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健脾胃 去痰濕——痰濕到平和的演變(1 / 1)

脾是生痰之源,痰濕體質的養生最主要是保護脾、不傷脾。“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人一旦出生,作為獨立的人生活在世界上,就得靠脾對飲食進行吸收轉化輸入。中醫學認為,脾胃若傷百病由生。金元四大著名醫學家之一,“補土派”的代表人物李東垣也說:脾胃是滋養元氣的源泉,是精氣升降的樞紐,內傷脾胃則百病由生。那麼下麵就分彆介紹一下脾胃。脾位於中焦,腹腔上部,在膈之下。脾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1.脾主運化一是運化水穀的精微。飲食入胃,經過胃的腐熟後,由脾來消化吸收,將其精微部分,通過經絡,上輸於肺。再由心肺輸送到全身,以供各個組織器官的需要。二是運化水液。水液入胃,也是通過脾的運化功能而輸布全身的。若脾運化水穀精微的功能失常,則氣血的化源不足,易出現肌肉消瘦、四肢倦怠、腹脹便溏,甚至引起氣血衰弱等症。若脾運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可導致水液瀦留,聚濕成飲,濕聚生痰或水腫等症。2.脾主升清脾主升清是指脾主運化,將水穀精微向上輸送至心肺、頭目,營養機體上部組織器官,並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全身。3.脾主統血所謂脾主統血,是指脾有統攝(或控製)血液在脈中運行而不致溢出脈外的功能。《類證治裁》曰“諸血皆統於脾”,《難經·四十二難》中提出“脾裹血”亦即是指這一功能。脾主統血是脾氣對血液的固攝作用,其實質是淵源於脾的運化功能,機製在於脾主運化、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則機體氣血充足,氣對血液的固攝作用也正常。除此以外,脾還具有不可忽視的其他功能。中醫認為正常思考問題,對機體的生理活動並無不良影響,但思慮過度,所思不遂則傷脾。《素問》說:“思則氣結。”脾氣結滯,則會不思飲食,脘腹脹悶,影響運化升清和化生氣血的功能,而導致頭目眩暈、煩悶、健忘、手足無力等。胃上承食道,下接十二指腸,是一個中空的肌肉組成的容器。胃是人體的加油站,人體所需要的能量都是來源於胃的攝取。金朝醫學家張元素說:“胃者,脾之腑也……人之根本。胃氣壯則五臟六腑皆壯也。”胃為水穀之海,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納腐熟水穀、主通降,以降為和。由於胃在飲食消化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與脾一起被稱為“後天之本”,故有“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認為胃氣強則五臟功能旺盛。因此,曆代醫家都把固護胃氣當做重要的養生和治療原則。胃是一個特殊的器官,酸甜苦辣、葷素五穀,都要在胃裡消化,而胃又是一個頗為嬌嫩的器官,不注意保養便可能出現問題。對胃的調節,除了在飲食上多注意,這裡給大家推薦一種搖擺練習。搖擺運動是日本學者倡導的一種運動方法,它能減輕局部疼痛、肌肉麻痹,還可以帶動胃腸的活動從而加強胃腸功能,對防治便秘、腸粘連、腹脹、腹痛等症狀有良好效果。1.仰臥式去掉枕頭,平躺在硬床上,身體伸成一條直線。雙腳尖並攏,並儘力向膝蓋方向勾起,雙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於頸後,兩肘部支撐床麵。身體模仿金魚遊泳的動作,快速地向左右兩側做水平扭擺。如果身體難以協調,可以用雙肘與足跟支撐,幫助用力,練習協調之後,可以逐漸加快速度。每次練3~5分鐘,每天練習兩次。2.俯臥式身體俯臥,伸成直線。