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保羅教派移植到色雷斯以及向意大利和法蘭西的傳播(750~1200 A.D.)(1 / 1)

君士坦丁五世稱號為科普羅尼穆斯,來自圖像崇拜者的命名。大約在8世紀的中葉,他對亞美尼亞發起了一次遠征行動,發現在梅利泰內和狄奧多西波裡斯這些城市,有大量保羅教派的信徒,都是一些與他很類似的異端分子。不知是出於善意還是懲罰,他將他們從幼發拉底河的兩岸地區運送到君士坦丁堡和色雷斯。隨著這次遷移行動,他們的教義引進和傳播到了歐洲。(科普羅尼穆斯將他的異端邪說人士全部運走,這是錫德雷努斯的說法。錫德雷努斯抄錄狄奧菲尼斯的編年史。)要是在都市的信徒能迅速與雜亂的群眾混合,鄉間的信徒就可以在一塊外國的土壤上紮根生長。色雷斯的保羅教派抵抗宗教迫害的風暴,一直與亞美尼亞的教友維持著秘密的聯係,對於他們派遣的傳道士給予協助和照顧,要將教義傳授給剛剛接受基督教信仰的保加利亞人,並且獲得成功。(佩特魯斯·西庫盧斯為了贖回俘虜,在特夫裡斯住了9個月(870A.D.),得知他們打算進行的任務,於是將他保存的書《摩尼人曆史》題獻給保加利亞新的總主教。)在10世紀時,約翰·齊米塞斯將保羅教派從卡利比亞山區移至海姆斯山的穀地,建立了一個更強大的殖民地,不僅恢複了當年的景況,而且人數也大為增加。亞洲的教士對於摩尼教徒不再抱有指望,寧可讓他們遭到毀滅的命運。黷武好戰的皇帝感受到他們的英勇,表示出鼓勵的態度,因為摩尼教徒依附薩拉森人就會給整個地區帶來災禍。但是在多瑙河這邊,為了對抗西徐亞的蠻族,他們的服役產生很大的作用,即使有所損失也是正中下懷的事。保羅教派被放逐到遙遠的國土以保持宗教自由,反而可以減低尖銳的衝突。他們掌握菲利浦波裡斯和色雷斯的要塞,正統基督徒成為他們的臣民,雅各派的移民成為他們的夥伴。他們在馬其頓和伊庇魯斯占領連成一線的村莊和城堡,很多土生土長的保加利亞人加入其中,以分享戰爭的成果和異端的教義。隻要摩尼教徒憑著實力受到敬畏,獲得溫和的待遇,自願投效的隊伍就會在帝國的軍隊裡揚名立萬。這些勇氣百倍的“走狗”用戰爭來滿足貪念,渴望血腥的殺戮,使怯懦的希臘人大為驚異,有時還要加以指責。他們基於這種心理,會養成傲慢和抗命的風氣,很容易因為自身的反複無常和受到傷害而被激怒。他們的特權經常會受到當局和教士不守信用的偏見的侵犯,在進行諾曼戰爭時,2500名摩尼教徒逃離阿曆克塞·科穆尼努斯的陣營,(安娜·科穆寧娜在《阿曆克塞傳》中,記載她那行為有如使徒的父親,處理摩尼教徒的有關狀況。她渴望能駁斥這些極為可厭的異端。)返回早年生長的故土。阿曆克塞隱瞞這一事件,直到時機來臨才施加報複。他邀請首領參加友好的會議,用下獄、籍沒和洗禮來懲處這些清白或有罪的人員。皇帝趁著和平的間隙展開恪儘職守的工作,讓他們與教會和政府修好,能夠和睦相處。他將冬營設在菲利浦波裡斯,不分日夜進行神學的辯論,虔誠的女兒將他稱為“第十三位使徒”。阿曆克塞將高官厚爵賜給最傑出的改信者,不僅可以鞏固他自己的論點,也能化解他們冥頑的態度。他特彆興建一座新城市供改信正統基督教的平民居住,四周圍繞著花園,給予免稅的優待使他們更為富足,將自己的名字賜予這座城市,以提高它的地位。他將菲利浦波裡斯這個重要位置從保羅教派的手裡搶走,為了安全把抗命的領袖關在地牢,或是把他們從家園裡趕走。他們的生命得到赦免不是因為皇帝的仁慈,而是基於審慎的考量,須知在他的指使之下,一名貧苦無依的異端分子被活活燒死在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前麵。(巴西爾是個僧侶,是鮑格米勒派的創始人,這是諾斯替教派的一個分支,很快遭到毀滅的命運。)但他抱著傲慢的希望要撲滅一個民族的偏見,很快為保羅教派難以抵禦的宗教狂熱所推翻,他們現在不再掩飾自己的態度,拒絕聽命從事。等到阿曆克塞離去和逝世以後,他們立刻恢複民事和宗教的法律。13世紀初期,他們的教宗或總主教(很明顯的訛傳)居住在保加利亞、克羅地亞和達爾馬提亞的邊界,他的副手統治意大利和法蘭西,繼續統治順服的會眾。(我們英國曆史學家的這段文章是出於迪康熱對維爾哈杜因極為卓越的注釋。維爾哈杜因發現,菲利浦波裡斯的保羅教派成為保加利亞人的朋友。)從那個時代開始,保羅教派的傳統幾乎消失殆儘。到了上一世紀末期,教派或殖民區仍舊居留在海姆斯山的穀地,比起土耳其的統治,希臘的教士給他們的無知和貧窮帶來更多的折磨和苦難。