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體質的人畏冷,尤其是背部和腹部特彆怕冷。很多年輕女性常見手腳冰冷,但是如果僅僅是手指、腳趾發涼或發涼不超過腕踝關節以上,不一定是陽虛,與血虛、氣虛、氣鬱、肌肉鬆弛有關。陽虛體質常見夜尿多,小便多,清清白白的。水喝進肚子裡是穿腸而過,不經蒸騰直接尿出來。晚上還會起夜兩三次。老年人夜尿多是陽氣正常衰老,如果小孩子或中青年人經常夜尿,就是陽虛。要注意不能多吃寒涼食物,儘量少用清熱解毒的中藥。陽虛體質會經常腹瀉,最明顯的早上五六點鐘拉稀便。這是因為,陽虛沒有火力,水穀轉化不徹底,就會經常拉肚子,最嚴重的是吃進去的食物不經消化就拉出來。陽虛體質還常見頭發稀疏,黑眼圈,口唇發暗,舌體胖大嬌嫩,脈象沉細。中年人陽虛會出現性欲減退、性冷淡或者腳跟腰腿疼痛、容易下肢腫脹等。女性可見白帶偏多,清晰透明,每當受寒遇冷或者疲勞時白帶就增多。陽虛體質主要來自先天稟賦,有的是長期用抗生素、激素類、清熱解毒中藥,或有病沒病預防性地喝涼茶,或者性生活過度等都會導致或加重陽虛體質。陽虛體質的人易肥胖,患痹證和骨質疏鬆等症。飲食調養:多吃溫熱食物。少吃或不吃生冷、冰凍之品。如:柑橘、柚子、香蕉、西瓜、甜瓜、火龍果、馬蹄、梨子、柿子、枇杷、甘蔗、苦瓜、黃瓜、絲瓜、芹菜、竹筍、海帶、紫菜、綠豆、綠茶等。如果很想吃,也要量少,搭配些溫熱食物;減少鹽的攝入量;多食溫熱食物,如荔枝、榴蓮、龍眼、板栗、大棗、生薑、韭菜、南瓜、胡蘿卜、山藥、羊肉、狗肉、鹿肉、雞肉等;適當調整烹調方式,最好選擇燜、蒸、燉、煮的烹調方法。女性朋友認為多吃水果會美容,水果確實對皮膚好,但要看好自己是什麼體質,陽虛、氣虛、痰濕的人,吃太多水果會影響胃功能,不僅對皮膚沒好處,反而會傷脾胃。家居環境:注意保暖,不要熬夜。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關節、腰腹、頸背部、腳部保暖。燥熱的夏季也最好少用空調;不要做夜貓子,保證睡眠充足。什麼算是熬夜呢?通常晚上超過12點不睡覺,就是熬夜,冬天應該不超過晚上11點鐘。藥物調養:防止燥熱,平和補陽。陽虛平時可選擇些安全的中藥來保健,如鹿茸、益智仁、桑寄生、杜仲、肉桂、人參等,如果是陽虛腰痛和夜尿多可以用桑寄生、杜仲加瘦豬肉和核桃煮湯吃。經絡調養:中極、氣海、關元、神闕。任脈肚臍以下的神闕、氣海、關元、中極這四個穴位有很好的溫陽作用,可以在三伏天或三九天,就是最熱和最冷的時候,選擇1~2個穴位用艾條溫灸,每次灸到皮膚發紅熱燙,但是又能忍受為度。如果有胃寒,可以用肚臍以上的中脘,方法如上。神闕、氣海、關元、中極四穴《黃帝內經·素問·寶命全形論》中說:“人生有形,不離陰陽。”意思是說,人體生命活動的過程就是陰陽相互依存、對立、消長和轉化的過程。即陰陽相互依賴,缺一不可。同時,兩者隻有在不停地運動變化中保持著相對平衡,人體才能進行正常的生理運動。當某一方出現偏盛或偏衰時,人體的平衡也會被打破,人就會呈現各種亞健康狀態或者產生疾病。人體稟受父母的先天之氣,與後天自身脾胃運化水穀之氣結合形成陽氣。陽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陽氣有三大功能:首先是固護肌表、抵禦外邪侵襲。即陽氣維持著人體體溫和臟腑、組織功能的正常運行。第二個是濡養著人的精神、形體。第三是陽氣作為“火力”,推動和固護著人體津液的順利循環。因此,陽氣虧虛則會引起人體生理活動減弱和衰退,導致身體禦寒能力下降。《黃帝內經·素問·逆調論》有雲:“陽氣少,陰氣盛,故身寒如從水中出。”這就是說,陽虛體質者體內陽氣不足,陰氣相對較盛,所以平時會出現畏寒怕冷、四肢不溫,或腰膝冷痛的現象,甚至吃一些生冷寒涼的食物就會出現腹痛腹瀉、胃脘冷痛的狀況。《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中說:“陽虛則外寒。”即陽虛體質者陽氣的“火力”不足,不能溫煦肌肉、臟腑以抵抗外來寒邪的侵襲,所以特彆喜熱怕冷。