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埃提烏斯的出身家世以及與蠻族的關係(433~454A.D.)(1 / 1)

馬西安的著眼點是要避免戰爭,儘可能保持安全而光榮的和平。但他非常了解,要是統治者顯示出怯懦的避戰態度,和平就沒有光榮與安全可言。阿提拉一直無禮地施壓,認為羅馬應該支付每年的貢金。馬西安基於這種立場,用相當的勇氣答複對方的要求。皇帝對蠻族很明確地表示(450 A.D.),他們不能再提出貢金來侮辱羅馬的尊嚴。他的處理原則是,隻要盟國保持忠實的友誼,就會獲得慷慨的報酬;要是膽敢破壞國家的和平,他會率領部隊運用武力,擊退蠻族的進犯。使臣阿波羅尼烏斯在匈奴人的營地,也用同樣的語氣表示了他的看法,很大膽地要求安排他與阿提拉進行麵談,否則就不贈送禮物。出乎阿提拉意料,墮落的羅馬人竟會展現出充滿尊嚴的神色,對可能的危險擺出藐視的態度。阿提拉威脅要懲罰狄奧多西繼承人的輕舉妄動,但是他對率領無敵大軍,究竟先攻打東部帝國還是西部帝國,始終舉棋不定,這時世人等待他的決定,無不感到憂心如焚。阿提拉派遣使臣同時對拉文納和君士坦丁堡的宮廷發起挑戰,用傲慢的言辭侮辱兩位皇帝:“阿提拉是吾人的國主,亦是汝等的君王,特此命令汝準備宮殿,以待主上的大駕光臨。”(《亞曆山大裡亞編年史》或帕斯卡爾的《編年史》提到這段傲慢的言辭是在狄奧多西的時代,很可能他將時代提前了,但遲鈍的編年史家編造不出阿提拉說話的風格。)蠻族表現出輕視東羅馬人的樣子,認為過去經常對他們獲得壓倒性的勝利,所以決定要完成更光榮、更重要的偉業,再轉用兵力來對付不堪一擊的敵人。匈奴人在入侵高盧和意大利的重大行動時,自然會被這些行省的富裕和興旺所吸引。但是對阿提拉而言,還有特彆的動機和因素,隻能解釋為西部帝國是在瓦倫提尼安的統治之下,直截了當地講,完全是埃提烏斯當家做主。(《法蘭克王國創建史》第二卷,對高盧受到匈奴人入侵的狀況,描述得非常清楚,但很有見地的作者都博斯神父,常為了體製和臆測而把自己弄得不知所措。)埃提烏斯在敵手卜尼法斯過世後,就躲到匈奴人的帳幕裡避風頭,無論是他當時的安全還是日後的東山再起,都可說仰仗盟友良多。對待西羅馬的宮廷,他沒有像一個有罪的放逐犯那樣苦苦哀求,而是率領6萬蠻族大軍要求特赦。普拉西狄亞皇後原本還不鬆口,但後來也隻能遷就現實,這當然是因為力有不逮而心生畏懼,但表麵上仍裝出一副仁慈寬厚的樣子,說願意饒恕他以往的過錯。她還把自己及兒子和西部帝國都交到這位倨傲無禮的臣民手裡,甚至連卜尼法斯的女婿都沒法保護。仁慈而又忠誠的塞巴斯蒂安(維克托·維廷西斯提到他在作戰時非常勇敢,等他運氣不好時,就難免指責他行事過於魯莽。塞巴斯蒂安配得上“急先鋒”的美稱,他在君士坦丁堡的冒險行動以及以後在西西裡、高盧、西班牙和阿非利加做出的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都可證明這點。馬塞利努斯和埃提烏斯的編年史裡,都隱隱約約提起過,即使在他最不幸時,還是有很多追隨者不惜為他賣命,所以他才能縱橫赫勒斯滂海峽和普羅蓬提斯海一帶,後來還占領巴塞羅那。)受到無情的迫害,被迫在各國尋找庇護,最後在為汪達爾人服務時不幸去世。埃提烏斯鴻運高照,很快擢升到最高的大公位階,成為國家的元老重臣,並曾三次獲得執政官殊榮,以騎兵和步兵主將的頭銜掌管全國的軍事武力,當時的作者也稱他為西羅馬帝國的公爵或主將。他之所以儘全力讓狄奧多西的孫子保有紫袍,不是出於個人的德行,而是基於審慎的需要,也使得瓦倫提尼安在意大利享有和平與奢華的生活。這時身為大公的埃提烏斯呈現出一個英雄人物與愛國誌士的榮光。哥特曆史學家的說法很有見識,他認為埃提烏斯的一生是為了拯救羅馬共和國,隨後的描述雖然太過理想,但多數是實情,並非全屬阿諛之詞:“他的母親是富有而高貴的意大利人,他的父親高登提烏斯在西徐亞行省保有顯赫地位,逐漸從軍中家臣的裨校,晉升到騎兵主將的要職。