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SOL 63前不久剛完成造水計畫。現在,把自己炸飛的危險已經沒有了。馬鈴薯們長勢喜人。好幾週下來,沒出新的幺蛾子預謀把我弄死。70年代老電視劇帶來很多歡樂,多到讓我不安。火星眼下四平八穩。正是作長遠打算的時候。即便能找到辦法,通知NASA我還活著,他們也不能保證可以成功營救我。我需要更主動些。得仔細謀劃,想辦法前往戰神四號站點。這絕不會很容易。戰神四號計畫降落在斯基帕雷利撞擊坑,3200公裡之外。不過,他們的接駁小艇已經在那兒了。我之所以能這麼確定,是因為我親眼看到過馬提尼茲指揮其降落。接駁小艇需要18個月填充燃料,因此,它是NASA最先發射的。提前48個月發射,給燃料反應足夠的時間,即便反應速度慢於預計,設計上也有餘量。更重要的一點是,提前發射,意味著它可以由軌道上的駕駛員進行手動操作,實現精準軟著陸。靠休斯敦遠程操作不可行,他們距離太遠,最短4光分,最長20光分。戰神四號的接駁小艇花了11個月抵達火星。它比我們走得早,但幾乎和我們同時抵達。不出所料,馬提尼茲操作的降落極為漂亮。這是我們擠進登陸小艇,準備降落火星地表前乾的最後幾件事之一。啊,美好的舊時光,我也曾有隊友在身旁。我夠走運,3200公裡不算太遠。有可能更遠,比如10,000公裡。另外,我目前位於火星上最平坦的區域,頭650公裡將是很不錯的平地(耶,阿西達裡亞平原!),但餘下的路程卻是崎嶇不平、撞擊坑遍布的地獄呀。很顯然,上路必須用到探測車。你猜怎麼著?它們壓根就不是用來在陸地上長途跋涉的。看來得做點研究工作,結合一係列實驗。我得當自己是個小NASA,搞清楚在遠離棲息艙的情況下,如何在火星地表探險。好消息是,我有很多時間來想辦法,足足有四年。有些事很明顯。我需要一輛探測車。它得行駛很長時間,所以我必須攜帶補給。還需要在途中充電。但是,探測車沒有太陽能電池。也許得從棲息艙的太陽能農場偷點兒過來。整個旅途中我還要呼吸、吃喝。還是很走運,相關技術細節都儲存在電腦裡。得對一輛探測車進行大改造,基本上就是造個移動版棲息艙。目前,我在打2號探測車的主意。我和它有點感情,SOL 37的大氫氣恐怖日,我可是在它那兒躲了兩天。實在是有太多狗屁事要想了。從現在開始,先專注動力問題。我們的任務有半徑十公裡的行動範圍。考慮到我們肯定不會每次都直來直去,NASA設計的探測車,充滿電可行駛35公裡。不過,這35公裡得是良好平坦的地麵。每輛探測車都有一個9000瓦時的蓄電池。第一步是把1號探測車的蓄電池拆下來,裝在2號上。嘿——瞧瞧!一下子就讓全充電裡程翻倍嘍。唯一的麻煩是:加熱。蓄電池的部分動力專門用來維持探測車裡的溫度。火星很冷。通常而言,每次EVA的時間不能超過5小時。但是,我每天將在裡頭待24個半小時。數據顯示,加熱係統的功率是400瓦。如果長期開著,每天會吃掉我9800瓦時的電力。總電力的一半都被它乾掉了,每天!但是,我還有一個免費的熱力來源,我自己。幾百萬年的進化,讓我有了“溫血”科技。我可以關掉加熱器,多穿幾層衣服。探測車的絕緣性能很好。這樣應該可以,我需要節約每一瓦電力。再來一點無聊的計算,每移動1公裡,探測車要消耗200瓦時的電力。