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日為陽之精。”日是陽的精華所在,當春夏交接的時候,天氣不冷不熱,是男人們采陽溫暖身體的最佳時刻。《列子》中有一個小故事,說一對老農,家裡十分貧寒,也沒有過冬的棉衣,冬天的時候老頭兒就在外麵背陽而曬,直曬得通體溫暖,很是舒服。回家他就跟老伴兒講:“這曬太陽太好了,這麼好的事彆人都不知道,多暖和呀。我們要是把這事兒告訴給了皇上,那能得多少獎賞啊!”故事聽著好像笑話,不過卻已經把太陽的作用講清楚了。太陽最大的作用就是溫煦。在我們身體上,背為陽,腹為陰,讓太陽曬曬背對心肺有很大的好處。背部有很重要的穴位,是人體健康的重要屏障,易因受寒而影響到心肺的健康,特彆對於陽氣不足的男人來說,曬曬太陽可以提升體內的陽氣。曬太陽也要講究季節跟時間。像上麵小故事中說的就是冬天曬太陽。但是北部跟西部冬季氣溫太低,人不適宜在氣候那麼惡劣的條件下久坐於外。有些人說那我們站在窗戶前麵曬曬不行嗎?不行。玻璃阻隔過的陽光雖還有溫度,但像殺菌等作用就失去了,所以還是讓皮膚直接接觸陽光的好。南方從春天開始,北方一般就從立夏開始到夏至,這段時間太陽不會特彆酷烈,溫度又適宜,在上午9點多鐘的時候,到外麵溜達溜達,累了就背陽而坐,曬上半個小時,讓自然的陽氣驅除我們身體裡的寒邪,何等愜意。陽光還能振奮我們的精神,男人一般壓力都比較大,睡得晚起得早,白天工作易困,效率也比較低。曬太陽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除了曬太陽,立夏後人還要注意小睡。白居易在《閒眠》中寫道:“暖床斜臥日曛腰,一覺閒眠百病銷。儘日一餐茶兩碗,更無所要到明朝。”夏天天氣轉暖,本來人在熱的環境中就容易困乏,所以中午小睡一下也合情合理。上班族中午吃完飯後,可以趴在桌旁小憩,大腦勞累了一上午這會正是修養精神的好時候,可以有充足的精神做好下午的工作。在現在的社會中,要工作不要命的大有人在,他們這“熬”的不是工作,而是“陽氣。”我們要儘量避免這種生活狀態,平時還可以用生黃芪、黨參、白術煎水服用(僅適合那種勞累過度的人,其他不易入睡的情形勿用)。堅持了一個月左右,身體狀況會好轉很多。正常情況下,我們體內的生物鐘是有一定規律的,白天工作,晚上睡覺。如果違背了這個規律,晚上經常熬夜加班,不僅會傷陰血,也會損害身體的陽氣。為什麼熬夜的人都是臉色憔悴、無精打采?就是因為陽氣總是被調動在上、在外、在頭麵五官,而不能潛藏、修養、調整的緣故。《素問·生氣通天論》中說:“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陽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拒。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之時,形乃困薄。”這說明陽氣以日中為最盛之時,到傍晚則陽氣已弱,人的起居和運動安排都要順應這種變化,不然就會使身體受損,導致“形乃困薄”。如果入夜後我們還在勞作,特彆是在23點以後,還從事緊張的腦力勞動(如熬夜工作、上網遊戲),很費氣力地玩耍,是大耗身體庫存的陽氣的,非常傷腎。因為在自然界,子時後陽氣已經完全消失,隻剩下陰氣了。這時候從事運動是需要體內儲存的陽氣支持的,而此時身體沒有自然界陽氣的補給,所有的活動都是靠你以前的“存款”來支撐。如果是夜裡消耗,白天又不能補回來的話,體內的陽氣會越來越少。因此,熬夜最損陽氣、最傷氣血。長期熬夜的男士們都有類似的遭遇,一到淩晨三四點,就會感覺手腳冰涼、發冷,腦子不聽使喚,這就是過多損耗氣血、耗損陽氣的結果,這時寒氣就極易入侵。還有很多人在聚會時,狂歡了一夜,次日就病倒了。這就是熬夜內耗陽氣,使得寒氣侵入體內,導致人體生病。因此,再次提醒朋友們千萬不要熬夜:“你們現在熬的,是你的身體、你的陽氣。”對一個人來說,身體的陽氣不足,生命之火不夠旺盛,就不能夠抵禦外界寒冷的侵犯,包括自然界的風寒濕,等等……總的來說,怕冷是一個人火力不足的表現。從中醫角度來說,就是陽虛。男人聽到“陽虛”往往總是感覺後脊涼嗖嗖的冷風。