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寒來暑往,寒氣雖為平常事,人體禍患則無窮。傳統中醫通常有六症之說,即寒、熱、溫、涼、虛、實,又有“萬惡淫為首、百病寒為先”的說法,由此可見寒氣對人體的傷害性。人生病,多是因為寒氣造成的,中醫認為,寒氣常傷人陽氣。太陽給大自然帶來光明和溫暖,失去了太陽,萬物便不能生存。而我們體內的陽氣如同太陽一樣,如果人體沒有了陽氣,體內就失去了新陳代謝的活力,不能供給能量和熱量,生命也就要停止了。而寒氣會阻滯陽氣的運行,使血流不暢、肌肉疼痛、關節痙攣等。因為濕困脾胃,損傷脾陽,或患者平時脾腎陽虛而致水飲內停,所以多表現為畏寒肢冷、腹脹、泄瀉或水腫等。一提到溫度,人們就會把它和氣象、氣候聯係在一起,而很少有人會想到它其實和我們的生活也是息息相關的,在生活中,我們的許多疾病都是因為寒氣入侵所導致的,從一定意義上我們也可以這樣說:溫度決定人體的健康。很多腸胃疾病也是因寒而生的,腸胃就是中醫所講的“脾”,負責掌管全身血流供應,如果腸胃功能不好,吸收能力差,食物營養便無法化成足夠血液提供身體所需,末梢血液循環自然就會變差。此外體內寒重還會導致上火。因為寒氣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傷腎,造成腎氣虛弱,各臟器功能下降,氣血兩虧。腎主水,這個水是灌溉全身的,當水不足時,就如同大地缺水一樣,土地會乾燥。臟器也是一樣,如果缺少了水的滋潤、潤滑,就易摩擦生熱,最典型的是肝臟,肝臟屬木,最需要水的澆灌,而一旦缺水,肝就會燥,肝火非常明顯。同時,體內有了寒氣會積累在肌肉裡,時間長了,人們就會覺得肌肉僵直、腰酸背痛,形成肩周炎(通常又叫五十肩、凍結肩)、關節炎。寒氣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會侵入到經絡,造成氣滯血淤,從而影響到氣血的運行,其實這就是中醫理論上的虛虧,能夠誘發各種反反複複難以治愈的病症。所以,我們一定要想辦法驅除體內的寒濕,涵養身體內的陽氣,讓身體溫暖起來。我們都知道“百病寒為先”,寒氣是導致許多疾病發生的關鍵。那麼我們如何來判斷自己的體內有沒有寒氣呢?這裡有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摸摸手腳的溫度。傳統中醫主為,頭為諸陽之會,四肢為陽氣之末。也就是說人的四肢是陽氣灌溉的終點。如果手腳溫熱,就說明體內陽氣比較充足。如果手腳溫度不夠,甚至有些人常年四肢冰涼,這就說明體內陽氣不足,內有寒氣。醫生用手感知出來的手腳的溫熱程度,一般分為手足不溫、手足冰涼和手足厥冷三種程度。手足不溫是指手腳的溫度比正常溫度低,感覺不暖和,這往往是陽氣虧虛的先兆,可能有輕微的寒氣;手足冰涼則是指手足溫度明顯降低,摸起來涼涼的,有時還伴有出汗症狀,這就說明體內陽氣已經明顯虧虛,體內寒氣很重了;而第三種程度手足厥冷則是指手腳溫度極低,甚至有的人會連肘關節、膝關節之下都是冰涼的,這就是提示體內的陽氣已經極度虧虛,寒氣過重,往往會直接伴隨著疾病的發生。除了四肢寒冷之外,還有一些人手腳心容易發熱,總想挨著涼的東西,但人又特彆怕冷,容易出虛汗,這也是體內有寒氣的表現。因為體內陽氣太虛。不能回納,就浮散於外,使手腳出現了虛熱的假象。這裡要特彆說明的是,我們所說的手腳溫度是指持續一段時間的溫度,而不是指一時的溫度狀況。例如有些人腹疼時也會伴隨手腳冰涼,但疼痛緩解後,手腳溫度就會恢複正常,這類特殊情況,不是寒氣所導致的。寒濕之氣是人生病的因子。有病之人的體內,肯定是頑固的寒邪和濕邪在作祟;即使健康的人體內,也有寒邪與濕邪埋伏在那裡伺機行事。那麼,怎麼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寒濕呢?1.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濕。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黏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體內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點。