那麼,如果將18,000瓦時全部用於行駛(減去微不足道的電腦和生命維持係統耗能),每天能走90公裡。這還差不多。充滿一次電,絕不會真能跑90公裡。因為路上有山坡,有複雜地形,有沙地,等等。但這個數字還是很有價值。它至少告訴我,最少需要35天才能抵達戰神四號站點。實際上很可能需要50天。好歹有個奔頭。以探測車的最高酷炫速度,25kph計算的話,在蓄電池用完以前,我大概能跑三個半小時。我可以在黎明時分駕駛,這樣就可以騰出太陽最強的時間段來充電。現在這個季節,每天大約有十三個小時的日光。那麼,我需要從棲息艙的太陽能農場偷多少電池呢?感謝美國的納稅好公民。我一共有一百多平米太陽能電池板,它們是有史以來最貴的太陽能電池板,轉換效率高達10.2%。這很重要,因為火星沒有地球那麼多陽光,每平米隻能獲得500到700瓦(地球上的這個數值有1400)。長話短說,我需要28平米的太陽能電池,也就是14塊電池板。我可以在車頂堆上兩垛,每垛七塊。它們會從邊緣伸出來一截,但隻要彆掉下來,問題也不大。每天駕駛結束之後,就得把它們鋪開……然後等上一整天。夥計,想想都無聊。好啦,先到這兒。明天的任務:將1號探測車的蓄電池轉移到2號車。日誌:SOL 64事情有時候比較簡單,有時候又不簡單。把蓄電池從1號探測車上卸下來挺容易。我將底盤上的兩個固定夾移掉,蓄電池立即掉了出來。電纜也很容易取出,隻要分清楚幾個複雜的插頭就行了。把它裝到2號探測車上,那可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根本沒地方裝!這家夥相當龐大,我得使很大力才能拉動。彆忘了咱可是在火星重力下。它實在太大了,底盤那兒完全沒地方再裝一個。車頂也是,那裡是計畫用來堆太陽能電池板的。內艙裡也沒有空間,更何況以它的尺寸,根本過不了氣閘。彆怕彆怕,我找到了辦法。NASA準備了六平米額外的緊急備用棲息艙帆布和極其高效的樹膠。正是這些樹膠在SOL 6救了我的命(太空服的洞就是這麼封上的)。如遇棲息艙洩漏,所有人都必須進入氣閘。按規定程序,我們寧願眼看著棲息艙爆棚,也不要冒生命危險去阻止。然後,等我們穿戴整齊,再想辦法評估損傷。一旦發現洩氣漏洞,就可以用太空帆布和合成樹膠來加以修補。最後棲息艙再次充氣鼓脹,萬事大吉。六平米的備用帆布尺幅是六米長一米寬,很好用。我切下幾根十釐米寬的布條,用它們做了個簡易的背帶。我又用帆布條和樹膠做了兩個周長十米的環結,每頭各鋪上一大塊帆布。這下我的探測車就有了走街串巷的人常用的那種掛包了。越來越像在拍《大篷車》了。樹膠的黏性幾乎是即時生效。如果再等一個小時,強度會更大。我等。然後我穿上太空服,前往探測車。我把蓄電池拖到探測車側麵,用背帶包住,打好一頭的結,再把另一頭從車頂扔過去。在另一邊我往背帶裡裝石頭。兩邊差不多重之後,就能把石頭往下拉,從而把蓄電池給拽起來。哇!我把2號探測車的蓄電池電纜拔掉,插上1號車的蓄電池。接著,我從氣閘進入車內,仔細檢查所有係統。一切正常。我開著車兜了一會兒,確保背帶的樹膠黏得夠牢。我故意駛過一些個頭很大的岩石,背帶完全勝任。太他媽牛逼了。我腦子裡閃過一個任務:怎麼才能將新加的蓄電池與主電源相連呢?結論就是:去他媽的。