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不列顛的變革及撒克遜人的入侵和統治(449~455A.D.)(1 / 1)

當法蘭克人和西哥特人分彆在高盧和西班牙建立王國時,西部第三大行政區不列顛為撒克遜人所征服。自從不列顛與羅馬帝國分離後,產生了很多流傳的軼事,就讀者來說,為最無知的人所熟悉而為最有見識的人所忽略,我對此毫無責怪之意,隻是表明不願接受的立場。撒克遜人運用槳櫓和戰斧的本領高超,卻不諳文字,無法使建立的功勳永垂不朽。省民回到未開化的狀態,忽視了描述他們國家的毀滅。在羅馬的傳教士重新燃起學術和基督之光以前,可疑的傳統幾乎絕滅殆儘。吉爾達斯大肆宣揚的主張、內尼烏斯的斷簡殘篇或無稽之談、撒克遜人的法律和編年史中無人注意的暗示,以及年高德劭的比德為教會所做的記述,這些都被後來的作者樂於引證,有時還會根據想象加以修飾潤色,我對這些作者的作品既不會批評也不會采用。(工作勤奮的卡特和才智過人的惠特克是當代的作家,我對他們深表感激。曼徹斯特非常傑出的曆史學家能夠掌握主題,雖然書名不起眼,但是範圍涵蓋整個英格蘭史。)然而帝國的曆史學家有意探索這場變革,直到這個行省完全從眼前消失。就是一個英國人也會抱著好奇心,想要知悉蠻族建國的狀況,因為他的姓氏、他的法律甚或他的家世全部淵源於此。羅馬政府解體後約40年,沃爾蒂格恩對於不列顛的王侯和城市,看來已經獲得最高指揮權,雖然建立的根基還不夠穩固。這位不幸的國君遭到舉國一致的譴責,原因出在他那軟弱無力而且後患無窮的政策,他邀請實力強大的外族來抵製國內敵人的纏鬥。那些心情極為沉重的曆史學家認為,他派遣的使臣前往日耳曼海岸,在撒克遜人的群眾大會上發表哀憐的講話。這些黷武好戰的蠻族決定用戰船和軍隊,幫助遙遠而未知島嶼的懇求者。要是不列顛確實不為撒克遜人所知,也就不會受到那樣多的災難。羅馬政府的實力不足以保護臨海的行省,抗拒日耳曼的海盜,已經形成分離的獨立國家,更會暴露在他們的侵犯之下。撒克遜人有時會默許蘇格蘭人和皮克特人加入,聯合起來進行掠奪和破壞。沃爾蒂格恩的敵人在四麵環伺,他的王座和人民隨時會受到攻擊。處於這種情況下,他隻有對各種危險加以平衡。撒克遜人的海上力量可以成為最危險的敵人,也可能是最有助益的盟友,所以他寧可與這些蠻族建立聯盟關係,這樣說來他的政策不僅值得讚許而且理由非常充分。亨吉斯特和霍爾薩帶著三艘船沿著東部海岸航行,沃爾蒂格恩答應付給他們優厚的待遇,讓他們負責不列顛的防務。他們憑著大無畏的精神,很快把國家從喀裡多尼亞的侵略者手中解救出來。薩尼特島是個安全而肥沃的地方,被分配給蠻族協防軍作為他們的居留地,按照協定充分供應所需的衣物和糧食。良好的接待激勵了5000名戰士以及17艘船的家屬一起前往投效,及時到達的強大援軍,使亨吉斯特初期的戰力很快得到提升。狡猾的蠻族對沃爾蒂格恩提出明顯有利於他們的建議,要在鄰近皮克特人的地方為忠誠的盟友建立一個殖民區。有40艘船的第三支船隊,在亨吉斯特的兒子和侄兒的指揮下從日耳曼發航,對奧克尼島大肆蹂躪。接著有一支新來的部隊在諾森伯蘭海岸下船,這個地點在神聖的島嶼對岸,位於不列顛最北端。禍患很容易被預知,卻往往無力製止,這兩個民族因相互猜忌帶著怒氣分道揚鑣。撒克遜人誇大他們的作為,對於忘恩負義的民族深表不滿。不列顛人也感到極為懊惱,他們花費龐大的報酬,還是無法滿足傲慢傭兵貪心的胃口。畏懼和憎恨的動機激起不能善了的爭執,撒克遜人拿起武裝完成備戰。他們在一次歡宴中犯下謀叛作亂的大屠殺,破壞了維持和平與戰爭的正常溝通關係,徹底摧毀了相互信任的基礎。(內尼烏斯把謀殺300名不列顛酋長一事歸咎於撒克遜人,這種罪行倒是合乎他們天生野蠻殘酷的行徑。但是我們沒有理由相信,大石柱是撒克遜人的紀念物,巨人先將大石塊從阿非利加運到愛爾蘭,在安布羅修斯的命令和梅林的法術之下,再搬到不列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