如果不便於觀察馬桶,也可以觀察手紙。大便正常的話,一張手紙就擦乾淨了。但體內有濕的人,一張手紙是不夠用的,得多用幾張才行。如果有便秘,並且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那說明體內的濕氣已經很重很重了,濕氣的黏膩性讓大便停留在腸內,久而久之,糞毒入血,百病蜂起。再者,還可以根據大便的顏色來判斷。什麼樣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金黃色的、圓柱體;香蕉形的,很通暢”。現在多是青色的、綠色的,而且成形的也越來越少。是什麼原因導致大便顏色成為深綠色的呢?首先是吃肉吃得太多,加上現代人運動量少,身體陰盛陽虛,濕邪內鬱,所以大便無法正常。為什麼成形的大便很少呢?中醫裡講,脾虛則便溏,中國人本應以五穀雜糧為主食,現在反以肉食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覺得不舒服,葷素搭配極不合理,長期這樣,傷害的是脾胃,脾是運化水濕的,脾受到傷害,水濕不能完全運化,就在身體內堆積。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著脾虛,也意味著體內有濕氣,體內有濕氣,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問題之一。2.看身體症狀寒氣有凝滯的特點,就像寒冬水會結冰一樣,血脈受到寒氣的侵襲,也會凝滯不通,引起各種疼痛症狀,如頭痛、脖子痛、肩背痛、心胸痛、胃痛、脅肋痛、腹痛、腰腿痛等。以疼痛為主症的疾病,大部分都是寒氣引起的。寒氣引起氣血淤滯過久,則形成有形的腫塊,表現為各個部位的腫瘤。所以,以腫、痛為特征的疾病,也都與寒氣有關。寒氣會造成水液的運行障礙,引起痰飲的淤結。其表現為咳嗽,吐出清晰的白痰;嘔吐,吐出清水痰涎;腹瀉,拉出清冷的水樣大便;白帶,顏色白而清稀如水。此外,與水液代謝障礙有關的疾病,諸如水腫、風濕等,也多與寒氣有關。寒氣還有收引的特性。就像物質都會熱脹冷縮一樣,人的九九藏書網筋脈遇寒氣也會收縮。外表的筋脈收縮,表現為大小腿轉筋、靜脈曲張;冠狀動脈收縮,則表現為冠心病心絞痛;細小的血管收縮,可引起冠脈綜合征或者中風。3.早上總是犯困,頭腦不清如果你每天早上7點該起床的時候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種東西纏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裹著,讓人懶得動彈,那麼,不用看舌頭,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斷自己體內濕氣很重。中醫裡講“濕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乾的襯衫似的那麼彆扭。總之,寒濕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克星,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症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凶。隻要寒濕之氣少了,一切所謂的現代病都會遠離我們,一切慢性的疾病也會失去存在的溫床。所以,對付寒濕邪是我們養生祛病的首要任務,把體內的濕氣驅逐出去,身心就會光明燦爛。寒氣其實也是一個欺軟怕硬的家夥,它們通常會先尋找人體最容易入侵的部位,找到之後就大舉進攻,並且在那裡安營紮寨,為非作歹。所以我們與其等寒氣入侵到人體以後,再費儘心思地去驅除它,不如事先做好準備,從源頭上切斷寒氣進入我們體內的通道。一般來講,頭部、背部、頸前部、臍腹部及足部是人體的薄弱地帶,都是寒氣入侵的主要部位。1.頭部中醫認為,“頭是諸陽之會”,體內陽氣最容易從頭部走散掉,就如同熱水瓶不蓋塞子一樣。