其實養護陽氣也是很簡單的事情,隻要平時生活中多注意嗬護自己的身體。這裡介紹一個不用打針吃藥就能治療陽虛的好方子——艾草灸督脈。在人體後背的正中線上,簡單說就是從頸椎到尾骨這段距離,貫穿著總管一身陽氣的督脈。古人稱之為“陽脈之海”。脈如其名,就如同汪洋大海,彙聚了全身經脈的陽氣,並把這些陽氣輸送、布散到全身體表的肌膚腠理之處,發揮溫煦機體,抵禦外邪的功能。俗語說:居家常備艾,老少無疾患。我們中醫有一個很好的治療手段,就是督灸,為什麼叫督灸呢?督就是督脈,灸,就是艾灸。就是使用艾草,現在的用法是隔薑灸,把身體的督脈自上而下用薑片鋪上,上麵就是徐徐燃燒的艾柱。艾柱點燃後呢,能看到的是小火星,亮亮的一個紅火團,特彆柔和,燃燒的過程延續不斷,緩緩地,和普通柴草點燃的情況明顯不同。艾草隻有艾煙,沒有明火,慢慢往下延續,不會燙傷皮膚,透達力還很強。這緩緩的過程就符合人體需要慢慢調整的特點,隨著經脈,隨著氣血,緩緩而行。艾本就是溫性,再用火灼燒,那就是如虎添翼。而如果在督脈上灸,借助督脈總督陽氣的作用,激發出人體自身的陽氣,又將這種溫熱,通過複雜有序的經絡係統層層傳遞到全身,那麼身體的正氣就自然建了起來。中醫說:“正氣存內,邪不可乾。”正氣一強,病邪可不就夾著尾巴逃跑了嗎?提到腰陽關,有一句詩“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裡的陽關在甘肅,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域的門戶,軍事地位極其重要。因為位於南邊,所以稱之為陽關,與之相對的還有一個重要的關隘叫玉門關。玉門關原本叫陰關,與陽關一北一南遙相呼應,後來為了好聽,改稱玉門關,兩道關隘一起扼守著河西走廊的咽喉要道。在我們人體上,也有這樣兩相呼應的兩個“關隘”,這就是任脈上的關元和督脈上的腰陽關。關元穴很多人都知道,在腹部。關是關口,元是元氣,關元就是元陰元陽相交之處。而腰陽關就相當於關元穴在背部的投影。腰是指位置在腰上;陽是指在督脈上,督脈為陽脈之海。腰陽關就是督脈上元陰元陽的相交點。這個穴在人體的位置堪比上文中的陽關,“戰略地位”極其重要,是陽氣通行的關隘。腰陽關位於腰部,背後正中線,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是專門治療腰部疾病的穴位,尤其對於現代人經常犯的急性坐骨神經痛、腰扭傷等治療效果非常好。發現腰部疼痛的時候,可以躺下來,趴著,用熱毛巾,或者熱水袋,在腰陽關的位置熱敷,保持這個部位的熱度,每次敷20分鐘到半小時即可。如果身邊沒有合適的物品的話,也可以采用按摩的方式,用大拇指在腰陽關的位置打轉按摩,每次按揉100下,可以很好地改善疼痛的症狀。腰陽關穴中醫將人體的頸、胸、腰椎分為三關,分彆為風寒關、氣血關、寒冷關。我們的腰陽關穴就在第四腰椎,正好處於寒冷關的中間地帶,而這裡又是陽氣通行的關隘。很多老人到了冬天經常感到後背發涼,很大一個原因就是這裡的經絡不通,陽氣無法上行。這時候,隻要打通了腰陽關,陽氣順行而上,所有的問題自然就能迎刃而解了。八卦掌下傳弟子眾多,其中屬尹福和程庭華最有名氣,分彆開創了尹式八卦掌與程式八卦掌,下麵給大家介紹的是尹式八卦掌。1.站樁站樁是八卦掌的基本功,樁法共有很多種,這裡隻介紹一種常用的“乾卦獅形樁”。【預備式】身體麵南背北,兩腳並攏站立,雙手自然垂於兩側,平心靜氣,全身放鬆,精神集中。【起式】(左式)左腳向左側橫開三足步幅,重心放在兩腳中間,同時兩手從體側升與肩平,手心向下。手上升時有提物感,用意念使兩手的勞宮穴采氣,雙腳下踩,湧泉虛空,足趾抓地,呼吸細長、慢勻。身體下沉,雙掌下壓,雙腿微彎,成半馬步,兩手四指並攏,大拇指內扣勞宮穴,成牛舌掌形(如右圖)。八卦掌【定式】(左式)向左轉腰,左手由肩平向下過胸向左側甩出,手心向上,止手與眉同高。右手向左上方探出,肘與頭頂齊,右大臂距右耳一拳許。雙臂成獅子張嘴之式(如左圖)。【收式】身體右轉,麵向南方,重心移至右腿,同時雙手自然向胸前呈十字交叉,左搭右,雙手手心向內,隨雙手呈分手式由下經外向上向內畫弧,下落至胸,掌心向下,掌指向內相對,同時左腳回收至右腳處,兩膝相貼,兩手慢落於身體兩側,兩眼平視,調整呼吸,身體逐漸直立還原成預備式。