同時《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中也指出:“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意思是說,陽氣充足,人就會精神煥發,並且陽氣的溫煦可以使人的關節、筋脈柔韌有度;陽氣不足,人就會出現精神不振、意誌消沉的現象,同時也容易出現關節僵硬、疼痛等症狀。當然,體內各個臟腑陽氣不足,則也分彆會出現不同的症狀。1.心陽虛心陽虛是指心陽不足、心陽氣的溫煦功能失調的現象。心陽不足,則心臟失去濡養,易出現精神疲乏、心悸心慌、心胸憋悶、氣短、心口發涼或者心痛等症,並且失眠多夢。心脈運血無力、血行不暢,所以麵部呈白、唇舌呈青紫、手腳冰冷。2.脾陽虛脾陽虛又稱脾虛寒,是指脾陽虛衰,陰寒內生,陽氣失於溫運的現象。脾陽虛衰,則運化功能失調,易出現食少不消化、惡心呃逆、噯氣泛酸、腹脹腹痛、肢體水腫、大便稀溏的現象。又因陽虛陰盛,體內寒氣凝滯,所以喜歡吃熱的食物。3.腎陽虛腎陽虛是指由於腎氣虛衰,腎陽氣的溫煦、汽化作用得不到正常發揮的現象。主要表現為:腰膝酸軟冷痛、畏寒肢冷,尤其以下肢為重;精神委靡不振,麵部呈白或發黑、發暗;小便較多,並且經常泄瀉。4.肝陽虛肝陽虛是指肝氣不足,肝陽氣疏泄無力的現象。經常會出現頭暈目眩,兩脅隱痛,情緒抑鬱,多疑善慮,月經不調,腰腹疼痛,脾氣急躁,筋脈攣縮,手腳、關節不靈活等現象。5.肺陽虛肺陽虛是指肺氣失宣,肺陽氣溫養功能失調的現象。主要表現為身體畏寒、口不渴、易感冒、麵色淡白,呼吸短淺微弱、精神渙散。此外,經常咳吐涎沫,量多而清稀,容易自汗,背部易寒冷,小便多。綜上所述,陽虛體質者以陽氣不足、喜熱怕冷為總體特征,因此,飲食應以補溫助火為主,同時注意養陰,以保持體內陰陽平衡。事實上,除了部分人屬於先天陽氣不足,我們大部分的陽虛體質都是後天造成的。而且,在現代社會,大多數的陽虛體質都是冰箱造成的。自從有了冰箱之後,我們的生活方式就改變了,各種冰鎮食品紛紛往肚子裡裝,直接降低了我們胃部的溫度,這不是身體內的自然調節,而是從外麵強行侵犯。在中醫理論中,寒屬陰,陰盛傷陽,直接攻擊了位於中焦的脾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陽虛體質。以冰西瓜為例。在夏天吃西瓜前,很多人喜歡把它放在冰箱裡,凍得涼涼的再拿出來食用。這樣雖然嘴上舒服了,卻會對脾胃和咽喉造成很大的傷害。西瓜本來就是生冷性寒的食物,一次吃得過多容易傷脾胃,如果貪涼吃冷藏時間過長的冰西瓜,對脾胃的傷害就更大。此外,西瓜中有大量水分,可衝淡胃液,從而引起消化不良,使胃腸道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導致腹脹、腹瀉。特彆是在勞動、劇烈運動之後,如果大量吃冰西瓜,很引發胃痛或加重胃病。胃腸虛弱的嬰幼兒和平時就有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等腸胃道疾病的人,最好少吃。近年新出現一個名詞叫做“冰箱綜合征”,恰好說明了冰箱對人體健康的重要影響。那麼,究竟什麼是“冰箱綜合征”呢?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在盛夏的時候,吃上涼涼的冷飲和可口的冷食,會感到一時的舒服,可緊接著就是難忍的頭痛、胃腸道不適,這就說明你已經患上了“冰箱綜合征”。所謂“冰箱綜合征”,就是由於食用冰箱內的食物而導致的各種疾病,如頭痛、肺炎、胃炎、腸炎等。下麵我們逐一分說。1.頭痛烈日炎炎的夏天,人們免不了吃一些冷凍食物來消渴解暑。當快速食用剛從冰箱冷凍室取出的食品時,常常會出現頭痛,持續大約20~30秒。這是怎麼回事呢?剛從冰箱取出的冷凍食品和口腔內的溫度形成較大反差,口腔黏膜受到強烈的刺激,引起頭部血管迅速收縮痙攣,產生頭暈、頭痛甚至惡心等一係列症狀。有偏頭痛毛病的人,更易引起刺激性頭痛。2.肺炎許多人因發熱、咳嗽、呼吸困難被緊急送入醫院,經診斷,確定為過敏性肺炎。找尋病因,卻是冰箱“惹的禍”:電冰箱下方的蒸發器中,發現有真菌——“黑曲黴菌”汙染,原來是電冰箱裡的真菌引起的過敏性肺炎。在電冰箱門上的密封條上的微生物達十幾種,在冷凍機的排氣口和蒸發器中同樣容易繁殖真菌。