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排泄太少就會廢物積滯,形成食積、宿便、濕熱、火毒、痰濕、淤血。而氣在人體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固攝把門,控製進出,尤其是分泌排泄。汗液、大便、小便、月經、白帶、五官分泌物等的分泌排泄要適度。該出的東西沒辦法出來,比如便秘,尿少,尿黃,體內就會有毒,皮膚就會出狀況;無尿就是尿毒症;汗該出不出,人就會煩躁,熱散不出去還會發胖;月經該出不出,那是閉經,不能懷孕,在閉經的基礎上還會發胖或者影響女性的第二性征。分泌排泄太多又會精華外泄,天長日久,人就虛弱,形成虛性體質。氣虛體質由於“門”總是關不緊,因此,常出現自汗(白天不熱不活動也多汗,中醫叫汗證)、大便次數多而溏爛(慢性結腸炎)、月經崩漏(月經病)、白帶過多(帶下病)。白帶長期偏多的女性,通常容易發胖,比較倦怠慵懶。氣虛的女性容易長色斑,而且麵積大,顏色淡。額頭、口唇周圍也常有。氣虛女性一旦身上有炎症,較容易轉成慢性,最典型的就是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纏綿難治,經常複發,腰骶小腹墜脹疼痛,腰像快折了一樣,很難受,不耐疲勞。氣虛的人易患感冒,不容易好,再加上勞累,就容易轉成慢性支氣管炎。女孩子長期節食會導致氣虛,常引起月經量明顯減少,顏色淡,甚至閉經;或者是好不容易來了,但是收不儘,十天半月甚至一個月都不收。有的女孩子節食,體重減了,身材變好了,但是不能看臉,一看臉色黃黃的,眼大無神。凡是節食減肥減到身瘦臉黃、兩眼無神時,基本上都會月經不調。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虛致使氣血難以上行。氣虛則腸道蠕動無力,很容易引起便秘。大家千萬不要大便一不通,就去吃牛黃解毒丸等通大便的藥。很多人完全把生活與體質偏頗割裂開來,大便不暢通,肚子脹,趕緊吃通便藥,一通,很舒服。但是問題真正的源頭沒有找到,該乾什麼還乾什麼,下一次大便又不暢通了,再吃瀉藥通大便,反複傷氣。氣虛缺乏動力,就越發沒有力量把大便推出來,因此形成習慣性便秘。大便不暢通,要先想想是否是飲食結構不合理,水果吃得少,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或者缺乏活動;或者精神太緊張,熬夜了;或者天氣太乾燥了,找到原因改善一下,調整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不用吃藥大便也會暢通的。另外,氣虛還會引起脾胃的不適,且氣虛者自身抵抗能力較弱,很容易誘發感冒、身體疲勞等症狀。自然界中風、寒、暑、濕、燥、火(熱)這些正常的氣候現象,若發生異常之時就會侵入人體而致病,借用“風邪、寒邪、暑邪、濕邪、燥邪、熱(火)邪”之名,概括所有的由外界因素乾擾人體所致的疾病原因。這就是中醫裡所說的“風邪”。《黃帝內經》裡講:虛證通常指正氣虛損所出現的病症,當外邪亢盛時,如果正氣不足,難以抵抗邪氣,就稱為“虛證”。虛證的形成,主要與先天不足、後天失養以及慢性病的耗損有關。就氣虛體質者而言,風邪致病通常會有一些特點:(1)善行數變:善行,是說風邪致病,病位行無定處。表現為肌肉、關節的遊走性疼痛,痛無定處的風濕性關節炎等。數變,則是說風邪致病的變化多,如蕁麻疹的皮膚瘙癢,疹塊時隱時現,此起彼伏。因蛇肉有很好的祛風作用,故而常為中醫用來治療這些關節與皮膚疾病,不過,用法及用量應該遵醫囑。(2)浮越:風有上浮外越的特性,所以病在表上,易於散泄。