所以,在嚴冬季節如果人們不重視頭部的保暖,導致陽氣散失,就會使寒邪入侵,很容易引發感冒、頭痛、鼻炎等病患。因此,冬天在外出時戴一頂保暖的帽子是很必要的。2.頸前部頸前部俗稱喉嚨口,是指頭頸的前下部分,上麵相當於男性的喉結,下至胸骨的上緣,時髦女性所穿的低領衫所暴露的就是這個部位。這個部位受寒風一吹,不隻是頸肩部,包括全身皮膚的小血管都會收縮,如果長時間這樣受寒,人體的抵抗能力就會有所下降。3.背部背部在中醫中稱“背為陽”,又是“陽脈之海”,是督脈經絡循行的主乾,總督人體一身的陽氣。如果冬季裡背部保暖不好,就會讓風寒之邪從背部經絡上的諸多穴位侵入人體,損傷陽氣,使陰陽平衡受到破壞,人體免疫功能就會下降,抗病能力也會減弱,誘發許多病患或使原有病情加重及舊病複發。因此,在冬季裡人們應該加穿一件貼身的棉背心或毛背心以增強背部保暖。4.臍腹部臍腹部主要是指上腹部,它是上到胸骨劍突、下至臍孔下三指的一片廣大區域,這也是時髦的年輕女性穿著露臍裝所暴露的部位。這個部位一旦受寒,極容易發生胃痛、消化不良、腹瀉等疾病。這個部位麵積較大,皮膚血管分布較密,體表散熱迅速。在寒冷的天氣裡暴露這個部位,腹腔內的血管會立即收縮,甚至還會引起胃的強烈收縮而發生劇痛,持續時間稍久,就可能會引發不同的疾病,因此,不管是穿衣還是夜晚睡覺,都要注意臍腹部的保暖。5.足部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對頭而言屬陰,陽氣偏少。而且雙腳遠離心臟,血液供應不足,長時間下垂,血液回流循環不暢;皮下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很差,容易發冷。腳部一旦受涼,便會通過神經的反射作用,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縮,使人體的血流量減少,抗病能力下降,以致隱藏在鼻咽部的病毒、病菌乘機大量繁殖,使人發生感冒,或使氣管炎、哮喘、腸病、關節炎、痛經、腰腿痛等舊病複發。因此,在冬季人們應該保持鞋襪溫暖乾燥,並經常洗曬。平時要多走動以促進足部血液循環。臨睡前用熱水洗腳後以手掌按摩足心湧泉穴5分鐘。在夏季,要改掉貪圖一時涼快而用涼水衝腳的不良習慣。我們知道腳是寒氣入侵的主要通道之一,防止寒氣入侵要從腳底做起。而泡腳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不僅防寒,還能強身健體,防治百病。中國人是非常講究洗腳的,民間就有“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的說法。從中醫的觀點來看,人五臟六腑的功能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腳不僅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還是足三陽經的終止處,這6條經脈之根都分彆在腳上的6個穴位中。僅足踝以下就有33個穴位,雙腳穴位達66個,腳心和踝關節以下有六十多個穴位,分彆對應著人體的五臟六腑,占全身穴位的10%。經常洗腳就可刺激足部的太衝、隱白、太溪、湧泉以及踝關節以下各穴位,從而起到滋補元氣、壯腰強筋、調理臟腑、疏通經絡,促進新陳代謝,防治各臟腑功能紊亂、消化不良、便秘、脫發落發、耳鳴耳聾、頭昏眼花、牙齒鬆動、失眠、關節麻木等症的作用,達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的功效。現代醫學也已證實,“寒從腳下起”、“小看腳一雙,頭上增層霜”,這說明了腳的健康不僅關係到人的健康,而且和壽命有很大關係。因為腳掌有無數神經末梢,與大腦緊緊相連,同時又密布血管,故有人的“第二心臟”之稱。另外,腳掌遠離心臟,血液供應少,表麵脂肪薄,保溫力差,且與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黏膜有密切的神經聯係,所以腳掌一旦受寒,就可引起上呼吸道局部體溫下降和抵抗力減弱,導致感冒等多種疾病。