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潛伏(1 / 1)

我的抗戰1 崔永元 3705 字 1天前

葉鐘英——時為中共上海地下電台報務員方 曉——時為中共上海浦東工委偽軍工作委員會委員唐 路——時為新四軍軍部偵查二科交通員何 犖——時為中共華中局情報部交通員丁公量——時為中共浙東區黨委敵偽工作委員會副書記王芸彬——時為國民黨軍統“抗日殺奸團”河南新鄉工作組組長彭望緹——時為國民黨三民主義青年團駐上海情報員我確實難以表達對抗戰老戰士的真實情感,說感動、振奮,並不是最真實、最迫切的。說實話,看著老戰士們輕鬆地、甚至沒什麼表情地回憶著70年前那些驚心動魄的親身經曆時,我很難身臨其境。這不是冷血,而是一種歲月磨礪之後的細節缺失,以及經曆上缺乏共振,所帶來的情感閥暫時關閉狀態。情感閥暫時關閉了。於是,我隻能用一個匠人的心態,把故事做到好看。這是一個追求收視率的時代,是一個希望你能安靜地坐下來,不嗑瓜子、不上廁所、不聊天,將我的故事看上10分鐘的時代。可是,耄耋老人們超慢的語速、慵懶的身姿,偶爾斷篇兒的尷尬,都跟一個故事想要的效果格格不入。於是,我必須把故事做好看了。用各種手段——音樂、音效、快速剪輯,讓老人平靜的講述,忽然變得讓人揪心。要是能回到70年前,手裡還有台攝像機,我一定要跟著這些老戰士,去拍下他們的戰鬥情景。我特想知道,他們嘀嘀嘀發報的時候,是一種類似於辦假證的躲避警察的心態,還是明天就可能犧牲的心態?他們手裡攥著左輪槍在街角等待一個日本軍官時,那盞街燈是不是像電影情節般地閃爍著?我就是想知道,“當時到底怎麼回事兒?”然而,因為我70年前不在現場,所以無從知曉了。當然,因為70年後我敬業的演繹,讓無從知曉的這一段,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在整理的過程中,我偶爾會泛起惻隱。很奇怪,不是為這些老戰士們感動,而是常常想起他們身影後的那些老百姓,忽然就有種想哭的感覺。這期《潛伏》中,因為暗殺“北”大校而受到牽連的黃包車夫,在暗殺發生後逃跑了,後來被日本人逮捕,嚴刑拷打,並將他的妻子和兒子帶到他麵前,給他最後一個交代的機會。遍體鱗傷的黃包車夫當然還是無從回答,於是,日本人放狗咬死了他的小兒子,並槍斃了他們兩口子。看筆錄的那一刻,我的情感閥空前開放,不能平靜。隻是,這些細節,在故事裡沒有放大,因為無關宏旨。但是我想,如果我能,我要拿起攝像機,去拍一拍在暗殺發生前,車夫一家三口毫無危險征兆的平靜生活,留給今天的自己一段真實的素材——一段令所有音樂、音效、剪輯技巧蒼白到無恥的素材。抗戰時期,始終存在著一條看不見的戰線。國共兩黨的地下抗日人員,在各自的潛伏崗位,秘密注視著形勢發展,伺機而動,通過種種特殊手段,完成了對敵情報搜集傳遞、物資運輸、策反、破壞乃至暗殺行動。今天位於上海的黃陂南路710弄,民國期間叫做貝勒路福煦村,這裡有一幢不起眼的三層小樓。1940年8月至1942年8月,有一座秘密電台架設在這裡,與延安和中共華中局保持著通訊聯係。報務員葉鐘英、張誌申,以學生身份做掩護,在這裡從事著秘密工作。葉鐘英和張誌申收發情報都是在晚上,他們將發報機隱藏在樓梯的夾層裡,每天深夜3點準時將電台取出,收發情報。收發情報時,他們用黑布把窗子蒙起來,因為機器都擺在地上,人也就坐在地上。長期這樣的工作,葉鐘英的身體開始吃不消了,但是,每天晚上必須得等到3點鐘,而且,必須得坐著等到那個時間,不敢睡到3點,怕睡過了。葉鐘英的媽媽心疼女兒,於是主動承擔起叫醒女兒的工作,這樣,葉鐘英每天還能先睡一會兒,到3點之前,母親會準時叫醒她,開始工作。葉鐘英和張誌申將發報機隱藏在三樓樓梯最上一級的夾層裡。每天深夜,這座電台都會準時收發情報。