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晚了,抱歉!繼續呼喚:求關注!求點擊!求收藏!求推薦!……趙振中在以前那個世界中就知道山東是一個春旱頻發的省份,而沂蒙山區由於山多、地少,加上地勢較高,春旱相對也就更為嚴重。民以食為天,當民眾們辛苦一年卻連肚子都填不飽的話,那除了逃荒外,就隻有餓死或者鋌而走險了。彆的不說,僅1925年一年,趙振中就從報紙上獲悉,因為天災**而從山東到關外逃荒的人就有40多萬。而趙振中要建立穩固的沂蒙根據地,沒有一定數量的人口是根本建不成的。雖然不知道今後幾年裡沂蒙山區裡的氣候究竟會如何,不過,抱著有備無患的心理,趙振中對興修農田水利的工作格外關注。至少通過這些措施能提高糧食產量,解決區域內民眾的溫飽,使得他們不至於因逃荒而流落他鄉。從去年將區域內土匪基本清理乾淨後,趙振中便讓各連隊和工作組組織民眾開展興修水利的工作。不過當時由於受到一些地主惡霸和土豪劣紳的乾擾,不少地方的相關工作停頓下來。雖然後麵清除了地主惡霸等阻力,但卻錯失了大地封凍前興修水利的最好時機。趙振中知道這個時代已經有了以汽車為運輸動力的消防車輛,可對是否已經有了柴油機灌溉機具並不清楚。不過,他也知道,即便這個時代已經有了柴油機水泵,也肯定與自己所知道的後世那種輕便、低耗、高性能的柴油機水泵相差甚遠。趙振中甚至一度動腦筋想讓後世那種水泵提前出現,隻是經過一番考慮後,他暫時放棄了這個念頭,畢竟現在還沒有一個穩固的根據地,發展這些還不是時候啊。開春之後,趙振中又通過各連隊以及工作組指導區域沒忙完春耕、春種的民眾加大了興修水利的力度。除了在山間修建小型塘壩和溝渠,積蓄山間溪水以做乾旱時節灌溉之用外,又在田間地頭依據地勢,開挖了大量水井。甚至組織人員在東裡店及附近區域,利用山間的沂河支流修建了幾座小型水庫和溝渠為周圍的農田提供灌溉用水。除了興修水利之外,工作組的少年們利用自己曾在南窯一帶學到的田間管理知識,教導民眾用鋤頭鬆土保墒,增強冬小麥以及其他作物的抗旱能力。通過這一係列措施,不僅使得今年的夏糧豐收有了保障,讓民眾看到了糧食收獲的希望,更拉近了民眾和護衛軍的距離。護衛軍在民眾口中也從“那幫孩子”變成了“咱們的隊伍”,開始真正成為民眾眼裡的子弟兵。在3月份第二期學習班結束的時候,趙振中讓這批結業學員組成了5個農村工作核查小組,在穀海川、劉成山、楊天明、張公遠、丁義成等5人的帶領下分赴到區域內各地,對原本5個連隊和工作組所開展的農村工作的有關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一個月之後,各核查小組將有關檢查內容向趙振中做了彙報。從核查小組檢查工作中,除了發現個彆工作組成員因為以前自己家中曾受過地主惡霸和土豪劣紳的欺壓、迫害,而在按人口分地時給地主惡霸、土豪劣紳家人分的都是貧瘠、偏遠的土地外,各連隊和工作組基本上都是嚴格按照趙振中在農村工作手冊上所列的要求開展有關工作,基本上沒什麼大問題。對於核查中發現的問題,各核查小組已經做了糾正,並對那幾名工作組成員進行了批評教育。聽完核查組的彙報後,趙振中便將核查小組解散,讓他們返回各自連隊和駐地。到4月下旬的時候,第三期學習班結業。而同時,東裡店訓練營和大珠山訓練營中按照以前彆動隊標準進行訓練的眾多人員中,一共有7000左右人員通過了為期半年多的訓練,加入護衛軍。這7000名新人不僅已經初步掌握了訓練營中所要求的各項軍事技能,而且還掃除了文盲,平均每人認字都在1500以上。,而另外沒有通過最終考核的1400多人,趙振中將其組建成了3個工兵營,承擔大珠山基地和沂蒙區域內的大型防禦工事的建設。除了興修水利之外,趙振中又開始組織人員修建區域內各關鍵地點之間的道路。除了方便民眾往來之外,更主要的增加各駐地之間兵力調動布防的便捷。修建道路的工作,除了在農閒時節按照每天管飽並提供少量糧食作報酬,動員民眾出工外,承擔艱險地段施工的主要是去年冬季在泰山山脈中抓到的俘虜。在去年12月底之前結束的清剿潰兵行動中,一共獲得潰兵、土匪等1600出頭的俘虜。經過甄彆,將那些在山中肆意燒殺擄掠,滿手血腥的凶頑處理掉後,剩餘的1100左右的青壯俘虜就開始了趙振中所說的“勞改”生涯。每天天亮後,俘虜們便在看護人員的押解下開到施工場所進行勞作,日落時分再押解回關押場所。