他們的兒子在未成年時就入伍擔任侍衛,開始是在阿拉裡克那裡做人質,後來又被送到匈奴人的營地。他不斷獲得宮廷文職和武將的高位,完全依靠極為優異的功勳,真是文武雙全,眾望所歸。埃提烏斯身材中等,但風度翩翩,強壯的肢體表現出力量、勻稱和敏捷,各種軍事技術高人一等,不論騎術、箭術還是標槍投擲都極為卓越。他有很強的忍耐力,能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地乾活,直到肉體和精神到達極限。他具有真正的勇氣,不僅藐視危險,而且就是受傷也毫不畏懼,所以他那堅定而又正直的心靈,根本不會受到腐化、欺騙或威脅。(弗裡基裡杜斯是當代史學家,寫出這段對埃提烏斯的描述之詞,他的作品有若乾片段被圖爾的格列高利保存下來。弗裡基裡杜斯基於責任或利害關係,誇大埃提烏斯的事功。若他不強調埃提烏斯的天性寬厚,就會更讓人信服。)”落戶在西部行省的蠻族,逐漸被教導要尊敬埃提烏斯大公的誠信和英勇。他安撫蠻族的衝動情緒、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性、平衡他們的利害關係,同時還要阻止他們蠢蠢欲動的野心。他及時與根西裡克簽訂和平條約,保護意大利免於汪達爾人的蹂躪。獨立自主的不列顛人懇求並感激他全力的援助,在高盧和西班牙能恢複並維持皇室的權威。他在戰場上擊敗法蘭克人和蘇維彙人,迫使他們成為帝國最有助益的盟友。埃提烏斯根據利害關係和衷心感激的原則,費儘心血培養與盟友匈奴人的感情。當他作為人質以及受到放逐,居住在他們的帳幕裡時,就經常與恩主的侄兒阿提拉親密地交談。這兩位著名的競爭對手還保持私人和軍事上的友情,顯然有私下的聯係。後來還靠著相互饋贈禮物、派遣使者,以及讓埃提烏斯的兒子卡皮利奧在阿提拉的營地接受教育,來鞏固雙方的關係。埃提烏斯身為帝國重臣,以保持表麵上的感恩和忠誠來掩飾內心深處對匈奴征服者的憂慮,因為對方一直用強大的武力壓迫著兩個帝國。他對於阿提拉提出的需求隻有順從,要不然就是儘量找理由來搪塞。當阿提拉攻占一座城市據有合法的戰利品以後,發現自己受到欺騙,有一些金瓶被人盜走,埃提烏斯立即派遣諾裡庫姆的總督前往解釋,不致因他的抱怨而擴大事故。(使節包括羅慕路斯伯爵、諾裡庫姆省長普洛摩圖斯和軍方的羅馬努斯公爵在內。陪同人員有該行省佩托維奧知名的市民塔圖盧斯,以及奧列斯特的父親,他娶了羅慕路斯的女兒。)從使臣在皇家村莊與馬克西明和普裡斯庫斯的談話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英勇和審慎的埃提烏斯還無法使西部的羅馬人免於繳納羞辱的貢金。然而他運用極具外交手腕的政策,儘量延長有利的和平所帶來的優勢。他把匈奴人和阿蘭人的大軍納入自己的掌握中,用來防衛高盧,並在瓦蘭斯和奧爾良兩個地區,(普洛斯帕提及高盧有些比較偏遠的地區被指定給阿蘭人居住,然而都博斯不同意。如果不論都博斯的修正,合理假設阿蘭人有兩個殖民區或守備部隊,這樣我們就可以確定他的主張,消除他的否定意見。)各安置一個蠻族殖民區。這是很有先見之明的措施,因為行動積極的騎兵隊可以確保羅訥河和盧瓦爾河兩處重要通道的安全。這些未開化的野蠻盟軍非常可怕,不僅是對羅馬的敵人來說,對羅馬的臣民也是如此。他們早期使用強迫的手段獲得居留地,在征服以後運用毫無節製的暴力。就是他們行軍通過的行省,省民也在敵意的壓迫下遭受各種苦難,他們對皇帝和帝國而言都是外來的陌生人。高盧的阿蘭人隻為埃提烏斯的野心賣命,雖然他十分懷疑在與阿提拉發生戰爭時,這些人是否會背叛本族國王的陣營。所以這位大公想儘辦法限製和規勸,而不是激發他們對哥特人、勃艮第人和法蘭克人憎恨和仇視的心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