通常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咽癢、咳嗽、惡風、發熱、汗出等,就屬於感受了風邪。病初起可以用薑湯這些普通方劑對早期感冒有很好的療效。(3)善動:意思是風邪致病,病症表現有搖動的特性,所以人體不由自主的晃動,如突然暈倒、眩暈、手抖、抽搐、麵肌痙攣等,都屬於風邪致病。高血壓引起的腦出血、腦血栓等,表現為發病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口眼歪斜等“動搖”的特征,故稱為“中風”。治療時也要用祛風藥。(4)兼邪致病:風邪經常與其他外邪一起致病,如風與寒、風與濕、風與熱、風與燥等,形成複合致病因素,病症表現則兼有兩種外邪的特點。針對上述風邪的致病特點,氣虛體質者應提高警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用一些防風邪的辦法。例如,春夏風邪最盛的時候,儘量不穿無肩、無領、露背的衣服,以免給風邪以可乘之機;不在陽台、樹下、露天或有穿堂風的廳堂、涼滑的水泥地上睡覺。此外,緊身衣和透氣性差的衣服因為不能散汗,所以汗出當風可能引發肌肉關節酸痛或四肢僵硬而致病。此外,氣虛體質者如果不慎感受風寒,引發感冒等症,在症狀初期應當采取祛風方案。下麵這種就可以借鑒:(1)側臥在床上,左側或右側均可。(2)全身放鬆,手握拳,屈膝。用鼻吸氣,直到不能再吸時閉氣。(3)堅持片刻直到忍耐不住時,緩緩吐氣。(4)調勻呼吸,重複前麵的動作。(5)如此反複呼吸,至出汗時翻身,姿勢同前,重複前麵的動作,到身出大汗時停止。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呼吸方法可以祛除體內風寒之氣,但在運作中要保持室內溫暖,不可受涼。否則會達不到驅除寒氣的效果。胃下垂是指站立時胃下緣達盆腔,胃小彎切角跡低於髂脊連線。主要病症為腹脹,進食後會加重,平躺則減輕,伴有惡心、納差、上腹痛、便秘或腹瀉等症狀。胃下垂在中醫屬虛證,脾氣虛衰是根本的原因。輕度下垂者一般無症狀,下垂明顯者可能會出現如下症狀:(1)腹痛:多為持續性隱痛。常於餐後發生,與食量有關。進食量愈大,其疼痛時間愈長,且疼痛亦較重。同時疼痛與活動有關,飯後活動往往使疼痛加重。(2)惡心、嘔吐:常於飯後活動時發作,尤其進食過多時更易出現。這是因為一次進入較大量食物,加重了胃壁韌帶之牽引力而致疼痛,隨之出現惡心、嘔吐。(3)腹脹及上腹不適: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脹滿感、沉重感、壓迫感。(4)便秘:便秘多為頑固性,其主要原因可能由於同時有橫結腸下垂,使結腸肝曲與脾曲呈銳角,而導致通過緩慢。(5)神經精神症狀:由於胃下垂的多種症狀長期折磨病人,使其精神負擔過重,因而產生失眠、頭痛、頭昏、遲鈍、憂鬱等神經精神症狀。還可有低血壓、心悸以及站立性昏厥等表現。臨床上有很多醫生以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為治療胃下垂的辦法。在食療中也是如此。下麵就介紹幾個食療的方子以供大家參考。確診患有胃下垂後,可采用下列食療方調理:1.豬脾棗米粥【材料】豬脾2具,大棗10枚,粳米100克。【做法】將豬脾洗淨切片,鍋中微炒,加入大棗、粳米添水煮粥,可酌加白糖調味,空腹服食,每日1次。半個月為一療程。【功效】豬脾可健脾胃,助消化;大棗和胃養脾,益氣安中;粳米補胃氣,充胃津。共煮為粥對胃下垂引起的形體消瘦、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確有康複保健之效。2.豬肚黃芪湯【材料】豬肚1隻,黃芪200克,陳皮30克。