如果冰箱平時不經常擦洗,在室溫25~35℃,相對濕度70%左右時,就為黴菌生長繁殖創造了最佳條件。當真菌隨塵埃散布至空氣中,被體質較敏感的人吸入後,就可能出現咳嗽、胸痛、打寒戰、發熱、胸悶以及氣喘等症狀。3.胃炎這種胃炎的症狀為:在食入過多的冷食半小時至一小時後,突然出現上腹部陣發性絞痛,有時會竄至背部,嚴重時伴有惡心、嘔吐、打冷戰、精神疲憊,一般不腹瀉。老年人發生冰箱胃炎後,常可引起反射性的應激性冠狀動脈缺血,從而引起心絞痛和心肌梗死。這種胃炎不是真正的炎症,而是由於冰箱內所儲存的食物或冷飲與人體胃內溫差太大,引起的非炎症性胃痙攣。4.腸炎如果說引起冰箱肺炎的原因之一是由於冰箱外部不潔淨所致,那麼冰箱性腸炎則更多是因為冰箱內環境受到汙染使然。人們習慣於把食品存放在冰箱裡慢慢享用。一般的加工食品隻要在保質期內,放入冰箱中儲存是比較安全的,如在0~4℃的低溫下儲存保質期內的罐頭、飲料、調味品等,一般沒有問題,但實際情況又並非絕對。冰箱內的冷凍溫度使微生物的繁殖機會大大減弱,但是冷凍不同於殺菌消毒,如果食品放置不當或時間過久,仍可出現發黴、乾枯、變色等腐敗變質現象。即使已冷卻或冷凍的食品,仍會有少數低溫微生物在活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冰箱綜合征”還沒有到影響體質的程度,但如果長此以往,形成陽虛體質是在所難免的。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儘量避免使用冰箱,即使食用冰箱裡的食物,最好也要加熱後再食用。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將很多疾病都歸因於寒邪入侵,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人們忍饑受凍,疾病以寒邪為主。而如今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單純的傷寒已經很少見了,多是寒邪與濕邪交織,在人體形成一股濁重之氣,阻礙人體氣機,導致生病。在生活中,我們可能經常會注意到這樣奇怪的現象,就是冬天很少見到著涼感冒的人,反而是夏天常有這樣的病症發生。冬天氣溫低,受寒濕侵犯容易理解,而夏天這麼熱,怎麼還會有寒濕呢?其實,這正是現代人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的。炎炎夏日,人們多待在空調房中,身體該出汗時卻被空調冷氣所阻,汗液發不出來就淤積在體內,導致體內濕邪堆積,造成陽氣虛衰。尤其是到了七、八月份的長夏天氣,濕氣達到最盛。而人體五臟之脾最喜燥惡濕,長夏濕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脾主運化,可以運化水液,運化水穀,把吃進去的糧食、水穀精微營養的物質以及水液輸送給其他的臟器,起到一個傳輸官的作用。脾的這種傳輸的作用對生命來說至關重要,故而中醫把它稱為人的“後天之本”。而體內濕氣過重會導致脾臟功能得不到正常發揮,人體各器官也會因得不到及時充足的營養而出現問題,導致人體生病。由此可知,祛除寒濕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功課之一。那麼,怎樣判斷身體內是否有濕呢?方法其實很簡單,觀察自己的大便情況,一看便知。如果長期便溏,大便不成形。那麼很有可能就是你的身體蘊含了太多的濕氣。而長期便秘,則代表著體內的濕氣已經很重了。因為濕氣有黏膩性,過多的濕氣就容易把糞便困在腸道內。事實上,祛除寒濕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身體溫暖起來,因此,健康與溫度有著密切的關係。眾所周知,掌握人體生殺大權的是氣血,而氣血隻有在溫暖的環境裡,才能在全身順暢地流通。如果溫度降低、血流減慢,就會出現滯澀、淤堵,甚至血液會凝固,那麼人就將麵臨死亡,而且人的體溫上升,不僅會增強人體的免疫力,還能在正常細胞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大量殺死癌細胞。