右式反向做,要領同上。練習獅形樁可健腦益智,強筋壯骨,通經活絡,提高抗病能力,改善身體的觸感(聽力)。站樁要左右換練,每天須練習一小時左右,習者也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設定時間。2.蹚泥步蹚泥步也是八卦掌的一種入門功法,它的動作要領如下:(1)身體保持中正、放鬆,同時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2)雙掌下按至丹田處,意如按水中浮木。(3)屈膝下蹲至適宜高度。(4)重心放於左胯,右腳蹬地,向前蹚出。(5)左右兩胯重心相互轉換,向前直行。(6)摩膝蹚脛(小腿),腳掌平起平落。3.走圈走圈是八卦特有的勁力與身法相結合的方法。初練走圈可以轉樹,即用蹚泥步法以樹為圓心不斷走轉。剛開始先走大圈,腳微微內扣,上身擰轉不要過大,否則腰不活,硬往裡擰,走轉不穩,就會內氣不調,五臟受損。等身體完全變穩,再擰腰轉樹,不斷收縮。初練時走轉要慢,由慢到快,不可操之過急。呼吸任其自然,氣自然往下沉,意念上有“鬆沉”的意境,日久氣沉湧泉,乃至地心。待丹田氣足,催動全身,則走轉會越來越快。另外,八卦掌根據身體重心高低不同,將身體分為上、中、下三盤,由此演化出了三種走圈方法。(1)練上盤:身體直立,走轉時重心與平常走路一樣,不向下坐胯或稍向下坐胯,重心的高低與走路時相同。(2)練下盤:腿極力彎曲,使膝和胯相平,重心下降的距離與大腿長度相等,走轉時好似蹲著走一樣。(3)練中盤:腿彎曲,介於中、下兩盤之間,走轉時重心在上盤至下盤的中間過渡段。一般來說,老年人或體弱者以走上盤為宜,不用花費很大力氣就鍛煉了身體。中盤一般人都可以練習,也是現在最普遍采用的一種。下盤是最困難的練習,而且需要較長時間的練習之後,才能從中盤走到下盤。如果能走到下盤,下肢就會有超乎尋常的力量。八段錦是古代導引功法的一個重要分支,它起源於南朝梁代,形成於宋代,發展於明清。八段錦一共包括八段,其中前四段的功用在於治病,後四段的功用在於強身。“八段錦簡單易學,經常鍛煉,對增強體質,提升陽氣,調節人體各臟腑經絡氣血的運行,均有顯著的功效。”下麵就介紹八段錦的具體鍛煉方法。第一段:雙手托天理三焦【起勢】直立,兩臂自然下垂,手掌向內,兩眼平視前方,舌尖輕抵硬齶,自然呼吸,周身關節放鬆,足趾抓地,意守丹田,以求精神集中片刻,兩臂微曲,兩手從體側移至身前,十指交叉,掌心向上。【動作】(1)兩臂徐徐上舉,至頭前時,翻掌向上(如圖1),肘關節伸直,頭往後仰,兩眼看手背,兩腿伸直,同時腳跟上提,挺胸吸氣(如圖2)。圖1圖2(2)兩臂放下,至頭前時,掌心由前翻轉向下,腳跟下落,臂肘放鬆,同時呼氣。(3)如此反複16~20遍,使呼氣吸氣均勻。【收勢】十指鬆開,兩臂由身前移垂於兩側。第二段:左右開弓似射雕【起勢】自然站立,左腳向左側跨一步,兩腿屈膝成馬步,上體直,同時兩臂平屈於兩肩前,左手食指略伸直,左拇指外展微伸直,右手曲指兩手似拉滿了弦(如圖3)。圖3【動作】(1)左手向左側平伸,同時右手向右側猛拉,肘彎曲與肩平,眼看左手食指,同時擴胸吸氣,模仿拉弓射箭的姿勢(如圖4)。圖4(2)兩手回收,屈於胸前,恢複起勢,但左右手指姿勢相反,同時呼氣。(3)右手向右側平伸,同時左手向左側猛拉,肘屈與肩平,眼看右手食指,同時擴胸吸氣。(4)如此左右輪流進行開弓16~20次。【收勢】還原預備姿勢。第三段:調理脾胃須單舉【起勢】立直,兩臂自然垂於體側,腳尖向前,雙眼平視前方。【動作】(1)右手翻掌上舉,五指伸直並攏,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同時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拇指展開(如圖5),頭向後仰,眼看右指尖,同時吸氣(如圖6)。圖5圖6(2)複原,同時呼氣。(3)左手翻掌上舉,五指伸直並攏,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時右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拇指展開,頭向後仰,眼看左指尖,同時吸氣。