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章 授任石川知府(1 / 1)

王旭的信,很快通過元寶送入了京城,又通過身在內閣的老師薛牧山,送到了皇帝麵前。隻是跟王旭想的不同,他的請求皇帝是通過了,不過屯田練兵之事,不是隻在交州一地進行,而是三州三地。大吳天子要求,編練三支新軍,分彆是交州的交州兵,荊州的荊州兵,與京城的中央軍。交州兵的選拔、屯田、訓練,可以交給王旭進行,以三年為期,五十萬為上限。荊州兵與中央軍,卻要交給彆人來辦,同樣讓王旭獻上三種作物,並將培育之法交給戶部。王旭思考了一下,一個白蓮之亂,就在江南大營囤積了兩百萬精兵,征南之戰五十萬兵力肯定不夠。看來,皇帝是在有意的分散兵權,荊州兵估計也是訓練五十萬,與交州兵合計百萬之數。至於中央軍,名字帶上中央二字,規模一定是最大的,想來在一百萬至一百五十萬之間。三軍聯合,兩百五十萬大軍,再加上一些負責打雜的輔兵,這才夠跟蠻族打一場的。王旭想通這裡的關鍵,當然不會多說什麼。用得好,五十萬兵力,已經頂大用了。戰爭不是兩個人打架,蠻族又是以部落形式為主,大的部落才二三十萬的甲兵,小部落能出戰者不足千人。隻要前期打出威風來,後續的援兵還用愁嗎?五十萬,暫時夠用了,再多皇帝恐怕也不放心交給他。十日後,有聖旨從京城而來,任命王旭為交州石川府知府,正五品官職,加四品新軍都督職。石川府,乃是交州距離蠻族,最接近的一個府郡,此地本就是防禦蠻族的重鎮。再加上明裡暗裡,開放的邊境交易市場,朝廷一下就將他調到這裡,顯然在王旭沒有上書平蠻策之前,就考慮過如何對蠻族用兵。至於正五品的官職,朝廷的爭議應該不大。他本就是天平24年的狀元,如果不是辭官回鄉開辦書院,入職就能以六品起家。依照京官外放,直接提一品的慣例,再加上他的大儒身份,五品官也是應有之義。而四品的都督職,抱歉,大吳朝以文為尊,彆說四品都督,就是二三品的大將軍,在閣老眼中也算不得什麼。王旭的老師乃是內閣選輔,在文武群臣中坐第三把交椅的大佬,這點麵子還是有的。綜合起來,朝廷的封賞與加官,應該算中規中矩。官職再低,難以製衡一府,統籌一府之地,編練新軍便會束手束腳。再高,一樣是不可能的,王旭的品級雖然還在,但是他辭官回鄉辦學之後,就相當於改革初期的留職下海了。如果他不是平蠻策的發起人,又獻上了三種高產農作物,恐怕再回來也得從六品翰林院編修做起,沒可能直接外放知府並掌一府兵勢。“還行,等我練好新軍之後,品級應該還能再提一提,到時以四品文官加三品武官的身份領兵征南,也能做一路元帥。雖然跟我的計劃有些初入,卻也出入不大,畢竟,我到底不是皇黨出身,東西二路元帥可以做得,想要執掌三軍成為主將,皇帝也不會放心。”王旭的本意中,是他訓練大軍,然後以主將的身份揮兵南征。當今天子建三軍,又以左路交州兵,右路荊州兵,中路中央軍為稱號,一看就知道不想讓軍權落在一人手中。如此一來,執掌最善山地作戰的交州兵,確是比右、中兩路大軍更合適。要是一竿子將他支到荊州去,他才是欲哭無淚,荊州兵擅長水戰,運送個物資,封鎖個南疆河道還行,破城拔寨卻是差了點。又是三日,王旭打點行裝,從紫陽書院出發,南下前往石川府。石川府...“底子還不錯!”王旭腳踏飛雁,從上而下的看著石川府。石川府因為靠近南蠻之地,白蓮教也知道輕重,對此地的破壞不算嚴重。算起來,石川府的白蓮教信徒,應該是交州各府最少的,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之前因白蓮教起義,石川府的邊境互市被關閉了許久,許多商家不是遷走避難,就是北上逃荒去了,處處透露著衰敗跡象。