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羅馬法的“物”:財產權的建立、繼承和遺囑以及委托人的運用(1 / 1)

最早的物權是因偶然或自己的長處而事先占有無主財產,法學家在這種基礎上非常明智地建立起了有關概念。野蠻人挖空一根樹乾,木柄嵌上尖銳的石頭,在彈性的樹枝上裝一根弦,在非常自然的狀況下,很合理地成為獨木舟、手斧或弓的所有人。所有的材料隻要他花時間和勞力,產生新的形式,就屬於他所有。獵人靠著自己的體力和技巧,製服或是殺死森林裡的獵物,他那饑餓的兄弟不能從他手裡強行索取,這種做法也沒有不公正的地方。要是他有先見之明,能夠保有和繁殖馴良的動物,隻要這些牲口天性上適合人類豢養,那他就獲得永久使用的資格,可以讓牲口的無數後代服務他本人,因為它們靠著他的能力才能夠生存。要是他把一塊土地圈起來耕種,生產食物供應牲口和他自己,使荒原成為肥沃的農地,運用種子、肥料和勞力創造新的價值,在周而複始的歲月裡辛勤工作,非常艱苦地賺取所生產的作物,這是他應得的報酬。在持續發展的社會中,獵人、牧人和農夫要保護他們的所有物,並且基於人類的本心,提出兩個理由:不論他們享受什麼,都是自己努力的成果;任何人要是羨慕他們的幸福,可以用同樣的勤勞得到同樣的收獲。說實在話,這種富饒的島嶼上的人口不多的殖民地,都能得到自由和豐收。但是殖民地會變大,而土地的麵積維持不變,人類應該平等繼承的公共權利,會被大膽而狡詐的分子所獨占,這時猜忌的主人會用地標圍住土地和森林。羅馬法對這點尤其推崇,對於地麵、空中和水裡的野獸,確定“首先占用”而彆人不得染指的權利主張。從原始的平等到最後的不公所經曆的過程,所有的步驟都在悄無聲息間完成,之間的差距也很難被感覺到,絕對的獨占受到明確的法律和人為理由的保護。利己的原則具有積極進取和貪得無厭的特性,能夠供應生活的技藝和勤勉的酬勞。等到民選政府和私有財產的製度建立,這些原則成為人類各種族的生存所必需。除了斯巴達人很獨特的製度以外,極有見識的立法者不同意土地法,認為是一項錯誤而危險的改革。在羅馬人中,嚴重的財富不均已經超越了過去可疑的傳統和過時的法規的限製。按照傳統的法則,羅慕路斯最貧窮的追隨者可以獲得2個尤格拉(譯注:尤格拉又稱犁畝,約等於八分之五英畝。)的永久繼承的產業;有一項規定限製最富有的市民所擁有的土地為500尤格拉,約為312英畝。羅馬最早的區域隻有沿著台伯河長達數英裡的森林和草原,內部的交易無法增加國家的資財。帶著敵意的第一個占領者可以合法據有外人或敵人的財富,戰爭成為有利可圖的商業行為,使得城市更為富有。隻要拿子孫的生命做代價,就可以換取弗爾西人的綿羊、不列顛的奴隸以及亞洲那些王國的寶石和黃金。早在查士丁尼時代之前,有些古老的法律用語不是意義改變就是被人遺忘,像是將這些搶奪到手的戰利品,用“原主”或“擔保”的稱呼與其他的財物加以區彆。無論他們是將這些物品出售還是釋放,買主必須獲得出售者的保證,這些財物是來自敵人而不是市民同胞。市民隻有明確地表示放棄,才會喪失他的所有權,對於價值很高的項目和利潤,這種放棄行為不一定有效。然而按照《十二銅表法》的規定,動產的時效是1年,不動產是2年,如果實際的所有人經過公正的交易從某人處獲得,而他又相信那個人是合法的物主,就可以廢止古代主人的所有權,。(休謨從這種時效很短的狀況,推論出當時意大利的秩序和社會的穩定還不如現在的韃靼地區。他的對手華萊士是位法學家,指責他忽略當時的條件,也不是沒有道理。)像這種出於良心和誠信的不公正行為還是很合乎理性,並沒有混雜著欺騙或外力,對於一個小共和國的成員很少會產生傷害。