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育小學學習的一般情況(1 / 1)

我是不喜歡念正課的。對所有的正課,我都采取對付的辦法。上課時,不是玩兒小動作,就是不專心致誌地聽老師講,腦袋裡不知道在想些什麼,常常走神兒,斜眼看到教室窗外四時景色的變化:春天繁花似錦,夏天綠柳成蔭,秋天風卷落葉,冬天白雪皚皚。舊日有一首詩:“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遲遲正好眠,秋有蚊蟲冬有雪,收拾書包好過年”,可以為我寫照。當時寫作文都用文言,語言障礙當然是有的,最困難的是不知道怎樣起頭。老師出的作文題寫在黑板上,我立即在作文簿上寫上“人生於世”四個字,下麵就窮了詞兒,仿佛永遠要“生”下去似的。以後憋好久,才能憋出一篇文章。萬沒有想到,以後自己竟一輩子舞筆弄墨,逐漸體會到,寫文章是要講究結構的,而開頭與結尾最難。這現象在古代大作家筆下經常可見。然而,到了今天,知道這種情況的人似乎已不多了。也許有人竟以為這是怪論,是迂腐之談,我真欲無言了。有一次作文,我不知從什麼書裡抄了一段話:“空氣受熱而上升,他處空氣來補其缺,遂流動而成風。”句子通順,受到了老師的讚揚。可我一想起來,心裡就不是滋味,愧悔有加。在今天,這也可能算是文壇的腐敗現象吧。可我隻是個十歲的孩子,不知道什麼叫文壇,我一不圖名,二不圖利,完全為了好玩兒。但自己也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所以才愧悔。從那以後,一生中再沒有剽竊過彆人的文字。小學也是每學期考試一次。每年兩次,三年共有六次,我的名次總盤旋在甲等三四名和乙等前幾名之間。甲等第一名被一個叫李玉和的同學包辦,他比我大幾歲,是一個拚命讀書的學生。我從來也沒有爭第一名的念頭,我對此事極不感興趣。根據我後來的經驗,小學考試的名次對一個學生一生的生命曆程沒有多少影響,家庭出身和機遇影響更大。我一生自認為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可是現在回想起來,我在新育小學時期,一點兒也不內向,而是外向得很。我喜歡打架,欺負人,也被人欺負。有一個男孩子,比我大幾歲,個子比我高半頭,總好欺負我。最初我有點怕他,他比我勁兒大。時間久了,我忍無可忍,同他乾了一架。他個子高,打我的上身。我個子矮,打他的下身。後來摟抱住滾在雙杠下麵的沙土堆裡,有時候他在上麵,有時候我也在上麵,沒有決出勝負。上課鈴響了,各回自己的教室,從此他再也不敢欺負我,天下太平了。我卻反過頭來又欺負彆的孩子。被我欺負得最厲害的是一個名叫劉誌學的小學生,歲數可能比我小,個頭差不多,但是懦弱無能,一眼被我看中,就欺負起他來。根據我的體會,小學生欺負人並沒有任何原因,也沒有什麼仇恨,隻是個人有勁使不出,無處發泄,便尋求發泄的對象了。劉誌學就是我尋求的對象,於是便開始欺負他,命令他跪在地下,不聽就拳打腳踢。如果他鼓起勇氣,抵抗一次,我也許就會停止,至少是會收斂一些。然而他是個窩囊廢,一絲抵抗的意思都沒有。這當然更增加了我的氣焰,欺負的次數和力度都增加了。劉誌學家同嬸母是拐彎抹角的親戚。他向家裡告狀,他父母便來我家告狀。結果是我挨了嬸母一陣數落,這一幕悲喜劇才告終。從這一件小事來看,我無論如何也不能算是一個內向的孩子。怎麼會一下子轉成內向了呢?這問題我從來沒有想到過。現在忽然想起來了,也就順便給它一個解答。《三字經》中有兩句話:“性相近,習相遠”。我認為,“習”是能改造“性”的。我六歲離開母親,童心的發展在無形中受到了阻礙。我能躺在一個非母親的人的懷抱中打滾撒嬌嗎?這是不能夠想象的。我不能說,叔嬸虐待我,那樣說是謊言;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小小的歧視,卻是可以感覺得到的。比如說,做衣服,有時就不給我做。在平常瑣末的小事中,偏心自己的親生女兒,這也是人之常情,不足為怪。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對於這些事情並不敏感。但是,積之既久,在自己潛意識中難免留下些印記,從而影響到自己的行動。我清晰地記得,向嬸母張口要早點錢,在我竟成了難題。有一個夏天的晚上,我們都在院子裡鋪上席,躺在上麵納涼。我想到要早點錢,但不敢張口,幾次欲言又止,最後時間已接近深夜,才鼓起了最大的勇氣,說要幾個小製錢。錢拿到手,心中狂喜,立即躺下,進入黑甜鄉,睡了一整夜。對一件事來說,這樣的心理狀態是影響不大的,但是時間一長,性格就會受到影響。我覺得,這個解釋是合情合理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