來往電報稿由葉鐘英與譯電員約定在公園、電影院或馬路邊秘密交接。1942年,葉鐘英在工作中,感覺到一絲異樣。她突然聽到咕嚕咕嚕的響聲,知道有人在偵查他們。另外,她還看到窗外有人在朝天線看。於是,她立即向領導反映此情況。葉鐘英老人說:“那時是潘漢年來做決策,他決定讓張誌申一個人留在那裡,讓我去另外一個地方。於是,我就從那裡撤走了。”葉鐘英走後,張誌申在牆麵上開了一個洞口,作為藏發報機的暗室,洞口外糊上牆紙,挨著洞口放隻茶幾,茶幾上放上熱水瓶和茶杯。葉鐘英老人說:“那所房子是木板的,按茶幾大小開了一條口,把木板取下來,機器就可以放到裡麵去了。”夜深人靜時,張誌申移開茶幾,拿出耳機、電鍵,把天線接上,繼續通報著情報、信息。與此同時,日本人也在利用特殊設備,搜尋著從福煦村發出的電波。1942年夏天的一個深夜,張誌申緊張地收發著電報,一樓突然傳來敲門聲,他迅速將設備藏進暗室,上床裝睡。四五個日本便衣憲兵,衝進了屋子,其中一人身上還背著儀器。日本憲兵一進屋就到處搜,可是什麼也沒有搜到。當時街上已經有很多人在圍觀,日本人搜不到證據,也不好把人帶走。他們隻好讓張誌申繼續睡覺。在以後的日子裡,日本人一直都在跟蹤張誌申。葉鐘英老人說:“好久以後,日本人也放鬆了,因為每次都搜不到什麼東西。”從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至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在盧灣區範圍內,現已發現曾有6個中國共產黨的地下電台。其中,曾在今黃陂南路148號的電台工作的李白,就是影片《永不消失的電波》的故事原型。抗戰期間,上海的多個地下電台,都在用電波遠距離傳遞著消息,與此同時還有大量地下交通員,用雙腳實現著情報的傳遞。那時,還有一些小通信員,他們都是孩子,男的女的都有。小通信員進出敵人的封鎖線很容易,敵人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方曉當時是中共上海浦東工委偽軍工作委員會委員,他說:“我們這些工作,如果說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那是因為我們的交通站、我們的政治交通、我們的小通信員做了很大的貢獻。”1943年,年僅13歲的唐路,就已經是新四軍軍部偵查二科的一名交通員。在上海,本來有一個情報小組,後來變成兩個情報小組,唐路就負責聯係這兩個情報組。唐路老人回憶說:“我在書本裡邊做夾層,把情報夾在書裡邊。有時情報是紙條,就可以放在皮帶裡、鞋子裡、帽子裡,這些地方都可以作掩護。”因為唐路年紀小,敵人就不太注意,他曾經進出揚州、鎮江很多次。同年被分配到華中局情報部工作的何犖,也是交通員當中的一員。交通員的工作很辛苦,何犖老人說:“來去大體上是300裡,生過疥瘡,身上都是虱子,屁股拱起來雪白雪白一大堆。腳上不知道起過多少泡,一雙襪子跑三次就破掉了,還不能穿破襪子,穿破襪子跑路容易磨掉皮。怎樣才能不讓敵人懷疑呢?社會化、群眾化,要把這兩個表演好,才能淹沒在群眾的大海之中。”1943年夏天,何犖攜帶一包密封文件,從淮南根據地出發前往上海,沒人知道那包文件是延安的“整風文獻”。為了防止敵偽盤查,何犖的上級潘漢年,用工整的楷書在文件信封上寫上“南京國民政府上海特工總部武君國親啟”,下款則寫上“鎮江特工站”。據何犖回憶,那一次,潘漢年是假作寫給上海的武君國,他還想在信封下麵寫上“年”,因為潘漢年過去的化名叫“老年”。何犖老人說:“潘漢年當時對我說,你拿去好了,如果出毛病,也交給武君國算了,反正文件也沒什麼秘密了。”何犖拿著這包密封文件,想辦法避過一些可以繞過去的大站或碼頭。