此外,溫度過低,會使體內的寒濕加重,外在表現就是上火。所以,要涵養我們身體內的陽氣,就要遠離寒濕,溫暖身體。在中醫養生學中,讓身體溫暖起來的辦法有很多,《本草綱目》中就記載了很多可以養陽的食物,羊肉、狗肉、黨參等,都是補益陽氣的。另外安步當車,讓身體動起來,為自己選擇幾項適合的運動;放棄淋浴,經常泡個熱水澡;養成睡前用熱水泡腳的好習慣。這些方法也能讓身體暖和起來,使人體陽氣升發,免疫力提高。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土為元氣之母,母氣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視耐老”;“土者萬物之母,母得其養,則水火相濟,木金交合,百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他認為,脾胃與人的陽氣有著密切的關係,人體內的陽氣因脾胃而滋生,脾胃的功能正常運轉,人體內的陽氣才能生長並充實。而人吃五穀雜糧、果蔬蛋禽,都要進入胃中,人體內的各個器官攝取營養,都要從胃而得來。李時珍曾經說過:“脾者黃官,所以交媾水火,會合木金者也。”他認為,人體氣機上下升降運動正常,有賴於脾胃功能的協調。脾胃如果正常運轉,則心腎相交,肺肝調和,陰陽平衡;而如果脾胃一旦受損,功能失常,就會內傷陽氣,嚴重的還會因此而影響全身而患病。因此,人是否懂得養生,還要重視養脾胃,那麼吃什麼才能養脾胃呢?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棗、蓮子、南瓜、茼蒿、紅薯等都有養脾胃的功效。另外,下麵四大保養脾胃的要訣要記牢:“動為綱,素為常,酒少量,莫愁腸。”1.動為綱指適當的運動可促進消化,增進食欲,使氣血生化之源充足,精、氣、神旺盛,臟腑功能不衰。因此,大家要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散步是一種和緩自然的體育活動,可快可慢,可使精神得到休息,使肌肉放鬆,氣血調順,幫助脾胃運化,借以祛病防衰。2.素為常素食主要包括植物蛋白、植物油及維生素的食物,如麵粉、大米、五穀雜糧、豆類及其製品、蔬菜、瓜果等。日常飲食應以淡食為主,以便清理腸胃。進食溫涼適當,不要過熱也不可過涼,因為熱傷黏膜、寒傷脾胃,均可導致運化失調。少食質硬、質黏、煎炸、油膩、辛辣性食品。3.酒少量不要嗜酒無度,以免損傷脾胃。少量飲酒能刺激胃腸蠕動,以利消化,亦可暢通血脈、振奮精神、消除疲勞、除風散寒,但過量飲酒,脾胃必受其害,輕則腹脹不消,不思飲食,重則嘔吐不止。4.莫愁腸指人的精神狀況、情緒變化對脾胃亦有一定影響。中醫認為:思可傷脾。意指思慮過度,易傷脾胃。脾胃功能失衡,會引起消化、吸收和運化的障礙,因而食不甘味,甚至不思飲食。久之氣血生化不足,使神疲乏力、心悸氣短、健忘失眠、形體消瘦,導致神經衰弱、胃腸神經官能症、潰瘍病等。所以,必須注意性格、情操及道德的修養,做到心胸豁達,待人和善,遇事不要斤斤計較,更不要對身外之物多費心思。儘量避免不良情緒的刺激和乾擾,經常保持穩定的心境和樂觀的心態,這也是保養脾胃、祛病延年的妙方。在中醫養生學中,經常會提到節製欲望的理念。確實,欲望太多就會傷害身體的陽氣。老子說:“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思是說,罪過莫大於欲望膨脹,禍害莫大於不知道滿足,凶險莫大於欲望得以放縱。所以,知道滿足的富足平衡心理,是永遠的富足。此外,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裡也說:“常人不得無欲,又複不得無事,但當和心少念,靜身損慮,先去亂神犯性,此則嗇神之一術也。”意思是說,人是血肉之軀,是有情有欲的,要斷絕它做不到,也不必要,但需要節製它,這是守神的一種方法。中醫養生學認為,立誌養德是精神養生中的調神養生法之一,即樹立理想,堅定信念,充滿信心,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是養生保健的重要一環。