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達希爾憑著英勇善戰和指揮才能,從帕提亞古老的皇族手中奪走統治東方的權杖。他麵臨的更艱巨的工作,那就是要在極為遼闊的波斯建立團結合作、上下一心的政府。阿薩息斯懦弱縱容,讓自己的兒子和弟兄以世襲的方式,占有重要的行省和王國主要的機構。18名最有權勢的行省總督,又被稱為維塔克梭,獲準擁有王侯的頭銜。喪失實權但仍然驕縱的君主,對保有管轄眾多王侯的名義而感到心滿意足,即使從勢力範圍內山區裡的蠻族部落,到上亞細亞的希臘城市,(這類殖民區特彆多,塞琉古·尼卡托建立了39個城市,都用自己或者親戚的名字來命名,塞琉古王朝的年號一直用了508年,直到公元186年才停止使用,在帕提亞帝國裡希臘城市的獎章上可以看得到。)都不承認也不服從更高的權威。帕提亞帝國真是虛有其名,所展現的統治方式,與歐洲通行的采邑製度(現代波斯人將那個時期按各不同民族的王朝來加以區彆。)毫無差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阿爾達希爾這位積極進取的勝利者,率領一支紀律嚴明的大軍,親自巡視波斯每一個行省,擊敗最頑強的反叛分子,攻占最堅固的防禦工事,(歐提奇烏斯提到底格裡斯河梅塞尼的圍攻,有些情節很像尼蘇斯和斯庫拉女妖的故事。)用武力展現恐怖的手段,為和平開設降服的道路。對於頑抗不從者,為首之人處死,追隨者從寬處置,(很多年來,塞傑斯坦的王子捍衛著自己的獨立。浪漫故事通常會將當時的事件在時間上加以轉換,說是過去很久以前發生的情節,因此把賽傑斯坦的羅斯坦王子那些神話式的勳業,轉接到真正的史實上,這也並非不可能的事。)心悅誠服的歸順者就賞賜官位和財富。高瞻遠矚的阿爾達希爾,除了他自己以外,不許再有人擁有國王的頭銜,消除一切隔離帝座和人民的中間勢力。他擁有的王國的麵積和現代波斯幾乎一樣,四周是海洋與大河,像是幼發拉底河、底格裡斯河、亞拉克西斯河、阿姆河、印度河、波斯灣和裡海,這些構成波斯天然的邊界。(印度洋的格德尼西亞海岸從加斯克角一直延伸到果地爾角,我們幾乎不能歸為波斯的疆域。亞曆山大時代以來人煙稀疏,居住著一個名叫伊克錫法吉的野蠻民族,他們不知道任何手藝,也不承認有主人,險惡的沙漠將他們與世界隔開。12世紀時,有一個名叫泰伊茲的小鎮,因阿拉伯商人而繁榮。整個國家到最後分為3個小諸侯,一個是伊斯蘭教徒,兩個是偶像崇拜者,都保持獨立,反對阿拔斯王朝的繼承人。)在公元3世紀時,整個國家估計有554座城市,6萬個村莊,約4000萬人口。如果拿薩珊王朝和塞菲王朝的統治,以及祆教和伊斯蘭教的政治勢力做一比較,我們獲得結論:阿爾達希爾的王國至少有同樣多的城市、村莊和居民,但是不可否認,在每個時代,海岸沒有優良的港口,內陸缺乏灌溉的水源,對波斯人的商業和農業都極為不利。但是他們認為,僅憑著人口的數目就值得誇耀。阿爾達希爾以雄心壯誌擊破地方諸侯的抗拒,然後開始威脅鄰近的國家。這些國家在他的前任渾渾噩噩、無所事事時,曾經肆意侮辱過波斯。他很輕易地戰勝粗野的西徐亞人和軟弱的印度人,但是羅馬人則不然,從前曾侵犯過波斯而且現在仍舊保持強大的勢力,對這個敵人必須大動乾戈,全力以赴。圖拉真的勝利為羅馬贏得了40年的平靜時光,這是英勇作為和穩健政策的成果。從馬可繼位到亞曆山大臨朝這段期間,羅馬帝國和帕提亞帝國曾經發生兩次戰爭,雖然阿薩息斯動用舉國之力,與羅馬的局部武力相抗爭,但是一般說來還是後者較占優勢。馬克裡努斯受到王位不穩和生性懦弱的影響,花費200萬英鎊買到和平,但是馬可的部將、塞維魯皇帝及其子,在亞美尼亞、美索不達米亞和亞述建立了許多勝利紀念碑。他們的戰功很不巧被內部的變革所影響,以致無法將之完整敘述。我們隻要看到塞琉西亞和泰西封這兩個大城不斷受到刀兵之災,就可略知一二。塞琉西亞位於底格裡斯河西岸,在古代巴比倫的北方距離大約45英裡,是馬其頓征服上亞細亞的首府。