開始時,這些俘虜中還有人想趁機逃跑,不過,在見識到周圍防備森嚴的措施後,以及抓到後被槍斃的後果,俘虜們基本上都打消了逃跑的念頭。加上這裡一日三餐管飽,還能在雨雪天氣或其他空閒時間裡跟那些專門派來的小先生們學習讀書識字,生病了還有人看顧,以及過幾年“勞改”期滿後被釋放時還有回家的路費可拿,到時去留隨意等安排措施,同在原來部隊裡和土匪窩中的處境一比較,俘虜們便也安心呆了下來。都盼望著這幾年的勞改時間能快點過完,也好決定是去是留。在今年春天的各項水利修建工作中,最艱苦、最危險的工作都是由這1100多名俘虜所組成的3個營所承擔的。而從4月份開始,這三個俘虜營又成了修建區域內道路的攻堅力量。與大人們盼望豐收,俘虜們盼望早點結束勞改不同,小孩子們則盼望著每天都能上學,聽那些小先生講故事,教自己讀書、識字。在4月份訓練營結束後,趙振中將原本從商團抽調的24名初中水平的戰士加上從工作組和幾個連隊中抽調出來的270人,按照每鄰近的4個村成立一個識字班的標準,在全區域內一共開辦了294個識字班。除了教育學齡兒童外,還擔負著在假期裡為臨近村莊中青壯年掃除文盲的任務。與趙振中控製區域內民眾心中開始燃起希望的火苗不同,在南麵的沂蒙山區南麵的臨沂、西麵的汶上等地,民眾卻在張宗昌的重兵鎮壓下一片絕望。前麵曾說過,1926年1月,張宗昌派王翰鳴率領十一軍三個旅鎮壓了臨沂紅槍會的的反抗運動。山東的紅槍會最早應該是起源於白蓮教的分支。早在義和團運動之前,它就在山東曹州等地傳播。到1900年前後,紅槍會已遍布山東各地,以魯西南、魯西北最為興盛。它最早以“保衛身家”、“防禦盜匪”為活動目的。義和團運動失敗後,它在山東各地又更換名稱,繼續廣泛傳布。臨沂紅槍會成立於1925年夏,雖然在山東各地的紅槍會中成立的有點晚,但卻在張宗昌督魯期間最早發作。臨沂紅槍會組織主要來自兩股力量,一是由來自富豪之家的袁永平自建武裝及收編地方大刀會武裝500餘人;一是侯**統領的孫美瑤舊部200餘人。這兩股勢力發展都很快,最多時會眾達到4000餘人,編成28個大隊。1925年9月,袁率所部紅槍會成員與魯軍第一二六旅黃鳳歧部戰於向城,取得大勝,使臨沂紅槍會威名大振。袁乘勝率會眾進入臨沂城,以“山東國民自治軍第五路軍”名義發表布告,聲討北洋軍閥。隨後,袁又率所部紅槍會成員退出臨沂城進入山區,移師卞莊。1926年1月,魯軍第十一軍王翰鳴部有三個旅進駐臨沂圍殲紅槍會。袁、侯率所部突圍西走,嗣後臨沂紅槍會被政府軍收編,袁、侯又相繼被誘殺,臨沂紅槍會消亡。王翰鳴所部隨後開始在臨沂一帶的魯南地區以搜查紅槍會匪眾名義肆虐起來。好在不久後直魯聯軍北上攻擊國民軍,張宗昌將王翰鳴所部調往北方,這才讓臨沂民眾喘了口氣。,與臨沂紅槍會相繼而起的還有魯西汶上、寧陽一帶的紅槍會,他們反抗張宗昌的時間雖然晚於臨沂紅槍會,但其持續時間之長、影響範圍之大都遠遠超過前者。1926年1月份,張宗昌與豫督嶽維峻嫡係第九師李紀才部在汶上展開激戰。由於戰亂頻仍,軍需浩繁,張宗昌不斷向各地加征田賦,並且寅吃卯糧,提前三年實行預征。當時張宗昌第七軍許琨所部某團駐紮汶上,對每畝耕地又加征現洋6角,縣知事再加稅1角,又時值汶上小汶河決口,大片農田被淹,農業歉收嚴重,天災**,使農民苦不堪言。紅槍會組織便被迫起事反抗。從1926年3月開始,魯西紅槍會先後打下了汶上縣城、寧陽縣城,並向民眾發表宣言,宣示此舉的目的是為了抗拒橫征暴斂,反抗軍閥壓榨。因此,汶、寧紅槍會的暴動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歡迎。紅槍會的接連暴動成功令張宗昌非常惱怒,急調七路大軍圍攻汶、寧紅槍會。並嚴命第七軍軍長許琨親自率領所轄的第一二七、一三七、一四七3個旅的兵力全力向兗州、汶上、寧陽一帶推進。許琨在張宗昌嚴命之下,指揮部隊猛烈攻擊前進。先後奪回寧陽、汶上縣城。隨後又繼續指揮部隊追擊紅槍會會眾。因為當地民眾大多支持紅槍會反抗張宗昌的暴政,加上許琨所部在攻擊紅槍會時也有不少損失,在奪回兩所縣城後繼續追擊紅槍會的過程中,許琨所部所經之處,燒殺搶掠,計有40多個村莊被焚燒殆儘,其狀慘不忍睹。到4月底,魯西一帶長達兩個月時間的反抗運動被張宗昌鎮壓下去。魯西汶上、寧陽一帶迭經戰亂,十室九空,民眾大多被殺或逃離,甚至出現了上百裡杳無人煙的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