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體質日常養生應采取中庸之道,注意攝生保養,飲食有節,勞逸結合,生活規律,堅持鍛煉。正如《黃帝內經·素問》所雲:“是以誌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又雲:“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聖人行之,愚人佩之。”飲食上注意吃得不要過飽,也不能過饑;不吃得過涼,也不吃得過熱。多吃五穀雜糧、蔬菜瓜果,少食過於油膩及辛辣之物。《千金翼方》記載:“安身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平和體質除在飲食上采取中庸之道外,在日常養生也要做到“防未病”。人生病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內邪,一個是外邪。對於平和體質的人來說,一般自身不容易生病,但如果不注意生活習慣,感受了外邪,雖然可能比較一般人有較強的抗病能力,但還是會生病的。事實上,每個平和體質的人正常情況下都能活到百歲,但往往因飲食不節、起居失常、寒暑之變、情誌所傷等原因造成體弱早衰,甚至夭亡。一般來說。保養方式欠佳是誘發平和體質者疾病和縮短壽命的根本原因,人們欲延年益壽,首先應在疾病預防上下工夫。如果疾病已經形成才用藥治療,這時候已略顯晚矣。因此,平和體質的人也要有“未病先防”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前麵提到的,還要注意以下六點:(1)勞逸結合。勞動和休息是調節人體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必要條件,過勞則傷氣損血,過逸則滯氣澀血。因此,平素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證氣血充沛、運行無阻,才能體健身強。(2)勤動腦。大腦如同機械,用才能靈活,不用則易生鏽。(3)保養眼部。利用春秋之季,每日早晚到室外望遠、看近,並在休息時閉目使眼球上下左右轉動,大約10分鐘即可。這有利於氣血通暢而使眼不花,已花者亦可減輕症狀。(4)調整呼吸。每天早晨起床後到室外,深深吸入外界的清氣,緩緩呼出體內的濁氣,約10分鐘為宜。這對增強肺的功能活動,防止氣管炎和肺氣腫的發生都是簡單有效的方法。(5)注意氣候變化。冷熱是調節人體各器官陰陽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寒熱失調、陰陽不和,則產生偏寒或偏熱之病,因此要時刻注意寒暑之變,以防外邪侵襲。(6)適當運動。工作之餘適當進行肢體活動,有利於氣血運行,使關節滑利而動作不衰。總之,長壽是通過養生來實現的,養生的目的就是調養生命機能,有效地預防疾病的發生,從而保持身體機能旺盛不衰,這是延年益壽行之有效的措施。即使是平和體質的人,也必須外避寒暑、內揚正氣、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勿妄勞作,才能有效地預防疾病。反之,若違背養生之道,則易使百病加身。延年益壽需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切忌空談理性的認識,而不去施行。平和體質的人一般體形勻稱,麵色、膚色潤澤,頭發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鼻色明潤,嗅覺通利,味覺正常,唇色紅潤,精力充沛,不易疲勞,耐受寒熱,睡眠安和,胃口良好,兩便正常,舌色淡紅,苔薄白,脈和有神。對於平和體質的人,養生保健宜飲食調理而不宜藥補,因為平和之人陰陽平和,不需要藥物糾正陰陽之偏正盛衰,如果用藥物補益反而容易破壞陰陽平衡。對於飲食調理,首先,“謹和五味”。飲食應清淡,不宜有偏嗜。因五味偏嗜,會破壞身體的平衡狀態。如過酸傷脾,過鹹傷心,過甜傷腎,過辛傷肝,過苦傷肺。其次,在維持自身陰陽平衡的同時,平和體質的人還應該注意自然界的四時陰陽變化,順應此變化,可保持自身與自然界的整體陰陽平衡。再則,平和體質的人可酌量選食具有緩補陰陽作用的食物,以增強體質。這類食物有粳米、薏苡仁、豇豆、韭菜、紅薯、南瓜、白果、核桃、龍眼、蓮子、雞、牛、羊等。平和體質的人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之品以發散,而不宜食酸收之味,宜食韭菜、香菜、豆豉、蘿卜、棗、豬肉等;夏季心火當令,宜多食酸味助肺以製心,且飲食宜清淡而不宜食肥甘厚味,宜食菠菜、黃瓜、絲瓜、冬瓜、桃、李、綠豆、雞肉、鴨肉等;秋季乾燥易傷津液,宜食性潤之品以生津液,而不宜食辛散之品,宜食銀耳、杏、梨、白扁豆、蠶豆、鴨肉、豬肉等;冬季陽氣衰微,故宜食溫補之品以保護陽氣,而不宜食寒涼之品,宜食大白菜、板栗、棗、黑豆、刀豆、羊肉、狗肉等。