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進剿人民軍,老蔣一共動用了29萬左右大軍,可打了一個月,徒勞無功不說,各路進剿大軍竟減員14萬多,實打實地是折損過半!若是再加上各部現有傷員,那損失數字還要增大。....由於受到人民軍的重點打擊,孫殿英的7萬多人馬現在減少到兩萬多,比該部北上熱河時的兵力還要少,41軍也成了各路進剿部隊中損失最慘重的;馬鴻逵、馬步芳兩部共5萬兵力,現在也就兩萬出頭;龐、蕭、王、孔四部5萬左右兵力也減少到3萬左右。也就是說,整個北路軍原本17萬多大軍竟減員近10萬,是真正的折損過半!陝西境內5萬多兵力的東路軍,則減少了兩萬多兵力,減員近半。南路軍胡宗南、魯大昌部的5萬兵力,雖然也減員兩萬多,看上去似乎和東路軍情況差不多,但實際上的損失卻比東路軍要嚴重得多。魯大昌部先在禮縣丟了6千兵力,後在宕昌司又丟了3千多兵力,這都是切實損失。而胡宗南部采取的是節節抵抗,節節敗退,因而該部將傷員全部給撤了下來,也使得第一師戰場減員隻有1萬多。但第一師從戰場上撤下來的傷病員中,至少還有3千多因傷無法重回部隊的,這樣一算,南路軍的損失也在一半左右。至於西路軍馬步青部,上報的損失是戰死1千多,輕重傷員4千多,實際減員在3千左右。進剿大軍兵力損失如此之重,一大原因是各路進剿部隊遭到人民軍猛烈反擊後,除了胡宗南部、馬步青部外,其他各部都形成了大潰敗,各部的傷病員和絕大多數輜重全丟給了人民軍不說,還有不少逃不迭的官兵也成了俘虜。看著眼前楊虎城、馬鴻逵、孫殿英、胡宗南、馬步青等人上報的損失情況,老蔣震動非常。這股“民匪”在短短3年時間裡將西北攪了天翻地覆,現在又一舉擊敗29萬大軍,使各部遭受如此重創,並且還打開了通向新疆的通道,這樣下去怎麼得了?!驚歎之餘,老蔣派人將南昌行營秘書長楊永泰找來商量對策。在人民軍於31年占據甘肅、寧夏的時候,楊永泰曾建議老蔣與人民軍接觸,主張對該部招安。但後來因九?一八事變爆發打亂了原定計劃,加上馬福祥等人進言清剿,老蔣又把西北列為將來對日作戰的戰略大後方,也認為還是快刀斬亂麻從速平定“民匪”得好。....於是,便有了第一次對人民軍的圍剿。既然有了第一次圍剿,雙方已在戰場上見了真章,那第二次也隨之而來。加上剛剛結束的第三次進剿,南京已失去了對人民軍招安的最好時機。接連三次對抗南京當局成功,即便人民軍答應不與中央作對,那提出的價碼恐怕也是老蔣所不能接受的。在看過老蔣遞來的楊虎城等人上報的損失後,楊永泰便在心裡快速謀算起來。沉思了一會兒後,楊永泰開口說道:“西北‘民匪’勢漸坐大,但我以為該部眼下並非中央急需處理的頭等大事。整體上來說,解決西北問題現在宜緩,從時間上看,優勢在中央這邊。”老蔣聞言,精神一振。他知道楊永泰看問題很有獨到之處,當下便催促道:“暢卿,你仔細說說。”“眼下中央的頭等大事,一是五次圍剿,二是處理好與南邊福建陳銘樞等人的關係,三是穩住華北。隻要做好這三件事,等中央騰出手來,西北問題不在話下。”楊永泰侃侃而談,“西北地瘠民貧,當初馮玉祥盤踞陝、甘、寧、綏等省多年,甚至和閻錫山聯手都未成氣候,何況現在的‘民匪’?再說,西北曆史問題複雜,各民族間因當初回亂積怨甚深,‘民匪’占的地盤越多,反而越容易出問題。”五次圍剿是老蔣親自督陣的,重要性自不消說;華北因日本人和一些大小軍頭在,同樣需要重視;而福建的陳銘樞、蔣光鼐等人在11月11日會見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時,堅持其另組政府的主張,林森勸說不果,隻得於12日離開福州。廣州政府的問題解決不久,卻又要鬨出一類似的局麵,這著實讓南京的國府要員和在南昌督師的老蔣頭疼。,在此局勢下,楊永泰認為西北問題眼下可暫且放一放。在他看來,自清朝同治年間陝甘等省回亂以來,數以千萬計的屠殺使得西北的民族關係充滿了各種恩怨,加上現實利益糾葛,這絕非一個新生勢力短時期內所能解決的。再說,西北地瘠民貧,人民軍要想發展壯大,非要下大力氣整頓境內不可,馮玉祥當初身居高位,用5、6年時間都沒能解決的問題,人民軍在外部圍困下,短期內就更難解決。況且,人民軍現在不但進入青海河湟穀地還打開了進入新疆的大門,隨著其向青海、新疆的推進,不但要進一步分散兵力,還要麵臨一係列難題。青海方麵,有英國人扶持的西藏勢力入侵的問題;新疆方麵,不但民族關係更為複雜,而且地廣人稀,各方麵生產落後,又北有蘇聯人、南有英國人,這些令人頭疼的問題絕非人民軍短時間內所能解決的。