兩手掌十指交叉,掌心向上,墊於前額下。以雙肘尖支撐,做迅速而協調的左右水平擺動。3.屈膝式仰臥,雙手十指交叉,墊在頸後,掌心向上。兩腿並攏屈膝,腳跟靠近臀部。擺動時以雙膝的左右搖動來帶動身體的活動,向左右兩側交替扭轉。開始時幅度可小,熟練後即可加大幅度,加快頻率。中醫學認為,脾胃是臟腑氣化升降的樞紐,乃氣血生化之源,所以保養脾胃十分必要。金元四大名醫朱丹溪在《局方發揮》中說:“胃為水穀之海,多血多氣,清和則能受,脾為消化之氣,清和則能運。”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運,則氣血旺盛,見麵色紅潤,肌膚彈性良好。反之,脾失健運,氣血津液不足,不能營養顏麵,其人必精神委靡,麵色淡白,萎黃不澤。原來身體裡的脾胃還有這麼大的作用,掌管著人的容貌氣色,愛美的女性可不能忽視這個“大人物”。現代化的生活,由於食物過於精細、工作壓力大、運動量少、煙酒過度、環境惡化等原因,導致女性的脾胃功能減弱,使得許多女性麵色無華、晦暗,肌膚粗糙,斑點多多,再高明的美容師,恐怕也難掩其憔悴之態。所以,女人們一定要給予脾胃充分的重視。從飲食、運動、環境、習慣等方麵加以改善,保養好身體裡掌管你容貌氣色的脾胃,把它養好了,它自然會發揮作用,讓你美麗出眾、光彩照人。飲食調養對脾胃的養生保健最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飲食營養成分的均衡,食物品種的豐富多樣,進餐的定時定量,均有利於脾胃的保養。千萬不要做下麵損傷脾胃的行為:第一,暴飲暴食,一日三餐不規律,過冷或過熱。第二,感受濕熱或寒濕,脾被濕困。第三,思慮過多,操勞無度。第四,病後失調,身體虛弱。經過炎熱的夏天,機體的耗損非常大,所以當涼爽的秋天來臨的時候,人們都會利用各種方法來調補身體,但是我們在進補時一定要講究科學,以免適得其反。有的人認為,補就是吃補藥、補品,所以這類人不管自己的身體是什麼情況,就把許多補藥補品,如人參、鹿茸等集中起來突擊食用,稱之為“大補”;有的人則認為,夏天天氣熱,人們不思飲食,所以現在應該好好地吃幾頓,把夏天的損失補回來,稱之為“貼秋膘”。其實,這些補法都是不科學的,不但浪費財力物力,還對健康無益,甚至可能有損脾胃。因為夏天氣溫高,所以人們胃腸功能普遍不好,多不思飲食,因此,日常中吃的大多是瓜果、粥類、湯類等清淡和易消化食品,脾胃活動功能亦減弱,秋涼後如果馬上吃進大量豬、牛、羊、雞等燉品,或其他一些難以消化的補品,就會加重脾胃的負擔,甚至損害其正常消化功能。這就好像跑步一樣,我們必須要先經過慢跑後才能逐漸加快,如果一下吃進大量難以消化的補品,胃腸勢必馬上加緊工作,才能趕上這突然的需要,勢必會造成胃腸功能紊亂,無法消化,營養物質不但不能被人體所吸收利用,甚至還會引起疾病。中醫認為,秋季進補,應該先把胃養好,這是因為進補的目的就是要讓人體攝取營養,從而達到調補氣血、補益健康之效,而腸胃是人體之本,因而進補前首先要調養好腸胃。豬肚是補脾胃之佳品。豬肚湯既能健腸胃,又能祛秋燥;既滋陰,又補益。豬肚湯有許多種,常見的有蓮子豬肚湯、芡實豬肚湯、清燉豬肚湯、甘菊豬肚湯、白胡椒煲豬肚湯、霸王花豬肚湯、腐竹白果豬肚湯等,下麵介紹普通豬肚湯的做法,其他豬肚湯的做法可觸類旁通:豬肚湯【材料】豬肚1隻,生薑250克。【做法】將豬肚洗淨,塞入生薑(切碎),結紮好後放入瓦鍋,加水適量,用文火煮至熟爛為度,使薑汁滲透進豬肚內即成。【功效】溫胃散寒,營養補虛。【適應症】老年脾胃虛寒及十二指腸潰瘍。在食用豬肚湯時需注意以下兩點:(1)服時吃豬肚(淡吃或拌少許醬油),不吃薑,必須喝豬肚湯(如湯味太辣,可加入適量開水),每隻豬肚可吃3~4天,連續吃8~12隻。(2)熱證及感染性疾病不宜服用。李時珍特彆推崇以粥養生,他在《本草綱目》中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穀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不僅如此,健康的人經常喝粥,更可以滋養脾胃,從而保護元氣。