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征給張副局長當了三年秘書,在識人看人方麵有著相當豐富的經驗。

除了本單位的同事,來辦公室麵見張局的,通常隻有三種人。

第一種是商業局下屬八大公司,諸如糖酒公司、百貨公司、煤建公司等單位的負責人。

第二種是同級合作單位,諸如市供銷總社、市物資局等單位的領導。

第三種就是想走門路辦事的關係戶。

麵前這位葉滿枝同誌,顯見是第三種情況了。

作為領導秘書,陳征要提前了解情況,讓領導心中有數,所以,他先旁敲側擊地打聽起對方與劉副市長的關係。

葉滿枝不敢跟市長攀關係,特彆老實地說:“我們廠生產了一種新型蜂窩煤爐子,能在很大程度上節省煤炭開支。劉副市長讓我將煤爐子送到商業局來,探討出推廣方案以後,配合市裡開展增產節約運動。”

劉副市長的原話是,“先把煤爐子送給商業局和煤建公司看一看,之後要如何安排,咱們再另行探討。”

葉滿枝覺得這樣效率太低,便擅自做了小小的藝術加工。

聽了她的介紹,陳征心裡有點拿不準了。

他接待的關係戶不算少,其他人多少會暗示一下自己與領導的關係。

這位葉同誌卻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態度。

他完全沒想過對方有可能扯虎皮拉大旗。

那可是副市長!

他當了這麼久的領導秘書,從沒見過哪個小乾部敢把市長的虎皮,扯到局長麵前來。

畢竟這是一個電話就能核實的事情。

思及此,陳征讓葉滿枝在外間稍等,往市人委打了一通電話後,進門將情況與領導彙報了。

張副局長一邊往文件上簽字,一邊問:“她帶了哪個領導的條子來?”

“沒有條子,據說是劉副市長讓她來的,我剛才給郭秘書打過電話。郭秘書說,今天劉市長在市裡開會,會上確實提過煤爐子,不過劉市長也不清楚那煤爐子的情況,讓咱們商業局的同誌照章辦事即可。”

陳征不由在心裡歎氣。

秘書工作難就難在要時刻揣摩領導的心思。

有時候刻意撇清關係的,未必真的沒關係。

外麵那個葉同誌,瞧著挺年輕,若是真的毫無背景的基層小乾部,給她十個膽子也不敢直接找到局長辦公室來。

張副局長收起鋼筆,頷首說:“既然人已經來了,就讓她進來吧,咱們先看看是什麼煤爐子。”

葉滿枝在秘書室等得越來越焦慮。

她直接跑來商業局,就是想一鼓作氣把事辦了。若是等到明天,經過仔細思考和權衡之後,她未必還會有今天這股勇氣。

不過,局長辦公室裡一直沒動靜,讓她心裡有點打鼓。

這種情況,應該用不上穆主任來撈她吧?

她又沒撒謊,確實是市長讓她來商業局的,哪怕真的被人當場戳穿了

,副局長也不能把她怎麼樣。

她這樣頂多算是小題大做,最嚴重的後果就是被領導批評一頓。

總不至於把她的小乾部身份擼了吧?

設想了各種可能後,她覺得沒什麼大事,於是被人喊進辦公室時,她又把一顆心擱回了肚子裡。

“葉同誌,請坐吧。”張副局長態度還算客氣,“先說說你們那個煤爐子的情況吧。”

看清她那張過分年輕的麵孔後,張副局長先在心裡快速搜尋了一遍,市裡有哪位領導姓葉。

搜尋未果,他便不再多想了。

商業局算是熱門單位,走門路攀關係的人不在少數。

既然郭秘書和麵前這位葉同誌都是公事公辦的態度,那他也照章辦事即可。

葉滿枝坐到他對麵的椅子上,儘量壓下心裡的緊張,露出一個還算得體的微笑。

“張局長,我之前參加過您主持的型煤推介會,不知您還有沒有印象?”

張副局長對推介會有印象,對她早就沒印象了。

但他還是點了點頭。

“從推介會回去之後,我們基層乾部就開始響應商業局的號召,大力推廣使用蜂窩煤。但是第一批購買的蜂窩煤用完以後,很多家庭又重新用回了散煤。這個情況已經不是一個兩個了……”

張副局長還沒聽過這種說法,打斷道:“你這個結論是從哪裡得來的?有具體數據嗎?”

