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木落歸本(三)(1 / 1)

大明望族 雁九 1616 字 1個月前

沈瑞、沈玨等人所在位置,距離官道十幾丈遠,眼見著碰上這般八卦,都不免有些好奇。

與沈玨、沈全兩個不同,沈瑞年後曾隨王守仁出去交際,對於京城官場上流傳的皇家與大臣八卦之類的也聽了不少,從這錦衣少年之前的稱呼,一下子想到一個人,那就是這次“京察”後告老還鄉的禮部尚書徐瓊。

徐瓊是景泰二年的舉人,元順初年的榜眼,到弘治年已經入仕四十餘年,經曆三朝。

有傳聞,弘治十二年的科舉舞弊案,就是徐瓊捅出來的。

大明朝職官誌上,雖注明一部尚書隻有一人,可實際各部尚書卻不止一人

有閣臣的加銜,還有各種恩封,加上南京禮部尚書,最多的時候達六人。

非進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內閣,而閣臣入閣前還要先入禮部。

徐瓊的資曆,本有機會入閣,卻是因為人行事,為文官所鄙。

在京城高層流傳範圍很廣的一則八卦,那就是成化末年,時任南京國子監祭酒的徐瓊在回京敘職時,納一監生之外室女為妾。

此事不算稀奇,稀奇的是,這監生有一嫡長女被選為太子妃。

雖說這則八卦,徐瓊從未公開承認過。昌國公去世前,徐瓊也始終在南京為官,並未回京。

不過在昌國公去世後,原本在南京坐了十幾年冷板凳的徐瓊,確實是青雲直上,從侍郎到尚書,加太子少保,儼然要入閣的架勢。而且在幾次今上加恩外戚張家的封贈上,徐瓊都是站在今上這邊,支持對張家的重封。

弘治十二年的“科舉舞弊案”發生,被彈劾涉案的主考官禮部右侍郎程敏政受冤入獄,最後落得冤憤而死的下場後,徐瓊的聖寵也到頭了。

過後有消息傳出來,是徐瓊暗中指示給事中華昶彈劾主考官科舉舞弊。

程敏政亦是榜眼出身,隻是比徐瓊年青十幾歲,在科舉仕途上晚了不少科,不過同仕途不順多年的徐瓊相比,雖也沉沉浮浮,不過日子要風光得意的多

程敏政十三歲以“神童”被薦入朝,奉旨入翰林院讀書,十九歲中解元,二十三歲中榜眼,曾直講東宮,與當今皇帝有師生之緣。

弘治元年,程敏政因性格耿直曾被人中傷致仕,弘治五年冤情得雪複官,從此一直是天子近臣。弘治十一年升禮部右侍郎,任《大明會典》副總裁,專掌內閣誥敕,這已經是穩穩要入閣的前奏。

雖說徐瓊為尚書,程敏政隻是禮部右侍郎,兩人中間還夾著一個同樣與今上有師生情分的禮部左侍郎王華,不過入閣可不講究官員品級與先來後到。

按照當時的聖眷,程敏政越過徐瓊與王華直接入閣,不無可能。

程敏政出身累世宦門,程敏政出自累世宦門,家族先祖出仕可以追溯到元朝,其父官至尚書,他自己少年進京後又拜在幾個大儒名士門下做學生,姻親故舊不能說滿朝,也不是徐瓊可比的。

雖說關於徐瓊陰害程敏政之事隻是傳言,可無風不起浪。加上徐瓊素日為人行事利益為上,沒有文人風骨,這件事不管到底是不是他做的,這屎盆子都扣到他身上。

程敏政病故後,今上贈禮部尚書。其長子程瑾本是以祖武功授錦衣衛世襲百戶,在其父病故後,藉父遺恩升錦衣衛副千戶;幼子程堂,則恩蔭入國子監讀書。

雖說後來也有傳言牽扯到繼任的禮部右侍郎傅瀚身上,說是他惦記程敏政的位置,才使人陰害程敏政,不過誰會信呢?

傅瀚是天子近臣,德行出眾,為世人讚譽。即便之前他並未任六部實職,可早就掛了尚書銜,在皇上身邊充當顧問。

尚書去惦記侍郎的官職,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等到今年“京察”前,彈劾徐瓊的折子就不是一份兩份;到了“京察”時,禮部查出來不妥當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兩件。

徐瓊這個禮部尚書,隻能“告老還鄉”,接替其尚書職位的,正是傅瀚這個禮部右侍郎。

在皇帝與六部九卿心中,誰忠誰奸,已經有了評斷。

禮部尚書的更替比刑部要晚,是端午節後的事,徐瓊應該已經歸鄉了,隻是不知還留沒留親眷在京。

那錦衣少年管建昌伯叫“二舅”,難道真的是徐瓊之子?