另外,南瓜蒸百合是平和體質者的佳品。準備南瓜250克,百合100克,罐裝紅櫻桃1粒,白糖、鹽、蜂蜜各適量。將南瓜改刀成菱形塊,百合洗淨;南瓜、百合,撒上調料,裝飾紅櫻桃,上籠蒸熟即可。我們都知道,平和體質是世界上最好的體質,也是健康長壽的根基。然而,擁有平和體質還要儘心維護,否則就有可能把自己的好體質毀掉。比如吸煙、酗酒,就是傷害體質最大的兩種惡習。在生活中,這樣的情形是很常見的:有的人小時候身體很好,家裡人也都獲得了長壽,但是由於染上了吸煙、酗酒的惡習,結果把自己的身體毀了。煙草燃燒後產生的煙氣中92%為氣體,如一氧化碳、氫氰酸及氨等,8%為顆粒物,內含焦油、尼古丁、多環芳香羥、苯並芘及β-萘胺等,已被證實的致癌物質約40餘種,其中最危險的是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吸煙對人體的危害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需經較長時間才能顯示出來,尼古丁又有成癮作用,使吸煙者難以戒除。吸煙可誘發多種癌症、心腦血管疾病、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等,是造成早亡、病殘的最大病因之一。另外,大量事實證明,少量飲酒可活血通脈、助藥力、增進食欲、消除疲勞、使人輕快,有助於吸收和利用營養,而長期過量飲酒能引起慢性酒精中毒,對身體有很多危害。1.引起體內營養素缺乏蛋白質、脂肪、糖的缺乏,其主要原因是由於長期飲酒的人約有一半以上進食不足。酒能使胃蠕動能力降低,造成繼發性惡心,使嗜酒者喪失食欲,減少進食量。2.損害肝臟酒精的解毒主要是在肝臟內進行的,大約90%~95%的酒精都要通過肝臟代謝。因此,飲酒對肝臟的損害特彆大。酒精能損傷肝細胞,引起肝病變。連續過量飲酒者易患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進而可發展為酒精性肝硬化或肝硬化腹水,最後可導致肝癌。3.損害消化係統酒精能刺激食道和胃黏膜,引起消化道黏膜充血、水腫,導致食道炎、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過量飲酒是導致某些消化係統癌症的因素之一。4.導致高血壓、高脂血症和冠狀動脈硬化酒精可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從而發生高脂血症或導致冠狀動脈硬化。血液中的脂質沉積在血管壁上,使血管腔變小引起高血壓,血壓升高有誘發中風的危險。長期過量飲酒可使心肌發生脂肪變性,減小心臟的彈性收縮力,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5.導致貧血酒精等毒性物質被吸收入血液後,能刺激、侵蝕紅細胞及其他血細胞的細胞膜,會引起血細胞萎縮、破裂、溶解,從而不斷減少。貧血患者體內往往缺乏製造血液的營養物質,而酒精等毒性物質又會破壞攝入的營養素。這樣,就會進一步導致血細胞製造障礙,還可使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等越來越少,從而造成嚴重貧血。酒精還會乾擾骨髓、肝、脾等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6.降低人體免疫力酒精可侵害防禦體係中的吞噬細胞、免疫因子和抗體,致使人體免疫功能減弱,容易發生感染,引起溶血。久而久之,就可能改變整個人的體質。事實上,酒精不但是慢性殺手,也可以直接奪人性命。酒精與其他有毒物質不同,它無須經過消化係統就可以通過腸胃直接進入血管,飲酒後幾分鐘,它就可以迅速擴散到人體的全身。酒精對大腦和神經中樞影響最大,這也是酒精殺人的最快手段。為了我們的身體,為了我們的健康,應該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儘可能戒酒。我們已經知道,平和體質者養生宜采取中庸之道,所以在運動方麵也要儘量選擇平和一些的方式,不能過激,其中在傳統的運動方式中,太極拳可以說是最適合平和體質者。太極拳是我國的國粹,經常練習太極拳,對於身心健康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集練氣、蓄勁、健身、養生、防身、修身於一體,是一種適合經常鍛煉的養生功法。太極拳對人體健康的促進作用是綜合而全麵的,長期堅持練習太極拳,對於防病抗衰、益壽延年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練太極拳,不是一般的學習拳式,必須懂得很多基本功,做到“放鬆”、“氣道通暢”。肺主一身之氣,肺氣調則周身氣行,故練功必須令肺氣順,不可使氣道結滯,所以說練拳不可閉氣、使力,要以放鬆、沉氣為主,並配合呼吸、配合開合等。