根本就不需要什麼持續電源。要是1號蓄電池乾了,我就出來,拔掉1號蓄電池,插上2號。這樣不是很好嗎?也就是每天多十分鐘的EVA而已。雖然充電的時候還得再折騰一次,但那又如何?今天餘下的時間都在清掃太陽能電池農場。很快,我就會洗劫它們。日誌:SOL 65太陽能電池比蓄電池好對付多了。它們很薄,很輕,而且平攤在地上。此外,我還有一大優勢:當初就是咱擺放這些電池的。好吧,不止我一個人,沃格和我一起。夥計,我們可沒少訓練這個。花了將近一週時間,什麼也不乾,光是訓練裝配太陽能電池陣列。後來一有空閒,他們就逮住機會讓我們繼續訓練這個。電池陣列是任務關鍵點。如果損壞了電池元件,或是不小心讓它們失靈,棲息艙就會失去電力,任務就會以失敗告終。你可能會感到奇怪,我們在裝配太陽能電池陣列時,其他船員在乾啥?他們在裝配棲息艙。彆忘了,我這個神聖王國裡的所有東西都是裝箱運來的。SOL 1和SOL 2,我們得把它們組裝起來。每個太陽能電池元件都放置在極輕的晶格中,擺放角度為14°。我承認這個14°有點莫名,好像是跟太陽能利用率最大化有關。總之,拆卸這些電池不算麻煩。而且,這點損失棲息艙承受得起。整個係統需要支撐的人從六個變為一個,僅僅減掉14%的電力產出,不會有太大影響。接下來是把它們堆到車頂。我考慮過卸掉岩石樣本容器。這玩意就是附在車頂上的一個大號帆布袋,用來裝太陽能電池板太小了。仔細想想,還是決定把它留在那裡,可以當個還不錯的墊子。電池板堆得很穩當(就該如此,它們就是這麼運來火星的),在車頂上碼放整齊。它們從左右邊緣各伸出一截,不過我又不會經過什麼狹窄隧道,不用管這個。不妨再濫用些棲息艙緊急物資。我又做了些布條,把電池板徹底綁緊。探測車前後各有個外把手,本來是幫我們往車頂裝岩石用的。現在對我來說,它們是兩個極好的布條固定點。我向後退了幾步,真心讚賞當前成果。嗨,我搞定了。中午還沒到就把活兒給乾完了。接下來回棲息艙吃午飯,餘下的火星日都在侍弄莊稼。自從種下馬鈴薯以來,已經過去了39個火星日(大概40個地球日),是時候進行收穫和補種了。長勢比預想的更好。火星上沒有害蟲或寄生蟲,也沒有枯萎病要對付。棲息艙在保持溫度和濕度方麵更是天衣無縫。它們的個頭比你常吃的要小,但這沒什麼關係,隻要能有足夠的塊莖來培育新一批作物就成。我把它們挖出來,儘量不破壞植物本身,然後切成小塊,確保每塊都有一個芽眼,然後再將它們埋入新土。如果接下來繼續按這勢頭生長,我就極有希望在這兒活相當長一段時間。乾了這麼多體力活兒,我得歇會兒。今天把約翰森的電腦翻了個遍,找到了幾乎永遠看不完的電子書。她似乎是阿加莎·克裡斯蒂的粉。披頭士、克裡斯蒂……我猜她準是個親英派之類的。我還記得小時候為大偵探波洛電視劇特彆版回歸高興過。那就從《斯泰爾斯莊園奇案》開始吧,這應該是第一部。日誌:SOL 66是時候(凶兆音樂漸漸響起)乾點實際任務了!NASA通常都用神祇之類給任務命名,我乾嗎不行?就這麼定了,探測車試驗任務將被稱為“天狼星”任務。懂了嗎,仔仔們?還是不懂的話,去你的。天狼星1號任務將在明天執行。任務:充滿電,車頂堆上太陽能電池板,出發,直到1號蓄電池耗儘,測算行駛距離。我不是傻瓜。我才不會一根筋地離棲息艙越來越遠。我會在半公裡範圍內來回開,確保步行能走回家。