(巴比倫、塞琉西亞、泰西封、摩代因和巴格達這些城市經常會弄混淆,不容易找出精確的位置。)亞曆山大帝國覆滅很多年後,塞琉西亞仍舊保持著希臘殖民地的特性,那就是藝術生活、軍事武德和愛好自由。獨立的共和國由300名貴族組成的元老院所統治,人民當中包括60萬公民,城池堅固,隻要國內各階層和諧相處,就不將帕提亞人的實力放在眼裡。但是各派係瘋狂的傾軋,逼得請求共同的敵人給予危險的援助,而這個敵人已經虎視眈眈站在殖民地門口。帕提亞的君王就像統治印度的蒙兀兒大君,(譯注:蒙古人征服印度以後建立蒙兀兒王朝,開始於1526年巴布爾稱帝,最盛時期擁有印度北部和中部以及阿富汗。到了1707年奧瑞齊布在位,國勢已經衰弱,整個王朝在1857年被推翻。)喜歡過西徐亞祖先的遊牧生活,皇家的營地經常搭蓋在底格裡斯河西岸,距離塞琉西亞隻有3英裡的泰西封平原上。宮廷的奢侈豪華和專製獨裁,聚集著形形色色數不清的隨伴事物,泰西封這個小村落立即膨脹成為一個大城市。(好奇心極強的旅行家伯尼爾(17世紀英國曆史學家和傳教士)跟隨奧朗澤布大君的營地,從德裡到克什米爾。他提到這個非常龐大的移動城市,護衛的騎兵有3.5萬人,步兵有1萬人,整個營地有15萬頭馬匹、騾子和大象,5萬隻駱駝和5萬頭牛,有30萬—40萬人,幾乎整個德裡城都跟著宮廷走,以供應極為繁複的需要。)馬可在位時,羅馬將領深入泰西封和塞琉西亞(165 A.D.),受到希臘殖民地友好的接待,拿出滅此朝食的精神攻擊帕提亞國王的居留地,但這兩座城市最後卻走向了相同的命運。塞琉西亞遭到燒殺擄掠,30萬居民遭屠殺,玷辱羅馬勝利的榮譽。(誇德拉圖斯引用《羅馬皇帝傳》的記載為羅馬人的行為辯護,聲稱是塞琉西亞的市民首先不守信用。)塞琉西亞與強敵為鄰而耗儘國力,慘遭致命的打擊,沉淪到萬劫不複的地步。泰西封經過33年的休養生息,完全恢複力量,能夠頑強對抗塞維魯皇帝的圍攻(198 A.D.),但最後城池被攻破,親自鎮守的國王倉促逃走,1萬名俘虜和豐富的戰利品,用來獎賞羅馬士兵的辛勞。雖然經曆這樣多的災難,泰西封依然是繼巴比倫和塞琉西亞以後,東方世界最大的首都之一。波斯君王夏天在埃克巴塔納享受米地亞山區的涼爽微風;泰西封氣候溫和,成為他冬天行宮的所在地。羅馬人從這些成功的入侵行動中,並沒有獲得實際的永久利益,中間有一大塊沙漠與帝國的行省隔絕,所以他們不願保有這樣遙遠的領地。征服奧斯若恩王國的行動,雖然並不很光明磊落,但是卻有實質上的好處。這個小國擁有美索不達米亞以北、位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之間的良田沃野,首府埃德薩位於遠離幼發拉底河20英裡的地方,從亞曆山大時代以來,居民是希臘人、阿拉伯人、敘利亞人和亞美尼亞人的混合種族。(安條克文雅的市民認為埃德薩住著混血的野蠻人,不過,在敘利亞的三種方言中,以埃德薩所講的最精純也最文雅。)實力衰弱的奧斯若恩國君,處在兩大敵對帝國之間,基於地緣的關係倒向帕提亞人這邊﹔但是羅馬的優勢力量一至,逼得他們隻有勉強順從,這點可以從他們的徽章上看得出來。馬可在位時結束了與帕提亞的戰爭,為了鞏固並不穩固的忠誠,認為有必要加強實質上的控製,於是在很多地點建構堡壘,一支羅馬守備部隊駐守尼西比斯這個堅固的城鎮。(譯注:尼西比斯是美索不達米亞東北部的主要城市和貿易中心,塞維魯時代是羅馬在東方最主要的據點和司令部。)康茂德死後,羅馬陷入混亂,奧斯若恩的國王企圖解脫束縛。塞維魯的強硬政策迫使他們順從,卡拉卡拉的背信使征服工作很容易完成。最後一任國王阿布加魯斯被鏈條綁住送往羅馬(216 A.D.),他的領土成為帝國的一個行省,首府列入殖民區的位階。帕提亞王國衰亡前10年左右,羅馬越過幼發拉底河獲得穩固而永久的基地。(這個王國後來不用奧斯若恩當國號,另外取了一個名字,延續了353年,最後一任國王是阿布加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