【做法】將豬肚去脂膜,洗淨,黃芪、陳皮用紗布包好放入豬肚中,麻線紮緊,加水文火燉至豬肚熟,再加適量調味品,趁熱食肚飲湯,分4次2天食完。5隻豬肚為一療程。【功效】黃芪為補氣要藥,李時珍稱其為“補藥之長”,尤其善於益氣升陽,治療各種臟器下垂;陳皮理氣健脾,和中消滯;《隨息居飲食譜》說豬肚能“補胃,益氣”。豬肚黃芪湯可補中氣,健脾胃,行氣滯,止疼痛,對於中氣不足,脾胃虛弱之胃下垂,頗有效驗。3.蓮子山藥粥【材料】豬肚1隻,蓮子、山藥各50克,糯米100克。【做法】將豬肚去除脂膜,洗淨切碎,蓮子、山藥搗碎,和糯米同放鍋內,加水文火煮粥,早晚2次食完,隔日1劑。10天為一療程。【功效】豬肚為補脾胃之要品,山藥、蓮子、糯米補中益氣而養胃陰。脾胃得補,則中氣健旺,下垂的臟器即可回複。在預防胃下垂中還要多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保健:1.保持飲食營養均衡胃下垂患者大多體力和肌力都很弱,加之消化吸收不好,容易產生機體營養失衡,故較正常人更感到疲勞和精神不振。因此,患者要注意在少量多餐的基礎上力求使膳食營養均衡,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物質比例適宜。脂肪特彆是動物脂肪在胃內排空最慢,若食脂過多,就會使得本已排空不暢的胃承受壓力增加,加重食物瀦留,要適當限製。而蛋白質食物應略有增加,如雞肉、魚肉、瘦豬肉、半熟雞蛋、牛奶、豆腐、豆奶等,將其做得細軟些並不會影響消化吸收。通過增加蛋白質攝入,可增加體力和肌力,緩解易疲勞等症狀,也可改善胃壁平滑肌的力量,促進胃壁張力提高,蠕動增強。2.要少食多餐胃下垂患者飲食調理的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數可以增加,每日4~6餐為合適。這是由於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減弱,過多的食物入胃,必然會滯留於胃裡引起消化不良。另外,進餐的類彆中主餐宜少,蔬菜宜多,可每日喝一杯牛奶,蒸一碗蛋羹,吃幾塊餅乾作為正餐的補充。但要注意一次不要太多。3.食物應細嚼慢咽胃下垂患者用餐速度要相對緩慢些,細嚼慢咽以利於消化吸收及增強胃蠕動和促進排空速度,緩解腹脹不適。因為患者的胃壁張力減低,蠕動緩慢,如果狼吞虎咽吃下去的食物就會填在胃中。另外,口腔對食物的咀嚼過程還會反射性刺激胃的蠕動,增強胃壁張力。而且,胃下垂患者平時所吃的食物應細軟、清淡、易消化。如果食物乾硬或質地偏硬,如牛排、炸丸子、花生、蠶豆等,進入胃內不易消化,還可能損傷胃黏膜而促進胃炎發生率增高。因此,主食應以軟飯為佳,如麵條要煮透煮軟,少吃又厚又硬的粗麵條;副食要剁碎炒熟,少吃生冷蔬菜。但應注意的是,魚肉不可過熟,因為魚肉在半生不熟時最嫩和易消化,對胃的負擔最小。4.減少對胃部的刺激刺激性強的食物如辣椒、薑、酒精、咖啡、可樂及濃茶等,可使胃下垂患者的反酸、燒心症狀加重,影響病情改善,故而這些食物應儘量少吃少喝,有所限製。少量飲些果酒和淡茶是有益的,有利於減緩胃下垂的發生與發展。5.切勿暴飲暴食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對體瘦者應增加營養。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練氣功、打太極拳等。預防該病,還必須保持樂觀情緒,也可采用簡便易學的健身法。若已患慢性消化性疾病,應積極徹底治療,以減少該病的發生。應戒煙酒,禁肥甘、辛辣刺激之品,宜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品。