而熱水泡腳就可使自主神經和內分泌係統得到調節,並有益於大腦細胞增生,增強人的記憶力,同時,能使體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得到改善。熱水泡腳也要有講究,最佳方法是:先取適量水於腳盆中,水溫因人而異,以腳感溫熱為準;水深開始以剛覆腳麵為宜,先將雙腳在盆水中浸泡5~10分鐘,然後用手或毛巾反複搓揉足背、足心、足趾。為強化效果,可有意識地搓揉中部一些穴位,如位於足心的湧泉穴等;必要時,還可用手或毛巾上下反複搓揉小腿,直到腿上皮膚發紅發熱為止;為維持水溫,需邊搓洗邊加熱水,最後水可加到足踝以上;洗完後,用乾毛巾反複搓揉乾淨。實踐表明,晚上臨睡前泡腳的養生效果最佳,每次以20~30分鐘為宜,泡腳完畢最好在半小時內上床睡覺,這樣才有利於陽氣的生發,也不會太多地透支健康。所以說,很多養生的方式其實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很簡單,也很方便,重要的在於你是否有心,是否能夠持之以恒。養生不是朝夕之間的事情,隻有堅持一段時間以後,才能看到效果。通過前麵的講述我們已經知道,“病從寒中來”,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很難完全避免身體受到寒氣的侵襲,這就要求我們應該建立起正確的養生原則,儘量減少寒氣的侵入。1.洗頭時不做按摩許多人到理發店洗頭時都喜歡叫理發師為自己按摩一下頭部,但是這種按摩會使頭部的皮膚鬆弛、毛孔開放,並加速血液循環,而此時我們的頭上全是冰涼的化學洗發水,按摩的直接的後果就是吸收化學洗發水的時間大大延長,張開的毛孔也使頭皮吸收化學洗發水的能力大大增強,同時寒氣、濕氣也會通過大開的毛孔和快速的血液循環進入頭部。2.順天而行,不吃反季節食物有的人愛吃一些反季節的食物,例如在冬季的時候吃西瓜,而中醫認為,溫熱為陽,寒涼為陰,隻有將食物的溫熱寒涼因時因地地運用,才能讓人體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陰陽平衡,不會生病。如果逆天而行,在寒冷的冬季吃性寒的西瓜,怎麼會不生病呢?3.好好休息要排泄寒氣,休息是最好的策略。休息可以省下身體的所有能量,讓身體用來對付寒氣。這時如果強迫身體把更大的能量用在其他地方,例如耗費大量體力的運動,也能使症狀消失,不過這並不代表著已經把寒氣清理完畢,而是因為身體沒有足夠的能量繼續驅趕寒氣。隻有等身體經過適當的休息有了足夠的能量之後,才會繼續祛除寒氣。4.避免淋雨經常淋雨的人,頭頂多半會生成一層厚厚軟軟的“脂肪”,這些就是寒氣物質。等身體哪一天休息夠了,血氣上升,就會開始排泄這些寒氣。由於長時間積累了大量的寒氣,身體需要借助不斷地打噴嚏、流鼻水的方式將之排除,這時又會因為頻繁打噴嚏、流鼻水而被醫生認定為是過敏性鼻炎。所以,要切忌九九藏書淋雨。5.睡覺時蓋好被子夏天因為天熱,有些人為了貪圖涼快,睡覺時喜歡把肩膀露在外邊,殊不知,寒氣很容易從背部入侵,一個背部總是受涼的人,身體狀態一定不是很好,所以在睡覺時一定要蓋好被子。6.家中常備暖飲除了按時的休息之外,人們也可以適當服用中藥,加速寒氣的驅出。比較簡單的方法是服用市場上很容易買到的一些傳統的配方。當確定是肺裡的寒氣時,可以服用薑茶;如果確定是膀胱經的寒氣,則可以服用桂圓紅棗茶來協助身體祛除寒氣。按摩也是驅除體內寒氣的一種有效的方法,按摩之所以能達到這樣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其一,按摩能夠疏通經絡。按摩不是隨便在人體的某個部位推拿一下就可以發揮作用,而是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它是循經取穴,通過按摩對穴位進行刺激,而穴位是經絡與體表連接的特殊部位,人們可以通過刺激穴位,來調節經絡。按摩的原理就是通過穴位刺激來疏通經絡,增強經絡氣血運行、反映病症、調整虛實、傳導感應等功能,經絡疏通了,氣血運行好,人的抵抗力就增強,寒氣就容易祛除。其二,按摩可以調節人體神經係統。