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蟻穴(上)(1 / 1)

檀郎 海青拿天鵝 1806 字 1個月前

虞衡果然是個清醒的人,陸氏的親事, 他沒有再反對, 不久之後, 兩家定親的事在海鹽城裡傳了開來。據說因得此事, 不少暗地裡將他想做夢中良人的少女們心碎了一地。與此同時,柏隆也按我的計議行起事來。他是壽春人,與陸氏本有些關係。兩家議親的時候,他借著陸氏故舊和海鹽縣長的身份, 公私合道, 兩邊走動, 親切熱情,不僅被虞善待為上賓, 在陸融麵前也攀上了熟人。不久之後, 他告訴我,私鹽那事成了。“夫人神算, 虞善一口便應承下來。”柏隆頗為興奮。我料得是如此,問:“虞善與縣長如何約定?”柏隆道:“此事亦如夫人所言, 在下隻須在緝私之事上許以便利,海鹽每年上交的官鹽, 空缺之數, 虞善會補上。”說罷, 他感歎,“如夫人所言,那虞善竟果真是個鹽梟。”柏隆感歎, “虞善胃口甚大,早已買下了許多灘塗,稍加改造便是鹽田,隻怕將來海鹽的私鹽生意都要被他攬了去。若朝廷知曉,隻怕十個腦袋也不夠砍。”我頷首。虞善那老狐狸,他收購灘塗之事是早就做好了的,可見一直有所預謀。與陸氏結親,自然也是打著為此事鋪墊的算盤,如今柏隆找上門去,卻是正好,自然答應得爽快。“如此,縣長可放心了。”我說。柏隆卻仍神色不定:“隻是此事終究風險甚大。”他壓低聲音,“在下還是擔心,若有人往上密報……”“密報?”我說,“報與何人?”柏隆愣了愣:“這……”我說:“揚州陸氏、吳氏、徐氏等門第,早已抱成一團,同氣連枝,盤踞一方。虞氏雖後進,如今卻也是掌中一指,休戚與共。揚州的官府,從各郡到州,早已為世家把持,遑論朝中大司農也是陸氏之人。縣長放心好了,虞善豈是淺薄之輩,這等事,他敢做,必是早已深思熟慮。縣長若不放心,可派人暗中查訪這買賣的錢財去向,叢中獲利之人,必不止虞氏一家。就算有人要告,那狀子傳不到州府便會被壓下來。”柏隆神色驚詫,道:“如此說來,無論在下願不願,此事虞善也定然勢在必行?”我微笑:“縣長明智。”“他早算得在下會這般行事?”“也不儘然。”我說,“若縣長不去找他,自然隻有效仿侯钜,他可名正言順地再將縣長弄倒,換一個便是。”柏隆:“……”“此事,不知大將軍知曉了當如何。”柏隆無奈道。我淡笑:“此事,縣長不必操心。”柏隆看著我,目光複雜,少頃,道:“夫人怎會知曉這許多?果真是上天所示……”我神色一整,搖頭,一臉深沉:“縣長,此事你知我知,切不可多言。”柏隆露出了然之色,忙笑道:“在下唐突,莫怪莫怪。”半個月之後,我收到了公子從雒陽傳來的信。那信封和落款,什麼也沒有寫,開頭也無稱呼,寫著“見信如晤”。但那字跡俊逸如故,我就算閉著眼睛也能認出是公子的。淡淡的墨香縈繞在鼻間,我幾乎能想象,那或許是在夜裡,他獨自坐在案前,身形筆直而優雅,目光專注,隨著筆尖落在紙上,公子寫了足足有好幾張紙,拿在手中,令人心情愉悅。而讓我訝異的是,這信並非一日寫成,而是每日寫一段,將要事記敘。我一段一段看著,仿佛從前一樣,在公子下朝回到桓府的時候,一邊替他更衣一邊聽他絮絮叨叨地八卦那些朝中之事,不禁露出笑意。如柏隆所言,公子如今在朝中仍然是侍中,每日皆是忙碌。新帝與公子自幼熟識,又有家族關聯,對公子甚為倚重,每遇要事,必召公子問對。近來,朝中最大的事,無外乎國喪和新皇登基。但在公子的信中,這些並未提及太多。他每日操心的,乃是更為緊要的實務。最要緊的一件,仍然是錢糧之事。先帝雖然病了多年,卻有個好處,那便是太常府和少府許久之前就在為他準備身後事,在他去世的時候,陵墓和陪葬之物都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不過因得這一番操辦,原本空虛的國庫更加見了底,加上當今時節青黃不接,好些州郡連去年府吏的俸祿都欠著。此事,其實不必公子說,我在海鹽也能知曉。因為柏隆兩日告訴我,他接到朝廷的命令,催他提前將鹽交上去。這讓剛剛鬆一口氣的柏隆又緊張起來。他雖然與虞氏暗通不法勾當,但虞善那邊還須得改造灘塗,要大量出產,最快也要下半年。而朝廷卻已經這般等不得,可見已是十萬火急。出於默契,我和柏隆都沒有將私鹽的事告訴公子。不過公子一向不認為整治鹽政就能解難。用他的話說,國庫恰似一棵將死的大樹,雖看著枝繁葉茂,卻到處是蟲咬獸啃,就算補上一個大的,也遠遠不可奏效。若不能從根上施以猛藥,標本兼治,這樹倒下的時日會比補漏來得更快。“哦?”我那時聽他說這話,問道,“這般道理,朝廷可知曉?”公子道:“自是知曉。”“那麼何不即刻去施那猛藥?”“因為不可施。”