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哥特人將絕大部分高盧所有權舍棄給克洛維,但是他們的損失在輕易的征服行動中獲得豐碩的補償,能夠安全享有西班牙的行省。哥特人開始建立君主國家,很快並吞加利西亞的蘇伊威王國,使現代的西班牙人仍舊能滿足民族的虛榮心,但是羅馬帝國的曆史學家既沒興趣也無義務,追述他們編年史上瑣碎而貧瘠的記載。(黑暗時代的西班牙何其不幸,法蘭克人有圖爾的格列高利,撒克遜人或盎格魯人有比德,倫巴第人有保羅·沃爾尼弗瑞德,但是西哥特人的曆史之中,包括塞維爾的伊希多爾和比克拉的約翰所著的編年史,不僅篇幅簡短,而且內容不夠完整。)高聳的比利牛斯山脈將西班牙的哥特人與其餘的人類隔絕,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規章製度與一般日耳曼部族的相同之處,已經有所說明。我預先在前一章提到有關教會的重要事件,就是阿裡烏斯教派的滅亡以及猶太人受到的宗教迫害,下麵僅敘述若乾有關西班牙王國的民事和教會製度的有趣情節。法蘭克人和西哥特人從偶像崇拜和異端邪說改信正統教義以後,決心對迷信與生俱來的災禍和無意獲得的福祉,表示出同樣順服的態度。但是法蘭克王國的高級神職人員早在墨洛溫王朝絕滅以前,就已經腐化成為戰鬥和狩獵的蠻族。他們對宗教會議的用處抱著藐視之心,忘記自製和守貞的戒律,把僧侶修道誓約的公益置之不顧,情願沉溺於個人的野心和奢華之中。(上述這些事件是聖卜尼法斯的怨言,他是日耳曼的使徒以及高盧的改革者。聖卜尼法斯惋惜這80年的放縱和腐化,似在暗示於公元660年時,蠻族可出家當教士。)西班牙的主教潔身自愛所以才能獲得大眾的尊重,他們緊密團結就能掩蓋所犯的惡行,穩固在塵世的權威。教會有合於情理的紀律規範,就能用和平、秩序和穩定引導政府的作為。從第一個信奉正教的國王雷卡瑞德,到不幸的羅德裡克再到隨後接位的威提劄,連續召開16次全國宗教大會。6個大都市托萊多、塞維爾、梅裡達、布拉加、塔拉戈納和納博訥,分彆由資深總主教擔任主席,會議由所屬主教組成,如果自己不能參加也可派出代表,同時要留下一個位置給最神聖最富有的西班牙修道院院長。在前三天的會議中,大家熱烈討論教會有關教義和紀律的問題,俗家人士不得參加他們的議程,而這些過程都在莊嚴的儀式下進行。第四天的早晨打開大門,迎進皇宮的高階官員、行省的公爵和伯爵、城市的法官和哥特貴族,經由人民的同意批準天國的教令。省民大會也采用類似的規定,授權年度宗教會議聽取人民的訴願,可以補救受到冤屈的判決。西班牙的教士發揮出極大的影響力,支持貴族階層的控製。主教和內衛軍受到基本特權的保護,那就是不得罷黜、入獄、刑求或處死他們,除非經過同儕自由而公開的審判,才可以處以流放或籍沒。在托萊多召開一次立法會議,對於從殘暴的尤裡克到虔誠的伊基卡,連續幾位哥特國王所編纂的法典,進行審查以後加以核定。長久以來西哥特人滿意於祖先遺留下的極為簡陋的習慣法,縱容阿基坦和西班牙的臣民仍舊享用羅馬法。經過幾個世代在技藝、政策和宗教方麵的改進,激勵他們模擬或取代外來的製度,擬定有關民事和刑事訴訟程序的法典,施用於人數眾多而又團結合作的民族。同樣的義務和特權頒授給西班牙君主國的各民族,征服者在不知不覺中拋棄條頓土語,情願接受平等所帶來的約束,提升羅馬人的地位,讓他們共享自由的權利。在西哥特人統治下,這種公正無私的政策所產生的優點,由於西班牙所處的特彆位置而得以發揚光大。基於宗教方麵無法妥協的差異,省民長期與阿裡烏斯教派的主子形成離心離德的局麵。等到雷卡瑞德改變信仰,才破除正統教會所秉持的成見。無論是大西洋還是地中海的海岸地區,仍然為東部皇帝所有,他們在暗中煽動不滿的民眾,要除去蠻族加在身上的枷鎖,極力鼓動他們要維護羅馬公民的名聲和尊榮。要讓產生疑慮的臣民保持忠誠,最有效的方式是使他們自己相信,他們在叛亂中所冒的風險,大於他們從革命中所獲得的好處。人類的天性是去壓製自己痛恨和畏懼的人,一個與此相反的體係所表現的睿智和仁慈,使人不得不衷心欽佩和讚揚。(西哥特人的《法典》一般分為12卷,經過波克訂正以後發行,孟德斯鳩校長對這部書的態度非常苛刻。我並不欣賞這種風格,我也厭惡迷信,但是我必須說,這套民事法律體係展現了社會更為文明和進步的狀況,勃艮第人甚至倫巴第人都沒有達到這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