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乖序亂,陰以待逆,暴戾瓷瞧,其勢自斃,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敵方內部矛盾趨於激化和表麵化,秩序混亂。這時,我方一定要靜靜等待敵人發生暴亂,等敵方反目成仇,窮凶極惡,勢必自取滅亡,這就豫卦的原理,能夠順應時機而行動,就會得到好的結果。敵人內部的傾軋氣氛已經暴露出來了,還要逼迫他,就會使敵人拋開內亂而齊心還擊。如果遠遠地避開,他便會自行發生暴亂。三國時,袁紹的兒子袁尚,袁熙被曹操打敗了,帶領幾千名騎兵投奔了遼東太守公孫康。公孫康原先一直仗著自己所處的地方遠,而不肯服從曹操,待到曹操擊敗了烏丸的東胡族以後,有人建議曹操立即乘勝遠征公孫康,順便抓住袁氏兄弟。曹操說:“我正要讓公孫康殺掉袁尚,袁熙,並把他們的人頭送來呢,用不著煩師勞眾去遠征了。”9月,曹操率領大軍從柳城(今遼寧省錦縣西北)回來,公孫康立即殺了袁尚、袁熙後把腦袋送來了,諸將很驚訝,向曹操請教。曹操說:“公孫康素來害怕袁氏兄弟吞並他。如果我急於用兵,他們定在合力抗拒;如果放鬆一下,他們就會自相火並,這是必然的發展趨勢。”有人說:這是兵書中“火攻法”的原理,按:《孫子·火攻篇》前段談火攻的法則,後段談審慎用兵的理論,與隔岸觀火的意思也是互相吻合的。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他上台以後,為了實現其獨霸世界的野心,不顧凡爾賽條約的規定,肆無忌憚地擴軍備戰,在短短的幾年裡,法西斯德國的陸、海、空軍就成了當時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龐大的軍事力量,但麵對歐洲各國的武裝力量,他自己對能否稱霸世界尚無信心,於是他在精心策劃之後,放出了一個“探測性氣球”。1938年3月28日,希特勒將捷克斯洛伐克蘇台德區日耳曼人常頭目康拉德·漢萊因秘密召到柏林。密令他在捷克鬨事,以便借“蘇台德”要求自治的幌子出兵捷克,進而達到其稱霸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目的。麵對希特勒的挑釁,如果歐洲各國聯合起來。希特勒則不敢輕舉妄動。然而,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卻采取了臭名昭著的緩靖政策。1938年9月13日,深夜,英國首相民邸內,張伯倫如熱鍋上的螞蟻,在辦公室的地板上匆匆來回走動著,苦苦思索著對策,良久,他突然奔到辦公桌前,從筆筒裡拿起筆,在一張電報紙上寫道:柏林。希特勒。鑒於已局勢日益嚴重,我提議立即前來見你,以尋求和平解決的辦法。他寫完之後,看了一遍,按響了通往秘書房間的電鈴,對滿臉疲憊的匆匆而來的秘書吩咐道:“特急,馬上拍發。”希特勒接到張伯倫的電報,暗中竊喜,立即回電相邀。9月15日淩晨,微風習習,年老體衰的張伯倫挾著公文包和他的那把獨特的黑傘,登上了飛往德國的飛機,說來可笑,這位70歲高齡的英國首相,在此之前從未坐過飛機。因為一方麵,他對飛機能否保證不從空中突然掉下來毫無把握;另一方麵,那震耳欲聾的發動機聲音也令他受不了,因此,他要麼坐轎車,要麼乘火車,是從來不敢坐飛機的。而這一次為了儘快見到希特勒,挽救“和平”他戰戰兢兢地登上了飛機。經過4個多小時的飛行,張伯倫的專機降落在德國的慕尼黑,又從慕尼黑轉乘火車來到了德國西南部的一個小城伯希特斯加登。伯希特斯加登是個小站,車停穩後張伯倫走了下來,他原以為角熱烈的歡迎場麵,不料想車站上冷冷清清,既不見希特勒,也沒見前來歡迎他這們英國首相的人群,受此冷遇,他心中十分氣憤,但毫無辦法,無可奈何之中,張伯倫鑽進一輛為他準備的敞篷汽車。敞篷撒下一路塵埃,在連綿蜿蜒的山間公路上顛簸了不知多長時間,將這位氣哼哼的首相拉到了希特勒在上薩爾斯堡的山間彆墅—“鷹巢”。希特勒抓住了張伯倫隻想“息事寧人”的犧牲他人保全自己的弱點,在張伯倫來到“鷹巢”時,希特勒也隻是遠遠地站在彆墅台階上半腰上以示“歡迎”,不但沒有半點熱情,且傲氣十足。張伯倫在希特勒的房間裡剛剛坐定,49歲的留著兩撇小胡子的希特勒滔滔不絕地說起他的觀點來,他以武力相威脅,邊說邊手舞足蹈,一副戰爭狂人的樣子,根本沒有張伯倫的說話餘地。在希特勒咄咄逼人的威脅麵前,張伯倫既氣憤,又擔心,氣憤的是希特勒目中無人,沒有把這位大英帝國的首相擺在應有的位置上,擔心的是希特勒真要進攻歐洲,挑起世界大戰,於是張伯倫軟中有硬地說:“如果元首已決定用武力來解決這個問題甚至根本不想在我們之間討論一下的話,為什麼還要讓我來?”