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法國的削藩與政變
尼德蘭安特衛普的大明城中,聚集了法國各個派係的流亡分子。
從傳統王室貴族到保王黨,從立憲派到吉倫特派,還有部分傳統教會成員,以及最近兩年鬨起來的女權主義者。
還有其他歐洲國家王室和貴族以及富商的家屬。
大明將法國入侵軍隊趕出尼德蘭,然後與法國簽署了停戰協議,這些人又是激動又是遺憾。
激動的原因是大明果然強大,能夠打敗法國,保護他們繼續安穩的生活。
大明城作為歐洲流亡分子庇護所的地位更加穩固。
遺憾的是大明對控製法國沒有興趣,自然也就不會為他們出頭做主,支持他們重回法國控製政權了。
他們隻能再次認真考慮,依靠自己的力量推翻羅伯斯皮爾的恐怖統治,建立正常的新政權了。
法國本土方麵,羅伯斯皮爾為首的法國政府,則更多的是遺憾和懊惱以及憂慮。
遺憾的是沒有能夠守住南尼德蘭地區,懊惱的是當初就不該下令進攻大明的藩屬國。
憂慮的是對外戰爭的失敗,導致本來就不算穩定的法國政局更加動蕩。
羅伯斯皮爾集團為首的雅各賓派政府,本身就是通過政變上台的,此時對於法國的統治並不牢固。
法國內部各個派係之間矛盾重重,激進和極端的羅伯斯皮爾政府不斷審判和處決不同意見者,為自己豎立了無數的政敵。
大資本家和金融家們,並不甘心被中小商人為主的雅各賓派壓製,雅各賓派的政策對他們不利。
舊有的不同派係的較為溫和的政客,都覺得現在的法國政府是一群瘋子。
針對羅伯斯皮爾本人的反對者甚至能形成一個派係。
與此同時,在溫和派看上去宛如瘋魔的羅伯斯皮爾政府,仍然被某些更加激進的派係認為不夠激進。
因為羅伯斯皮爾仍然堅持天主教信仰,而沒有支持更加激進的無神論。
同時還有參加過美國獨立戰爭的托馬斯·潘恩,用從英國跑過來支持和參加法國的革命,他支持廢除死刑和私有製。
在平均每天處決五十個公眾人物的羅伯斯皮爾政府時代,廢死派也算是另一種激進了。
此時的法國是各種各樣的思想在激烈碰撞的地方。
羅伯斯皮爾集團根據當前局勢,要求法國的學者和工匠們努力攻關,全力破解大明的武器和蒸汽機的原理並嘗試仿製。
同時開始撤銷全國地方上的自治機構,將地方官員的任命權和軍權收回中央政府。
羅伯斯皮爾這是要搞中央集權,將整個國家的力量集中起來,同時也在消滅有地方背景的政治派係。
法國大革命早期的政治體製,實際上有點類似於聯邦製。
地方機構官員都是本地直接選舉產生的,而不是中央政府直接任命的。
包括軍隊都是各地自行組織的「誌願軍」。
拿破侖最初也跑回老家科西嘉,在地方上通過種種手段參與選舉,當上了科西嘉誌願軍的上尉。
中央政府能不能調動地方軍隊,關鍵看地方上的官員是否支持中央政府的決定。
所以在法國大革命早期,法國參戰軍隊的規模都不算很大。
比較多的時候也就在數萬人的級彆上,更多的是數千人到一萬人規模的戰爭。
羅伯斯皮爾現在要「削藩」,地方勢力首腦當然不願意接受。
於是法國本土就爆發了「聯邦黨人」起義。
這又是一件帶有某種曆史慣性的事情,是原有曆史上也曾經發生過的事情。
法國革命是全國陸續爆發的,地方上的新政府機構也是各自單獨成立的,地方與中央的矛盾客觀存在的。
「削藩」必然導致地方對抗。
但是這次聯邦黨人起義發生的契機和時間,都與原有曆史相去甚遠了。
羅伯斯皮爾馬上調派軍隊去鎮壓起義。
英國人和西班牙人發現法國內亂,就再次蠢蠢欲動了,再次聯係大明駐日本軍團總督,詢問聯合乾涉法國的事情。
李安邦還是堅持朱簡烜的命令,坐鎮南尼德蘭-比利時地區不動如山。
英國人和西班牙人猶豫不決,也對大明的傾向徹底失望了,於是派人去聯絡普魯士和奧地利。
與此同時,俄國丶普魯士丶奧地利完成了對波蘭的第二次瓜分。
在原有的曆史上,第二次瓜分波蘭是普魯士和俄國兩國的合作,兩國在瓜分完成之後通知奧地利,奧地利承認了實施。
現在奧地利也參與了第二次瓜分,得到了盧茨克地區。
本來如果波蘭的事情就這麽結束了,那麽普魯士和奧地利就可以回過頭來,把主要精力用於對付法國人了。
兩國開始與英國和西班牙認真洽談合作方案。
但是受啟蒙思想影響,波蘭的民族主義本來就在醞釀。
最近這幾年受到法國革命的鼓舞,又受到外來侵略的刺激,在這個時候爆發了出來。
第二次瓜分波蘭之後不久,波蘭就爆發了民族主義起義。
科希丘什科領導起義軍,打敗了俄國的占領軍,迅速控製了克拉科夫丶華沙丶維爾塔。
然後他們參考法蘭西共和國,建立了波蘭共和國,公布了農奴解放宣言。
俄國丶普魯士丶奧地利三國君主收到消息之後大怒,立刻調集大軍聯合鎮壓波蘭的民族起義。
三國決定將波蘭整個國家從地圖上徹底抹去,於是第三次瓜分波蘭行動開始了。
至於跟英國和西班牙合作,共同乾涉法國的計劃,自然就不了了之了。
波蘭又給法國爭取到了一個戰略機遇期。
羅伯斯皮爾政府的一群新銳將領,迅速掃平了沒有外國勢力支持的聯邦黨人。
完成了現代意義的中央集權之後,法蘭西共和國的勢力暴漲了一大截,開始有能力組織十萬人以上規模的戰爭了。
但是,這次針對地方勢力和派係鎮壓行動,再次增加了當前政府的反對派的力量。
羅伯斯皮爾的權力達到了巔峰。
但是其他派係也終於忍無可忍了,也終於做好了乾掉這個瘋子的準備。
1794年底,被羅伯斯皮爾打擊的各個派係的殘餘分子,擔心自己被羅伯斯皮爾砍掉腦袋的政客聯合起來。
在法國共和曆的雪月泥炭日,也就是1794年的12月21日發動了政變。
原有曆史上的熱月政變變成了雪月政變。
政變成功之後,民憤極大的羅伯斯皮爾以及他的主要親信,在第二天就直接被當眾處死了。
主持政變的各個派係的成員,在政變之後形成了雪月黨。
此時的法國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