今晚我會給兩個蓄電池都充滿電,這樣,明天就能進行一些試驗駕駛。估計能撐三個半小時,這樣一來得帶上乾淨的二氧化碳過濾器。此外,因為關了加熱器,我至少要穿三層衣服。日誌:SOL 67天狼星1號任務完成!更準確地說,天狼星1號任務在開始一小時後被迫放棄。我猜你肯定打算稱之為“失敗”,但我更願意叫它“學習體驗”。開始的時候一切都還不錯。我開到一塊離棲息艙大約一公裡的平坦地,然後在五百米範圍內作往複駕駛。轉了幾圈後,我開始意識到這個試驗簡直是搞笑。因為這麼開的話,地麵會被壓得越來越緊實。好家夥,硬地駕駛,這效率可不是蓋的。而這恰恰是長途旅行裡不可能出現的情況。所以我隻能把路線弄亂,儘量曲裡八拐地開。但還是要保持和棲息艙的距離不超過一公裡。這才能叫像樣的實地測試。一小時後,開始冷得受不了了。我沒誇張,真的很冷。每次剛進探測車都會感到冷,但如果沒把加熱器關掉,溫度很快就會上來。我預料到會冷,但是,耶穌基督在上!一開始還沒什麼大礙。我自身的加熱係統,外加三層厚衣服還能保持熱度。再說,探測車的密封係統也是頂尖的,從我身上揮發的熱量基本上都留在了車內。但是,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密封係統,最終,熱量會慢慢洩漏到外部的廣闊天地中,而我,也將變得越來越冷。還不到一個小時,我已經凍得發顫發麻了。夠了,真的夠了。這樣下去,不可能作什麼長途旅行。我把加熱器打開,直接開回棲息艙。回到家,我生了很大的氣。我的天才完美計畫,就這樣被熱力學給攪渾了。你大爺的,熵!現在,我進退兩難。該死的加熱器每天都會吃掉我一半的電池蓄能。我想,把它調小一點也沒事。冷一點而已,又不會凍死。但是就算這麼省著用,我還是會損失1/4的電力。這得花心思好好想想。我首先得問問自己……波洛會怎麼做?看來我的“小灰質細胞”得出馬解決問題了。日誌:SOL 68好吧,你爺爺的。我是想出了一個解決方案,隻不過……還記得不久前我在棲息艙裡燒火箭燃料嗎?這個方案要危險得多。我要啟用RTG(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RTG基本上說來就是一大箱子鈈。不,不是原子彈裡的那種用法。這裡麵的鈈更危險!鈈238是一種極為不穩定的同位素。它的放射性是如此之高,以至於它自個兒就能把自個兒整得又紅又熱。你想想,一種僅靠放射性就能把雞蛋烤熟的物質該有多麼危險。RTG儲存鈈,將放射性熱能利用起來,轉化為電力。它不是反應堆,你無法控製它的輻射量。這裡麵完全是純粹的原子層麵的自然反應過程。早在1960年代,NASA就已經利用RTG為無人飛行器提供動力。相對太陽能來說,它們的優點很多。刮再大的塵暴它也不怕,不論白天黑夜都能照常工作,完全內置,你也不用費心思在飛行器上安置那麼多太陽能電池板。但是他們從未在載人任務中使用過大型RTG,直到戰神計畫。為什麼不用?原因也太他媽明顯了吧!他們不想在宇航員身邊安個發光發熱、隨時都能被它輻射致死的裝置!我稍微有點誇張了。鈈放在一堆芯塊中,每一個都被密封起來,以防外殼破損後輻射洩漏。所以,從戰神計畫開始,他們決定冒這個險。整個戰神計畫的關鍵在於接駁小艇。它的重要程度無論如何強調也不為過。