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編委會薦語自林紓翻譯外國文學開始,已逾百年。其間,進入中文的外國文學作品蔚為大觀,已難以計數。無疑,就翻譯文學來說,中國讀者是幸運的。幾乎每一個受過教育的中國人,都受過外國文學的熏陶,其中的許多人走上了文學的道路。比如魯迅,比如巴金,比如沈從文。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對外國文學的譯介,無論從數量上還是深度上,都處於領先地位。但在浩如煙海的外國文學世界裡,也有許多優秀作家和他們的作品,在不經意之間被我們忽略了。這其中既有時代變遷的原因,也有評論家和讀者的趣味問題。有些作家在他們自己的時代大紅大紫,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湮沒無聞。比如賽珍珠。另外一些作家活著的時候並未受到讀者的青睞,但去世多年後則慢慢顯露出瑰寶般的價值,成為文學經典。比如卡夫卡。除此之外,中國圖書市場的巨大變遷,出版者和翻譯者選擇傾向的變化,譯介者的信息與知識不足,陰差陽錯的曆史契機等等,都會使大師之作與我們擦肩而過。當法國人編著的《理想藏書》1996年在中國出版時,很多資深外國文學讀者發現,排在德語文學前十本裡的作品,竟有一多半連聽都沒聽說過。即使在中國讀者表現最佳的英美文學裡,仍有不少作品被我們遺漏。因此,本書係旨在重新挖掘那些被中國忽略但在西方被公認為經典的作品。對於這些經典,我們的選擇標準如下:1.從來沒有在中國翻譯出版過的作家的作品;2.雖在中國有譯介,但並未受到重視的作家的作品;3.雖然在中國引起過關注,但由於近年來的商業化傾向而被出版界淡忘的作家的作品。以如此標準甄選納入本書係的作品,當不會愧對中國讀者。至於作品的經典性這裡就不做贅述。自然,經典作品也脫離不了它所處的時代背景,反映其時代的文化特征,其中難免有時代的局限性。但瑕不掩瑜,這些作品的文學價值和思想價值及其對一代代文人墨客的影響絲毫沒有減弱。鑒於此,我們相信這些優秀的文學作品能和中華文明交相輝映。叢書編委會2005年4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