何犖老人說:“比如到了江邊,我不乘輪船了,我乘小筏子,在金山上岸,把這個東西放在偽軍的報紙裡,帶到上海。”這樣一路避過盤查,順利到達目的地的行動,遠遠不止一次。何犖老人至今還清楚地記得,自己如何動腦筋避過敵人的檢查。有一次,上海的上級把一卷膠卷放在手電筒裡交給何犖,那是六屆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的文件。何犖想出了一個很好的辦法,他不僅帶著藏有密件的小手電筒,而且自己又買來了兩個新電筒,三個電筒放在一起帶著。何犖當時想:“萬一敵人檢查到了,我可以講是晚上照明用的,如果認為我帶得太多了,我可以把兩個送給他們。”結果,何犖預想的這個情景還真的發生了。敵人檢查時,對何犖說:“你帶這麼多也沒用。”於是,何犖說:“這樣吧,你們也辛苦,這是違禁品,我也不好意思,這兩個乾脆作為罰款吧。”敵人說:“好!那你走吧。”那一次,何犖又順利通過了敵人的盤查。1944年的秋天,從事情報策反工作的丁公量,經常思考著一個問題。他手下的同誌周迪道,已經在日本寧波憲兵隊,擁有了“八大密探”之一的身份,並且建立了潛伏在日本憲兵隊內部的“400”小組(1944年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中共中央又一次把關注重點放到了浙東。為了配合美軍在東南沿海登陸,對日寇的情報工作的力度在原有基礎上大大加強了。為了獲取日寇更多的情報,一個由我軍組織的,打入駐寧波的日本憲兵隊的反間諜小組——“400”小組成立了。它主要的工作就是深入敵人內部收集情報,並破壞敵人對我軍的威脅。這個小組主要有8位成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代號。丁公量是“400”反間諜小組負責人。),但“400”成員們的開銷捉襟見肘,不得不向丁公量申請活動經費。丁公量對周迪道說:“漢奸就是敲竹杠的,但是敲竹杠有一個原則,就是不能向人民群眾敲竹杠,要向奸商敲竹杠。”丁公量還告訴周迪道,要廣泛交朋友,各種各樣的人都要拉得住,不然就不能互相幫助,更沒有情報。周迪道和小組的另外四位同誌,在老百姓眼中是不折不扣的“漢奸”。丁公量對他們說:“不要太拘謹,放開手腳,主動跟鬼子、密探接近,打麻將、推牌九,甚至逛妓院,但是如果去妓院一定要‘借乾鋪’,不能‘睡濕鋪’。”丁公量還告訴手下的同誌:“要進窯子,你們一定要懂這些。那些地方是最邋遢、最齷齪的地方,但是你們要進入到這種地方去。”周迪道和同誌們過去不敢做的事情,這時候也必須大膽去做,既然是漢奸了,就應該既能夠摸透日本人的心,又能夠挖出許多情況。一天,“400”小組在日偽報社發展的一名線人,匆匆趕來,從口袋中小心地掏出一卷日軍宣傳品,這個重要情報表明:鬼子馬上就要下鄉掃蕩了。鬼子要掃蕩的時候會有一些“苗頭”出來,比如說要搶糧。線人也不是馬上就能知道確切情報,而是需要看“苗頭”、看現象。這時鬼子往往會要密探、翻譯一起出發。從這些現象裡麵可以了解到什麼地方要被掃蕩,於是,丁公量他們馬上就告訴有關的地區。迅速的情報傳遞,令日偽掃蕩隊伍往往顆粒無收,敗興而歸。憲兵隊思想課長鈴木漸漸失去了耐心,他覺得周迪道等人,混吃混喝,卻沒有情報。為了穩住鬼子,丁公量決定,今後要利用打時間差的方法,為鬼子提供既“假”又“真”的情報。丁公量老人說:“所謂時間差,就是我們給日本人的情報確實是真的,但是等到日寇嗅到、布置下來的時候,我們這裡早已經變化了,那個情報已經不起作用了,已經成了舊聞了。比如說,我們司令部在什麼地方開一個什麼大會,這個情報是真的,但是當日寇拿到情報的時候,司令部早已經走了。”假情報後來被屢次證實,日本人對“400”成員們的不滿和懷疑漸漸消散。