分析了人民軍所要麵臨的問題後,楊永泰又道:“就眼下形勢而言,若‘民匪’隻固守甘、寧兩地,穩步經營以對抗中央,那將來確實會造成不少麻煩。可現在‘民匪’不但進占河湟穀地和陝北,還把手伸向新疆,實屬不智。‘民匪’所占地盤東西相距有幾千裡,這麼大的區域,勢必使得其力量進一步分散。等中央騰出手來解決西北時,‘民匪’也定然因種種消耗而疲弱,正好可以一舉解決。”仔細想想楊永泰的分析,老蔣覺得還真是這麼個道理,心中寬鬆後,臉上也就有了笑容。不過,對於人民軍進入新疆,老蔣還是有些顧慮,又問道:“若是‘民匪’入疆,那他們有沒有可能和英國人或者和蘇聯人勾結一氣?”若是出身草莽的“民匪”和外國勢力勾結上,得到強力外援,那事情可就有些大條了。憑“民匪”現在的勢力,若和蘇聯人勾結起來,會遠比眼下正在圍剿的**勢力更難對付。“這個可能不是沒有,但我認為基本上可以排除。”楊永泰仔細想了想,解釋道,“‘民匪’占據甘、寧兩省以來,從未見其對中央打擊‘赤匪’做過任何負麵評價。由此,應可判斷出,‘民匪’對蘇聯所宣揚的那一套並無好感,應該不會和蘇聯人勾結。至於英國人,在‘民匪’進入南疆前也不太可能與其勾結上。”有了楊永泰的分析充做定心丸,老蔣的心思也活泛起來,當下沉吟道:“既然如此,那便要嚴加防範‘民匪’再向周邊擴張,將其逼迫於西北一隅,以利中央今後從容解決。”“均座高見,正是這個道理。”楊永泰適時地恭維道。就一般情勢而言,楊永泰的種種分析也確有道理,西北有著太多的問題,單靠西北自身很難在短時間內發展起來。人民軍想要發展壯大,要麼自食其力,要麼向當地民眾伸手。但前者使其難以在短時間內進一步發展壯大,後者則是涸澤而漁,會進一步加深西北民眾與人民軍的隔閡,甚至會引發各種衝突。等人民軍協調好各方麵關係,再發展到與南京政府對抗的地步,肯定需要較長時間。而屆時,南京方麵處理好其他問題後,就可騰出手來解決西北。從時間方麵考慮,南京當局占有明顯優勢。可惜,趙振中等人的出現,以及籌謀多年為西北所預先所做的準備,爆發出來的能量決不是楊永泰所能想象得到的。在根據地開辟後的一年內,先有九?一八,後有一?二八,期間老蔣又一度下野,而華北當時又在張學良管理下,種種有利時機使得人民軍不但依靠外來物資輸入度過了最為關鍵的時期,還為根據地未來的發展儲備了許多必需的機械設備和原材料。有了雄厚的底蘊,西北根據地建立至今,人民軍不但沒有向民眾伸手,還免除了當地民眾兩年的田賦,賑濟了數以百萬計的災民,並通過分配田地、興修水利、修築道路、推行教育等一係列措施,使民眾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徹底樹立了人民軍政權在民眾中的威信,緩和了當地的民族關係。,在32年夏糧收獲後,西北根據地在糧食上不但做到了自己自足,還有一定剩餘。加上各處正在進行的工農業建設,使得人民軍對其後的作戰行動更有了底氣,並一步步發展壯大到眼下橫跨5省區域的地步。失之毫厘,謬以千裡,楊永泰對西北根據地真實情況缺乏了解,其分析所依據的前提與事實相差甚遠,其結論與將來的結果相比,自然也就大相徑庭。楊永泰認為的種種難題,趙振中等人憑借此前多年所做的充分準備,解決起來雖然有些勞心勞力,但卻都在短短兩三年內得以克服。而且,西北根據地正在以令人驚歎的速度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時間越往後延,變化也就越大。當它真正展露出其底蘊的時候,絕不是老蔣南京政府所能企及的。確定了今後一段時期內對“民匪”的政策,老蔣寬心不少,但隨即,福建局勢的變化把老蔣的注意力給吸引了過去。11與19日,陳銘樞電複老蔣,明確拒絕其勸告,打定主意要重組政府。20日,福建事變爆發。李濟琛、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人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並公然宣告廢除國民黨!事情到了這一步,再沒有緩和餘地,惟有武力解決。老蔣一邊穩定五次圍剿局勢,一邊抽調兵力平定福建事變。此後兩個多月時間內,老蔣再無心關注西北,甚至連原本打算在11月底召見楊虎城、馬鴻逵、孫殿英等人安排都不得不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