麵對張伯倫的問話,希特勒不高興地翻了翻白眼,接著摸了摸他那兩撇黑胡子,虛偽地哼哼兩聲,表示願意討論。看到然特勒逐漸安靜下來,張伯倫說出了他的意見,即他同意將捷克的蘇台德地區割讓給德國,但在他回英國征求英政府意見至兩人再次會談前,德國不采取軍事行動,希特勒看到事態正按他的設想進展,便假意應允了。於是,張伯倫第二天便火速飛返倫敦,並將法國總理達拉第邀去會商,然後,英法兩國共同對捷克政府施壓,迫使捷克政府痛心在做出了讓步。1938年9月22日,德國萊茵河畔的哥德斯堡,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張伯倫興高采烈地走下了飛機,因為這一次他和達拉第壓捷政府做出了妥協,他以為希特勒一定會非常滿意,豈不知事情恰在此時好相反,希特勒看見張伯倫時板著臉說:“很抱歉,由於過去幾天形勢的發展,我們原先討論的計劃已沒有什麼用處了。”說完,希特勒當場交給張伯倫一份備忘錄和一張德國要求占領台德的地圖。毫無思想準備的張伯倫聽了希特勒的話大驚失色,這位70歲的老人,本來發黃的麵孔,此刻漲得通紅,他要求希特勒給他時間,以使他同有關國家的政府共同磋商。張伯倫於9月24日回到倫敦,他先在英國的內閣會議上談了他的觀點,希望英國政府采取妥協態度,接受希特勒的新要求,遭到英內閣的反對;同時,他又將希特勒的最後通牒式的備忘錄和允許其占領的地圖交給捷克,也遭到了捷政府的斷然拒絕。曆史有許多巧合,就在張伯倫走投無路、無法下台的時候,1938年9月24日晚,希特勒給張伯倫發來了一封電報,表示願意同捷克政府談判,這正是張伯倫夢寐以求的,他馬上複電希特勒、他希望英、法、意幾個國家的首腦一起到德國去同希特勒共商關於蘇台德地區的移交問題。1938年9月29日,希特勒、墨索裡尼、張伯倫、達拉第在德國的慕尼黑召開了“四巨頭”會議,頭發花白的張伯倫耷拉著腦袋,法國總理法拉第緊鎖雙眉,無精打采,又矮又胖、身穿納粹黨製服的墨索裡尼在會議上十分活躍,他根據希特勒在前一天發給的的電報內容,提出了一個完全符合“元首”胃口的所謂建議,而張伯倫、達拉第攝於希特勒的淫威,隻好忍氣吞聲相迎合,這個建議,即是後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協定》這個《協定》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從1938年10月1日起,把捷克的蘇台德地區以及奧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區歸德國管轄,而且這些地區的軍事設施、工業企業、運輸工具都完好無損地移交給德國,正是這個《協定》不但大在加強了德國的軍事力量,也打開了希特勒進攻歐洲、企圖征服整個世界的通道。張伯倫、達拉第本以為采取緩靖政策,犧牲盟友可以換得和平,也保住了自己的位子,但哪裡想到,他們的縱竄和妥協,隻是姑息養奸,德國在達到上述目的後,隨之出兵占領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不久又侵占了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越燒越旺。張伯倫很快被內閣趕下了台,連氣帶病,於一年後死去而法國總理達拉第,隨後不久便國破家亡,其本人也被德軍俘虜,成了希特勒的“階下囚”。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的軍隊以“閃電戰”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終於爆發!英國首相丘吉爾是一個相當頑固的鐵杆反共分子,關於這一點丘吉爾自己也毫不穩諱。他在得悉法西斯軍隊開媽進攻蘇聯的時發表的廣播講話中直言不諱:“在過去的25年中,沒有一個人像我這樣始終一貫地反對共產主義……”在丘吉爾的骨子裡,他既憎恨納粹,又仇視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他把共產主義視作洪水猛獸,從戰爭一開始,他就希望蘇德之間能互相廝殺,使其兩敗俱傷,由他坐收漁翁之利,因此,丘吉爾強烈希望蘇德儘快開戰,但當時英國麵臨的最大危險是和現實敵人是德意法西斯,而不是蘇聯,所以,丘吉爾在得悉德意軍隊已經開始進攻蘇聯的確切消息後,如釋重負,並於當天發表了一篇頗得世界輿論好評的支持俄國的聲明。7月12日,蘇英兩國政府簽訂了對德戰爭采取共同行動的協定。然而,丘吉爾遲遲不采取具體行動。1941年和1942年,是蘇聯紅軍和希特勒殊死相拚的兩年,儘管在1942年蘇聯基本遏製往了希特99csw.