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 1)

不朽 米蘭·昆德拉 517 字 2天前

我們還記得,她第一次來看他時裝作是個小姑娘。二十五年以後,一八三二年三月,當她獲悉歌德病危時,她馬上派了一個孩子——她的兒子西格蒙德——到他家裡來。這個生性靦腆的十八歲的小夥子根據他母親的安排,在魏瑪待了兩天,根本不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可是歌德知道:她把兒子像大使般急匆匆送來,為的是讓他一看見這個孩子心裡就明白,死神已在門後跺腳。從此以後,歌德的不朽將掌握在貝蒂娜的手中。接著,死神把門打開,歌德和它鬥爭一個星期以後,於三月二十六日去世。幾天以後,貝蒂娜寫了一封信給歌德的遺囑執行人米勒大法官:“歌德的去世的確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但這不是一種悲傷的印象;我無法準確地表達,可是我想,最接近的說法應該是一種光榮的印象。”我們要好好注意貝蒂娜這個精確的說法:不是悲傷而是光榮。不久以後,她又要求這位米勒大法官把所有她以前寫給歌德的信都寄還給她。在重讀這些信以後,她有一種失望的感覺:整個故事還隻不過是一個草稿,當然是一部巨著的草稿,可是僅僅是個草稿,而且是個不完整的草稿。一定得開始工作。這項工作經曆了三年:她修改、重寫、補充。如果說她對自己寫的信不滿意,那麼歌德寫的信就更使她灰心失望了。在重讀那些信時,她感到自己被它們的簡短、含蓄甚至荒謬所刺傷。他仿佛真的把她當作小孩,他經常把他的信寫成像是給女學生念的有趣的課文。因此她不得不改變語氣:“我親愛的朋友”變成了“我親愛的心肝”;他對她的訓斥都被一些親切的附加語緩和了語氣,另外一些附加語會使人體味到貝蒂娜在被迷惑的詩人身旁起了如何的激發靈感的作用。她還使用了更加徹底的辦法:乾脆重寫。不,她沒有改變語氣,語氣是正確的。可是她改變了日期(為了掩蓋他們通信中出現的,也許會揭穿他們感情穩固性的長時間的停頓狀態),她刪掉了很多她認為不合適的段落(譬如她請求歌德不要把她的信給彆人看),她另行發揮,使被描寫的情況更富有戲劇性,使她對政治和藝術的意見更加深刻,尤其當問題涉及音樂和貝多芬的時候。她到一八三五年把這本書寫完,出版時的書名為《歌德和一個女孩子的通信》。直到一九二九年原信被發現並出版以前,沒有任何人對貝蒂娜信的真實性表示過懷疑。唉,為什麼她沒有及時把這些信付之一炬呢?請您設身處地考慮一下:燒毀一些珍貴的私人文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就像是要您自己承認您的日子已經不長,明天就要死了。所以您就日複一日地把銷毀的時間拖延下去,一直到有一天發現已經來不及了。人們指望不朽,可是忽視了不朽與死亡一起才有意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