(4)複原,再呼氣。(5)如此反複16~20遍,運動時宜注意配合呼吸均勻。【收勢】恢複起勢狀態。第四段:五勞七傷往後瞧【起勢】直立,兩臂自然伸直下垂,手掌緊貼腿側,挺胸收腹。【動作】(1)雙臂後伸於臀部,手掌向後,軀乾不動,頭慢慢向左旋轉,眼向左後方看,同時深吸氣,稍停片刻(如圖7),頭複歸原位,眼平視前方,呼氣。圖7(2)頭再慢慢向右旋轉,眼向右後方看,吸氣,稍停片刻(如圖8),再旋轉複歸原位,眼平視前方,呼氣。圖8(3)如此反複16~20遍。【收勢】恢複起勢狀態。第五段:攢拳怒目增氣力【起勢】自然站立,兩腿分開屈膝成馬步,兩側屈肘握拳,拳心向上,兩腳尖向前或外旋轉,怒視前方。【動作】(1)右拳向前猛衝擊,拳與肩平,拳心向下,兩眼睜大,向前虎視(如圖9)。(2)右拳收回至腰旁,同時左拳向前猛衝,拳與肩平,拳心向下,兩眼睜大,向前虎視(如圖10)。(3)左拳收回至腰旁,隨即右拳向右側衝擊,拳與肩平,拳心向下,兩眼睜大,向右虎視(如圖11)。圖9圖10圖11(4)右拳收回至腰旁,隨即左拳向左側衝擊,拳與肩平,拳心向下,兩眼睜大,向左虎視。(5)如此反複進行16~20遍。【收勢】注意配合呼吸,拳出擊時呼氣,回收時吸氣。最後兩手下垂,身體直立。第六段:兩手攀足固腎腰【起勢】兩腿直立,兩手自然垂於體側,成立正姿勢。【動作】(1)兩臂高舉,掌心相對,上體背伸,頭向後仰(如圖12)。圖12(2)上體儘量向前彎曲,兩膝保持正直,同時兩臂下垂,兩手指尖儘量向下,頭略抬高(如圖13)。圖13(3)如此反複16~20遍。(注:此段可用自然呼吸。)【收勢】恢複起勢狀態。第七段:搖頭擺尾去心火【起勢】兩腿分開,屈膝下蹲成馬步,兩手按在膝上,虎口向內(如圖14)。圖14【動作】(1)上體及頭向前深俯,隨即在左前方儘量作弧形環轉,頭儘量向左後旋轉,同時臀則相應右擺,左膝伸直,右膝彎曲(如圖15)。圖15(2)複原成起勢姿勢。(3)上體及頭向前深俯,隨即在右前方儘量作弧形環轉,頭儘量向右後旋轉,同時臀部相應左擺,右膝伸直,左膝彎曲。(4)複原成起勢姿勢。(5)如此反複16~20遍,可配合呼吸,頭向左後(或右後)旋轉時吸氣,複原時呼氣。【收勢】最後直立而收勢。第八段:背後七顛百病消【起勢】立正,兩手置於臀後,掌心向後,挺胸,兩膝伸直(如圖16)。【動作】(1)腳跟儘量向上提,頭向上頂,同時吸氣(如圖17)。圖16圖17(2)腳跟放下,著地時有彈跳感,同時呼氣。(3)如此反複進行16~20次。【收勢】恢複成起勢姿勢。以上八段錦,每一動作都能對某一局部起到應有的效果,通過局部調節整體。此八段動作,運動量不大不小,老弱鹹宜,既可以強身防病,又能醫疾治病,特彆是一些久治不愈的慢性病患者,通過鍛煉確能收到效果。上麵為大家介紹的屬於站勢八段錦,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坐勢八段錦。相對來說,坐勢練法恬靜,運動量小,適於起床前或睡覺前穿內衣鍛煉。由於篇幅所限,此處隻把口訣告訴大家: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左右敲玉枕,二十四度聞。微擺撼天柱,動舌攪水津。鼓漱三十六,津液滿口生。一口分三咽,以意送臍輪。閉氣搓手熱,背後摩精門。儘此一口氣,意想體氤氳。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翻掌向上托,彎腰攀足頻。以候口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口水九次吞。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任督慢運畢,意想氣氤氳。名為八段錦,子後午前行。勤行無間斷,去病又強身。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從春分這天開始,陽氣開始上升,天氣開始轉暖。