不要參加重體力勞動和劇烈活動,特彆是進食後。飯後散步,有助該病的康複。保持樂觀情緒,勿暴怒,勿鬱悶。要耐心堅持治療、食物調理和康複鍛煉,要有戰勝疾病的信心。6.防止便秘胃下垂患者的胃腸蠕功往往都比較緩慢,若飲食不當或飲水不足則容易發生便秘,而便秘又會加重胃下垂程度,所以,患者應特彆注意防止便秘。清晨喝杯淡鹽水或睡前喝杯蜂蜜麻油水,可以緩解和消除便秘。日常飲食中多調配些水果蔬菜,因為水果蔬菜中含有較多維生素和纖維素,尤其是後者可促進胃腸蠕動,使糞便變得鬆軟潤滑,防止便秘發生。7.動靜相宜胃下垂患者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有助於防止胃下垂繼續發展,還可因體力和肌力增強而增強胃張力、胃蠕動,改善症狀。但要注意的是餐後不宜立即運動。餐前散步餐後臥是胃下垂最好的方式。應保證餐後有30~60分鐘的休息,因為餐後即運動會因食物的重力關係而使胃下垂程度加重。氣虛的人得感冒,多半都會表現出一種低熱、纏綿的症狀,不會高燒高熱,感覺也不是很重,最多是咳嗽、打噴嚏、流鼻涕,吃飯不香,活動怕累。但會持續很長時間,幾星期不好;或者剛好一陣,淋了場小雨,又病了。相對而言,氣不虛的人,一感冒就很容易發燒,也很容易好。這主要是因為氣虛的人衛禦能力不夠,即使這次好了,防禦功能還是沒有建立起來,也就是亡羊未補牢,自然很容易再犯。在中醫理論中,“氣”是固護體表的,如果氣少了,力量就減弱了,聲音也低了;而且氣虛不能固衛,出汗就多了,氣虛體質的人對於細菌病毒這類外敵的抵抗力較弱,也更容易被風寒侵襲,患上感冒。在流感高發季節特彆容易中招,且經常一病就拖很長時間。但是,氣虛感冒的人大多不發燒。發燒其實是正氣和邪氣激烈鬥爭時的外在反映。正氣不夠強,當然燒不起來。就算發燒,也是低燒,而且持續時間很長。老年人感冒一般都以低燒為主,而且斷斷續續,就是因為年紀大了,元氣少了,氣虛了。因此,老年人更要注意補氣的問題。氣虛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從小事關注自己的身體,尤其是觀察幾次感冒的不同。比如,上次感冒發高燒,這次沒燒,那麼你就要提高警惕,想想是不是有問題了。這類人平時怕冷、怕熱、怕風,很容易感冒。屬這種體質的人,容易成為反複感冒的受害者,每個月都要到醫院打幾次吊針,打完之後,當時好了,過一陣子又複發了。中醫講勞則耗氣。如果人們利用能量在一個正常的範圍,有足夠的物質去補充,轉化為新的能量,你的氣就不會損耗。但如果你太累了,能量消耗太過了,又沒有更多的物質來補充,氣必然會越來越少。為防過勞,就要不熬夜、要保暖。另外,還要避免劇烈運動,尤其在運動後出汗,又被風吹到,就很容易感冒,會消耗元氣,反而得不償失。在飲食上,要注意多吃有益氣健脾的食物,如山藥、黃豆、白扁豆、雞肉、香菇、大棗、蜂蜜等,少吃具有耗氣作用的食物,如空心菜、生蘿卜等。起居應規律,避免熬夜或過度勞累。尤其在夏天的中午應適當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平時注意保暖,避免勞動或激烈運動時出汗受風;避免劇烈運動,可做一些柔緩的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做操等,並持之以恒。給大家推薦兩道藥膳,對於預防感冒,強身健體有著很好的功效。1.黃芪童子雞【材料】童子雞一隻,生黃芪9克,蔥薑、鹽、黃酒適量。【做法】取童子雞1隻洗淨,生黃芪用紗布袋包好,取一根細線,一端紮緊紗布袋口,置於鍋內,另一端則綁在鍋柄上。在鍋中加薑、蔥及適量水煮湯,待童子雞煮熟後,拿出黃芪包。加入鹽、黃酒調味,即可食用。【功效】可益氣補虛。2.