它是極少數完全沒有替代方案,也不可能有應急方案的係統,是唯一一個一旦不能正常工作,就會導致整個任務完全失敗的係統。太陽能電池對於短期作業來說極其完美,對於長期作業而言,如果有人定期清理和維護,也能正常工作。但接駁小艇可是孤零零地矗立在那兒好幾年,安靜地製造燃料,造好了就安靜地待在那兒等待船員們到來。即便是乾坐著,也需要消耗電力,因為NASA需要對它進行遠程監控,並讓它定期自檢。如果因為太陽能電池板落灰無法清理,就讓整個任務完蛋,這是萬萬不能接受的。他們需要一個更加可靠的能量源。結果,接駁小艇就攜帶了一個RTG,其中包含2.6千克鈈238,大約能產生1500瓦熱能,可以轉換成100瓦電能。接駁小艇就靠這個運轉下去,直到船員們抵達。100瓦對於加熱器來說完全不夠,但我其實並不關心它的電能產出,我要的是熱量。一個1500瓦加熱器足以把車內溫度提高許多,我甚至很可能得打開部分密封來散熱。隻要探測車準備停當,露易斯指揮官就可以樂意至極地開始處理RTG。她從接駁小艇上拆下RTG,驅車四公裡,把它埋起來。無論聽上去有多安全,它畢竟還是一個輻射源,NASA絕不想讓它靠宇航員們太近。任務指示裡並沒有為掩埋RTG劃定一個特定區域。說明手冊上的原文是“至少四公裡以外”。所以,我得自己找到它。有兩件事可以幫我定位。第一,當露易斯指揮官開車送走RTG的時候,我正好在外和沃格一起組裝太陽能電池板,我看見她是往南開的。第二,她在掩埋點插了一個三米高的桿子,桿子上有一麵亮綠色的旗子。相對於火星的背景色而言,綠色再顯眼不過了。這個旗子存在的意義就是讓我們離它遠點兒,以防我們開探測車或是進行EVA走失時不幸撞上。那麼,我的計畫就是:向南走四公裡,然後四處找尋,直到發現綠旗子。現在,既然1號探測車已經癱瘓,我就得開出那輛變種探測車了。這趟旅程正好也是個不錯的檢驗。我能借此看看探測車電池對付真正旅途的本事,還有車頂的太陽能電池板拴得夠不夠牢。我將這趟出行命名為天狼星2號任務。日誌:SOL 69我在火星上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算不上初來乍到吧,但是我還從沒到過視野裡看不見棲息艙的地方。今天是頭一次。你可能認為這沒什麼太大差彆,不,差彆可大了。在我駛向RTG掩埋點的路上,心理衝擊很大。火星可是個貧瘠荒涼的地兒,而我則完全是孤身一人在這裡。我當然早就知道這一點。但是知道和真正體驗到根本是兩碼事。在我週遭,除了塵土、岩石以及無邊無垠的沙漠之外,就什麼也沒有了。這顆星球上聞名的紅色,全都來自遍布各處的鐵氧化物。所以,這裡嚴格說來還不是沙漠,而是一片過於古老的沙漠,整個生鏽了的沙漠。棲息艙是這個世界中唯一的文明產物,眼睜睜地看著它從視野裡消失,我心裡的滋味實在是難以形容。我甩掉這些想法,開始專注於眼前的問題。我在RTG應該出現的地方找到了它,棲息艙正南四公裡處。找到它一點也不難。露易斯指揮官將它埋在了一個小丘頂上。她很可能是希望任何靠近它的人都能一眼看到旗子,效果好極了!隻不過我的目的不是避開它,而是筆直奔過去,把它挖出來,跟她預料的有點不太一樣。它有一個很大的圓筒狀外表,周身布滿了加熱槽。即便是隔著太空服手套,我也能感受到它的熱度。