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歐洲新帝國的擴張(1 / 1)

當歐洲中部正深陷分裂和混亂而無法自拔時,西歐的荷蘭人、斯堪的納維亞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法國人和英國人等正越過海洋,在全世界範圍內擴張自己的勢力。印刷機這個偉大的發明已經將歐洲的政治思想帶入到一個巨大的、變化不定的紛擾中,而遠洋航船卻將歐洲的勢力推到了遙遠的大洋彼岸。起初,荷蘭人和歐洲人遷移到海外,不是單純的移民,而是為了進行貿易往來和開采礦石。最早到達美洲大陸的是西班牙人,他們聲稱自己掌控著整個美洲大陸。不久,葡萄牙人也來到了這裡,要與西班牙人分享這一權利。羅馬教皇於是將這塊新大陸分給了這兩個捷足先登的國家,而這也是羅馬教廷作為基督教世界的主宰最後一次行使權力。最終,西班牙與葡萄牙人在佛得角群島以西370裡的地方設立了分界線,分界線的西麵是西班牙人的控製區,分界線的東麵則由葡萄牙人掌控。與此同時,葡萄牙人還不滿足,不斷地向南麵和東麵擴張。公元1497年,葡萄牙人瓦斯科·達·伽馬從裡斯本出發,繞過好望角,途經桑給巴爾島,最後到達了印度的卡利卡特。公元1515年,葡萄牙船隊開進爪哇島和馬魯古群島,他們還在印度洋沿岸建立了貿易口岸並在安全防衛方麵對其進行了加強。除此以外,葡萄牙人還占領了莫桑比克、果阿、印度的兩小塊土地以及中國的澳門和帝汶島的一部分。那些由於教皇的決定而失去了美洲權益的國家,都不承認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特權。很快,包括英國人、瑞典人、丹麥人和後來的荷蘭人在內的一批歐洲國家紛紛登陸北美和西印度群島,搶占地盤,並且還用木樁標示地界。後來,甚至就連最忠誠於天主教的法國國王也和其他新教徒一樣,把教皇的決定視為無效。從此之後,歐洲各國便在歐洲大陸上的競爭之外,又增添了對海外領土的爭奪這一項。在這場長期的海外領土爭奪戰中,英國人取得了最大的成功。當時,瑞典和丹麥正深陷德國複雜的紛爭之中,因而無暇建立一支強大的海外遠征軍。因為其彆具一格的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即新教眾所謂的“北方之獅”,瑞典在德國戰場耗損了大量的精力。荷蘭人趁機奪走了瑞典人在美洲所建立的幾小塊殖民地,基於法國侵略者就在身邊,所以荷蘭人才沒敢與英國人展開較量。在遠東,主要的殖民競爭者有英國、荷蘭和法國 ;在美洲,主要的競爭者則有英國、法國和西班牙。英國擁有被人們稱為“銀色航道”的英吉利海峽,所以在對抗歐洲大陸國家時占據了極大的優勢,而且英國還是受拉丁帝國的傳統影響最小的國家。法國就歐洲問題考慮得總是太多。整個18世紀,它失去了向東、西方擴張的機會,因為它總是想解決德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內亂。在公元17世紀時,因為飽受英國的政治和宗教紛爭之苦,一大批人由此來到美洲去尋找自己永久的棲息地。這些人就在新家園裡紮下了根,生兒育女,繁衍生息,人口數量越來越多,這便決定了英國在北美的爭奪戰中將占據一個很大的優勢。在公元1756年和1760年的鬥爭中,英國成功奪走了加拿大和美洲的法國殖民地。幾年之後,英國又在印度半島上擊敗了法國、荷蘭和葡萄牙。而此時,由阿克巴、巴布爾和他們的繼承者們所統治的印度莫臥兒帝國已經完全沒落,而這個帝國實際上是掌握在倫敦一家商務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手中。這一段曆史故事,是所有征服史上最令人驚歎的一章。東印度公司始建於伊麗莎白女王統治時期,最初隻是一個海外貿易團體。後來,該公司開始建立軍隊,武裝船隻,而這個曾經以貿易賺錢為目的的商業機構,此時也不再滿足於經營珠寶、茶葉、香料和染料,他們的雙手伸向了王侯們所經營管理的稅收和土地方麵,甚至開始乾涉印度政治。它本來隻是一個貿易公司,而此時卻開始經營可怕的海盜勾當。然而令人驚奇的是,竟然沒有人站出來管製他們的行為。所以,大量的贓物被該公司的指揮官、官員、船長甚至一般士兵與普通職員明目張膽地帶回英國。當東印度公司的人在這一片遼闊的沃土上隨心所欲地為所欲為之時,他們已經分不清自己該乾什麼又不能乾什麼了。