現代的保羅教派喪失了他們的起源精神,這個宗教已經墮落到崇拜十字架和舉行血腥的祭禮的地步,這些邪惡的行為是由一些俘虜從韃靼的荒野傳入。首批在西方傳教的摩尼教神學導師,受到人民的驅逐和君主的取締。保羅教派在11世紀和12世紀獲得歡迎和成就,必須歸功於最虔誠的基督徒有強烈而隱藏著的不滿,因而反抗羅馬教會。那個時代的羅馬教會用高壓的手段來滿足貪婪的欲望,專製獨裁的作風令人極為憎惡,比起希臘人的崇拜聖徒和圖像,或許還沒有那樣墮落,進行的革新卻更為快速和可恥。羅馬教會對於聖餐變體論的教義給予嚴謹的解釋並且強製推行,拉丁教士過著腐化的生活,倨傲的高級神職人員輪流揮舞著牧杖、權杖和刀劍,東方的主教與他們相比,真的可以算是使徒的繼承人。保羅教派知道有三條路線可以進入歐洲的心臟地區。匈牙利皈依基督教以後,朝聖者前往耶路撒冷時,利用多瑙河這條水道非常安全,來回的行程都要經過菲利浦波裡斯。信徒可以隱瞞自己的姓名和異端的身份,跟隨著法蘭西人或日耳曼人的商隊前往他們的國家。威尼斯的貿易和主權涵蓋亞得裡亞海的海岸地區,友善的共和國無分國籍或宗教,對於外邦人張開胸懷一律接納。保羅教派的信徒投身在拜占庭的旗幟之下,經常被派遣到意大利和西西裡的希臘行省。無論是在平時還是戰時,他們與陌生的來客以及當地的土著自由交談,發表的見解暗地裡在羅馬、米蘭傳播,甚至還到達阿爾卑斯山之外的王國。很快就可以知道,數以千計各階層的正統基督徒無論男女,全都接受摩尼教的異端邪說。奧爾良燒毀12種教會法規的火焰,是宗教迫害最早的行動和發起的信號。就保加利亞人(保加利亞人這個民族有幾種稱呼,像Bulgari、Boulgres和Bougres等,這個特有的名詞是法蘭西人用來譴責放高利貸者,或是違反自然的性犯罪者。Paterini或Patelini是指一個處事圓滑而又善於奉承的偽君子,像《帕特林律師》就是一出原創和歡樂的鬨劇。摩尼教徒可以稱為卡撒裡,是純潔的意思,以訛傳訛叫成加紮裡。)這個名字而言,來源很無辜,運用起來讓人感到可憎,但是它卻把部族的分支連同信奉的教派都散布到歐洲各地。保羅教派對於偶像崇拜和羅馬表現出同樣的痛恨,靠著主教和長老共同統治的製度,才能相互聯係起來。他們有不同的派彆,在於神學上模糊而陰暗的微小差異,但是大家都同意兩個主要的原則:對於《舊約》抱著不屑一顧的態度;基督的肉體沒有釘在十字架上,也不存在於聖餐之中。這個宗教團體有簡單樸素的禮拜儀式和無可指責的嚴肅態度,連敵人都不得不承認,他們要達成的完美標準是如此崇高。不斷增加的會眾被區分為兩種門徒:在塵世的“實行者”和對來生的“期盼者”。法蘭西的南部行省是阿爾比異端(用法律、十字軍和宗教迫害來對付阿爾比異端,莫斯海姆有公正無私但籠統的記載。有關整個事件的細節,教會曆史學家都有詳儘的記載,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天主教還是新教,在這些人中弗勒裡的論點最為公正和寬厚。)的發源地,保羅教派已經打下深厚的基礎。曾經發生在幼發拉底河鄰近地區的殉教和報複,經過時勢的變遷和人事的興衰,到了13世紀重新出現在羅訥河兩岸。腓特烈二世恢複東部皇帝的法律和規定。朗格多克的采邑和城市出現起義者,引發在特夫裡斯的叛亂行動,教皇英諾森三世血腥鎮壓的名聲已經超過狄奧多拉。要是僅就殘酷而言,狄奧多拉的士兵可以與十字軍的英雄相提並論,她的僧侶卻遠不如宗教法庭的創立者。(林波克在出版《宗教裁判法庭通史》之前,先刊行《圖盧茲的宗教裁判法》(1307~1323A.D.),這些作品應該要有學識更淵博而評論更正確的編輯。我們不應該中傷宗教法庭,甚至對撒旦也要講公道話,但我一定要說清楚,罪人的名單填滿了19頁對開的紙張。隻有15個男子和4名婦女被判無罪,釋放後回到家人的懷抱。)宗教法庭的職責和功能,更適合於肯定而不是駁斥具有邪惡原則的信仰。保羅教派或是阿爾比異端的集會被火與劍所根絕,鮮血淋漓的殘餘信徒隻有逃亡、藏匿或是在表麵上接受正統教會的信仰。但是他們所激發的永不屈服的精神,仍然活躍在西方世界。在政府、在教會甚至在修道院裡,一群潛伏的繼承人將聖保羅的門徒保存在他們的心中。他們反對羅馬的暴虐統治,接受《聖經》是信仰的規範,諾斯替神學的各個觀點使他們的信條更為純真。威克裡夫在英格蘭,以及胡斯在波希米亞的奮鬥,雖然功敗垂成沒有發生預定的效果,但是茨溫格利、路德和卡爾文的名字備受敬仰,被信徒尊為民族的救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