了斬紅塵之因。簡單點講,成仙第一步需要消滅心魔,而心魔源於紅塵往昔,紮根六魄之中。所以化心魔,棄六魄,斷掉凡塵往昔,講的應是斬紅塵。我那時思索許久,並沒有傻乎乎的去問他,能不能避過第一步斬紅塵,而是問了合道之意。然後他回道:“所謂合道,是從三千大道中尋找屬於自身的橋梁,道德經中曾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故萬物皆為道。”“比如這草木花卉,曆經春夏秋冬,花開花落,其有鬱鬱蔥蔥的生息,亦有綠轉枯黃的衰敗,周而複始年複一年,乃生死道也。”“又比如那川流不息的河水,連綿不絕的山脈,晝夜分明的日月,春來秋去的鳥兒,一切種種,皆可號道。”“而吾輩中人想要合道,須得先從天地內找出自己的道,融入摸索,感悟奧妙。”“待尋到橋梁,融入合道法境,便可斬去二魂歸天融地,汲取清濁二氣,感悟法則,孕育仙胎,擇天地二法取一,承兩界神魔指引,羽化飛升,蛻凡成仙。”我聽完他的講解,心中突然靈光一閃,像是找到了方向,就問他:“師兄,你說萬物為道,那凡塵豈不也居於其中?”他當時聞言愣了一會兒,卻是並未回話,想來是猜出了我的想法。凡塵之道...凡塵之道...我像是癡了,心神無時無刻沉浸其中,就連入夜後的夢裡,都在想著凡塵之道是何模樣。因此我近乎瘋魔,每日都想窺其真意,問朝陽落日,鳥語飛蟲,山川河流,微草樹木。急了的時候,我甚至把魚抓上岸,問它水中是一處怎樣的世界。我也會抓捕灰狼,蟒蛇,老虎等等,把他們圈養家中,觀察他們如何生活,如何捕獵,如何繁衍。就這樣,眨眼間又是十年過去。我讀儘萬卷古書,忽覺其內記載非凡塵之道。我自創武術精要,又覺其妙輕薄如紙、纖細如發、低似塵埃。這令我陷入迷茫,不解凡塵道起源,望不見橋梁,難觀其貌。我獨坐山巒良久,日月無言,萬物靜寂,突兀發覺凡塵道之廣,遠不是天地所能比擬,更何況區區山脈。隨著日夜顛倒三回,我的目光望向遠方,下山回到家中,放掉了抓來的野獸,把茅屋收拾一番後,就持著卻邪遠離了五色山峰,來到了宗門祖閣。我敲響其中一間門戶,不久後走出一位閣老,許是被我的形象嚇到,雙眉一簇。“你深夜造訪,是為何故?”我退後兩步,鄭重對他行了一禮,看向他說:“弟子卻邪,冒昧上門,鬥膽求取凡塵大道。”
第9章 凡塵道(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