所以,李時珍甚至提出了“粥是第一補人之物”的論斷。粥能健脾胃、補虛損,最宜養人益壽,這裡給大家介紹幾款養生粥:1.山藥枸杞粥【材料】山藥300克,枸杞10克,大米100克。【做法】首先將大米和枸杞洗淨、瀝乾,山藥去皮洗淨並切成小塊。將鍋置於火上,將500克的水倒入鍋內煮開,然後放入大米、山藥以及枸杞續煮至滾時稍攪拌,再改中小火熬煮30分鐘,一道山藥枸杞粥就做好了。《本草綱目》解讀:山藥有“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毛”之效。與枸杞、大米一起熬製的粥營養豐富,非常適合體弱、容易疲勞的人食用。2.蓮子粳米粥【材料】嫩蓮子100克,粳米200克。【做法】首先將嫩蓮子泡水待其發漲後,在水中用刷子擦去表層,抽去蓮心,衝洗乾淨後放入鍋中,加清水煮得爛熟,備用。然後將粳米淘洗乾淨,放入鍋中加清水煮成薄粥,粥熱後加入蓮子,攪勻,趁熱食用。《本草綱目》解讀:蓮子性平,味甘、澀,具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腎、固精止遺、澀腸止瀉之功效。可以治療脾虛泄瀉、腎虧遺精、婦女崩漏與白帶過多、心腎不交之心悸失眠、虛煩消渴及尿血等症。現代研究證明,蓮子除含有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外,還含有荷葉堿、金絲草苷等物質,對治療神經衰弱、慢性胃炎、消化不良、高血壓等病症有效。而蓮子粳米粥能健脾補腎,適用於脾虛食少、便溏、乏力、腎虛帶下、頻尿、遺精、心虛失眠、健忘、心悸等症。4.百合粥【材料】百合4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做法】將粳米洗淨加水大火熬製,水開以文火熬1小時後加入百合,快熟時再放少許冰糖,稍煮片刻即可。《本草綱目》解讀:百合具有“潤肺止咳、補中益氣、清心安神”的功效。百合粥非常適於心陰不足、虛煩不眠、口乾、乾咳者食用。5.燕窩蓮子粥【材料】燕窩、蓮子各適量。【做法】將燕窩洗淨,放入鍋內,加適量水和蓮子,待熬至黏稠狀時,美味的燕窩蓮子粥就做成了。《本草綱目》解讀:燕窩蓮子粥能治高血壓、失眠等。也可以用銀耳代替。《本草綱目》中說銀耳可以益氣強腎、輕身強誌。中醫認為,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古時判斷一個人的生死,常常摸一摸這個人嘴裡還有沒有氣,有氣則生,無氣則死,故而有了“人活著就是一口氣”之說。而氣的來源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肺從自然界吸入的清氣,另一個則是脾胃所化生的水穀精微之氣。明代醫學家李時珍認為,人體的元氣有賴於脾胃的滋養,脾胃生理功能正常,人體元氣就能得到滋養而充實,身體才會健康。因此,古人有“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說法,即一個人如果脾胃不好,陽氣就會不足,各種疾病也就隨之而來。宋金時期著名醫學家李東垣是“補土派”(五行中“胃”對應“土”)的代表人物,他以“人以脾胃中元氣為本”的原則,結合當時人們由於飲食不節、起居不時、寒溫失所導致的胃氣虧乏的現狀,創製了調理脾胃的代表方劑——補中益氣湯。方藥組成如下:【組成】黃芪1.5克(病甚勞役,熱甚者3克),甘草1.5克(炙),人參0.9克(去蘆),當歸身0.3克(酒焙乾或曬乾),橘皮0.6~0.9克,升麻0.6~0.9克(不去白),柴胡0.6~0.9克,白術0.9克。【用法】上藥切碎,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時稍熱服。【功效】補中益氣,升陽舉陷。