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開得勝的克洛維使哥特人的光榮受到羞辱,法蘭克人快速的發展讓哥特人感到嫉妒和畏懼。阿拉裡克年紀很輕就享有大名,在對手強勢作為下感到自歎不如。兩國相鄰的邊境發生很多爭執,談判沒有結果,拖延一陣後,兩國君王同意見麵會商。克洛維和阿拉裡克在盧瓦爾河一個小島上舉行會議,該地離昂布瓦斯不遠。他們相互擁抱為禮,交談氣氛非常親切,一起舉行盛大宴會,分手時矢言和平與手足之情。然而,表麵上的信任背後隱藏著見不得人的陰謀,充滿敵對和背叛的企圖,雙方彼此控訴,因此有必要進行最後的仲裁,但後來兩方都逃避和否認仲裁的存在。克洛維已將巴黎當成帝都,就在這裡召集諸侯和武士開會,他尋找動機和借口,千方百計要發起哥特戰爭。他宣稱:“我看到高盧大部分地區仍為阿裡烏斯教派據有,內心感到惱怒不已。讓我們在上帝的幫助之下進軍去討伐他們,等征服異端教派後,我們可以占領和分配最富裕的行省。”法蘭克人受到遺傳的英勇以及宗教熱情的鼓舞,大聲讚許國君深謀遠慮的計劃,不論是陣亡還是征服,同樣有利可圖,他們願意獻身戰爭,不惜以死相報。這時有人發出莊嚴的誓言,若不贏取勝利絕不刮臉修麵,哪怕不方便也隻有忍受。克羅提爾坦無論是公開還是私下,一直都極力讚成這件偉大的義舉。她提醒丈夫這番事業是建立虔誠信仰的基礎,一定可以邀得上帝的恩寵。她對於所有家仆也是如此要求。這位基督徒的英雄有高明的戰技,他用強壯有力的手臂投出他的戰斧,說道:“我要在戰斧落下的地點建立一座教堂,讓神聖的使徒獲得榮耀。”這種裝模作樣的舉動肯定會獲得正教信徒的擁戴,何況他們在私下已經建立聯係。信徒虔誠的願望逐漸發展為勢不可當的通敵活動。阿基坦的人民對哥特暴君輕率的指控感到震驚,他竟公然指控他們更願意接受法蘭克人統治。他們熱情地追隨者羅德茲主教奎提阿努斯(說來真是奇怪,在用羅德茲古老方言所寫的押韻詩中,發現了奎提阿努斯生平經曆的一些最重要的事件,而且非常可信。)被放逐後,講道比在教區裡更能發揮影響力。法蘭克人在與勃艮第人建立聯盟後,實力增強不少。阿拉裡克為抵抗國內外的敵人而集結軍隊,數量上遠比克洛維的軍事力量強大得多。西哥特人重新開始加強訓練,他們過著長期平靜且衣食無缺的生活,早已忽略了對軍事的整備。一隊勇敢而強壯的精選奴隸伴隨主人上戰場,(孟德斯鳩提到西哥特人的法律並且加以證實,所有的主人在從軍出征時,要有十分之一的奴隸隨著前往戰場。)高盧的城市被迫提供協助。東哥特國王狄奧多裡克統治著意大利,儘力想要維持高盧的平靜局麵,或許是故意裝出有這種需要,於是挺身而出擔任不偏不倚的仲裁者。但明智的國君害怕克洛維建立如日東升的帝國,遂基於民族和宗教的關係,肯定地做出保證要支持哥特人。一個偶然發生或刻意安排的奇特征兆為克洛維的遠征蒙上了一層神聖色彩,被當作他受到上帝恩寵的明確宣示,為迷信的時代所接受。他從巴黎出發,帶著崇敬的態度經過圖爾神聖的教區時,突然感到心神不寧,想到要去參謁聖馬丁的神龕。這裡不僅是高盧的聖地,也可以獲得神諭的指示。他的信使被要求特彆注意,要在他進入教堂的一剎那,安排合唱團唱出讚美詩的詞句。他真是非常幸運,這些詩篇在歌頌天國勇士的英武和勝利,而他正要趕赴戰場擊滅天主的敵人,可以很容易轉用到這位新的約書亞和基甸身上。