這實在讓人心裡發毛,特彆是當你想到這些熱量完全來自於輻射。放在車頂顯然毫無意義,我的計畫是將它搬進車艙。於是我帶著它進入車內,關掉車載加熱器,往回開。回程還不到十分鐘,在我關掉加熱器的前提下,車內已經熱得不能忍受,高達37℃。RTG果然能讓我取暖。這趟旅程還證明了我的繩結夠牢靠,太陽能電池和額外的蓄電池全都各就其位,八公裡的坑窪地形顯然不是問題。我宣布天狼星2號任務圓滿完成!今天餘下的時間都在探測車裡搞破壞。壓力間隔是由碳複合材料製成的。內部為絕緣層,由硬塑料覆蓋。我用一種相當成熟的方法除去了塑料部分(錘子),然後又相當小心地移除了硬泡沫密封部分(還是錘子)。除去一些絕緣部分之後,我穿好衣服,將RTG帶出艙。車內溫度下降得很快,我又把它搬進來。溫度緩慢上升,但上升速度比我從掩埋點回來的路上慢多了。接下來我繼續小心地敲掉更多絕緣層(錘子),繼續檢查。如此重複了很多遍之後,我已經敲掉了很大一片絕緣層,散熱速度之快即使是RTG也追不上了。雖然這麼折騰難免還是要歸於失敗,因為隨著時間流逝,熱量肯定會慢慢散光,但是沒關係,實在不行我還能打開加熱器來進行短程加熱。我把敲下來的絕緣層碎片帶回棲息艙,採用先進構造科技(布膠帶),將部分碎片大致圍成一個方形。我的設想是:如果溫度真的下降得太厲害,就用膠帶將這玩意貼在車內的空白處,讓RTG贏得這場“熱能角力”。明天,將是天狼星3號任務(實際上就是天狼星1號任務的重複,不過不再會被凍僵)。日誌:SOL 70今天,我是在探測車上記錄的。目前,天狼星3號任務過半,一切還算順利。一大早我就出發了,圍著棲息艙繞圈跑,儘量開在沒跑過的路上。1號蓄電池剛好撐滿兩小時。進行一次快速EVA插拔電纜後,繼續駕駛。總之,最後結束時,我開了3小時27分鐘,總共行駛了81公裡。這個結果相當不錯!不過彆忘了,棲息艙周邊的地形極其平坦,整個阿西達裡亞平原都是如此。我現在完全無法預測,等真正上了前往戰神四號的崎嶇路,效率會有多高。試驗結束時,2號電池還剩有一些電力,但我不能把它們全耗在駕駛上。要知道,在電池充電期間,我還需要電力來供給生命維持係統。二氧化碳通過一係列化學過程被吸收,但是,隻要抽風機不工作,我很快就會窒息。氧氣泵的作用同樣重要。駕駛完畢後,我開始組裝太陽能電池板。這是個苦差,上次至少還有沃格幫忙。它們的問題不在於重量,而在於很難擺弄。裝了一半之後,我總算意識到,如果不用搬,而是拖的話,速度會快很多。現在我隻能乾等電池充滿電。實在是無聊得很,所以才會來更新日誌。我電腦裡有所有的波洛電子書,大概能幫上點忙。反正要等12個小時才能充滿電。怎麼搞的?你問我?12個小時錯了?我前麵說過要13個小時?這個嘛,我的朋友,讓我跟你說清楚。RTG是一個電機。它製造的電力相對於探測車的消耗來說完全不值一提,但也不等於零,畢竟有100瓦呢。它能讓我少充一個小時電,乾嗎不用?我很好奇如果NASA知道RTG被我這麼玩的話,會怎麼想。他們很可能會縮到桌子底下,抱著他們的計算尺瑟瑟發抖呢。日誌:SOL 71正如預期,充滿電花了12個小時。一充完我就立即趕回家了。現在該給天狼星4號作點計畫了。我估計這將是一個持續好幾天的越野駕駛任務。現在看來,能源和電池充電問題都解決了。食物不是問題,車內有足夠的空間儲備物資。