男人在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體內的陰陽平衡,及時排除體內寒氣。咱們民間有句老話,叫“千金難買春來泄”。民間智慧還是很博大精深的,這句話就通俗地解釋了一個重要的中醫理論。春雷一響,春雨普降,雖然沒有長夏的濕氣重,但人體在經過了乾燥的冬季後,比較容易積聚水分,加上春天寒氣還比較重,寒濕容易鬱結在體內。同時冬天吃了不少豐脂食物,也在體內積存。這些東西淤滯在人的體內,就會給身體帶來負擔,隻有把這些濕氣和毒素都瀉去了,讓我們的身體重新溫暖起來,才是“千金難買”的健康生活之道。《本草綱目》中也記載了很多可以祛除寒濕的食物。先來說說米酒,《本草綱目》說它“行藥勢,通血脈,潤皮膚,散濕氣,除風下氣”,而且米酒味道香濃,晚飯前喝一碗米酒既能調節胃口,又能散去體內濕氣。然後是水牛肉,《本草綱目》說水牛肉“安中益氣,健強筋骨,消水腫,除濕氣。”如果你發現自己的身體水腫,不妨也多吃一點牛肉。除了這兩種食物以外,祛濕排毒的辦法還有很多。首先你得多喝水。很多朋友就會覺得奇怪了,不是要把體內的濕氣給排出去嗎,怎麼還能喝水呢?實際上水是最好的排毒載體。不要以為春天潮濕,就不需要補充水分。身體裡沒有了水分的話,連廁所都不用去了,還怎麼排毒?喝水是最簡單有效的排毒辦法。但是不要喝涼水,以溫開水為宜。早上喝一杯水養生的方法大家都知道,不過這個喝水也不能喝涼水。因為早上陽氣剛剛生發,這個時候灌下一大杯涼水,就會打消身體的陽氣。乾隆皇帝是在各朝天子中算是高壽者了,當然大家也會想天子可都是錦衣玉食,為什麼乾隆大帝就可以長壽呢?原因是乾隆皇帝十分注重冬季喝湯進補。冬季寒風凜冽,萬物蟄伏,大自然中陽氣潛藏、陰氣旺盛,因此冬季養生要從養陰藏陽著手,潛藏陽氣,養護陰精,所以要注意補腎。乾隆愛喝湯,禦廚將各種藥材按比例配比後研磨,同牛肚一起放入鍋內汲取養分,共煮六個時辰熬製成湯,傳說此湯可以延緩衰老、滋陰壯陽。現在多用牛肚、牛骨,放入當歸、黨參、枸杞等中藥燉煮兩三個小時。用《本草綱目》中的知識來分析一下這道湯品,牛肉“安中益氣,養脾胃”,當歸、黨參可以補充氣血,枸杞是滋肝益腎的佳品。這樣慢燉出來的湯,不管是藥效成分還是營養成分都溶解在湯裡,容易吸收,尤其適合脾胃功能不好的老年男性。冬天氣候乾燥,湯既有營養,還能補水。此外,熱湯是禦寒佳品。除了喝湯進補以外,乾隆喝酒很有節製,他總是根據不同季節適量地喝補酒。在眾多的補酒中,乾隆皇帝最喜歡的一種補酒是鬆齡太平春酒,每到立冬進補,乾隆就常飲這種酒。酒有活血禦寒的作用,加入藥材後,藥溶解在酒裡起到滋補作用。另外,藥酒是藥不是酒,如果把中藥放進酒裡再喝,這就是藥,是一種中成藥製劑,所以要根據自己的體質,對症喝藥酒,並且控製酒量。乾隆的長壽還在於他用藥餌補養。清宮藥養之品首重人參。人參可以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和益智安神。乾隆進補人參每天不超過3克,從50歲以後不斷地吃,方法是人參切成片放在嘴裡含著,這樣不僅進藥均勻,而且還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幫助消化。以上是乾隆皇帝的養生良方,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普通百姓像過去的皇帝一樣養生也不是什麼難事了,我們在自己家中的廚房就可以做出古時皇帝才能享受的美味湯品。此外,冬季排汗較少,因此冬季養生不宜吃太鹹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可有效補充維生素;熱量較高的食物往往是滋陰潛陽的佳品,比如羊肉、龜、鱉等。人們在冬季應保持充足的睡眠,最好早睡晚起。冬季由於氣溫較低,所以人易出現脾胃虛寒、腹瀉、腹部疼痛等病症,因此要適當做好保暖工作:要添加衣服但不宜過厚,室內溫度不要太低也不宜過高,否則出門時易感冒。此外,腮腺炎、麻疹、流感等疾病在這個季節易高發,對付它們的好辦法就是注意鍛煉身體,提高抗病能力。中醫稱夏末秋初為長夏時期,其氣候特點是多濕。《理虛元鑒》特彆告誡說:“長夏防濕。”