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暴發的“國學家”之所謂“國學”是什麼?一是商人遺老們翻印了幾十部舊書賺錢,二是洋場上的文豪又做了幾篇鴛鴦蝴蝶體〔2〕出版。商人遺老們的印書是書籍的古董化,其置重不在書籍而在古董。遺老有錢,或者也不過聊以自娛罷了,而商人便大吹大擂的借此獲利。還有茶商鹽販,本來是不齒於“士類”的,現在也趁著新舊紛擾的時候,借刻書為名,想挨進遺老遺少的“士林”裡去。他們所刻的書都無民國年月,辨不出是元版是清版,都是古董性質,至少每本兩三元,綿連,錦帙〔3〕,古色古香,學生們是買不起的。這就是他們之所謂“國學”。然而巧妙的商人可也決不肯放過學生們的錢的,便用壞紙惡墨彆印什麼“菁華”什麼“大全”之類來搜括。定價並不大,但和紙墨一比較卻是大價了。至於這些“國學”書的校勘,新學家不行,當然是出於上海的所謂“國學家”的了,然而錯字迭出,破句連篇(用的並不是新式圈點),簡直是拿少年來開玩笑。這是他們之所謂“國學”。洋場上的往古所謂文豪,“卿卿我我”“蝴蝶鴛鴦”誠然做過一小堆,可是自有洋場以來,從沒有人稱這些文章(?)為國學,他們自己也並不以“國學家”自命的。現在不知何以,忽而奇想天開,也學了鹽販茶商,要憑空挨進“國學家”隊裡去了。然而事實很可慘,他們之所謂國學,是“拆白之事各處皆有而以上海一隅為最甚(中略)餘於課餘之暇不惜浪費筆墨編纂事實作一篇以餉閱者想亦閱者所樂聞也”。(原本每句都密圈,今從略,以省排工,閱者諒之。)“國學”乃如此而已乎?試去翻一翻曆史裡的儒林和文苑傳罷,可有一個將舊書當古董的鴻儒,可有一個以拆白餉閱者的文士?倘說,從今年起,這些就是“國學”,那又是“新”例了。你們不是講“國學”的麼?KK〔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二年十月四日《晨報副刊》,署名某生者。〔2〕鴛鴦蝴蝶體鴛鴦蝴蝶派是興起於清末民初的以上海為中心的一個文學流派。這派作品多以文言描寫才子佳人的哀情故事,常用鴛鴦蝴蝶來比喻這些才子佳人,故被稱為鴛鴦蝴蝶體。代表作家有徐枕亞、陳蝶仙、李定夷等。他們出版的刊物有《民權素》、《叢報》、《新報》、《禮拜六》、《世界》等,其中《禮拜六》刊載白話作品,影響最大,故鴛鴦蝴蝶派又有“禮拜六派”之稱。〔3〕綿連即連史紙,質堅色白,宜於印刷貴重書籍。錦帙,用錦綢裱製的精美的書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