(這種求得預兆的方式來自異教徒,後來就用《詩篇》或《聖經》來取代荷馬和維吉爾的史詩。他們把在特殊場合之下聽到或看見的神聖字句,將為首的字母組合起來,然後推測所代表的含意。從4世紀到14世紀盛行一時,雖然一再受到國務會議下達敕令譴責,國王、主教和聖徒還是樂此不疲。)奧爾良為使法蘭克人的進軍獲得安全保障,特彆在盧瓦爾河上架設一座橋梁。但是在離普瓦提埃約40英裡的地方,維埃那河的水位高漲,使得行程受到妨害,而且西哥特人在對岸設置了營地。作戰的延遲通常會給蠻族帶來危險,因為他們在行軍的途中,會將經過地區的糧草耗用一空。現在克洛維雖然有充分的時間和足夠的物資,然而麵對兵力優勢的敵人,要想構築橋梁或者強行打開一條通路,是完全不切實際的做法。態度友善的農人熱烈歡迎他們的救星,很容易就為克洛維的大軍提供了不為人知而又沒有防備的徒涉位置。後來的傳奇故事更誇大了發九_九_藏_書_網現渡河點的功勞,說是一條極為壯碩而又美麗的白色公鹿,引導和催促正教軍隊的行軍。西哥特人的軍事會議猶豫不決而又混亂不堪,一群性情粗暴的戰士狂妄無禮地誇耀自己的實力,拒絕在日耳曼的強盜麵前逃走,這激起阿拉裡克要用武力來維護羅馬征服者的名聲和血統。行事謹慎的酋長提出勸告,讓他避開法蘭克人第一擊的銳氣,期望在高盧南部的各行省,會合久經戰陣和贏得勝利的東哥特人,這時意大利國王已派遣軍隊提供援助。哥特人在最重要的關頭把時間浪費在無益的商議上,過於倉促地放棄了有利的位置,緩慢而混亂的行動使他們失去了安全撤退的機會。克洛維渡過徒涉點後(後來這個地點仍稱為哈特,Hart,意為“公鹿”),他不顧一切迅速進擊阻止敵人脫逃,夜間行軍靠高高懸掛在普瓦提埃主座教堂的上空的那閃閃發光的流星指引方向。聖奚拉裡正教繼承人的說法與現況完全一致,上天的信號可以和在沙漠裡引導以色列人的火柱相比。在這天清晨的第三時已經過了普瓦提埃約10英裡,克洛維俯視下方的哥特軍隊立即發起攻擊。對手在恐懼和混亂中很快完成了防禦準備,在極端危險中重振士氣。鬥誌高昂的年輕人發出鼓噪的聲音要求出戰,拒絕在羞辱的逃跑中偷生。兩位國王相遇以後進行了決鬥,阿拉裡克死在對方的手上。兩位哥特人奮不顧身騎馬衝上來,要為戰死的君主報仇。勝利的克洛維靠著堅固的胸甲和靈活的戰馬,才避開兩支長矛的致命攻擊。這場會戰中,陣亡士兵的屍體堆積如山,這種含糊的形容已足以讓人知道大肆殺戮的殘酷和毫無軍紀的約束。格列高利很小心地提到西多尼烏斯之子,他那位勇敢的老鄉阿波利納裡斯,在奧弗涅貴族的隊列前丟掉了性命。也許這些疑似正教信徒的人員被惡意地暴露在敵人的盲目進攻之下,也許是個人的戰功和從軍隊獲得的榮譽,戰勝了宗教的影響力。(普羅科皮烏斯在修正本文並對錯誤之處加以申辯以後,就說阿拉裡克戰敗之處是在卡爾卡鬆附近。我們從格列高利、福圖納圖斯和《法蘭克人行誼》一書作者所提的證據得到結論,會戰的地點是在克蘭河的兩岸,普瓦提埃的南邊,距離約有10英裡。克洛維追到維沃納附近趕上西哥特人發起攻擊,在一個小村的邊上獲得決定性的勝利,這個地方現在仍舊被稱為聖奚拉裡平原。)以上就是蒙受上帝恩寵的帝國(如果可以用這個眾所周知的名稱來掩飾我們的無知)所獲得的勝利,要想預知戰事的發展或解釋所產生的各種後果,確實有很大的困難。有時一場血流成河的勝利也不過是占領戰場而已,然而損失1萬人的敗仗,可能會在一天內毀滅一個世代的成果。