神經係統協調著身體的各項生理活動,如果神經係統出現異常,就會影響人體內某些器官正常功能的發揮,人體就會發生病變,比如精神不好的人,往往會食欲不振,這說明胃腸的消化功能受到了影響。按摩療法調節神經係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1)平肝陽。針對肝陽上亢者,通過按摩來促進周圍血管的擴張,降低血壓,從而緩解患者頭痛、頭暈等症狀。(2)移痛法。針對某一部位出現疼痛的患者,用按摩創造一個新的興奮點,使原來的疼痛得到緩解或消失。(3)解表。針對由於發生汗閉而出現體溫升高、頭痛、渾身乏力等症狀的患者,通過按摩來促進患者全身發汗,從而有效緩解症狀。其三,按摩可活動關節。人們可以通過按摩療法來增強關節的活動度,使得關節鬆動,從而有效治療關節病。其四,按摩可以增強體質,有效祛除寒氣。按摩能夠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加速血液循環,增強白細胞吞噬細胞的能力,因此,按摩可以有效提高人體免疫力。按摩的手法非常容易操作。我們每個普通人都能做,而且效果非常好。最簡單有效的按摩手法有三種:(1)點揉穴位:用手指指肚按壓穴位。不管何時何地,隻要能空出一隻手來就可以。(2)推捋經絡:推法又包括直推法、旋推法和分推法,所謂直推法就是用拇指指腹或食、中指指腹在皮膚上作直線推動;旋推法是用拇指指腹在皮膚上作螺旋形推動;而分推法是用雙手拇指指腹在穴位中點向兩側方向推動。比如走路多了,雙腿發沉,這時身體取坐位,把手自然分開,放在腿上,由上往下推,拇指和中指的位置推的就是脾經和胃經,脾主肌肉,推脾胃經可以疏通這兩條經的經氣,從而達到放鬆肌肉的效果。(3)敲揉經絡:敲法即是借助保健錘等工具刺激經絡的方法;用指端或大魚際或掌根,固定於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即為揉法。這種方法相對推捋來說刺激量要大些,有人甚至提出敲揉比針灸效果還好。遠離邪氣侵犯,不隻局限從人體本身做起,還要利用好外部環境這個客觀因素。居處的環境應該適宜人生活,對健康能起到積極正麵的影響。什麼樣的家居環境才是最適合人生活的環境呢?很多人都提出了這樣的疑問。答案很簡單,清新舒適、健康宜人的環境當然是最好的了。要達到這樣的環境要求就要遵循這些要求:1.室溫要適中,過高過低都對健康不利人體對生活環境的溫度是有一定要求的,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情況下,人體最舒適的環境溫度,夏季為25~27℃,冬季則為18~20℃。這是因為,如果室內溫度過高,就會影響人的體溫調節功能,由於散熱不良而引起體溫升高、血管舒張、脈搏加快、心率加速;反之,如果溫度過低的話,則會使人體代謝功能下降,脈搏、呼吸減慢,皮下血管收縮,皮膚過度緊張,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減弱,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2.空氣濕度要適中,不乾不濕最健康在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是關心室內的溫度夠不夠,而很少有人關注室內空氣的濕度。其實,空氣濕度與人體健康的關係也是非常密切的。一般情況下,最利於生活的相對濕度應該是在45%~65%RH之間,濕度指數為50~60RH的環境最好。因為夏天濕度過大,人會感到悶熱、煩躁,冬天人則會覺得陰冷、抑鬱。濕度太小,空氣過於乾燥,則會使人體的水分流失,導致皮膚粗糙、皴裂,還會降低人體的抵抗力,容易感染疾病。所以說,不乾不濕的空氣濕度才是最利於日常養生的。3.室內植物擺放有講究很多人喜歡在家裡擺放一些花或者綠色植物,不僅可以美化居室環境,還可以增加活力、清潔空氣,但是植物花草是不能胡亂擺放的,比如:針葉植物屬“陽”,可放置在朝南的房間內;低垂圓葉植物屬陰,可放置在朝北的房間;多刺的植物要放在人不易碰到的位置。在高血壓患者的臥室裡放一些艾葉和銀花,有降血壓的功效;失眠的人則可以在床頭放一些薰衣草,可以加速睡眠。