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克洛維擊敗甘多柏德獲得勃艮第戰爭的勝利(499~532A.D.)(1 / 1)

勃艮第王國的領地局限在高盧兩條河流之間,索恩河和羅訥河從孚日山向阿爾卑斯山延伸的森林地帶,一直向南流到馬賽入海。(馬賽所在的行省一直延伸到迪朗斯河,以後全都被割讓給東哥特人,25位主教的簽名等於代表了勃艮第王國,時間是公元519年,然而我認為溫多尼薩沒有被包括在內。主教與異教徒占多數的阿勒曼尼人住在一起,經常參加最近的基督教王國的宗教會議是很自然的事。馬斯庫提到勃艮第君主國時,提到了很多細節(在他那四個第一注釋本裡)。)甘多柏德執握了國家的權柄。這位驍勇無比而且野心勃勃的君王因兩位弟兄的過世而減少了競爭王座的對手,其中一個是克羅提爾坦的父親。(馬斯庫有充分理由不相信圖爾的格列高利提出的證詞。他從阿維圖斯寫的文章裡,證實甘多柏德裝模作樣譴責此悲劇事件,他的臣民卻裝出歡天喜地的樣子。)但是他竟然還讓最年幼的弟弟戈德吉塞爾擁有獨立的日內瓦公國,這是他唯一不夠謹慎之處。甘多柏德是位阿裡烏斯教派的君主,克洛維改信正教使他提高警惕,同時也令他滿意,希望可以借此激勵他的教士和人民。於是他在裡昂召集主教舉行會議,儘可能調停他們在宗教和政治上的不滿情緒。兩個教派發生激烈的爭執,使會議毫無成效可言。阿裡烏斯教派譴責正統教會禮拜三位真神,正統教徒用神學的觀點辯解他們所執的理由,他們相互提出異議和反駁,到處回響著固執己見的喊叫,一直到國王說出心中的憂慮才平息下來。他向正統教會主教提出非常唐突但是關鍵的問題:“如果你仍真的公開聲稱信仰基督教,為什麼不能約束法蘭克國王?他對我宣戰,要與我的敵人聯合在一起來毀滅我。如果他抱著真誠的態度改變宗教,就不應該產生嗜殺和貪婪的念頭。他要用行為表現他的信仰。”維埃那主教阿維圖斯代表教友回答,他用和藹可親的姿態和悅耳動人的聲音發言:“我們並不了解法蘭克國王的動機和意圖,但是《聖經》教導我們,王國若是放棄神的律法就會遭到覆亡的命運。誰要是把神當成仇寇,那麼敵人就會在四麵蜂擁而起。要是帶著人民回歸神的律法,他就會賜予你的疆域和平與安全。”正統教會提出訂立和平協議的首要條件,勃艮第國王並不想接受,於是他將宗教會議延緩並加以解散,但在此之前他譴責這些主教,說克洛維身為主教的朋友和入教者,卻私下引誘戈德吉塞爾背叛他的兄長。(維埃那主教阿維圖斯是主要當事人,可能是會議的秘書。迪潘發現短短一篇記載,提到他的為人和他的作品。)甘多柏德的弟弟毫無忠誠之心,根本禁不起勾引。戈德吉塞爾奉命率領日內瓦的軍隊加入皇家的陣營,使得陰謀活動更容易獲得成功。就在法蘭克人和勃艮第人勢均力敵相持不下時,他掌握最好的機會投靠敵營,這樣一來就決定了戰爭的勝負。首尾兩端的高盧人對甘多柏德的支持極為有限,他無法對抗克洛維的軍隊,隻有倉促撤離戰場,地點好像是在朗格勒和第戎之間。甘多柏德對第戎的防守能力也沒有信心,這是一座被兩條河流圍繞的四方形城堡,有4座城門和33座塔樓,城牆的高度是30英尺,倒有20英尺厚。(圖爾的格列高利完全依據自己的看法描述第戎的狀況,並沒有參考彆人的作品。這座堡壘事實上可以稱之為城市,一直到12世紀都在朗格勒主教的管轄之下,以後成為勃艮第公國的首都。)甘多柏德把重要的城市裡昂和維埃那放棄給在後緊追的克洛維,仍舊馬不停蹄,慌忙逃到阿維尼翁,此處離戰場已有250英裡。經過長期的圍攻作戰和鉤心鬥角的談判,總算讓法蘭克國王認清當前狀況,若繼續打下去會帶來更多危險和更大的困難。於是克洛維向勃艮第君主索取了一筆貢金,強迫甘多柏德不僅不能追究兄弟的背叛行為,而且還要加以獎賞。然後克洛維帶著南部行省所獲得的戰利品和俘虜,趾高氣揚班師回國。