勒的“閃電”進攻,但在蘇德戰場上,蘇聯紅軍承受著400多萬裝備精良的法西斯軍隊的進攻,為此,蘇聯紅軍斯大林元帥多次向英、美兩國提出了在法國北部開辟第二戰場,借以牽製法西斯軍隊,減輕蘇聯戰場壓力的方案,這個方案,美國總統羅斯憲政是同意的,並派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將軍前往倫敦同英方會商,可丘吉爾支吾搪塞,持消極態度,借口條件不成熟而故意拖延。其實,丘吉爾的意圖十分明顯,就是儘可能地借希特勒之手來打擊社會主義蘇聯的力量,正像然臘記者L·傑烈比在他的《丘吉爾秘密》一書中寫的那樣:“丘吉爾希望蘇聯在戰爭中流血犧牲,希望在勝利時蘇聯已完全筋疲力儘,無法在歐洲和世界起首要作用……丘吉爾企圖通過戰爭削弱蘇聯,他希望俄國人孤立地同德國人鬥,這樣,不論戰爭的結局如何,雙方都將財儘力竭。”正因為敦促丘吉爾及早開辟第二戰場,一方麵減輕蘇聯的壓力,一方麵儘快縮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1942年5月,斯大林派外交部長莫洛托夫訪問倫敦,督促丘吉爾儘快行動,但依然沒果。正直,善良的英國人民卻與丘吉爾的相法相反,他們希望自已的國家誠摯地履行對蘇聯的盟國義務,英國的進步黨派和愛國人士,積極要求英政府履行開辟第二戰場的諾言,許多城市為此舉行了無數次的遊行和集會。懾於國內外的又重壓力,1942年7月,丘吉爾和羅斯福單獨進行了會談,在丘吉爾的鼓動下,英、美決定1942年不在歐洲登陸,而在進入北非,讓蘇聯繼續同希特勒廝殺,同時,丘吉爾還通知本國的有關部門,停止第二戰場的準備工作。丘吉爾坐山觀虎鬥,又過了一年,1943年開始,蘇聯的衛國戰爭已經渡過最困難的階段,特彆是到了夏、秋兩季,蘇軍的攻勢節節勝利,正在這樣的形勢下,1943年11月28日,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三位世人關注的“巨頭”在德黑蘭的蘇聯大使館召開了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這就是後來曆史學家們大書特書的“德黑蘭會議”。蘇聯駐德黑蘭大使館,石頭砌成的圍牆內,幾幢淺褐色的磚房稀稀疏疏地座落在庭院的綠蔭深處,顯得十分寂靜、幽雅。下午4時,會議一開始,丘吉爾就向斯大林解釋為什麼遲遲沒有開辟第二戰場,他說:“莫洛托先生到倫敦時,我曾告訴他,我們正製訂在法國牽製敵人的計劃……英美聯社兩國準備1943年進行一次規模很大的軍事行動……我充分了解,這個計劃在1942年對於俄國是毫無幫助的……”從丘吉爾一說話,斯大林就陰沉著臉一聲不吭,任憑丘吉爾在那兒喋喋不體地為自己開脫,解釋,後來,斯大林實在忍不住了,他直截了當地質瓿道:“據我了解,你們是不能用大量的兵力來開辟第二戰場,甚至也不願用6個師登陸了?”丘吉爾支支吾吾地回答說:“的確如此,”可接著又解釋說“我們不能用6個師登陸,但這樣的登陸其實無益,因為它會大大妨礙明年計劃實行的巨大戰役,戰爭就戰爭,不是開玩笑,如果惹起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的災難,那就不太愚蠢了。”“非常對不起,我的戰爭觀與閣下不同。”斯大林瞪大了眼睛,厲聲說道:“不準備冒險,就不能獲得勝利,為什麼你們這樣害怕德軍呢?我真不明白。”斯大林與丘吉爾爭執起來。兩個人爭得麵紅耳赤時,會議廳內出現了令人尷尬,窒息的沉默,氣氛相當緊張,後來,斯大林拿過他的彎形煙鬥,慢慢地塞上煙點燃後抽了一大口。再次強調說:“假如你們今年不能在法國登陸,我也無權強求,但我必須說,蘇聯政府不同意英國首相的論點。”麵對斯大林咄咄逼人的攻勢,丘吉爾滿臉慍色,垂頭喪氣地抽著他的大雪茄,並吐了團團白煙,這次會議儘管取得了其他一些成果,但關於第二戰場問題爭執到最後,丘吉爾權衡再三,才勉強同意於第二年五六月份實施在法國登陸,開辟第二戰場。1944年6月6日,盟軍龐大的部隊終於渡過英吉利海峽,在法國的諾曼底登陸,開始對德國的進攻,從斯大林提出開辟第二戰場到諾曼底登陸,經過了漫長的兩年,而這兩年正是蘇聯最危險、最困難的時候,在反對希特勒法西斯的偉大的衛國戰爭中、2000多萬蘇聯人死在了德意法西斯軍隊的鐵蹄之下。如果丘吉爾不采取隔岸觀火,坐山觀虎鬥的策略,及早開辟歐洲第二戰場,不但可以大大縮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而且可以挽救千千萬萬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