這些要求使得練太極拳的人們在練拳過程中注意放鬆並調整呼吸,每次練拳下來心情舒暢、精神飽滿,而且身體微微出汗,促進體內新陳代謝,起到祛病強身的健身功效。目前流行的各式太極拳都有幾十個動作,對一般人來說,練習有一定難度,而十二式方位太極拳和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適合於普通人練習。另外,平和體質的人清晨起來也可以做一組簡便易行的保健操,這對保健健身也非常有幫助。(1)深呼吸:直立,挺胸收腹,做深呼吸3次。(2)擺臂:雙臂用力後擺,同時順勢彎腰,使麵部儘可能靠近膝部,隨即直身,雙臂前擺並舉過頭頂,然後再次彎腰並向後擺臂,快速做4~8次。(3)踢手:分腿直立,兩臂向前平伸,先踢右腿,用腳踢左手,還原後換左腿踢右手。注意雙腿不要彎曲且身體保持直立。左右各做8次。(4)下蹲:兩腿並攏站好,挺胸,收腹,緊腰,隨即吸氣,兩臂向前平伸,身體下蹲,臀部緊靠腳跟上。重複練習8~16次。(5)前傾:立正站好,向前邁出一條腿,略為彎曲。雙手十指交叉,兩臂向上伸直,然後上身前傾,另一條腿繃直,向上伸拉脊柱。完成1次後換腿再做。重複練習8~16次。(6)起跑姿勢:做起跑姿勢,兩腿一前一後繃直,雙臂前伸手指著地,身子儘可能向前彎至膝部,呼氣,然後慢慢抬起身子。兩腿交替重複練習8~16次。(7)抬腿:立正站好,雙手叉腰,收腹,緊腰,挺胸,同時一腿向後抬,稍停。然後將後抬的腿放下還原。兩腿交替重複練習8~16次。(8)摸腳摸背:蹲下,左手向後摸自己的右腳,右手從上麵向後摸自己的背部。換另一隻手再做,重複練習8~16次。(9)抬頭:站好,兩腿稍分開,左臂向上伸直,左膝彎曲,同時抬頭看舉在上方的手。兩腿交替各做8~16次。(10)轉體:兩腳開立,與肩同寬,上體前屈與下肢呈90°,兩手交叉放在頭後,然後上體向右側轉,再慢慢側轉回來。重複練習8~16次。(11)觸踝:立姿,兩腿稍分開,身體前傾,右手掌觸摸左腳踝,同時高舉左手,換另一側練習。重複8~16次。(12)彎腰:兩腳開立,大於肩寬,向前彎腰,兩臂在身前交叉,然後再分開。自然呼吸,讓身體在這一姿勢中放鬆,然後慢慢起身,結束動作。古人的養生觀,強調一個“和”字。清代戲曲理論家李漁曾在《閒情偶記》中說:“心和則百體皆和。”和,概括了心理與生理相交相融的深刻內涵。事實上,對於平和體質的人來說,要想保持優異的體質,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做到心平氣和。心氣平和就是健康的最佳狀態。試想,一個人每日處在浮躁、煩躁甚至暴躁之中,久必情緒失調、臟腑失和。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往往無法避免,但用心平氣和來達到處事平和,則必須要心胸開闊,寬善待人,遇愁不愁,逢怨不怨,以理智駕馭感情,以平和調節心誌。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因憂鬱而破壞了自身的免疫功能,更會使血流貫通,真氣舒達,一和百和,身泰壽延。“藥王”孫思邈活到了一百多歲,最根本的養生秘訣就是他倡導的“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好、少惡、少欲、少怒”。同時還提出了他所忌諱的“十二多”。即“多思則神殆,多念則誌散,多欲則誌昏,多事則形勞,多語則氣虧,多笑則臟傷,多愁則心攝,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混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按他的養生理論,他所倡導的“十二少”是養生的真諦,而這“十二多”是喪生之本。隻有將兩者緊密地結合起來,有所倡又有所忌,才能達到真正的養生的境界。通俗地說,“十二少”與“十二多”的精華就是“心氣平和”,從心理上、思想上儘量減少對身體不利的意念。心氣平和,就是保持體內平衡,心順氣暢。這樣,緊張、恐懼、焦慮的情結就沒有“市場”。這樣,就不致過喜傷心,過怒傷肝,過哀傷肺,過驚傷腎。人體的免疫力就能增加,疾病就難上身,自然利於身體健康。要做到“心氣平和”還要戒浮躁之心,遇事要善於克製,自我排遣,淡化小恩小怨,處理好人際關係。心氣平和可平衡陰陽,調和六脈,祛病延年。甲拜袞桑在《西藏醫學》中論述說:“要維護良好的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必須對身體的活動、言語及思想有所節製。正如一個人不要到有險情的水中遊泳,不要坐有危險的船一樣。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想一想再做。”這句話闡明了“心氣平和”,一切要從每一細微處做起,毋以善小而不為,毋以惡小而為之。為人處世,心中常存正大光明的意念。浩然正氣常存於心,自然“正氣存內,邪不可乾”,元氣充沛,臟腑功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