我們所居處的環境隻有符合這些“度”,才是最適宜人生存的。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也會讓人的心情更為平和自然,這對健康是大有益處的。《傷寒雜病論》裡的第一個藥方,叫“桂枝湯”,被稱為“群方之首”。之所以有如此讚譽,原因就在桂枝湯在強固根本、抵禦病邪方麵有著顯著的功效。桂枝湯由五味藥組成:桂枝(去皮)(9克),芍藥(9克),生薑(9克),大棗(切)(3枚),甘草(6克)。這也是伊尹《湯液》裡的小陽旦湯,針對太陽病初起,感冒初起的方子,適用於感冒發燒,“頭項強痛而惡寒”,頭痛、脖子僵硬、怕冷、發燒,身上有一點微微出汗等症狀。桂枝是君藥,張仲景在桂枝上方加小字注:去皮。中藥也遵循取象比類的原則,感冒發燒初起,病在表,桂枝樹梢是陽氣生發最旺的地方,用的是嫩桂枝,起解表作用,散剛剛受到的那點寒。中藥裡,皮都是包裹的,都是主收斂。既然要取其生發之意,所以要把它收斂的特性去掉。白芍是根莖,中藥裡凡是根莖的東西都主裡,固住根本,裡邊足了,才能把邪氣往外趕。甘草主中焦,甘味入脾,散表、固裡之後,固攝脾胃。脾胃是後天之本,如不固住,表寒容易入裡。生薑主散,助陽,幫助桂枝,為佐藥。大棗入脾胃,幫助甘草,也是佐藥。棗肉是黃色的,黃色東西入脾,脾主肌肉,大棗劈開,用的是大棗肉的濡潤之性。中醫可以治急症,關鍵是辨證準確。如果是太陽經脈的發燒,表受寒,微微有汗就用桂枝湯,沒有汗就用麻黃湯。如果是少陰經脈的發燒,就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講到感冒初起吃了藥後,馬上要進被窩發汗,如果汗發不出來,再喝一碗熱粥,助發汗,又補脾胃,發出汗來去掉病邪,馬上停藥。如果出汗太過,就喝一碗涼粥,主收斂,也不傷脾胃。張仲景指出此藥方,凡外感風寒表實無汗者,平素嗜酒者禁用。飲食上要注意,凡是腥的、臭的和味濃的都不要吃,因為吃這些食物會調動元氣。本來病在表層,如果元氣調上來,病邪就會往下走,侵入身體內部,變得更加嚴重。所以感冒發燒忌諱多吃,忌諱吃味濃的食物。坐骨神經痛是身體排除寒氣時的症狀之一。當肺排除寒氣時,會使膽的功能受阻,當膽經受阻的情形嚴重時,就造成了膽經疼痛,也就是坐骨神經痛。由於疼痛是由肺熱引起的,因此,按摩肺經可以疏解肺熱,肺熱消除了,膽經立即就不痛了。肺經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條經脈,它起始於胃部,向下絡於大腸,回過來沿著胃上走,穿過膈肌,屬於肺臟。從肺係(氣管、喉嚨部)橫出腋下,下行沿著臂內側走在手少陰、手厥陰經之前,沿著臂內側橈骨邊緣(大拇指方向),進入寸口(腕部橈動脈搏動處,即中醫把脈處),下至大魚際部,沿邊際出大拇指的末端。我們平常可以多敲敲肺經,對身體排寒很有幫助。尺澤穴此外,當坐骨神經痛發作時,可按摩肺經的尺澤穴,這時會感覺非常痛,壓住正確的穴位後,停留一分鐘可以立即止住疼痛。為減少發病的幾率,平時可以經常按摩尺澤穴。每日睡前用熱毛巾或布包的熱鹽熱敷腰部或臀部,溫度不可太高,以舒適為宜。如果疼痛發生於季節變化時,由於春季肝的升發或夏季心火的旺盛,都會因為臟腑平衡的原因,造成肺熱的症狀,因此,保健時春天需先祛除肝熱,夏天則先祛除心火,再祛除肝熱,如果還不能祛除疼痛時,再按摩肺經卸除肺熱。秋天時則直接按摩肺經,多數都能緩解疼痛。冬天肝氣會由於腎氣下降而相對上升,因此,必須先按摩腎經,再按摩肝經和肺經。由於肺和膽的問題通常都不是短時間形成的,當發生膽經疼痛症狀時,問題必定已經相當嚴重了。因此,不可能在短期內完全祛除疾病,必須先培養血氣,血氣能力達到相當充足的水平,人體才有能力逐漸祛除肺中的寒氣。寒氣祛除了,膽功能才能逐漸恢複。此外,還要注意以下事項:工作時坐硬板凳,休息時睡硬板床。要勞逸結合,生活有規律,適當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運動後要注意保護腰部和右腿,內衣濕後要及時換洗,防止潮濕的衣服在身上被捂乾。出汗後也不宜立即洗澡,待落汗後再洗,以防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