查士丁尼確定的期限分彆為3年,10年或20年,更適合大帝國。隻有在法令的條目中,真正財物和個人財物之間的差異才會被法學家所談論,他們所認定的一般財產權觀念就是簡單、不變和絕對的主權。有關使用、收益和役權這些從屬於主權的例外,在運用時會讓鄰人在土地或房屋上受惠,法學教授對這些有詳儘的解釋。同樣是這些法學家,他們用形而上的微妙方法,對財產權的訴求進行研究,財產主權之所以發生改變,是出於資產的混淆、分離和變質。隻有當第一位所有人死亡時,他的所有權才會被終止。但是所有權表麵上並沒有發生變化,在非常平靜的狀況下由他的子女繼續擁有,成為事業的合夥人和財產的共享者。任何地區或時代的立法者,都會保護這種自然的繼承權利,父親抱著澤被子孫的希望,堅持緩慢而長遠的改進,因為知道會有綿延不絕的後裔,可以享受他的奮鬥所創造的成果。世代相傳的繼承原則放諸四海皆準,但是繼承人的順序有各種不同的設立方式,不論是為了方便執行還是反複無常,或是基於民族精神所設立的製度,或是一些偏頗的例證,通常源於欺騙或暴力的決定。羅馬的法律體係看來已經背離了自然的平等原則,卻還是勝過猶太人(在這些教長之中,凡是頭胎生的要享有一種神秘而屬靈的長子特權,在迦南的土地上他有資格獲得雙份的繼承權。)、雅典人(在雅典,所有的兒子一律平等,但是女兒的地位很可憐,要經過兄弟的同意才能得到遺贈。可以參閱伊西烏斯的答辯狀,威廉·瓊斯爵士有極為出色的譯文和注釋,他不僅是學者和律師,也是天才人物。)或英國人的製度。(英格蘭隻有長子繼承所有的田產,信奉正教的法官布萊克斯通(1723~1780 A.D.,英國法學家和曆史學家)說,這種法律隻有年輕的弟兄會覺得不公平。但是就政策的著眼點來看,可以鼓勵他們努力進取,另謀發展。)市民死亡時,所有的子孫都可以繼承他的所有權,那些解除父權關係的後代(女子出嫁和男子被出售為奴就喪失父權)除外。像是長子繼承權這種極不合理的規定從未聽過,兩性處於平等的地位,所有的兒子和女兒都有資格獲得一份相等的世襲財產。要是任何一個兒子已經先行過世,則由這個兒子活著的子女代表他本人分得應有的產業。要是沒有直係血親,繼承的權利就要轉移到旁係親屬。法學家製定親等(布萊克斯通的一覽表比較了民法、教會法和普通法。尤裡烏斯·保盧斯有一篇單獨的短文,經過刪節以後列入《民法彙編》。他統計到第七親等時,親屬的總和已有1024人。)的計算,直係血親從己身向上下推數以一世為一親等,旁係血親則數至同源的直係血親以求得其和,譬如父親是直係血親一等親,兄弟是旁係血親二等親,兄弟的兒女是旁係血親三等親,這個親等序列的其他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出現在家譜上。這種計算的方式有一個很明顯的區彆,對羅馬的法律甚至製度產生很重大的影響:父方親屬以最近的親等為主,可以平分遺產,但女性不能對遺產有任何合法的權利要求,任何階層的母方親屬都被視為異鄉人和外國人,被《十二銅表法》規定沒有繼承的權利,就連母親和兒子的親密關係都毫無例外。在羅馬人中,同宗的族人通過共同的族姓和家族的儀式結合起來,像是西庇阿或馬塞盧斯有不同的名字或綽號,可以辨彆出來他們出自高乃利烏斯或克勞狄家族的旁支。如果有相同的族姓及名字,就再加入範圍更為廣大的宗族名。在相同的名字之下,法律保持警覺,以維護宗教和財產永久的世係。《沃科尼安法》(羅馬建城584年製定《沃科尼安法》,小西庇阿當時隻有17歲,找到機會對母親和姐妹表達自己的慷慨。)也采取同樣原則,廢除女性的繼承權利。