丁公量把情報送出去,是要讓這個情報為敵人所信任,而且能夠起到調動敵人的作用。具體說,主要就是周迪道提供給鈴木的情報,能夠使鈴木在憲兵隊裡得到重視,這樣鈴木就會覺得很滿意,反過來他對周迪道的小組也就重視,覺得很親切。丁公量領導下的“400”小組,潛伏在寧波日本憲兵隊,傳遞情報無數,解救同誌多人,為妓女贖身,槍斃叛徒,引起偽軍內鬥,堅持了一年零三個月,直至抗戰勝利。1943年末,日寇華北作戰兵團開始在河南新鄉、開封等地集中兵力,囤積物資,於1944年春在中牟、花園口一線強渡黃河,攻克鄭州,沿京漢鐵路南下,直撲武漢、廣州,企圖打通華中走廊,支援南太平洋、東南亞地區的對美作戰。11月,美國開始向日本占領的亞洲地區發動猛攻,節節勝利,並且控製了日本人後方補給的海運和空運。前線日軍的作戰需要接濟不了,華北的日軍派遣總司令部製定計劃,在1943年的冬天,日軍在黃河北岸的開封和新鄉聚集大量兵力。因應形勢,1944年春,重慶國民黨情報部門也大力部署,加強華北淪陷區的地下抗日組織。軍統特務王芸彬,被征調到河南新鄉,組建抗日殺奸團。“殺絕漢奸”是軍統當時的除奸標語。抗日殺奸團,簡稱抗團,是“九一八”事變後不久,在天津和北京由一些青年自發組織的一個愛國組織。抗團裡麵的成員都是青年學生。當時的天津和北京,北洋軍閥後裔中的很多公子、少爺們,都參加這個組織,因此聲勢很大。1944年4月,在偽第六方麵軍的掩護下,王芸彬取得了公開合法身份,並建立了新鄉地下工作組。王芸彬被安排到了偽第六方麵軍的參謀處。參謀處處長是門致中,他是黃埔軍校第十二期的學員。門致中給王芸彬安排了一個公開的身份,就是諜報參謀。王芸彬老人說:“這個時候我可不是王芸彬了,我叫郭冰然,郭參謀。”在新鄉憲兵隊,還有一個特務機關,就是憲兵特務隊。門致中也給王芸彬弄了一個公開的身份:當顧問。接下來的日子,王芸彬注意到一個人——新鄉車站機務段工人劉鵬,這個人的背景有點兒神秘。王芸彬老人說:“劉鵬這個人平平凡凡、樸樸素素,待人接物很厚道,樂於助人,從不跟人計較得失。我聽他的口音,是貴州人。後來,他跟我碰到幾次,也主動跟我說話。”但是,當時大家也不深談,都是客客氣氣的。1944年10月下旬的一天黃昏,平日裡客氣穩重的劉鵬,忽然跑來找王雲彬,他告訴王雲彬:下午日落前,20多架日本戰機從北邊陸續降落在西郊日軍飛機場。情報迅速通過王雲彬傳到美軍基地。第二天黎明前,新鄉上空機聲轟鳴。七八架美式重型轟炸機在四架“黑寡婦”夜航戰鬥機的掩護下,僅10分鐘,就把西郊機場日寇飛機及機場設施炸毀。初次合作,信任在國共兩黨的地下抗日人員之間建立起來了。1944年秋的一天,劉鵬告訴王芸彬,日本指揮部命令新鄉車站站長,限令第二天組裝13節軍用列車,裝載物資駛向鄭州,這些物資必是日軍前線作戰急需,劉鵬提議炸毀軍列。王芸彬對劉鵬說:“不要在新鄉車站炸,而是要等軍列開過新鄉車站以後,走到黃河鐵橋時再炸,不但把車炸了,而且連黃河鐵橋一塊兒炸了。”劉鵬說:“太好了,太好了。”王芸彬的爆破小組帶上炸藥,在新鄉車站就登上了車。在第一節車廂和第二節車廂交界處的連鉤上,王芸彬緊緊地貼上了一個30克的炸藥,起爆器也安好了,時間定為3分鐘。安好炸藥以後,王芸彬爬到第二節車廂頂上,用手電筒跟第五節車廂聯係,那邊回電表示:“知道了,我也投放。”王芸彬頂著烈風低著頭爬到第五節車廂,爬到車門那個地方,用手去推車門。車門很鬆,把車門推開了,王芸彬就把30克的炸藥變成圓的塞進去,同時把起爆器也安上了,時間也定好了,然後又用手電跟爆破組的小張聯係:“都好了,跳車。”他們兩個都跳下去,王芸彬跳下去以後正好滾到溝裡麵。爆炸雖然沒有成功炸毀黃河鐵橋,但炸毀了40多米的路基,日軍大為震動卻調查無果。1945年3月下旬,憲兵隊裡忽然來了一個日軍“北”大校。3月以後,他經常到憲兵隊來,憲兵隊長對這個“北”大校畢恭畢敬。