這個季節多雨潮濕,水汽上升,空氣中濕度最大,加之或因外傷霧露,或因汗出粘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處潮濕,以致感受濕邪而發病者最多。所以,這個季節男人千萬不要粗心大意,要做好防濕防潮,保護好自己體內的正陽氣。現代科學研究證實,當熱環境中空氣相對濕度較大時,有礙於機體蒸發散熱,而高溫條件下蒸發是人體的主要散熱形式。空氣中大量水分使機體難以通過水分蒸發而保持產熱和散熱的平衡,出現體溫調節障礙,常常表現出胸悶、心悸、精神委靡、全身乏力。長夏防濕,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1.居住環境,避免潮濕《黃帝內經》提出:“傷於濕者,下先受之。”意思是濕邪傷人,最容易傷人下部。這是因為濕的形成往往與地的濕氣上蒸有關,故其傷人也多從下部開始,如常見的下肢潰瘍,濕性腳氣、婦女帶下、下肢關節疼痛等,往往都與濕邪有關。因此,在長夏季節,居室一定要避免潮濕,儘可能做到空氣流通,清爽、乾燥。2.飲食清淡,易於消化中醫學認為,濕為陰邪,易傷陽氣。因為人體後天之本——脾喜燥而惡濕,所以,長夏季節濕邪最易傷脾,一旦脾陽為濕邪所遏,則可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氣機不暢,可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溫、口甜苔膩脈濡等症。若影響到脾氣升降失司,還能出現水液滯留,常見水腫形成、目下呈臥蠶狀,也可見到下肢腫脹。因此,長夏季節最好少吃油膩食物,多吃清淡易於消化的食物,如元代著名養生家丘處機所說:“溫暖,不令大飽,時時進之……其於肥膩當戒。”這裡還指出,飲食也不應過涼,因為寒涼飲食最能傷脾的陽氣,造成脾陽不足。此外,由於消化功能減弱,一定要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不吃腐爛變質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淨,應多食清熱利濕的食物,使體內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常用清熱利濕食物以綠豆粥、荷葉粥、紅小豆粥最為理想。3.避免外感濕邪由於長夏陰雨連綿,人們極易感受外來濕邪的侵襲,出現倦怠、身重、嗜睡等症,嚴重者還能傷及脾陽,造成嘔吐腹瀉、脘腹冷痛、大便稀薄。因此,長夏一定要避免濕邪侵襲,做到外出帶傘、及時避雨。若涉水淋雨,回家後要立即服用薑糖水。有頭重、身熱不揚等症狀者,可服藿香正氣水等。此外,由於天氣悶熱,陰雨連綿,空氣潮濕,衣物極易發黴,人也會感到不適。穿著發黴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誘發關節疼痛,因此,衣服要經常曬一曬。在秋天,男人經常出現皮膚乾澀、鼻燥、唇乾、頭痛、咽乾、大便乾結等秋燥症狀。中醫認為,在夏季出汗過多,體液損耗較大,身體各組織都會感覺水分不足,從而導致“秋燥”。預防秋燥,補水當然不可少。秋季補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1.少言補氣中醫認為“形寒飲冷則傷肺”,所以要忌寒涼之飲。“少言”是為了保護肺氣,當人每天不停地說話時會傷氣,其中最易傷害肺氣和心氣。補氣的方法:西洋參10克、麥冬10克,泡水,代茶飲,每天一次。2.注意皮膚保濕秋天對應人體的肺臟,而肺臟的功能是主管人體皮膚,所以皮膚的好壞與人體肺臟相關。食物以多吃百合為最佳,這是因為百合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補中益氣的功能。秋天多風少雨,氣候乾燥,皮膚更需要保養,多食百合有滋補養顏護膚的作用。但百合因其甘寒質潤,凡風寒咳嗽、大便溏泄、脾胃虛弱者忌用。3.多吃梨和香蕉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但梨是寒性水果,對於寒性體質,脾胃虛弱的人應少吃。