瞧著建昌伯的模樣,顯然是認識那少年的,不過卻沒有好臉色。

在那少年口呼“二舅”之後,建昌伯舉著鞭子,不知說了兩句什麼,便吩咐左右將那少年拖了下去。

那少年麵露驚恐,卻因已經被堵了嘴巴,沒有繼續繼續開口。

接下來,昌國太夫人儀仗繼續前行,漸行漸遠。那拖著少年的幾個錦衣衛,則是拿著板子,在路旁“劈裡啪啦”地打起了板子。

也不知打了多少下,那些錦衣衛將那少年丟到那裡,呼嘯而去。

人群也從各退避處出來,指著那被打的奄奄一息的錦衣少年指指點點。

沈全鬆了一口氣,道:“真是嚇人一跳,我開始還真以為是太子微服……

沈玨則道:“這建昌伯還真是愛打人板子,上次沈珠是如此,眼下這少年也是如此”

沈全道:“我倒是覺得建昌伯的脾氣並非傳聞中那樣跋扈……即便使人打板子,也沒叫人打幾下……”說著,衝著官道那邊示意。

大家望過去,就見那錦衣少年搖搖晃晃起身,旁邊過來幾個小廝,將他扶著扶了。

這挨了板子還能起身,可見建昌伯真是手下留情了。

“咦?那不是楊表哥……”沈玨驚詫道。

沈瑞看出來,後出現的一個小胖子不是旁人,正是楊仲言。

之前官道兩側行人多時,他們兄弟站在樹下還不顯,如今行人散去大半,他們這裡也比較顯眼。

沈瑞等人認出楊仲言的時候,楊仲言顯然也看到他們這邊,同那錦衣少年說了兩句,就小跑著過來。

沈瑞等人不好於杵著,隻好迎了過去。

“是二房三姑父後妻所出次子。”因沈全沒見過楊仲言,沈玨便低聲告訴了沈全一聲。

楊仲言頭上汗津津的,卻顧不得擦,望著眾人麵帶驚喜道:“瑞表弟、玨表弟”

沈瑞與沈玨兩個也口稱“表哥”與他見過禮,沈瑞又介紹了沈全。

“原來是全三哥……”楊仲言也不見外,就順著沈瑞的稱呼叫起來。

沈全見他雖不及沈寶那麼胖,可也像個大阿福似的笑容可親,不禁心生好感。

眼見那錦衣少年帶了小廝長隨在不遠處等著,沈瑞便道:“楊表哥是不是有事?有事您先忙,左右我們又不是外人”

楊仲言回頭看了那錦衣少年兩眼,神情有些糾結,好一會兒方低聲解釋道:“那是徐五,禮部尚書徐瓊幼子。徐尚書致仕,恩蔭一子入監,就留了徐五在京。徐家是我家鄰居,今日徐尚書還鄉,家父衙門脫不開身,就囑咐大哥與我過來送行。送了人後,大哥先回城去了,徐五聽人提及昌國太夫人的坐船到了,說什麼也不肯走,方才一個沒留意,就讓他跑過去了,真是叫人頭疼……鬨了這一出,也不好將這麻煩精介紹給全三哥與兩位表弟認識,我先送他回城,就不隨大家一道接二舅,明兒過去給二舅請安時,咱們兄弟再好好說話……

沈瑞等人自然無異議,與楊仲言彆過,看著他與那錦衣少年上了馬車遠去

沈玨奇怪道:“尚書的公子管國舅叫‘二舅,,從哪裡能論上?這腦子莫不是壞掉了?”

關於徐瓊納昌國公庶女為妾的傳聞,在京城官場流傳甚廣,沈玨、沈全總有一日也會聽到,沈瑞也沒什麼瞞的,就將聽來的八卦講了一遍。

沈全詫異道:“真沒想到,這一聲‘二舅,不是胡亂攀扯,竟然是有緣由的昌國公到底是怎麼想的?即便是外室女,也不能送人作妾啊皇後娘家竟然出來做妾的女兒,這叫什麼事?”

沈玨也訝然:“皇後娘娘的姊妹,竟然是妾室……”

沈瑞道:“確實是不可思議不過有傳聞,昌國太夫人有房夫人之風……

沈玨想了想道:“即便徐尚書當年是納妾,後來也該正位了……總不能讓皇後的親妹子一直做妾吧……”

沈全道:“那倒是未必瞧著建昌伯的模樣,明顯是不認這門親戚……皇後娘娘是天子正嫡,有個妾扶正的妹子算甚?這是叫天下人尊崇正統,還是怎地?要是這張氏妾一直居側室,流言隻是流言,要是真的扶正了出來交際,姊妹之間難免有相像之處,皇後娘娘與張家的名聲還要不要……”

沈瑞點點頭道:“全哥說的正是。這徐瓊雖早在弘治初年就喪了發妻,不過一直沒有續娶,也沒有扶正……”

沈玨道:“方才那位徐五公子的架勢,可是鐵了心要認外家的……這樣鬨騰幾回,不知張家人會怎麼應對?”

換做庶民百姓,這般挑釁皇親國戚的權威,說不得一頓板子就送了性命。

徐五是尚書公子,又恩蔭留京入國子監讀書,張家人想要下死手,還真要掂量掂量。

今上是仁君,待張家這般親厚。要是張家冷血無情、六親不認,那今上會怎麼看待張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