中醫還認為,道德高尚,光明磊落,豁達大度,有利於神誌安定,氣血調和,精神飽滿,形體健壯,能夠達到養生的效果。與此同時,現代生理學和生物信息反饋療法研究證明,堅定意誌和信念,能夠影響內分泌的變化,改善生理功能,增強抵抗力,有益於健康長壽。既然小欲、私欲傷身,大欲、大德、大誌養心。那麼想要健康長壽的人就必須注意了,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戒除以下幾種不良心理:(1)自私心理:私心太重,斤斤計較,以自我為中心,世上的好處自己撈完才心甘,否則就怨天怨地。有這種心理,整天勞心傷神,寢食不安,必然危害身心健康。(2)嫉妒心理:“人比人,氣死人”,任何方麵都不容彆人比自己優越,這種心理所產生的行為,不但容易在同行、同事、鄰裡和家庭之間產生摩擦,也易使自己整天處於焦慮煩躁之中,傷心勞神,危害健康。(3)貪婪心理:重財重利,貪欲無度,勞心傷脾,則百病叢生。(4)陰險心理:心胸狹小,心機陰險,以整治他人為樂。這種品性陰險的人,不但生活不能瀟灑輕鬆,而且最容易走上犯罪道路。(5)憂鬱心理:抑鬱寡歡,思緒重重,歎老悲老。殊不知,“怕老老得快,歎病病自生”。此心不除,疾病更易纏身。(6)懷疑心理:對親朋好友和同事,缺乏起碼的信任和尊重。須知疑心過重是導致家庭失和、人際關係緊張的重要原因。(7)回歸心理:總沉湎於往事的回憶中,倚老賣老,看不慣一切新生事物。此心不除,就會落伍,形勞精虧,積慮成疾。“三陽開泰”,出自《易經》六十四卦之中的泰卦。古人發現冬至那天白晝最短,往後白晝漸長,故認為冬至是“一陽生”,十二月是“二陽生”,正月則是“三陽開泰”。“三陽”表示陰氣漸去陽氣始生,冬去春來,萬物複蘇。“開泰”則表示吉祥亨通,有好運即將降臨之意。人體的陽氣生發也有類似的漸變過程,武國忠醫師稱其為人體健康的“三陽開泰”,即動則升陽、善能升陽、喜能升陽。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創編的五禽戲,裡麵有一句至理名言:“動搖則穀氣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人隻要動一動,搖一搖,那麼氣血流通就百病不生了。學五禽戲的人都知道這句話,卻不知道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動搖正是對動則升陽最好的詮釋。現代社會是以腦力勞動為主體的,人們大多時候動搖的是精神,不動的是身體。上班的時間坐在辦公室裡,出門就坐車,回家又坐在沙發上看半宿電視,一天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坐著的,不動則陽氣不得升發,氣血都淤滯了,長此以往身體怎能不病呢?動搖精神損耗的是我們的陽氣,動搖身體則能生發陽氣,所以我們要身體健康,就一定得先讓身體動起來。中醫有一句話:“陽光普照,陰霾自散”。如果你體內陽氣嚴重不足,陰氣過盛,可以選擇一些柔和舒緩的傳統功法,如養生樁、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等等。運動有一個標準,就是以心臟不劇烈跳動,身體微微出汗發熱為宜,運動過度反而會傷害身體。上午和春夏都屬於陽長陰消的階段,所以陽虛的人應該在上午鍛煉。1.善能生陽《太上感應篇》中對“善”做了三個定義:一是語善,第二是視善,第三是行善。語善,就是要求我們說一些鼓勵人、激勵人、柔和的話,比如說一名員工犯了錯,如果是位善於管理的領導,他一定不會去埋怨員工,而是用激勵、鼓勵的方式,讓員工的信心建立起來,好的員工都是被不斷激勵的。事實上,現實中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在上級不斷肯定和鼓勵下成長起來的,在這種肯定的語言激勵下,人的陽氣就會持續得到生發,身心都會得到平衡的發展。古人講,“良言一句三冬暖”,講的就是語善升陽的道理。視善,就是要讓眼睛經常看到美好的事物。