但很快傳來的信息使場麵盛大的凱旋黯然失色,甘多柏德違背剛剛簽訂的條約。不幸的戈德吉塞爾和5000名法蘭克人(圖爾的格列高利同意有這麼多法蘭克人,但是他一廂情願認為這些人都被甘多柏德屠殺殆儘。處事謹慎的勃艮第人饒恕了克洛維的士兵,將這些俘虜送給西哥特國王,安置在圖盧茲地區。)防守部隊留在維埃那,受到圍攻,維埃那在奇襲下失守,戈德吉塞爾被毫無人性的兄長殺害。即使是宣揚和平的統治者遇到這種不守信義的暴虐行為,也會氣衝鬥牛失去耐心。但高盧的征服者卻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免除原來規定的貢金,仍舊把勃艮第國王當成盟友,接受他在軍事上所提供的服務。克洛維無法像先前那些戰爭一樣,確保自己無往不利的優勢,他的對手接受了教訓,例行新的策略,以獲得人民好感。高盧人和羅馬人讚譽甘多柏德的法律溫和而且公正,幾乎將他的名望提升到征服者的同一水平。他用好聽的言語奉承主教使他們安於現狀,同時運用計謀讓大家以為他會改變信仰,然後設法規避直到死前最後一刻才受洗。在這種溫和施政的作風之下,能夠保障勃艮第王國的和平,延緩其受到摧毀的命運。(有關勃艮第戰爭我讚同格列高利的意見,他的敘述很精彩,普羅科皮烏斯根本無法相比。也有一些學者認為是兩次不同的戰爭,杜博斯神父清楚表明了事件的來龍去脈。)勃艮第王國最後的滅亡時間,正值甘多柏德之子西吉斯蒙德統治期間。身為正教信徒的國王獲得聖徒和殉教者的榮名,(這也算是殉教者!這個字眼的原意是普通證人,意義受到多麼奇怪的扭曲啊!聖西吉斯蒙德以善於醫治熱病聞名。)但皇家聖徒的手上沾著兒子的鮮血。後母帶著倨傲和憎恨的情緒蠱惑西吉斯蒙德,使得無辜的兒子成為了父親的劍下亡魂。西吉斯蒙德知道自己犯下大錯後,抱著不幸青年冰冷的屍體哀悼慟哭,他接受隨從嚴厲的諫言:“啊,陛下,是你讓人感到憐憫和悲痛,而不是死者。”他通過向瓦雷紀念聖莫裡斯的阿高隆修道院奉獻了大量捐款,以減輕負罪感和所遭受的良心譴責,這處修道院的建立是為了推崇底比斯軍團純屬想象的殉教者。(在5世紀末葉之前,聖摩裡斯教堂和他的底比斯軍團,在阿高隆找一個地方供虔誠的朝聖客使用。這樣一個亂糟糟的社區男女混雜,產生很多見不得人的行為,後來被循規蹈矩的西吉斯蒙德所廢除(515A.D.)。不到50年的時間,他的“光明天使”發起一次夜間突擊,主教和教士都被謀殺。)虔誠的國王設置一個正式的合唱團,要唱出永恒的讚美詩。他像僧侶那樣保持恒久而嚴格的禮拜活動,非常謙卑地虔誠祈禱,希望天國懲罰他的罪孽讓世界蒙受苦難。他的祈禱受到垂聽,複仇者開始動手,勃艮第的行省被法蘭克人的軍隊蹂躪。西吉斯蒙德在會戰失敗後,希望能活下去以延長悔過的時間,就穿上僧侶服裝隱藏在荒郊野外,被他的臣民發覺後出賣,借此獲得新主子賞賜的好處。蒙塵的國君及其妻子和兩位子女被送到奧爾良,克洛維的兒子們下達慘絕人寰的命令,將他們全活埋在深井裡。他們這種殘酷的行為不合天理人情,有人將之歸於他們年輕、個性衝動之類的借口。野心驅使他們征服勃艮第,孝心可能激發或掩飾他們的野心。克羅提爾坦有神聖的虔誠之心,但不會寬恕所受到的傷害,迫得她的兒子要殺死西吉斯蒙德全家,來為她父親之死雪恥報仇。叛逆的勃艮第人一直想要掙脫加在身上的鎖鏈,隻要他們同意儘到提供貢金和服兵役的義務,克洛維的兒子就答應他們可以保留自己民族的法律。墨洛溫王朝君王能和平統治這個他們征服的王國,它過去雖有光榮曆史和偉大事功,但現在為克洛維的武力所製伏。(阿旺什主教馬略對西吉斯蒙德的下場和勃艮第的征服,都提出了可信的日期。圖爾的格列高利也敘述了主要的經過情形。普羅科皮烏斯和阿戈西阿斯由於相距過遠,看來並不完全了解真相。)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