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看到兩部電影,為裡麵的尋人手段感到迷惑。一部是鞏俐主演的《漢尼拔的崛起》,青年漢尼拔在戰後重建的混亂局麵中為親人複仇,他所獲得的舊日仇人的訊息,不過是“某某現在在楓丹白露”、“某某在加拿大中部”這樣的隻言片言,而他憑借如此不夠精確的線索,居然也準準地找上門去,美美地完成了複仇大業。另一部是凱文·科斯特納主演的新片《布魯克斯先生》,主人公一麵是被選為“年度風雲人物”的成功人士,另一麵卻是殺人成癮的“癮君子”。他搜集被害人的一切訊息的工作,基本全在網上完成。和漢尼拔時代相比,考慮到美國的網絡普及程度和在美國人生活中的重要程度,布魯克斯先生的尋人手法,還稍具現實意義。而現實中的尋人,完全沒有這麼順利。百度的尋人吧裡,眾多的“中國尋人網”裡,有數十萬個尋人的帖子,涵蓋了尋人的各個方麵:尋找失蹤的家人、朋友,尋找離家出走的孩子,尋找失散多年的戰友同學,尋找當年的初戀情人,尋找在危難中幫助了自己的恩人,絕大多數無人回應。從而印證了“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是六個人”的理論,在確知對方方位的情況下是成立的,而在那些需要尋找的人麵前,是完全無效的。現實中經曆過兩次尋人,一次是幫助親人尋找欠債不還舉家外逃的白眼狼,至今未果;另一次,是中學同學的失蹤,他在某天早晨突然在學校宿舍消失,刷牙杯上還架著擠好了牙膏的牙刷。在他的家人傾家蕩產尋找了半個月後,終於知道了他的下落,原來他隻是臨時起意,去朋友家住了幾天。後一次尋人,證明了一個重要的理論,那就是,任何一個事件,任何一個決定,都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精密和有跡可循,恐怕都是多方力量作用下的偶然產物,甚至和當天的空氣、天氣、環境、一個突發的念頭等等皆有關係。就像那些UFO事件,絕大多數在事後都被證明,是光線、環境、角度、目擊者心理狀態共同作用下的結果。所以,美劇《尋人密探組》(《Without A Trace》,又名《離去無痕》)中,FBI紐約失蹤人口小組的用以尋找失蹤人士的唯一工具,就是高級心理分析技術,或者說,是一項環境和心理狀態的再現技術。而在現實中,我們每個人,都似海底針,在某個時刻、某個刹那,在某些力量的合作下,輕易地就失去了自己的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