隻要處女被收養成為妻子,不論這種婚姻是許配還是販賣,都會喪失女兒的身份。自立不依靠他人的婦女獲得平等的繼承權,用來維持個人的自尊和奢華生活,可能將父親的財富轉移到外國的家族。就在加圖所堅持的規範受到尊敬時,他們期望將公正和德行的平凡生活,永久保持在每個家庭之中。到後來還是女性的甜言蜜語在不知不覺中獲得勝利,所有對個人有益的約束和限製,隨著偉大的共和國陷入人欲橫流之中而喪失殆儘。法務官的公平公正緩和了十人委員會的嚴刑峻法,他們發布告示,恢複解放奴身份或遺腹的子女的自然的權利。如果父方親屬失敗,他們就采用母方親屬的血統來為同族的族人命名,來自父係的稱謂和性質就會逐漸被人遺忘。德爾圖良和奧菲提安的判決基於元老院的人道精神,建立母親和兒子的互惠繼承關係。查士丁尼看似要恢複《十二銅表法》的法律體係,但實際上他的《禦法新編》運用更為公平合理的新繼承順序。男性的家係和女性的親屬混在一起,將直係血親卑親屬、直係血親尊親屬和旁係血親都嚴格界定。每個親等按照血統和感情的接近程度,繼承一位羅馬市民所遺留的所有權。繼承的順序為自然所規定,或至少由立法者普遍和恒久的理由所規定,不過這種順序通常會為武斷和帶有偏袒性質的遺囑所破壞,使立遺囑者在進入墳墓以後還能施展他的權力。(泰勒是一位博學多才而又天馬行空的作家,他證明繼承是常態而遺囑是例外。在《民法彙編》第二卷和第三卷裡列舉的方式,可以說極為荒謬,大法官達格索希望他的同胞多瑪特能夠處於特裡波尼安的地位。然而在繼承之前出現的契約,不一定就是敘述民法的自然順序。)在架構簡單的社會中,諸如此類在最後運用或濫用財產權的情況,很難得到允許和縱容。梭倫在雅典製定相關的法律。《十二銅表法》認可一個家庭的父親能夠留下私人的遺囑。在十人委員會時代之前(前麵舉出的遺囑案例可能都是多此一舉。在雅典隻有無後的父親才能立遺囑。),羅馬市民要當著30個區部舉行的會議前麵,表達自己的意願和動機。像這樣的立法機構可以用臨時通過的法案,暫時停止常用的繼承法。後來的做法是獲得十人委員會的同意,每個私人立法者當著5個市民宣布他的口頭或書麵遺囑,這幾個人代表著羅馬人民的五個階層。第六個證人證實他們一致同意,第七個負責稱銅幣的重量,這是一個虛擬購買者所支付的金額,產業在形式的買賣和立即的轉讓下解除原有的所有權。這種特彆的儀式使希臘人覺得怪異,一直實施到塞維魯臨朝那個時代。法務官已經批準更為簡單的遺囑儀式,隻需要7個證人捺印或簽字即可,這種合法的形式沒有例外,所有人員經過召集,專門來執行這個重要的程序。一位家庭中的君主掌握著子女的生命和財產,能夠按照他們對家庭的貢獻和他的喜愛,分配每人應得的一份遺產。他同樣可以表示非常武斷的憤怒,懲罰一個可恥或是得不到歡心的兒子,剝奪他的繼承權利,為了表示羞辱,甚至把繼承權給陌生人。按照過往的經驗,這種不近人情的父母被製止,他們立遺囑的權力有必要受到限製。根據查士丁尼的法律,兒子甚至女兒不得因保持沉默而喪失繼承權:他們被迫要指認罪犯,以及指明犯罪的事實。剝奪繼承權違反了自然和社會的最重要的原則,但是皇帝出於公正,要求列舉可以正當違反的理由。(查士丁尼隻列舉出公眾和個人的罪行,兒子同樣可以剝奪父親的繼承權利。)除非合法的部分即財產的四分之一留給子女,否則子女就有資格采取行動或是提出控訴說遺囑無效,從而認定他們的父親因生病或年老而使理性受到損害,用尊敬的態度提出上訴,將父親嚴厲的決定交給明智而審慎的官員做出最後的裁示。遺產是以繼承的形式還是接受贈予的形式為他人所擁有,在羅馬法裡有很大的差彆,繼承人完整接受遺產,或是接受立遺囑人資產的十二分之一,以代表繼承死者的社會和宗教地位,維護他的權益,履行他的義務,根據他最後的遺囑,用遺物的名義給予“繼承者”友情或慷慨的贈予。