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條腿的凳子最穩定(1 / 1)

宦官鬥外戚東漢中期以後,皇帝即位大多年齡幼小,從漢和帝開始一連八個小皇帝,即位的歲數最大的8歲,最小的才100多天。還有兩歲就駕崩的——就是漢殤帝,諡法裡短折不成曰殤,活了不到兩年,當然短折不成。這種皇權低幼現象形成了外戚和宦官輪流控製朝政的局麵,政治一片昏暗。宦官從明朝開始叫太監,刑餘之人,六根不全,看著正常人娶妻生子,本來就刻骨仇恨,心理陰暗之人一旦掌權,必然瘋狂報複社會。所以外戚、宦官是統治集團中最黑暗的兩股勢力。皇帝年幼時一般由太後主持朝政。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二十幾歲的小寡婦,頭發長見識短,處理朝政隻能靠父兄,小皇上自幼看姥爺舅舅的眼色做人,長大了之後自然不甘心,一門心思要乾掉姥爺舅舅。但滿朝文武都是姥爺舅舅提拔上來的,支使不動,就隻好靠身邊的宦官。因此形成這麼一個特點:皇帝年幼,外戚掌權。皇上長大後,靠宦官殺外戚,宦官掌權。沒幾年皇上嘎嘣兒了,小皇上一即位,又是外戚掌權,小皇上長大了,又是宦官掌權。如此循環反複。東漢後期,土地兼並嚴重。統治腐朽,皇帝大造宮殿,廣選美女,後宮花費每天要數百萬錢。漢靈帝的時候,公開賣官,公一千萬,卿五百萬。地方官是肥缺,定價高,州郡長官兩千萬,還可以分期付款。花這麼大價錢買官的人,一上任跟紅眼兒狼似的使勁往自己懷裡扒拉,得把本撈回來。老百姓落在這幫人手裡,如果不想吹燈拔蠟,就隻能跟他們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了。鼎足而三立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被迫鋌而走險,於是在公元184年爆發了黃巾起義。利用五鬥米道,一幫農民被這些神神鬼鬼的煽惑起來,勢不可當。這一幕在以後的中國曆史上反複上演,玩得最火的就屬清朝的所謂“天王”,小學沒畢業的洪秀全了。東漢朝廷費了老勁總算把黃巾起義給按下去了,可朝廷自己也一條腿進了棺材。東漢時的刺史成為州的最高長官,擁有一切大權,也就為分裂割據奠定了基礎。在平定黃巾的過程中,州郡的長官和地方的豪強,擴充武裝積聚力量,互相攻殺。今天張大帥打李大帥,明天李大帥打王大帥,殺來殺去,形成了袁紹、曹操等一些勢力強大的軍閥。公元200年,雙方在官渡決戰,隻擁有一州之地,但雄才大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打敗了占有四個州的窩囊廢袁紹,為統一北方打下了基礎。此後曹操陸續消滅了一些軍閥,基本上統一了北方,而後積極為統一全國作準備。官渡之戰中,劉備投奔荊州牧劉表,為謀求霸業,他邊組建軍隊,邊招攬人才。劉備曾三顧茅廬,從隆中請出了曆史上最厲害的農夫——諸葛亮。由此勢力迅速壯大,發展成為群雄角逐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東漢末年,孫權繼承父兄基業,以江東為根據地,竭力向長江以南擴展,占據今廣東、福建及湖南大部地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