山藥粥【材料】山藥30克,粳米180克。【做法】將山藥和粳米一起入鍋加清水適量煮粥,煮熟即成。此粥可在每日晚飯時食用。【功效】具有補中益氣、益肺固精、強身健體的作用。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大,“疲勞綜合征”正襲擊著發達國家的成年公民。而這種病症以中年男性居多。這是因為他們在家庭和社會中都肩負重任,承受這種種壓力。而且因為生理和心理的原因使他們好勝心強,背負的精神壓力更大,而抗疲勞能力差。另外,他們對疾病也更加敏感。當他們患有感冒、腸炎等常見病時,其身體不適感往往會比一般人更嚴重。在感到疲勞時,這些人往往會頭痛、腰痛、胸悶、四肢乏力、食欲不佳、失眠……卻查不出究竟是什麼病。如果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半年以上了,那麼,就很可能已經患上了疲勞綜合征。千萬彆小瞧這種病,它最終可以引起人體器質性病變,發生癌症、高血壓等疾病。在中醫範疇裡,疲勞綜合征屬於氣血耗傷引起的虛證,過勞損傷氣血津液,損傷陰陽,損傷臟腑。《素問·宣明五氣篇》對體力性疲勞歸納為五勞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說得直白些,疲勞綜合征就是由長期疲勞而演變的一種多組織器官虛損、功能紊亂的病理狀態。目前,醫學界對此還沒有特定的治療。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應對這種病呢?首先,給大加推薦幾道藥膳,對於緩解疲勞,調節氣血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野生龜鱉“續筋骨,治勞倦”,久服“輕身不饑,益氣滋智”。其味甘,性平,幾千年來一直被珍為滋陰涼血的上佳補品,具有巨大的抵抗疲勞、提高免疫力的功效,而且四季皆可食用。所以,緩解疲勞綜合征,用野生龜鱉作食療再合適不過了。1.參靈甲魚【材料】黨參、浮小麥各15克,茯苓10克,靈芝、大棗各6克,甲魚200克,火腿50克,蔥、薑各20克,雞湯、鹽、味精各適量。【做法】將甲魚切塊,同以上各味藥及調料同放大碗內,加水適量,放蒸鍋內蒸至甲魚熟爛即可。【功效】具有益氣健脾,消除疲勞之功效。2.三稔煲薺菜【材料】三稔4~5枚,薺菜500克,精鹽適量。【做法】將三稔切開,薺菜洗淨,同煎湯,不加油,加精鹽調味。1次飲服。【功效】清熱,止渴,除煩,抗疲勞,利小便。適用於頭痛發熱,咳嗽,口乾舌燥,口鼻氣熱,大便秘結,小便短黃等症。日常活動後肌肉酸痛,服之透汗解肌,祛除疲勞,恢複精力。3.枸汁滋補飲【材料】鮮枸杞葉100克,蘋果200克,胡蘿卜150克,蜂蜜15克,冷開水150毫升。【做法】將鮮枸杞葉、蘋果、胡蘿卜洗淨。蘋果去皮、核,將鮮枸杞葉切碎,蘋果、胡蘿卜切片,同放入攪汁機內,加冷開水製成汁,加入蜂蜜調勻即可。每日1劑,可長期飲服。【功效】強身壯陽,美顏,抗疲勞。枸杞葉味甘性平,能補腎益精,清熱明目止渴。在工作過於勞累及運動過量時飲用,能消除困倦疲勞,恢複元氣,增強體力。4.雙參肉【材料】鮮人參15克,海參150克,瘦豬肉250克,香菇30克,青豌豆、竹筍各60克,味精、精鹽、香油各適量。【做法】將海參發好,切塊;香菇洗淨,切絲;瘦豬肉洗淨,切小塊;竹筍切片。將以上4料與人參、青豌豆一齊放沙鍋內,加清水適量燉煮,以瘦豬肉熟爛止,加入味精、精鹽、香油即可。每日1~2次,每次適量,每周2劑。【功效】大補氣血,強壯身體,消除疲勞。適用於久病體虛不複,或年老體衰,精神委靡,身體疲倦等症。在飲食上還要注意的是:1.平時多喝水要喝大量的水(每天8大杯)及果汁,水具有良好的通便排毒的功效。