經過普瓦提埃這場決定性的會戰以後,接著就是征服阿基坦。阿拉裡克身後留下一個年幼的兒子、一個可惡的敵手、相互傾軋的貴族和不忠不義的人民。哥特人剩餘的部隊不是被憤怒的群眾壓製得無法動彈,就是在內鬥中相互對立,將力量消耗殆儘。法蘭克國王毫不遲疑地繼續前進圍攻昂古萊姆,他的號角長鳴使城市的城牆像耶利哥(編注:耶利哥城,《聖經》中提到,這座城是約書亞率領猶太人渡過約旦河後攻打的第一座城鎮,約在公元前14世紀被摧毀。)那樣應聲倒塌。這種光輝耀目的奇跡不能算是迷信,而是主教派出技師在暗中將防壁的基礎挖空所致。(昂古萊姆位於普瓦提埃到波爾多的途中,雖然格列高利把圍攻的時間延後,我認為他還是弄錯了曆史事件發生的順序,而不是克洛維沒有遵守戰爭的原則。)克洛維在波爾多沒有遭到抵抗就占領了這座城市,他將冬營設在此地,采取非常明智的措施,把在圖盧茲奪取的皇家金庫儘快轉移過來,通常金庫都設置在王國的都城。征服者繼續深入直達西班牙的邊境,(羅裡柯提到他們抵達比利牛斯山下的佩皮尼昂,這樣一來就泄了底,因為佩皮尼昂要到10世紀才出現。作者的文體華麗但是過於穿鑿附會,像一個先驅人物用比喻的方式敘述他的同胞法蘭克人的一般曆史,但是到克洛維死亡就結束了記載。)恢複正統教會唯我獨尊的地位,在阿基坦設立一個法蘭克人殖民區,(《法蘭克人行誼》的作者明確肯定,克洛維安置一部分法蘭克人在賽通吉和布爾德羅,羅裡柯倒是深表同意。然而他們很快就與阿基坦的羅馬人混雜在一起,後來查理曼在這裡建立了更多有勢力的殖民區。)將鎮壓和掃蕩西哥特民族這些容易達成的任務,分彆授予他的部將來執行。但是意大利聰明又有權勢的國王將西哥特人納入他的保護,這時歐洲的局勢仍能保持平衡。狄奧多裡克或許延後了東哥特人的進軍,但是他們奮發的努力有效地阻止了克洛維充滿野心的擴張行動。法蘭克人以及勃艮第人聯合組成的大軍,被迫在阿爾勒解圍而去,據稱他們的損失高達3萬人。這種難以預料的命運枯榮使克洛維有所收斂,願意接受一個對他有利的和平條約。西哥特人以保有塞普提馬尼亞的主權為滿足,這是一條狹長的海岸地區,從羅訥河延伸到比利牛斯山。而阿基坦從比利牛斯山直到盧瓦爾河的麵積廣大的行省,則永遠並入了法蘭克王國。哥特戰爭勝利後,克洛維接受了羅馬執政官的榮譽職位。野心勃勃的阿納斯塔修斯也把表彰高貴地位的頭銜和標誌,頒授給最有勢力的對手狄奧多裡克。然而基於很多不為人知的理由,克洛維的名字並沒有列入東方或西方的《歲時記》。(由於克洛維是君王的敵人,意大利的《歲時記》對這樣一個執政官,自然就會拒絕登錄他的名字。但是那些能夠解釋君士坦丁堡和埃及保持沉默的合理假設,都被阿旺什主教馬略同樣保持不予置評的態度所推翻,他在勃艮第王國編寫自己的《歲時記》。要是圖爾的格列高利所提出的證據缺乏分量或是不夠肯定,我就會相信克洛維像奧多亞克一樣,接受大公這個永久性的頭銜和位階。)高盧的國君在這個莊嚴的日子,頭上戴著冠冕抵達聖馬丁教堂,接受紫色的長袍和鬥篷。他再從這裡騎馬前往圖爾的主座教堂,經過街道時,親自拋出大量的金幣和銀幣,作為賞賜散發給喜氣洋洋的群眾,這時大家不斷發出“執政官”和“奧古斯都”的歡呼聲。克洛維已經擁有合法的權威,獲得執政官的職位不可能為他增加任何實質的利益,執政官隻是一種名義、一種幻影、一種空虛的裝飾品而已。