後來才知道,這個“北”大校是華北派遣軍司令部派來主管豫北地區的保衛工作的,專門對付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地下組織。他的地位很高,不僅是大校,而且還是一個皇親。這個“北”大校,每到禮拜天的晚上,總是一個人,不要任何人陪同,雇上一個黃包車,把他拉到妓院去發泄性欲。他離開妓院也很準時,每到12點鐘,他就雇黃包車把他拉回軍營他住的地方。根據舉報,很少有哪個禮拜天他不去的。王芸彬他們研究了這個情況,認為這個人一定要除掉,如果不除掉的話,對王芸彬自己領導的那個組織,對八路軍的地下組織,比如劉鵬那個組織,以及其他的抗日組織,一定會非常不利。一場暗殺行動,在王芸彬心中漸漸醞釀成熟。王芸彬用的槍是前進基地配給他做特工狙殺人的左輪手槍(即轉輪手槍,是一種屬手槍類的小型槍械。其轉輪一般有5~6個彈巢,子彈安裝在彈巢中,可逐發射擊。為了配合多數人使用右手的習慣,轉輪多向左擺出,“左輪手槍”因此得名。但它的原意是“轉輪手槍”,與左右沒有任何聯係。),子彈是高爆頭的,隻要擊中人就活不了。那天晚上,王芸彬預備好出手了。準備用木船接應他的同伴小張,也把船放到了一個隱蔽的地方。12點左右,王芸彬等了不到四五分鐘,就看到一個黃包車搖搖擺擺地過來了。那時路上雖然有電燈,但是光線很暗,王芸彬看到一個軍官倚靠著坐在車上,嘴裡叼著煙卷,手裡扶著軍刀,穿一件大衣,王芸彬幾步就躥了過去。“北”大校發現有人過來,挺起了身體,罵道:“八嘎雅路”。王芸彬右手嘣的一槍,聲音很悶。王芸彬老人說:“這槍不太響,嘣的一槍,就看到大校往前一躥,子彈從右邊進去了,啪,向左邊倒下去了,我左手拿著手電一照,看到他的左腦袋沒有了。”車夫嚇壞了,愣在了那裡。王芸彬告訴車夫自己是遊擊隊,被打死的是日本特務,讓車夫把車扔了,趕快跑。槍一響,船上的小張也上來了,上來以後拿手電跟王芸彬聯係,王芸彬幾步就跳到了船上,船就順著水流走了。事發後,新鄉日本憲兵隊將沿途所有攤販,全部緝捕,嚴刑拷打,車夫一家三口慘被折磨致死,但日本憲兵隊仍然一無所獲。那段日子,國共兩黨的地下抗日人員,在各自的潛伏崗位,通過種種特殊手段,完成了對敵情報搜集傳遞、物資運輸、策反、破壞乃至暗殺行動,他們都在等待那個勝利的日子。1945年8月16日,丁公量正在洗澡,一個通訊員跑來大叫:“粟科長,粟科長(粟後為丁公量化名),我們勝利了!我們勝利了!日本投降了!日本投降了!”他交給丁公量一封譚政委(譚啟龍)給的信。丁公量看了以後,向同誌們公布了勝利的消息。丁公量老人回憶說:“當時在那裡的同誌,全站起來歡呼呀,這個信裡就是講,延安的電台報告說,日本已經投降。”在同樣的日子裡,王芸彬也在享受著勝利者的驕傲。王芸彬老人說:“那個日本憲兵隊的隊長,級彆也不高,他拖著他的小馬,把他的一柄軍刀,祖傳的軍刀送給我了,他說對我很欽佩。在日本,尤其是貴族家庭,軍刀都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很寶貴,他把這軍刀贈送給我了。他第二天就走了,第二天日本的部隊也撤走了。”同樣的日子,帶給所有人同樣的心情。何犖老人說:“我一看馬這麼多,手電到處搖,就知道是大事了,大家不睡覺了,看看到底是什麼大消息,一會兒就聽到了,日本鬼子投降了,哇,一個晚上沒睡覺,都快活得要死。”彭望緹老人說:“我們勝利以後,日本人也蠻怪的,看到中國人對麵走過來,他們就過到馬路另一邊走,離我們遠遠地走,不敢跟我們麵對麵地走。”彭望緹老人認為,這是日本人不敢來對視中國人那種勝利者的眼光,他說:“那個時候,我們自然而然地覺得我們是勝利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