王旭執掌石川府,首要重任便是召回之前的商賈,利用經濟挑撥蠻族各城寨的關係,利用商人充當斥候,探查蠻族各族的虛實。與之相比,練兵反倒要暗中進行,不然讓蠻族各大部落見了,難保不會提前警覺。“石川府雖然受損最輕,卻也落敗了許多,導致民生艱難,可這知府衙門,建的倒是讓人耳目一新。”入了石川府,站在知府衙門麵前,王旭看的暗暗搖頭。果然,隻有貧困的百姓,沒有貧困的政府。石川府城牆破敗,民不聊生,哪怕這樣,知府衙門依然修繕的美輪美奐,與餓死路邊的屍骨形成了鮮明對比。“站住,什麼人?”看到有人靠近,守衛在知府門前的差役,提著水火棍走了上來。王旭眉頭微皺,看著這些差役吊兒郎當,猶如潑皮無賴的樣子,開口道:“我是王旭,新任石川府知府,這是我的官印與文書。點查過後,速去請同知,通判,主薄,推官,知事,學政,城司馬,與吏、戶、禮、兵、刑、工六房的典吏來見我。”差役接過文書與官印一看,嚇得腿肚子直抽筋,連連點頭道:“大老爺裡麵請,我這就去叫諸位大人。”王旭負手而立,大步走進知府衙門。過了府衙門口是前院,前院之後便是斷案的知府大堂。王旭走進大堂內,入眼是寫著心如明鏡的牌匾,而在牌匾之下則是屏風,屏風前麵是大椅與長桌。王旭在椅子上坐下,抬頭掃視大堂。大堂內,東南西北四角,插著威嚴,肅靜,為民,廉政四塊銜牌。而在靠牆的位置,還擺放著銅鑼,鐵鏈、木棍、烏鞘鞭、金瓜、尾槍、烏扇、黃傘等器物。向左右看去,左右各有一個小門,左邊連通著捕快房,右邊連通著知府大獄。向北是屏風,屏風後麵是後堂,通著吏、戶、禮、兵、刑、工六房,還有知府老爺的後宅。因為知府坐著的位置,比四周高了不少,哪怕王旭坐著,也要比下麵的人站著還高。從下往上看來,隻能仰著頭才行,所以知府也被稱為知府老爺,你必須的高看一眼才能看到他。踏踏踏...王旭坐下不久,便有一眾官員聯眾而來。走在前麵的是石川府同知,同知是知府的副手,比如王旭的石川知府是五品,同知便是六品。同知這個職位,一般是從縣令與縣尉上選拔上來的。知縣與縣尉三年一考,考核成績優異者,兩次優異上遷一級,理論上七品縣令做得好,六年後就能升為六品。到這裡,知縣有兩個去處,一個是年紀不大,有升遷希望的,可以從下縣升為上縣。下縣縣令,一般都是八品與七從品,中縣縣令為從七品至從六品,上縣縣令為六品。而一些年級比較大,不適合升遷,卻又成績優異者,可以調入府郡充當同知,給知府做二把手。同知之後,則是從六品的通判,通判掌管糧運、驛站、水利、訴訟、牢獄,乃是捕快與差役的直屬上司,另有監察長官之責。通判旁邊站著的,是同為從六品的主薄,主薄掌管錢、糧、商、農之事,屬於知府的大管家,管著糧倉與銀庫。再往後,推官是負責考核下麵官員的,知事是負責具體執行的人,學政是府郡之地的監學官,城司馬則掌管著城衛軍。吏、戶、禮、兵、刑、工六房的典吏,這是個吏,不是官,聽上去是仿照六部部門,實際上位高官低,都是些不入流的小官。不過,沒人敢小看他們,鐵打的典吏流水的知縣,這可不是說說而已。這些典吏,祖祖輩輩都在衙門中做事,下麵都是他們的人,沒有這些人配合,管你是知府還是知縣,政令都出不了衙門。當然了,除非知府與知縣太過分,不然這些人也不會跟你對著乾。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府尹,這些說辭可不是玩笑,有大義的名分在,政府部門的長官,輕易也不會被下麵的人架空。除非對方真的不想混了,不然跟上司對著乾,吃虧的終究還是自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