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人和羅馬人最令人感興趣的民族習性,反映在他們的紀律和戰術方麵。無論是色諾芬、愷撒或腓特烈的天才(譯注:腓特烈二世(1712~1786A.D.)即腓特烈大帝,是普魯士國王,黷武好戰,擊敗奧地利,建立近代德國的軍事武力,也是一代名將。),都表現在軍事行動的認知和實踐之中。若對他們進行深入的研究,就可以增進毀滅人類的技術和能力(要是真想有所改進的話)。但沙隆之役之所以激起我們的好奇心,隻是因為它的規模龐大無比而已,完全是由蠻族的盲目衝動所決定的。而對這場戰事加以敘述的又都是些擔任政府和教會的職務、對於軍事一無所知的懷有偏見的作者。不過,卡西多裡烏斯與很多哥特人戰士親切交談,這些人曾參與那場令人難忘的戰鬥行動。他們說:“那是一場凶狠頑強、變化無常、血流成河的會戰,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的任何時代,都沒有一場戰爭能夠與它相提並論。”被殺人數總計是16.2萬人,而另一份資料則記錄為30萬人。令人難以置信的數字雖有誇大之嫌,但至少可以表明真實的損失,能夠讓一個曆史學家振振有詞地指責,瘋狂的君王僅僅在一個小時內,就消滅了整整一個世代的人類。雙方先是使用投射武器交戰,這時西徐亞人的弓箭手憑著技術,明顯占了上風,接著就是兩軍的騎兵和步兵廝殺。在國王注視下進行戰鬥的匈奴人,突破盟軍部署較弱且行動遲疑的中央部分,使得兩翼分離,不能相互支援,匈奴人迅速調動兵力到左翼,運用全部力量對付西哥特人。狄奧多裡克為了鼓舞士氣,騎馬沿著隊列來回奔馳,受到東哥特貴族安達吉斯用標槍給予的致命一擊,從馬上摔落下來。受了致命傷的國王陷身於混戰之中,被自己的騎兵踐踏,這個重大的死亡事件正好印證了腸卜含混的預兆。阿提拉深信自己已勝利在望,這時勇敢的托裡斯蒙德從小山上衝下來,使得預言的另外一半也獲得證實。在阿蘭人逃走或戰敗的狀況下,陷入混亂的西哥特人又逐漸恢複了會戰的陣列,阿提拉隻得被迫後撤,匈奴人毫無疑問已被擊潰。阿提拉奮不顧身,像一個普通士兵那樣向前猛衝,但中央的部隊卻因過於深入,而將兩翼的陣列都落在後麵,以致攻擊無法獲得強大的支援,而且側翼也缺乏掩護。後來在黑夜的掩護下,西徐亞和日耳曼的征服者才得以避免全線潰敗。他們撤退到用來加強營地防禦的大車構成的圈子裡,騎兵部隊全部下馬,準備進行武器不合手、心情也不適應的防禦作戰。勝敗還是難料,但阿提拉為了維護榮譽要做最壞打算,他下令把馬鞍和貴重物品全部集中,一把火燒掉,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火堆。這位偉大的蠻族國王決定,要是他的防線被攻破,他就一頭衝進火堆中間,不讓敵人獲得俘虜或殺死阿提拉的榮耀。(比亞伯爵仍舊駁斥埃提烏斯的正確史實,認為阿提拉分彆在兩次會戰中失利,前麵一次會戰發生在奧爾良附近,狄奧多裡克被殺;後麵這次在香檳,為狄奧多裡克報了大仇。)99csw.那一夜,阿提拉的敵人同樣陷於惶恐緊張之中表現得混亂不堪。神勇無比的托裡斯蒙德原本要鼓勵大家發起追擊,直到無意中發現自己陷於西徐亞人的車陣之中,隻有很少的士兵隨護在側。在夜戰的混亂狀況中,他也從馬上摔落下來,要不是自己年輕力壯,加上同伴拚死相救,這位哥特人的王子很可能步他父親的後塵戰死沙場。同樣,埃提烏斯在左翼與盟軍分離,並不知道己方已獲得勝利,反倒憂慮自己所要麵對的命運。