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生產力(1 / 1)

“因為踩踏了農民的秧苗而被引向了死地之中,這垃圾作者倒是寫的一手好諷刺!”許多讀者看到這裡,都不由的感歎垃圾作者劇情的設計還是非常有深度的。

堂堂的霸王,最後的失敗因為對手劉邦,或者是龐大的軍隊,而是一個被他踩壞了秧苗的農民,破壞了農業生產,還是項羽失敗的根本原因。

而這也是劉旭在熟讀了許多遍楚漢時期的曆史之後得出的結論,後世許多學者喜歡將項羽的失敗歸咎在不善於用人身上。

就像太史公自己借著高祖本紀所闡述的項羽失敗的原因。

原文是這樣的

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通過這段對話可以看到,太史公將項羽的失敗歸咎於劉邦善於與手下共享利益,而且非常善於用人,將蕭何張良韓信三人運用的極為妥當,充分的發揮了他們的才能。

相反項羽隻有一個範增,卻不能夠完全信任和使用,所以項羽才最終走向了失敗。

這段描述其實就可以看出太史公在進行著屬於自己的藝術加工了,畢竟劉邦都當上皇帝了,兩位大臣居然還敢說劉邦喜歡侮辱人,而項羽卻非常仁愛人這樣的人,這不是直接懟著劉邦的臉打嗎,這兩位怎麼可能會犯這麼愚蠢的錯誤?

至於用人的問題,這確實是項羽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在劉旭看來卻不是根本原因。

真正的問題在於項羽忽視的生產,對普通人沒有任何的仁愛之心。

因為在楚漢爭霸最後兩年的時間裡麵,項羽其實依然是那個百戰百勝的項羽,劉邦先後好幾次被項羽打得差點命喪當場,哪怕韓信也沒有和項羽剛正麵的膽子,項羽親自指揮的戰鬥就沒有失敗的。

可戰無不勝的項羽卻越打越困難,地盤越打越小,軍隊越打越弱。

因為項羽的糧草補給不足,雖然百戰百勝,但軍隊的各種資源卻越來越少,哪怕獲得了勝利,都無法對敵人進行進一步的追擊,畢竟項羽就算正麵作戰再猛,麵對一心逃亡的劉邦,也不可能憑借一己之力抓得住他。

所以項羽的核心問題在於沒有穩固的後方,沒有穩定的子民能夠給他源源不斷的提供糧草。因為項羽眼中根本看不見這些小民,不知道積蓄民力與休養生息,就知道一個勁的打仗,天生渴望戰爭,其執政生涯中幾乎沒有發布過任何恢複經濟生產的命令,他所有的糧草幾乎都是靠搜刮而來。

相反,劉邦有穩定的大後方,有蕭何幫他在後方組織恢複生產,從而能夠源源不斷的將糧草運輸到前線,保證了劉邦從來沒有缺糧的問題,這才能夠讓自己的軍隊越來越龐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