但是一個瀕臨死亡的人,有時會出於不慎或揮霍而耗儘遺產,隻留下風險和負擔給他的繼承人,因而繼承人獲得授權保留“法爾西迪安(譯注:普布利烏斯·法爾西迪烏斯是一位羅馬護民官,有一部民法以他的名稱《法爾西迪安》。)部分”,那就是在付出遺物之前,先扣除四分之一自己應得的利益。他有足夠時間去衡量債務與產業是否相稱,以決定是接受遺囑還是加以拒絕。要是將債務人的所有財產列成一張清單,債權人提出的要求不得超過清單上資產的價值。市民的最後遺囑可以在生前改變也能在死後撤銷,他所列名的人選可能先他亡故,或者拒絕接受繼承權,或者被合法取消資格。在考慮這些情況之後,他可以用第二位和第三位繼承人來取代,據以更換在遺囑上的繼承順序。瘋子或是幼兒沒有能力遺贈財產,可以運用類似的取代方式比照辦理。(現代民法的“托管物之接受”是接枝於羅馬法的封建思想,與古代的非遺產繼承人而由立遺囑人指定接受遺贈者的做法,並沒有多少相似之處。他們濫用新法第159項,一種帶有偏頗成見、內容複雜而重視辯護的法律,把對象任意延伸到“第四等親”。)立遺囑者的權利在遺囑被接受以後終止,每一個年齡成熟有自主能力的羅馬人,都從繼承獲得絕對的支配權,民法的簡化並沒有受到長久而複雜的限定繼承問題的困擾,不曾影響到未出生一代的自由和幸福。征戰和法律的程序確立了附加條款的使用。要是一個羅馬人在帝國遙遠的行省征戰,怕死在異地而感到驚惶,可以寫一封短信給他合法或立在遺囑裡的繼承人。收信人重視榮譽就會履行他最後的要求,要是置之不理也不會受到任何懲處。奧古斯都時代以前的法官,沒有獲得授權要強製執行。一份遺囑的附件可以使用任何格式或文字,但是要有5個證人的簽名同意,證明是出於立遺囑人之手的真實文件。這種意圖不論多麼值得讚許,有時還是不符合法律的要求,為了調和正義的原則和成文法的規定,於是創造出委托的辦法。在希臘或阿非利加的外鄉人,可能是一個羅馬人的朋友或恩人,這個羅馬人無兒無女孤身一人,但是如果這個外鄉人不是羅馬的市民同胞就不可能成為繼承人。《沃科尼安法》廢止女性的繼承權,婦女的遺物或是遺產總額上限是10萬塞司退斯。(迪翁·卡修斯特彆記載是希臘錢幣,總額為2.5萬德拉克馬。)如果僅有一個女兒就會受到譴責,她住在父親的家裡如同是外國人。無論是熱烈的友誼還是父愛的親情,都會讓人聯想到玩弄花樣的欺騙行為,隻有夠資格的市民才能列名於遺囑之上,靠著祈禱或是命令,要他恢複死者真正屬意人選的繼承權。這些委托人麵對困難的狀況,處理方式可以說是形形色色無奇不有,他們的職業曾經發誓要遵守本國的法律,但是榮譽激勵他們要違背自己的誓言。要是他們打著愛國的幌子追求個人的利益,就會為每位正人君子所不齒。奧古斯都的聲明解開了他們的疑慮,對於秘密的遺囑和遺囑附件給予合法的批準,很溫和地除去共和國法律體係所要求的形式和施加的限製。(孟德斯鳩精妙推論羅馬繼承法律的革新過程,有的地方難免異想天開。)但是等到新的委托製度實施以後,很快變得極為浮濫,根據特雷貝利安和珀伽索斯的裁決,委托人保有四分之一的產業,或是將所有繼承的債務和訴訟全部轉移到真正繼承人的頭上。遺囑的解釋變得非常嚴格而且完全按照字麵的意思,但是委托人和遺囑附件中所使用的語言,能從法學家微妙和精確的術語中解救出來。(民法有關的繼承、遺囑、遺囑附件、遺產和委托,依據的原則非常確定,蓋烏斯、查士丁尼和狄奧菲盧斯的《法學初步》裡都有記載,詳儘的細節在《民法彙編》中占有12卷之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