風景秀麗的名山大川,是天地間的大美,所以久居喧囂都市的人要經常出去看看,以此養目調心。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也是與天地交換能量,升發陽氣的過程。據說德國有一位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男人看漂亮女孩,如果每天看上5分鐘,可以延長10年的壽命。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眼睛所見之物反過來也會影響心靈,生活中不要總看到社會、人生的陰暗麵,凡事要多看陽光的一麵。如此,不用刻意追求,也能做到隨處視善了。那什麼是行善呢?在日常生活當中,也能看到很多這方麵的例子。比如一個人用車拉著一車煤或者白菜,爬高坡時上不去了,這時你幫他推一把,過了這個坡以後,拉車的人會回頭道一聲謝謝。這個時候你心裡是什麼感覺呢?一定會感覺到暖暖的,這種暖就是陽氣升發的表現。日常中幫助他人的行為其實都是行善。《禮記·禮運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不管是語善、視善還是行善,都是在講做人做事要去掉私欲,內心光明磊落,多為他人著想,那種累在身暖在心的感受,也是能延年祛病的。2.喜能生陽古人說,喜則陽氣生。在日常生活當中,喜應該是很好做到的,多想一些高興的事情,看一些歡快的娛樂節目,聽自己喜歡的歌曲,看自己喜歡看的書,業餘時間多做自己喜歡的事,都可以使人的陽氣生發。喜能升陽,最典型的應用就是“衝喜”。按照道家醫學的觀點,衝喜是很高明的升陽方法,衝喜衝掉的是身體的邪氣,換回的是正氣。過去的人用辦喜事的方法來治病或者轉運。久病或長年身體不好的人,有意地操辦些喜事,有時候可能對病情是有幫助。實際上衝喜是借助外在的環境改變病人的狀態。隻生歡喜不生愁的人,在古代就被稱為神仙。喜是人生的一種大境界,能夠保持一顆歡喜心,是比吃什麼靈丹妙藥都管用的。命運是每個人窮其一生都想去把握和改變的事。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命運賦予了每個人更加切實可把握的意義。陽氣旺盛不僅不會受到病邪侵害,還能使人的精神平和愉悅,心想事成。所以,升發陽氣還是改變命運的最好方法。一般說來,先天不足是造成陽虛體質的重要因素,如果母親身體不好,那麼生下來的孩子很可能就是陽虛體質,這樣一來,要想後天進行調理就非常困難了。因此,要想讓孩子遠離陽虛體質,準媽媽就要做好全方位的健康護理。這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麵。1.生理健康要想生育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母親的身體素質是優生的前提條件,所以孕婦應儘量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有病及早治療,並使自己的身體得到全方位的調養。(1)營養充足孕期的營養是否合理、均衡、充足,不但關係到母親自身的狀況,也影響孩子的健康。所以,準媽媽在飲食上既要重質量,又要講究適量,所有養分,尤其是蛋白質、維生素、糖類、礦物質等都要充足,但在量的方麵,不要過度進補,免得造成胎兒過度肥胖,影響生產。(2)衣物寬鬆舒適有些準媽媽覺得挺著個大肚子難為情,就穿緊身衣,束腰束腹,殊不知,這樣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所以,不要為了身材好看就穿得緊繃繃的,衣服要儘量寬鬆舒適,鞋子也要以舒適為主,不要穿高跟鞋,以免跌倒造成危險。(3)適當運動孕婦通過體育鍛煉保持身體健康,能為下一代提供較好的遺傳素質。例如散步、慢跑、登山、郊遊等,這些輕微的活動有助於順利生產,但切忌做太劇烈的運動或繁重的體力勞動。(4)定期產前檢查定期產前檢查不但可以幫助孕婦了解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況,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治療,也能為胎兒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2.