公子看著我,苦笑,“我等就是那啃樹的蟲獸。”……我想著這些,再看公子的信,不禁皺起眉頭。朝廷財政空虛,早已有之,許多年來,不過是拆東牆補西牆,到如今新帝繼位,終是將要山窮水庫。從前,公子和我也議論過此事,其因由並不難想。國庫來源於天下財稅,但朝廷能收得上稅的地方,其實並不多。自高祖以來,各地的諸侯王皆是實封,不少王國還封在了膏腴之地,錢糧充足,兵強馬壯,就算每年要向朝廷納貢,也不過九牛一毛。而這些王國所納的貢,比起朝廷原本可在當地獲取的稅賦而言,則遠遠不可及。此乃其一。其二,當朝以豪族支持而得以坐穩天下,開國之後,各地豪族愈發壯大,兼並土地,聚斂奴客。許多豪族已經得了官爵品級,亦不在納稅之列,久而久之,竟宛如一個個不曾受封的國中之國。真正為朝廷課田納稅、供以徭役的,乃是那些無權無勢的平頭百姓。而本朝著實不大走運,自先帝以來,水旱災害時有發生,不少百姓流離失所,走投無路之下,不是淪為奴婢便是聚眾作亂,而災害過後,往往各地豪族又會趁機再兼並一把。長此以往,朝廷的國庫便如退潮一般,一年比一年空虛,以致入不敷出。公子在信中告訴我,他曾向新帝提議恢複前朝之製,王公以下,無論士庶,皆納田賦戶調。第一條對策,公子剛剛提出,就遭到了同朝大臣激烈駁斥,新帝亦不曾采納。不久之後,新帝下了三道命令。一是令各州郡縣收斂流民,敦促其返還家鄉重新安置。二是令各地嚴控土地奴婢交易,不許豪富之家借災侵占土地人口。三是令各諸侯王按稅賦之算增加歲貢,以緩解國庫之急。對於此事,公子雖未言明,但從他信中的語氣上看,他並不看好。至於我……我以為,皇帝還是當回城陽王每日畫畫比較好,給他出謀劃策的那群人,不是太蠢就是私心太重,出的餿主意不會有什麼效用。首先,將流民遣返原籍,其實朝廷一直以來都在敦促,但收效甚微。其因由也不難知曉,要將流民遣返原籍,首先就要收聚安置,需要大批的人力和錢糧。而朝廷就算勉強撥出錢來,也遠遠不夠,最後還是要各州郡自己想辦法。各州郡的長官自己還在為錢糧發愁,豈願騰出手來做這樣的事?故而就算朝廷嚴令,也最多敷衍敷衍,並不會真的去做些什麼事。其次,各地豪族斂財之風盛行,乃是久已有之,並非一道旨意可止。且買賣土地人口,到官府寫契立券都須得繳納賦稅,無人會舍得放過這樣一大筆錢財。更不必說郡縣的官府之中的府吏官長,亦不乏豪強出身或與豪強勾結之人,那諭令草草幾句話,可鑽的空子多得是,最多也就能管住那些膽小怕事的小戶。而其三,則是這三道諭令中隱患最大的一條。公子是個明白人,他之所以從稅賦改製入手,而非向各王國要錢,乃是因為他知道,此時對朝廷威脅最大的,就是那些諸侯王。三年前的數次宮變,諸侯王就已經蠢蠢欲動,先帝這三年來最為操心的,就是對諸侯王的製衡。但先帝雖視這些諸侯王為大患,卻知道對付他們隻可一步一步徐徐圖之,切不可逼急,對會稽國的處理便是如此。那會稽王世子是出名的作風不端,欺男霸女之事乾過不少,會稽王死後,先帝對王世子不立不廢,就是存了尋個由頭將他坐罪除國的心思。可惜先帝沒熬到這一日,倒成了王世子去給他治喪,實在教人扼腕。話說回來,相對於先帝的小心翼翼,如今皇帝的舉動,則顯得輕浮急躁。那些諸侯王個個都是與朝廷勾心鬥角多年的狐狸,隻怕不會如皇帝的意。當然,這些都是旁話。我更喜歡公子寫的最後兩頁。那上麵,他寫的都是些教我麵紅耳赤的話。他說他甚是想念我,每天夜裡做夢都會夢見我。他說他回到雒陽之後,每日都寫一幅字,存在櫃中,待得下次見麵一並交給我;他還說他特地請來工匠,在他的新宅中辟了一處園子,栽上了各式各樣的花卉,等將來把我接過去之後,便可每日有花可插。我看著信,啼笑皆非。當年,我在沈衝露了一手插花的本事之後,公子曾奇怪地問我,為何我連做飯都不學,卻會去學插花?這的確是個問題,我隨口胡謅說,插花乃是我祖父傳下的修身養性之術,我從小喜歡插花雲雲。不料,跟其他許多我說過就忘的事一樣,公子仍然記得清楚。傻瓜……我心想,卻覺得暖融融的,笑意不覺地泛上了唇邊。我將公子的信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入睡時仍捧著它,才放在枕邊,卻又忍不住翻起來再看一遍。——不必等許久,我定然就會來找你……閉上眼,那低低的嗓音似乎仍在耳畔。我吹了燈,將薄褥卷作一團抱在懷裡,仿佛抱著公子寬闊的背,把臉貼在上麵,心滿意足。作者有話要說:大家正月十八快樂嗷~短小更新可能還要維持幾天,如果大家想看鵝那些亂七八糟的太監坑,倒是可以在作話貼些出來……(想看亂七八糟的睡公子番外就算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