香蕉有潤腸通便、潤肺止咳、清熱解毒、助消化和健腦的作用。但胃酸過多者不宜吃香蕉,胃痛、消化不良、腹瀉者也應少吃。4.按摩鼻部,以開肺竅中醫認為,肺開竅於鼻。不少人鼻黏膜對冷空氣異常敏感,秋天冷風一吹,就會傷風感冒,經久難愈。所以在初秋的時,我們就應堅持用冷水洗臉,並按摩鼻部,這有助於養肺。方法為:(1)摩鼻: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有熱感後,用手指在鼻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50次,可增強鼻的抗寒力,亦可治傷風,鼻塞等。(2)浴鼻:每日早、晚將鼻浸於冷水中,閉氣不息,換氣後再浸入;也可以用毛巾浸冷水後敷於鼻上,堅持至寒冬。早泄是夫婦生活的噩夢。性交時間極短,或陰莖勃起後尚未進入陰道內即行射精即為早泄。明代醫學家徐春甫認為,此症是由於縱欲過度,或因犯手淫,致損傷精氣,命門大衰;或思慮憂鬱,損傷心脾;或恐懼過度,損傷腎氣所致。中醫學認為,早泄的原因雖然很多,不過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虛損(腎、心、脾虛)和肝膽濕熱。當然,如果是心理性早泄,則不在這個範圍之內,因此中醫提倡的穴位療法其實也是針對這些早泄的根本原因入手的。1.針刺穴位療法(1)針刺足少陰腎經的穴位和督任二脈的穴位,比如湧泉、腎腧、氣海、關元、三陰交、命門。由於針刺有比較明顯的痛感,因此每日即可,也可以隔日1次,每次留針30分鐘。以上穴位可輪流應用,10~14次為1療程。(2)耳針療法。耳針可取腎、神門、精宮、內分泌等穴,每次選用2~3穴,用皮內針埋藏,3~5天更換1次。耳針早泄療法不如第一種有效,不過也推薦早泄患者嘗試。2.家庭穴位按摩法(1)自我保健療法:點按兩側三陰交,輪流進行,點按時做收腹提肛動作。每日1~2次,每次30~40分鐘。(2)坐式療法:患者取坐式,閉目放鬆,取上星、百會、通天、肩井、中府、神門、勞宮等,手法采用點、按、揉、拿、震顫等手法,每次30~40分鐘。(3)俯臥式療法:患者取俯臥式,腰帶鬆開,閉目,全身放鬆。取穴為心腧、肝腧、腎腧、命門、陽關、環跳、昆侖、委中。手法應用點、按、揉搓、拍打、震顫等手法。每日治療30~40分鐘,每周5次,堅持治療1個月。(4)仰臥式療法:患者取仰臥式,閉目,全身放鬆。取穴為中脘、氣海、關元、中極、天樞、足三裡、三陰交、湧泉。采取點按、點揉、搓拿、點切等手法。每次30~40分鐘,每周5次,1個月為1療程。早泄患者還應在日常生活中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以提高身心素質;調整情緒,消除各種不良心理,性生活時要做到放鬆;切忌縱欲,勿疲勞後行房,勿勉強交媾;多食一些具有補腎固精作用的食物,如牡蠣、胡桃肉、芡實、栗子、甲魚、文蛤、鴿蛋、豬腰等。但陰虛火亢型早泄患者,不宜食用過於辛熱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麻雀、牛羊鞭等,以免加重病情。除此之外,還可以配合中醫草藥治療。1.溫腎澀精湯【組成】菟絲子、韭菜子、白石蠟、白茯苓、五味子、熟地黃、沙苑子各10克,生龍骨、生牡蠣各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適應症】適用於陰莖勃起較緩慢,性交時陰器未接即泄,精液清冷稀薄,性欲淡漠者。2.清肝利膽湯【組成】龍膽草、梔子、柴胡、芡實、川楝子各10克,生地、車前子、澤瀉、黃芩各15克,當歸、金櫻子各12克,甘草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適應症】適用於性欲亢盛,易衝動緊張而早泄,煩躁易怒者。3.益氣固精湯【組成】黃芪20克、黨參、茯苓、白術、酸棗仁、當歸各15克,遠誌、芡實、龍骨各10克,木香、甘草各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適應症】適用於行房前心悸不寧,旋即早泄,泄後氣短乏力,常伴自汗,少寐,多夢,頭暈者。