“就是身邊居民的反饋呀!大家普遍反映蜂窩煤不好燒,並不如宣傳的那樣省煤省錢。後來有同誌發現,燒蜂窩煤不省煤,其實與使用的煤爐子有很大關係。”

葉滿枝向他介紹了普通煤爐子的弊端,然後著重推出了煤爐廠生產的這種新型煤爐子。

“領導,這是昨天的晚報,第三版的這篇報道就介紹了我們光明煤爐廠的蜂窩煤爐子。”

張副局長接過報紙,快速掃了一眼標題,《煤爐要節能,更要安全——向市民們介紹一種上點火式蜂窩煤爐》。

在他瀏覽報道的時候,葉滿枝繼續介紹:“您上次在型煤推介會上說,一個7-8口之家,每月消耗蜂窩煤110塊左右,這是夏天不用取暖時的消耗量。最近我們廠對冬季用煤情況也做了統計。”

“使用普通煤爐的八口之家,每月大概要消耗140-150塊蜂窩煤,而使用專用蜂窩煤爐以後,每月隻消耗110-120塊左右,折算下來相差一塊錢。蜂窩煤加蜂窩煤爐的組合,除了可以節省家庭開支,每戶每年還能節省700斤煤炭,節約劈柴300斤,少出垃圾310斤,能夠極大地緩解市內的運輸壓力。”

“如果全市五十萬戶居民全部改用蜂窩煤爐,全年就能為國家節約煤炭二十多萬噸,用這些煤可以發電三億兩千萬度,可以軋鋼二百四十萬噸,還能節約劈柴一億多斤。”

張副局長放下報紙問:“你這些數據是從哪裡得來的?”

“通過《人民日報》和《濱江日報》報道過的一些數據推算

的。”

葉滿枝沒有這個本事,這些數字是三哥幫她計算的。

張副局長走到兩個煤爐子跟前,直接上手將最上麵的一塊蜂窩煤點燃,放進了煤爐裡。

他自家也在用蜂窩煤,是否省煤他沒留意過,不過從點火速度來看,這種帶鼓風機的煤爐子,確實要比普通煤爐子更快。

“你們這個爐子投產多長時間了?市場反饋怎麼樣?”

“投產一個月,”葉滿枝毫不謙虛地說,“市場反饋特彆好!”

張副局長嗬嗬笑,“反響要是真如你說得那般好,你也就不用找到商業局來了。”

“領導,我來向您推薦蜂窩煤爐子,並不是因為市場反響不好,而是蜂窩煤爐子是計劃外商品,沒有市裡的推廣,很難往其他區縣鋪貨。據我所知,咱們市裡的蜂窩煤推廣工作進展緩慢,很多老百姓還不習慣使用蜂窩煤,有的甚至用過蜂窩煤以後又重新用回了散煤。”

“市裡的一個煤站因此將蜂窩煤的批發價從每千塊35元,降到了33.5元。與其為煤炭降價,不如給批發購買的居民贈送一個專用蜂窩煤爐子。用慣了蜂窩煤爐子,再想改用散煤反而不習慣了。”

張副主任沒對她這番話發表看法,坐回書桌後,重新拿起那份晚報看了起來。

煤建公司是他分管的單位,蜂窩煤推廣效果不佳他是清楚的。

下麵的單位反饋說是因為蜂窩煤價格比散煤貴,老百姓一時不容易接受,推廣有困難。

倒是從來沒人提過煤爐子的問題。

葉滿枝安靜地坐在對麵,隔了不知多久,才聽他問:“你們煤爐廠的規模不大吧?日產量能有多少?”

煤爐廠隻有七個工人,最近技術熟練了以後,每天最多能生產一百個爐子。

但是這個數字放到商業局肯定是不夠看的,所以,她在心裡快速盤算一番後,一咬牙說:“我們廠規模不大,但工人實行計件工資製,根據市場行情隨時調整日產量,少則六七十,多則三四百。如果需要的話,我們廠可以把煤爐子的製作方式貢獻出來,讓有需要的市民,在家自行製作蜂窩煤爐子。”

張副局長驚訝地看向她:“你們廠真這麼有魄力?”

“我們廠是依附蜂窩煤發展起來的,蜂窩煤推廣得好,廠裡的產品才有銷路。”葉滿枝義正詞嚴道,“冬季正是用煤旺季,隻要能幫市裡快速推廣蜂窩煤,我們煤爐廠可以做出適當的犧牲。”

反正煤爐子製作簡單,即使她不說製作方式,人家也能做出來。

與其那樣,還不如大方地賣個人情呢。

“你反映的這個情況,局裡要開會討論一下,”張副局長說,“小葉同誌,你先回去等通知吧。”

*

葉滿枝把兩個煤爐子留下,獨自離開了商業局。

剛回到街道辦,就被接到市委電話的穆蘭,喊去詢問了此行的細節。

葉滿枝一五一十地講了,遺憾道:“我看張副局長不冷不熱

的,這事恐怕不好辦。”

穆蘭卻搖頭說:“你儘快給煤爐廠擴充人手,多招一些工人吧。”

“主任,現在招人是不是太早了啊?廠裡還有不少積壓產品呢。”

“這事你聽我的,趕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