水更不是問題,每天隻需要兩升水就能活得不錯。等我真的開始出發去戰神四號時,必須帶上氧合機。這家夥很大,我現在還沒打算好怎麼對付它。所以,天狼星4號繼續使用氧氣罐和二氧化碳過濾器。二氧化碳不是問題。我開始這個宏偉的冒險時,共有1500小時的二氧化碳過濾器可用,外加720小時作應急用。所有係統都採用標準過濾器(阿波羅13號給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到目前為止,我在多次EVA上一共使用了131小時的過濾器,還有2089小時剩餘,差不多是87天,完全夠了。氧氣會稍微麻煩點。探測車的設計限度是讓三個人使用兩天,外加一些餘量做保險。算下來它的氧氣罐能支撐我大約七天時間,不太夠。火星上幾乎沒有大氣壓。探測車內部有一個大氣壓,所以氧氣罐放在裡麵(這樣的話,需要處理的壓力差很小)。這為什麼重要?因為這就意味著我能帶上額外的氧氣罐,讓其對車內的罐子加注,而不需要EVA到車外進行。於是今天,我就從棲息艙裡卸了兩個25升的液氧罐,搬進探測車。根據NASA的說法,一個人每天需要588升氧氣才能存活。在特定的大氣壓下,壓縮成液態的氧氣密度大概是氣態氧的1000倍。長話短說,有了棲息艙的液氧罐,我就有了能維持49天的氧氣,這下夠了。天狼星4號的行程將持續20天。這個時間聽上去很長,但是我心裡有一個特彆的目標。而且,我去戰神四號的行程至少有四十天。考量這次試驗對將來很有幫助。當我不在家的時候,棲息艙會照顧好自己,不過馬鈴薯就麻煩了。我會先用大部分水將土壤浸透,然後關掉大氣調節器,這樣的話,水分就不會從空氣裡分離出去。這裡肯定會潮濕得一塌糊塗,水分也會凝結在所有表麵。不過隻有這樣,在我離開的這段時間,馬鈴薯們才能獲得充足水分。更大的問題是二氧化碳。馬鈴薯們需要呼吸。我知道你在想些什麼:“馬克!老夥計!你不是一直在產出二氧化碳嗎!這就是大自然的神秘循環呀!”問題在於,我呼出的二氧化碳放哪兒呢?不錯,我每次呼吸都會產出二氧化碳,但是我沒有任何辦法來存儲它們。我可以將氧合機和大氣調節器都關掉,讓整個棲息艙裡充滿我呼出的氣體。但是二氧化碳對我而言是致命的,我要做的是一次性釋放,然後趕緊跑路。還記得接駁小艇燃料站嗎?它是用來從火星大氣收集二氧化碳的。一罐10升的壓縮後的液態二氧化碳,釋放棲息艙應該是足夠了,不過得花上差不多一整天來收集。好了,這下都OK了。二氧化碳一放進棲息艙,就把大氣調節器和氧合器都關掉,在莊稼上倒一噸水,然後掉頭跑。天狼星4號,探測車係列試驗的一大進步,我明天就可以開始。【譯注】火星重力大約是地球重力的1/3。NBC自1957年播放的電視劇。波洛是阿加莎筆下最有名的大偵探,他首次登場於1920年出版的《斯泰爾斯莊園奇案》這部書裡。波洛的口頭禪,意味著他要動動腦子了。阿波羅13號是整個阿波羅計畫的第三次登月行動。1970年4月13日,在飛船前往月球的航程中,指令艙的氧氣罐發生爆炸,三名宇航員不得不採用登月艙返回地球。由於指令艙和登月艙的過濾器接口不一致,整個營救計畫一度陷入危機。該事件在1995年曾被改編為同名電影。
第7章(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