如果征服者要得到晉升高位所應得的古老特權,那麼他必須遵守任期一年的規定。但是羅馬人被要求尊敬他們主人的這一過時頭銜,就連皇帝也要屈尊接受執政官的名位。對蠻族來說,這等於簽訂神聖的義務,要尊敬共和國的威嚴。狄奧多西的繼承人為了獲得克洛維的友誼,隻有默認高盧被篡奪的事實。克洛維去世25年後,他的兒子和查士丁尼皇帝在簽訂的條約中,正式宣布要授予其這項重要的職位。意大利的東哥特人沒有能力防護遙遠的國土,就把阿爾勒和馬賽這兩個城市讓給法蘭克人。阿爾勒仍舊由禁衛軍統領駐紮以裝點門麵,馬賽因貿易和航海之利極為富裕(在墨洛溫王朝國王的統治下,馬賽人從東方輸入紙張、酒類、食油、亞麻、絲綢、寶石和香料等等。高盧人和法蘭克人到敘利亞去做生意,而敘利亞人也在高盧建立貿易據點。),相關的處理措施獲得皇家授權。查士丁尼也慷他人之慨,承認法蘭克人對阿爾卑斯山以外地區的主權,解除省民應對君士坦丁堡儘忠報效的義務,使得墨洛溫王朝的帝座建立起更合法的基礎,雖然這樣做也不見得會起到穩固的作用。法蘭克人從此開始,有權在阿爾勒大事慶祝,觀賞賽車場的比賽節目,同時還獲得一項特權——這項特權過去連波斯國王提出也遭到了拒絕——那就是發行銘刻法蘭克國王姓名和頭像的金幣,作為帝國合法的通貨。(法蘭克人可以命令特裡夫、裡昂和阿爾勒的鑄幣廠,像羅馬皇帝那樣將一磅黃金鑄成72個索利達斯金幣,但是他們把金和銀的比例提高到10倍,1個索利達斯金幣的價值相當於10個先令。蠻族貢金的一般標準是40個笛納銀幣或是3便士銀幣,而12個笛納銀幣等於1個索利達斯金幣,價值是1磅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到了現代的法蘭西,這個比例反而減低。)當代一個希臘曆史學家讚譽法蘭克人在公私兩方麵的德行,但偏袒得過火,就是拿來當成國內的編年史也不太適合。(圖爾的格列高利倒是展現出非常不同的風格,在同樣的曆史空間對蠻族貶多於褒,這很不容易。他們把粗野和腐化的行事原則合起來運用,真是讓人感到極為震驚。)他對法蘭克人的舉止文雅和彬彬有禮讚不絕口,同時也佩服他們遵守製度的政府組織和正統教義的宗教信仰,甚至大膽斷言,一般人無法從衣著和語言方麵,將這種蠻族與羅馬臣民區分開來。也許法蘭克人已經展現出社交的習性與和善的風度,像這方麵的優點,不論在任何時代都可以用來掩飾原有的惡行,有時還會遮蓋卓越的本質。或許阿戈西阿斯和其他的希臘人,為軍隊的快速進步和帝國的顯赫成就而感到眼花繚亂。除了哥特人的塞普提馬尼亞行省以外,整個高盧和勃艮第在征服以後全都臣屬於克洛維的幾個兒子。他們絕滅圖林吉亞的日耳曼王國,把原來模糊不清的領地延伸到萊茵河對岸,一直深入孕育他們的森林,抵達難以通行的核心地區。阿勒曼尼人和巴伐裡亞人占領了雷提亞和諾裡庫姆行省,一直到達多瑙河南岸,他們都自稱是法蘭克人地位卑微的諸侯。阿爾卑斯山並非有力的障礙,無法阻止法蘭克人擴張領土的野心。等到克洛維最後幸存的一個兒子,繼承和征服了墨洛溫王朝的疆域,他的王國遠大於現代法國的麵積。然而現代法蘭西的技藝和政策有了長足的進步,在財富、人口和軍備方麵,遠超過在克洛泰爾或達戈伯特統治下遼闊而野蠻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