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以後,貝蒂娜又來到魏瑪。她幾乎每天都去看歌德(那時候他七十七歲)。在她那次小住的最後幾天,她說想進宮見查理-奧古斯特時,又犯了一次她那可愛的不拘小節的錯誤。可是她後來一直沒有透露過。這時候發生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歌德勃然大怒。“這隻由我母親留傳給我的使人難以忍受的牛虻(diese leidige Bremse),”他寫信給查理-奧古斯特說,“糾纏我們已經很久了。她一直在玩小把戲,在她年輕時,這種玩笑在某些場合還能討人喜歡,她講起話來像夜鶯一樣,嘰嘰喳喳又像一隻金絲雀。如果殿下恩準,我要像一個嚴厲的叔父那樣,不準她以後再做出任何不合乎禮儀的事情。不然,殿下將永遠避免不了她的煩擾。”六年以後,她又一次來到他的家裡,可是歌德拒絕接見。把貝蒂娜和牛虻相比成了這個故事裡最後一句話。有一件很奇怪的事情:自從他收到那張雕像的草圖以後,他便給自己立下了要不惜任何代價跟她和平相處的準則。儘管在她一人麵前時具有過敏反應,為了和她一起度過一個和平的夜晚,他已經儘自己所能了(即使她在他的呼氣中聞到了酒精味)。他怎麼能讓他所有的努力付之東流?他一直留意著不讓自己穿一件弄皺了的襯衣走向不朽,怎麼可能寫出如此可怕的字來?“使人難以忍受的牛虻”,為了這幾個字,人們也許在一百年以後、三百年以後還會譴責他,哪怕那時已經沒有人再看《浮士德》和《少年維特的煩惱》了。必須懂得生活的鐘麵:一直到某個時刻,死亡還是十分遙遠的事情,因此我們對它漠不關心。它是不必看的,看不見的。這是生活的第一階段,最最幸福的階段。隨後,我們突然看到死亡就在我們眼前,驅也驅不走。它始終和我們在一起。不過既然不朽和死亡就像哈代和勞萊一樣難分難解,那麼我們也可以說,不朽也始終和我們在一起。我們剛發現它的存在,我們便開始狂熱地追逐它。我們為它定做一件無尾常禮服,為它買一條領帶,生怕由彆人來為它選擇上裝和領帶,選擇得不好。這就是歌德決定寫他的回憶錄《詩與真》的時候,也是他邀請忠心耿耿的愛克曼到他家裡來(奇異的巧合,這件事也發生在貝蒂娜為他的雕像畫草圖的一八二三年),允許他寫《歌德談話錄》的時候,這個談話錄也是一幅在畫中人親切的監督下畫成的美麗的肖像畫。在這個一睜眼便看見死亡的生命的第二階段以後,便是最最短暫、最最神秘的生命的第三階段。關於這個階段的事情,人們所知甚少,而且並不談及。人的精力衰退、疲憊不堪、氣息奄奄。疲憊是從生命之岸通向死亡之岸的無聲的橋梁。死亡近在咫尺,人已懶得再去看它了;像從前一樣,它是不必看的,看不見的。不必看的,就像一些司空見慣、屢見不鮮的東西一樣。疲憊的人從窗戶看出去,注視著一棵棵樹的葉子,他心中在默誦這些樹的名字:栗樹、楊樹、槭樹。這些名字就像它們代表的東西那麼美。楊樹高大挺拔,就像一個舉臂向天的運動員,也可以說像凝固了的竄向天空的火焰。楊樹,啊,楊樹。不朽是一種不值一提的幻想,一個空洞的字眼,一絲人們手持捕蝶網追趕的風,如果我們把它和疲憊的老人看到的窗外美麗的白楊樹相比的話。不朽,疲憊的老人根本不再去想它了。這個疲憊的老人看著窗外的楊樹,突然有人通報說有個女人要見他;就是那個想繞著桌子跳舞,跪在門檻上詭辯的女人。他怎麼辦呢?他突然恢複了生氣,帶著一種難以形容的喜悅,把她叫作我想著歌德在寫“使人難以忍受的牛虻”的時刻。我想著他所感受到的喜悅。我相信,在他腦子突然清醒的一刹那間,他懂得了:他從來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行動過。他把自己看作是他的不朽的代理人,這種責任心使他失去了本性。他從前很怕做出什麼荒謬的事情,可是心裡卻受到它們的誘惑。如果他有時也做了一些荒謬的事情,過後他總是想減輕它們的影響,以免背離那種他有時候視作為美的溫情脈脈的中庸之道。“使人難以忍受的牛虻”這幾個字和他的著作、和他的生活、和他的不朽,都是不相配的。這幾個字,純粹來自於自由。隻有一個已經到了生命第三階段,不再代理他的不朽並不把它當作一回事來對待的人,才能寫出這幾個字來。很少有人能到達這個極限,可是凡是能到達的人都知道,真正的自由就在那裡,而不在任何彆的地方。九_九_藏_書_網這些念頭穿過了歌德的腦海,可是他一下子便忘記了,因為他已經是一個疲憊的老人,他的記憶力已經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