【適應症】脾胃氣虛,少氣懶言,四肢無力,困倦少食,飲食乏味,不耐勞累,動則氣短;或氣虛發熱,氣高而喘,身熱而煩,渴喜熱飲,其脈洪大,按之無力,皮膚不任風寒,而生寒熱頭痛;或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對於補中益氣湯,專家指出:方中黃芪補中益氣、升陽固表為君;人參、白術、甘草甘溫益氣,補益脾胃為臣;陳皮調理氣機,當歸補血和營為佐;升麻、柴胡協同參、芪升舉清陽為使。綜合全方,一則補氣健脾,使後天生化有源,脾胃氣虛諸證自可痊愈;一則升提中氣,恢複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脫、下垂之證自複其位。另外,專家還指出,補中益氣湯的適應指征為脾胃氣虛,凡因脾胃氣虛而導致的各類疾患,均能適用,一般作湯劑加減。使用藥物的分量,也可相應提高。一般可參考的用量為:黃芪、黨參、白術、當歸各9克,升麻、柴胡、陳皮各5克,炙甘草3克,加生薑二片,紅棗5枚,或製丸劑,緩緩圖功。胃炎與飲食習慣有密切的關係,攝入過鹹、過酸、過粗的食物,反複刺激胃黏膜,還有不合理的飲食習慣,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等都可導致胃炎。食用過冷、過熱飲食,濃茶、咖啡、烈酒、刺激性調味品、粗糙食物等,是導致胃炎的主要原因。預防急性胃炎應戒煙限酒,儘量避免阿司匹林類藥物的損害,生活應有規律,避免進食刺激性、粗糙、過冷、過熱食物和暴飲暴食,注意飲食衛生,不吃腐爛、變質、汙染食物。飲食中可多吃卷心菜,其中的維生素U具有健脾功效,起到預防胃炎的作用;山藥能促進消化,增強胃動力;玫瑰花茶緩解胃部不適,避免胃炎滋生。胃炎患者要多吃高蛋白食物及高維生素食物,可防止貧血和營養不良。如瘦肉、雞、魚、肝腎等內臟以及綠葉蔬菜,西紅柿、茄子、紅棗等。注意食物酸堿平衡,當胃酸分泌過多時,可喝牛奶、豆漿,吃饅頭或麵包以中和胃酸;當胃酸分泌減少時,可用濃縮的肉湯、雞湯、帶酸味的水果或果汁,以刺激胃液的分泌,幫助消化。急性胃炎患者宜吃有清胃熱作用的清淡食品,如菊花糖、馬齒莧等。慢性胃炎患者宜喝牛奶、豆漿等。胃酸少者可多吃肉湯、山楂、水果等,少吃花生米。要避免食用引起腹脹氣和含纖維較多的食物,如豆類、豆製品、蔗糖、芹菜、韭菜等。1.紅棗糯米粥【材料】紅棗10枚,糯米100克。【做法】同煮稀飯。【功效】養胃,止痛。2.鯽魚糯米粥【材料】鯽魚2條,糯米50克。【做法】上兩味共煮粥食,早晚各服一次。【功效】補陰養胃,適用於慢性胃炎。胃痛,是痰濕體質常見的病症,上腹部近心窩處發生疼痛的病症。常包括現代醫學中的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胃下垂等疾病。臨床應根據胃痛的不同特點,分辨不同的疾病。若病程較長,而且反複發作,痛的時間有規律性,常伴有噯氣、嘈雜、吞酸,考慮為消化性潰瘍;若上腹部疼痛悶脹,無明顯規律性,食後加重,嘔吐,局部壓痛較廣泛而不固定,應考慮慢性胃炎;若胃脘脹痛,常隨情緒變化而增減,痛無規律性,經各種檢查無器質性病變時,應考慮為神經官能症;若患者形體瘦長,食後脘腹脹痛不適,站立時胃痛加劇臥時減輕,應考慮為胃下垂。那麼,怎樣讓胃痛不再折磨你呢?飲食療法是比較理想的治愈方法,以下方式可參考:1.黃芪豬肉方【材料】豬瘦肉200克,黃芪30克,猴頭菇60克,延胡索12克,香附12克,高良薑5克,春砂仁12克,陳皮10克,淮山30克,黨參30克,白芍12克。【做法】先將豬瘦肉切成薄片,再和其餘材料一起放入鍋內,先武火煮滾,後用文火煲1小時30分。【功效】主治慢性胃炎之胃痛。2.黨參瘦肉方【材料】豬瘦肉200克,黨參30克,猴頭菇60克,雞內金12克,川樸10克,木香10克,沒藥10克,春砂仁12克,台烏10克,甘草8克,淮山30克,白芍12克,黃芪30克。【做法】先將豬瘦肉切成薄片,再和其餘材料一起放入鍋內,武火煮滾,後用文火煲1小時30分。【功效】主治消化道潰瘍之胃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