心理健康孕婦在懷孕期間如果能保持愉快、穩定的心情,所生的孩子也能較好地適應外界環境,情緒也會較為穩定。(1)接受孩子的來臨不要因為孩子不是在父母的期待中降臨而拒絕孩子,自己必須先從心理上接受這個現實,這樣才能有利於胎兒的成長。(2)接受孩子的性彆不要苛求孩子的性彆及容貌,如果重男輕女,或希望孩子出生時把父母相貌上所有的優點都一一具備,這種期望太高,會給孕婦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使她無法保持平靜的心態。(3)夫妻關係和諧第一,丈夫要給予妻子足夠的關心,幫助妻子儘快適應懷孕所帶來的不便與不安,使之保持平和的心態;第二,妻子出現失常的心理狀態時,丈夫要善於引導,幫助其恢複到正常的心境;第三,夫妻雙方在解決某些問題時要能夠大度地容忍對方,以免發生激烈的爭吵;第四,雙方共同安排有規律的生活,以消除某種容易導致心理失調的狀況;第五,不要看刺激性強的雜誌、刊物、報紙、電影,以免出現孕婦心理過於激動的現象。孩子的先天之本,取決於準媽媽的身體素質,同時與準媽媽在懷孕期間的身體狀況有直接關係。所以,要想讓自己的孩子先天身體壯,準媽媽一定要把自己的身體調理好,並在懷孕期間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有針對性地多吃有利於孩子生長的食物,隻有媽媽健康,生出來的孩子才能聰明健康。在中醫看來,人體的衰老原理如同一架機器,使用時間越長,磨損程度越大,就越需要維修。人上了年紀,陽氣不斷消耗,體虛陽衰是必然的,然而如果能做到“虛陽氣存”,維持身體健康是不成問題的。幸福的家庭生活對老人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有專家經過研究之後發現,如果一個人能夠長久保持一種向上的精神,同時做到心情比較放鬆、比較愉快、比較豁達,那麼這個人機體裡麵的免疫係統工作就會非常出色,也就是說他的抵抗力會變得非常好,得病的機會從此就會減少了。相反,如果老人生活在孤獨的環境中,沒有子女的悉心關愛,整日鬱鬱寡歡,身體的抵抗力就非常差。其實,這一觀點並非現代醫學研究的產物,宋代深諳醫學的陳直早有論述,他在《養老奉親書》卷一“形證脈候篇”中指出:“年老之人,痿瘁為常,今反此者,非真陽血海氣壯也。但診左右手脈,須大緊數,此老人延永之兆也。老人真氣已衰,此得虛陽氣盛,充於肌體,則兩手脈大,飲食倍進,雙臉常紅,精神康健,此皆虛陽氣所助也。”按照陳直的觀點,“虛陽”是老年最本質的生理特征,而“虛陽氣存”則是老年人身體健碩的標誌。“虛陽”是相對於小孩子“稚陽”、青年“成陽”、成年“盛陽”而言的老年生理特征。《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之數七,丈夫之數八。女子七七四十九,任脈虛,衝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丈夫八八六十四,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儘,脈弱,形枯。”意思是說,女人四十九歲之後,男人六十四歲之後,生理功能有了明顯的衰退趨勢。為此,陳直對給陽虛之老人的健康提出了一個建議:“女子過六十之期,丈夫逾七十之年,越天常數。上壽之人,若衣食豐備,子孫勤養,承順慈親,參行孝禮,能調其飲食,適其寒溫,上合神靈,下契人理,此順天之道也!”綜上所述,陳直虛陽氣存的學術觀點對老人長壽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為現代人養老奉親提供了一種新思路。不過,令很多年輕人感到為難的是,人越老脾氣就越古怪,讓老人覺得開心還真是件很傷腦筋的事。其實,隻要多點耐心,讓老人眉開眼笑、心情舒暢是很容易做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