他遭遇到散布在沙隆平原的敵軍部隊,僥幸逃脫被捕的下場,最後抵達哥特人的營地,隻能用盾牌作為臨時防壁固守到天亮。帝國將領為阿提拉的失敗感到欣慰,現在阿提拉仍留在防線後麵,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埃提烏斯思考這場血戰的情景,內心感到很滿意,因為損失主要還是落在蠻族身上。狄奧多裡克的遺體被從死人堆裡找到,身上有長矛貫穿的致命傷口,證實他確實是光榮戰死。他的臣民為國王和父親的死而悲痛不已,但眼淚中夾雜著歌聲和歡呼,就在被打敗的敵人麵前舉行葬禮。哥特人敲擊著手裡的武器,用一麵盾牌把他的長子托裡斯蒙德抬起來,大家一致讚成要把這場勝利的功勞歸於他。新國王把報仇的責任,當成他所繼承的父親遺產最神聖的部分。但對這位無法擊倒的敵手所表現出的凶狠和英勇,哥特人感到十分驚訝。他們的曆史學家把阿提拉比作在獸穴裡負隅頑抗的獅子,發出狂暴的怒吼威脅接近的獵人。那些在阿提拉陷於險境時,拋棄他的旗幟不肯出來救援的國王和民族,感受到這位君主的憤恨,認識到這將會帶給他們迫在眉睫的危險。雙方軍隊的所有樂器不斷發出驚天動地的響聲,鼓舞士氣進行搦戰的行動。走在最前列發起衝鋒的部隊,被防線裡從四麵八方射出的箭雨阻擊和殲滅。埃提烏斯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在會議中做出決定,要把匈奴國王緊密包圍在他的營地裡,斷絕他的給養和糧食,逼他在接受羞辱的條約與進行寡不敵眾的戰鬥這兩項選擇中任選其一。但性情急躁的蠻族同盟不滿意這種過度謹慎且拖延不決的作戰方式。目光長遠的埃提烏斯已經預見到,在匈奴人被消滅後,帝國將受到驕縱而強大的哥特民族所施加的壓迫。於是這位西部帝國的重臣利用自己處於優勢地位的權威對狄奧多裡克的兒子喻之以理,讓他明白自身的責任所在,使他那充滿熱情的內心能安定下來。埃提烏斯用富含感情的語氣向他做出勸告,他不在國內及延遲返國可能帶來的危險,並勸托裡斯蒙德要儘快趕回去,阻止胸懷野心的兄弟占據圖盧茲的王座和財富。(埃提烏斯的策略和托裡斯蒙德的行為,都是非常自然的事。按照圖爾的格列高利所抱持的觀點,埃提烏斯讓法蘭克王子回國,是以類似的意見暗示他。然而埃達提烏斯的敘述就很荒謬,說是埃提烏斯在夜間秘密與匈奴人和西哥特人的國王見麵,分彆從他們那裡獲得1萬金幣的賄賂,作為讓他們安然撤退的代價。)等哥特人離開,盟軍部隊星散後,阿提拉對沙隆平原的寂靜感到驚訝,懷疑這是敵軍的陰謀詭計,因此又在用大車圍成的防線裡守了幾天。他渡過萊茵河的撤退行動,是西部帝國所獲得的最後一次勝利。墨洛維烏斯率領法蘭克人追隨在匈奴人後麵,一直到達圖林吉亞人的邊界。他們保持相當距離,每天夜晚燃燒巨大的火堆,誇大他們的實力。圖林吉亞人在匈奴人軍隊裡當兵吃糧,在進軍和撤退時都經過法蘭克人的居住區,他們在這場戰爭中犯下了很多殘酷暴行,以致過了80年後,克洛維的兒子還要報此深仇大恨。他屠殺他們提供的人質及獲得的俘虜,有兩百多位年輕婦女受到酷刑折磨,身體被野馬分屍,骨頭被大車輾碎,未經掩埋的肢體被丟在路上,任憑野狗和兀鷹吞食。這些便是常常引起後代文明人欽佩和羨慕的野蠻祖先被想象出來的美德。(殘酷暴行受到克洛維之子狄奧多裡克嚴厲的譴責,照時間推算,詳細的情節應該發生在阿提拉入侵期間。克洛維的家族居住在圖林吉亞,長久以來都流傳著民間傳說,據說他在艾森納克地區召集會議。馬斯庫精確定出古老的圖林吉亞所包括的範圍,此地區因高盧的特爾文吉部族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