在英國人的眼中,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度,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棕色民族不過是一群不需要去憐憫的異類,建於這片土地上的廟宇和其他建築不過是其神秘行為的產物。而這些英國將軍和官員們在回到英國後,便常常相互揭發並指責對方進行敲詐勒索和威脅他人,於是英國國內出現了不滿和憤怒之聲。所以,英國議會通過了對克萊夫(譯者注:英國殖民者,曾擔任印度駐孟加拉的總督、駐印英軍總司令,於1767年回到英國)的譴責案,最終致使無法承受壓力的克萊夫在公元1774年選擇了自殺。公元1788年,第二任印度行政長官沃倫·黑斯廷斯遭到了彈劾,然而判決的結果卻是無罪(1792年)。這是世界曆史上從未發生過的怪事:英國國會管轄著一家倫敦的商貿公司,而這家公司卻統治著領土麵積比英國的更大、人口比英國的更多的帝國。對於絕大多數英國民眾來說,印度是一個遙遠、奇異和難以到達的國家。隻有那些富有冒險精神的窮困青年才會搶著去那個國度,待到多年後他們回鄉時,他們都成為腰纏萬貫而又十分傲慢的老紳士了。許多英國人根本想象不出,這些有千百萬人口的棕色民族在陽光耀眼的東方國度的生活是怎樣的?當然,他們也不願意花費心思想象這些方麵。總之,在他們眼中,印度就是一片奇怪的土地,所以英國人根本無法對東印度公司進行有效的監管。正當西歐各國為爭奪夢境般的海外帝國而在各大海洋上爭鬥不休時,亞洲也在進行著對兩片國土的征服計劃。公元1368年,中國擺脫了蒙古人的統治,建立起由漢族人統治的明朝,並且一直繁榮到公元1644年。不過,屬於通古斯語族的滿洲人,再次攻占中國,他們的統治一直維持到公元1912年。而此時,俄國也不斷向東推進,並逐漸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國家。這支處於舊世界中心地區的、既不完全屬於西方又不完全屬於東方的強大力量的崛起,對人類命運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俄國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大範圍的擴張,主要應歸功於信仰基督的草原民族哥薩克人的出現。哥薩克人是介於波蘭、匈牙利等封建農耕國家與東方韃靼人之間的一道壁障,他們也屬於未開化民族。哥薩克人最先出現在荒無人煙的歐洲東部地區——這一片區域在許多方麵都與公元19世紀中葉的美國西部荒野相似。但凡在俄國無法待下去的人,如受迫害或被誣陷的無辜者、奮起反抗的農奴、異教徒、小偷、流浪者、殺人犯等,都到南部的大草原尋找棲身之所,然後在這裡重新安家立業。為了能夠更好地生活,他們不斷與波蘭人、俄國人以及韃靼人不斷進行廝殺。後來,那些東逃的韃靼人也加入了他們的隊伍之中。就像英國政九*九*藏*書*網府將蘇格蘭高地上的一些部落收編為軍隊一樣,俄羅斯統治者也將這部分邊民納入其帝國軍隊之中。哥薩克人被賜予亞洲新土地,成為俄羅斯用以對付江河日下的蒙古遊牧部落的武器。哥薩克人先對中亞發起進攻,然後經西伯利亞抵達黑龍江。想要弄清楚蒙古勢力為什麼在公元17世紀至18世紀日漸衰微,這實在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兒。自成吉思汗和帖木兒時代以來的兩三百年中,中亞就從主宰世界的霸主頹敗到在政治上毫無建樹的無足輕重的角色。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很多也很複雜,如氣候的變化、未曾被記載的瘟疫、某種瘧疾類的傳染病等。從整個世界曆史的角度來看的話,中亞的這次衰退或許隻是一次短暫的間歇。部分權威學者認為,從中國傳入的佛教教義曾對這裡的民族起到了軟化安撫的作用。至公元16世紀,蒙古韃靼民族和突厥人不但無力向外擴張,甚至還淪落到被西方的俄國和東方的中國攻擊驅逐的境地。公元17世紀的時候,哥薩克人開始從俄羅斯歐洲的部分地方往東推進,哪裡能找到適合耕種的地方,他們便在哪裡安家落戶。當時,位於哥薩克人南麵的是勢力強大的土庫曼民族。為了抵禦土庫曼民族的入侵,哥薩克人建立了圍牆和兵站,形成一條居住地與活動邊界。其東北方向卻沒有邊界,所以俄國的疆域一直延伸至太平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