要確保腸道每天暢通,還需攝取膳食纖維。2.多吃新鮮蔬菜為了增強免疫係統的功能和加快康複,可以選擇含50%蔬菜及鮮果汁的均衡飲食。它們主要包括蔬菜、水果、全麥等穀類、種子及核果、去皮的火雞肉、深海魚。這些食物提供各種補充體力及強化免疫力所需的營養。3.少食多餐一整天吃4~6餐小量食物,避免任何一餐吃得過飽,可以保持一個好的血糖平衡和更高能量水平。有人發現在早晨醒來或晚上睡覺時立即進食一小部分低脂蛋白能夠幫助提高能量水平。建議選擇好的蛋白質包括:低脂奶酪、豆腐,小扁豆和其他豆製品。4.補充嗜酸菌大約60%感染EBV病毒(人類皰疹病毒)的人也同時帶有念珠菌,因此要在飲食中補充嗜酸菌。吃酸性食品,例如酸奶中所含有的乳酸菌對念珠菌就有很好的抵抗效果。另外,在生活上也要多加注意一些細節問題:(1)少吃甜食。糖分會過度激活胰島素,使血糖變化,讓人產生疲勞,坐立難安,還會引發肥胖問題。(2)勤洗澡。沐浴有助恢複體力,洗澡時的水流會散發陰離子於空氣中,圍繞著你的身體,而陰離子會讓人感到較快樂及較有活力。(3)早起15分鐘。每天早晨多給自己15分鐘,你就會感到輕鬆一些,而不會匆忙而倦怠地展開一天的工作生活。(4)補充維生素。及時補充服用綜合維生素,或B族維生素,可以促進人體代謝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有助神經與肌肉的運作。(5)戒煙、少喝咖啡。抽煙會阻礙氧氣輸送到各組織,會引發身體各器官缺氧,其結果便是疲勞。咖啡雖能提神,但會消耗體內與神經、肌肉協調有關的B族維生素。(6)小睡片刻。並非每個人都需要小睡片刻,但年紀較大或者工作繁忙且睡眠不足的年輕人,都需要小睡一會兒。且最好每天固定在同一時間,並且不超過一小時。超過勞動強度而致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勞動過程中,勞動者的正常工作規律和生活規律遭到破壞,體內疲勞淤積並向過勞狀態轉移,使血壓升高、動脈硬化加劇,進而出現致命的狀態”。事實上,這隻不過是表麵現象,《黃帝內經》認為,“過勞死”的根本原因就是陽氣提前消耗完了。按中醫的道理來說,疲勞的真正原因是陽氣虧損,長期陽氣虧損,就意味著根基不固,會導致體質虛弱,周身血脈運行不暢,臟腑功能削弱,免疫力下降,對外界的適應能力減弱,各種致病因素緩慢積累,必然引起體質進一步下降。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過勞死”也不是突然之間就會出現的現象,隻是人們對此一直沒有深刻的認識,如果注意觀察和警惕,還是可以及時采取措施防止過勞死的。人的大腦在思維、記憶、創作、想象的過程中,高速運轉,緊張工作,其對氧氣和多種營養物質的消耗是非常可觀的。與體力疲勞不同的是,腦力疲勞不易察覺,也不容易控製。疲勞不疲勞隻有自己知道,很多人常常不在乎腦疲勞發出的信號,而把那些信號當成暫時的、偶然的不適。其實,因為超負荷用腦而導致的腦缺氧、腦缺血、腦缺營養,已經使不少人瀕臨死亡邊緣。身強力壯、經常鍛煉、營養良好,都擋不住“過勞死”。人們要警惕疲勞,人們要經常鍛煉,增強體質,加強營養,以便經得住疲勞的折磨。然而,身體對於疲勞的承受能力是有極限的,超越了極限,再強壯的身體,也抵抗不了死亡的威脅。預防“過勞死”的根本之道在於從源頭上減負,不要在疲勞極限之下工作、學習、生活。腦力疲勞對人的傷害比體力疲勞大。總之,我們要及時從自己的身體收取疲勞的“信號”,並加以重視,及時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讓“過勞死”的威脅遠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