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看來他們已經看到垓下之圍了,情緒已經被調動起來了!”回到洛陽宮中,劉旭感受著體內逐漸又一次開始洶湧澎湃起來的閱文之力,眯著眼睛說道。
而這自然也在劉旭的意料之中,同時他接著自言自語道“如果運氣好的話,當虞姬開始起舞的時候,就是我第一次突破的時候了!”
劉旭的猜測非常準確,在十麵埋伏這場重頭戲裡麵,劉旭第1個重點描寫的就是虞姬和項羽的分彆。
在史記的原文裡麵,原文是這樣的。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儘,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麵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之前說太史公偶爾也會胡編亂造,這段劇情其實就是最好的證明,畢竟太史公怎麼可能知道當年那個夜晚裡麵,還發生了如此悲劇的一幕,甚至就連當時項羽哼的歌都給記錄了下來,這更多的是太史公自己的感觸,所以說史記其實是一篇浪漫主義的曆史文學。
奈何後世的史學家們隻會記錄曆史,卻完全忘記了曆史也可以浪漫這件事情。
而我們的劉旭同學,自然就要更加浪漫一些,於是又把這段劇情給豐富了很多。
有人可能會奇怪了,劉旭不是最痛恨刪改曆史的嗎?
之前鴻溝議和的時候,還特意修改了史記裡麵的記載,讓他回歸曆史,怎麼現在又開始浪漫起來了?
嗯,道理很簡單,因為之前那段曆史是錯誤的,同時會嚴重影響後世讀者對於這段曆史的觀感,從而徹底改變自己的立場,以及對這段曆史的各種深思,所以劉旭理所當然的要讓他回到正確的軌道。
而虞姬這段曆史嘛,則是太史公加上去的一小段插曲,不會對曆史本身有任何改變,反而能夠讓項羽整個人物變得更加豐滿,這是劉旭不反對的事情。
如何具體豐滿的就不多說了,反正將這段原文不過上百字的劇情,給變成了足足三章1萬字的詳細描寫,以虞姬最後在項羽的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悲壯中橫刀自刎,在臨死前隻對項羽留下了最後一句話“項王,回江東,虞姬的魂兒在江東等你回來!”
好家夥,可以想象劉旭江這一段寫的有多麼悲壯了,其結果就是,幾乎所有讀者看到這裡的時候都感覺自己的心臟像刀割一樣的疼痛,然後瘋狂的痛罵垃圾作者是個混蛋。
他當年殺了諸葛丞相,現在居然又要殺了他們的虞姬。
而伴隨著這樣的怒罵,劉旭腦海中的閱文之力,就徹底開始翻江倒海了起來,這些龐大的閱文之力掀起了滔天巨浪,不斷的在劉旭的腦海中翻滾,衝擊著文創空間的每一處邊界。
而汲取了大量養料的文樹,也開始不斷的積累著向上迸發的力量,頂端的樹乾和底端的樹根,都在不斷的向外掙紮,想要粉碎這個限製它生長的時間。
最後整個邊界開始逐漸的破碎,直到轟動一下,整個龐大的文創空間都被徹底撞裂,然後十棵文樹再一次開始生長,重新頂天立地,修複已經破損的文創空間,讓整個空間重新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