現代社會壓力大、工作繁忙、人際關係複雜等原因所致,現代的年輕人普遍性欲減退。但是,如果這種情況持續擴大,夫妻之間必然會亮起紅燈,這並不單是夫婦之間的問題,還勢必會導致家庭內部混亂,影響到孩子,並引發更多的問題。所以,夫妻間性生活的和諧對家庭的穩定、婚姻的美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麼如何增強性欲呢?中醫認為,提高性欲以指壓仙骨穴最為有效。仙骨位於尾骨上方3厘米處,它能促進性荷爾蒙分泌,增強性欲。位於仙骨上方2厘米左右之處的穴位,隻要加以指壓,對消除疲勞有莫大功效。指壓仙骨穴時,一麵緩緩吐氣,一麵強壓3秒鐘,如此重複10次,每日不間斷,則必能使你精力複生。除此之外,若想增強性欲,還要學會改變生活,如規律飲食,儘早消除疲勞,保持健康的情緒,等等。還可以配合著吃點金匱腎氣丸和六味地黃丸。遺精是指男子不因性交而精液自行泄出的症狀,有夢遺與滑精之分。夢遺是指睡眠過程中有夢,醒後發現有遺精的症狀。滑精又稱“滑泄”,指夜間無夢而遺,甚至清醒時精液自動滑出的病症。成年未婚男子或婚後夫妻分居者,每月遺精1~2次屬正常生理現象。但是,若未婚青年頻繁遺精,或婚後在有性生活的前提下仍經常遺精,或中老年男子白日滑精,那就是病態了。頻繁遺精會使人精神委靡不振,頭昏乏力,腰膝酸軟,麵色發黃,影響身心健康。遺精的症狀表現有很多,我們要根據不同症狀來對症下藥。當然,具體用法須遵醫囑。1.睡眠不實而多夢,頻繁夢中遺精,失眠健忘,頭昏耳鳴者,屬心腎不交型遺精,可服用交通心肺的藥物。【組成】黃連、甘草各5克,當歸、遠誌各10克,棗仁、生地、茯神、蓮子肉各15克,煆龍骨、牡蠣各18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2.夢中遺精,陰莖易勃起,性欲亢進,煩躁易怒是肝火亢盛型遺精,應清肝瀉火。【組成】丹皮、龍膽草、山梔、川楝子、黃芩、柴胡各10克,生地、白芍各15克,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3.遺精頻作,或尿時少量精液外流,小便赤熱混濁,或尿澀不爽,口苦口渴,心煩少寐,是溫熱下注型遺精,治療的重點在清熱利濕。【組成】茯苓、石韋、車前子、燈心草、石菖蒲、黃檗、蒼術、龍膽草各10克,生牡蠣15克,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在用中藥調理遺精問題的時候,配合中醫療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經絡療法對增強體質、調整神經功能有獨特的功效。1.按摩丹田和腎腧穴用雙手手指分彆依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反複輕輕按摩丹田穴和腎腧穴,通過按摩這兩個穴位,可以幫助調整和改善性功能。腎腧穴丹田穴2.常做提肛運動每天晚上臨睡前,不妨做做收縮肛門的動作,酷似強忍大便的樣子,每次做48~64次。收縮時吸氣,放鬆時呼氣,動作宜柔和,緩慢而富有節奏,用力均勻。持之以恒,長期堅持下去必有效果。3.練習站樁的功夫挺胸直腰,屈膝做1/4蹲(大腿與小腿之間的彎曲度為120~140度左右),頭頸挺直,眼視前方,雙臂向前平舉,兩膝在保持姿勢不變的情況下,儘力向內側夾,使腿部、下腹部、臀部保持高度緊張,持續半分鐘後走動幾步,讓肌肉放鬆後再做。如此反複進行6次。每天早晚各做一回。隨著腿力的增強,持續時間可逐漸延長,重複次數亦可逐漸增加。這裡必須指出,此療法治療遺精不是幾次就能奏效的,隻有樹立恒心,堅持不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多參加集體活動,製定合理的生活製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戒除手淫、早睡早起、用熱水洗腳、內褲要寬鬆、不要憋小便等等。須知,這些方麵也是減少遺精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