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第十九世紀-1(1 / 1)

中國人史綱 柏楊 5409 字 2個月前

本世紀是西洋——包括歐洲和北美洲的黃金世紀。但在中國,卻是最羞辱的痛苦世紀,大黑暗日增沉重。歐洲人以及由歐洲分支過去的美洲人,在人類接力競賽的中途,由跑步而飛奔。人類曆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物和從來沒有過的思想,風起雲湧的出現,西洋文明開始形成一種巨流。歐美兩大洲進入一個嶄新的科學、群眾、追求人性尊嚴,以及瘋狂的向外擴張的轟轟烈烈的偉大時代,諸如:——發明火車鐵路、電燈、有線無線電報、電話、電車、電影、X光、留聲機、輪船、打字機。——發現石油。——開創郵局,開鑿蘇伊士運河。——軍中女護士製度確立,女職員被雇用,婦女權利逐漸提高。——工廠礦場林立,資本家興起,勞工問題日趨嚴重。國際勞工協會(第一國際),國際社會主義者勞動聯盟(第二國際),先後建立。——絕對專製政體,和無限權力的君主製度沒落,議會民主政府,迅速普遍興起。——各種前所未聞的思潮,如資本主義、國家主義、帝國主義、大國沙文主義、民族主義、軍國主義、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紛紛產生。——不斷發明和更新戰爭武器:如大炮、巨艦。中國一直到本世紀四十年代,對上述新生事物,還一無所知。大黑暗如故——政治思想如故、學術思想如故、社會結構如故、科學知識如故、科舉八股文如故、貧窮愚昧如故、貪汙腐敗如故、男人作揖叩首如故、女人纏小腳如故。一切如故,而且惡化。拒絕進步和改革的結果,使龐大的中國從光輝燦爛的頂峰,墮落為一名國際間的醜角,不斷戰敗,不斷割地賠款,但當權者冥頑不靈如故。五十年代時,出現一個大規模的武裝覺醒運動,建立太平天國。九十年代,又出現一個變法覺醒運動。但他們都被守舊的冥頑勢力擊敗。本世紀結束時,中國已麵臨被列強瓜分的命運,亡在旦夕。一官逼民反(下)上世紀(十八)的兩大民變,白蓮教的反抗曆時九年,到本世紀(十九)一八四四年;苗人的反抗曆時十二年,到本世紀(十九)一八○六年,先後被清政府的高壓手段敉平。兩大民變雖然失敗,但政治腐爛已深,貪汙和冤獄手段已成為官員們的正常發財途徑。清政府在艱苦的軍事鎮壓取得勝利後,鼓舞了控製局勢的信心,認為得到教訓的不是政府,而是人民,人民應該從血的教訓中了解叛變必死,謀反必亡,抗暴必被撲滅。所以清政府本身絲毫沒有改革,貪汙和冤獄反而更普遍和更深入,暴虐的方法也更殘忍。新的群眾反抗力量,遂在各地重新爆發。前半世紀五十年間幾件重要的民變,列如下表:我們選擇林清跟張格爾二人作代表,加以說明。林清是天理教的領袖之一,天理教就是白蓮教,當白蓮教被迫不能露麵時,林清就用天理教現身。這位冒險家有一個氣魄恢宏的驚人計劃,準備一舉攻陷皇宮,占領北京。另一位領袖李文成,則在河南滑縣發動群眾暴動,組成武裝部隊北伐呼應。這個計劃最大膽的一點是,它采取擒賊先擒王的手段,準備先活捉皇帝。一八一三年,林清率領群眾進攻皇宮,不幸失敗。李文成在暴動前夕被人檢舉,地方政府用酷刑把他的雙腿折斷。他的部下倉促起事,但因北京方麵失敗的緣故,最後也告失敗,滑縣城內二萬漢人居民,全數被清政府屠殺。張格爾是上世紀(十八)回部(新疆天山南路)大和卓木布那敦的孫兒。清政府官員的貪汙暴虐,在回部更甚,維吾爾人處境比內地的漢人更為絕望。他們大批向西逃亡,越過蔥領(帕米爾高原),投奔同種同教,而又使用同一言語的浩罕王國(烏孜彆克浩罕)。浩罕對他們的同胞所受的虐待,深為憤怒。事變的觸發人物是清政府派駐回部的行政長官(參讚大臣)斌靜,這位滿洲贓官把維吾爾人當作畜牲一樣看待,一八○二年,張格爾在浩罕王國軍事援助下,攻陷天山南路大多數城市,但他顯然缺少擔任這種偉大事業所必須具有的英雄才能,他還沒有把滿洲人的勢力完全驅逐出境,就急忙於專心從事內政的改革,而清政府始終掌握著塔克拉瑪乾沙漠之北最大的據點阿克蘇城。張格爾政權隻有八年壽命,八年後的一八二八年,清政府反攻,張格爾被他的部屬出賣,呈獻給清政府。當時皇帝旻寧(禺頁琰的兒子)教人把張格爾送到北京,他要親自詢問他叛變的原因。高級官員們———一群貪汙蠹蟲,立即想到上世紀(十八)(禺頁)琰親自審判王三槐,被三槐提出“官逼民反”的往事,恐怕張格爾也在皇帝麵前揭發他們種種的貪暴罪行,就用一種毒藥灌到張格爾口中,使他的咽喉腐爛,不能言語。當他裝在鐵籠之中,經過三千公裡的長途跋涉,被送到旻寧麵前時,口吐著白沫,痛苦萬分。旻寧問他的話,他無法作答。旻寧比他老爹還要低能,他根本無意、也無力弄清楚這場事變的真象,所以他並沒有把張格爾放出鐵籠,教他用筆寫出來,也沒有追究張格爾何以喑啞如此。張格爾跟王三槐一樣,受到磔刑。我們列表隻到四十年代為止,並不是以後再沒有民變,而是五十年代之後,民變更大更多,如太平天國、撚軍、回教徒、阿古柏汗國,比起林清、張格爾,要升高百倍,我們將逐項敘述。二中國與西洋的畸形關係在中國民變沸騰聲中,西洋(歐洲,以及後起之秀的美洲)各國悄悄的在這個大黑暗國家的門口出現,要求通商貿易。回顧雙方麵的關係是不愉快的。中國文明在大黑暗時代之前,遠超過西洋。十三世紀馬可波羅眼中,中國簡直遍地黃金。可是十四世紀明政府采取愚民政策,大黑暗時代開始,對所有的外來文化深閉固拒,中國遂跟西洋隔絕,遠落在西洋之後。歐洲在十五世紀發生劇烈變化,西班牙發現新大陸,葡萄牙發現繞道非洲好望角到達印度的航線。各國商人和基督教傳教士陸續向東方發展,葡萄牙商船隊於十六世紀一五一七年,抵達廣州。六十年後的一五八○年,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抵達澳門,並於一五八三年,進入較為接近腹地的肇慶(廣東肇慶)傳教。因為隔絕太久的緣故,中國人對外國,尤其是歐洲,可以說一無所知。當利瑪竇於十六世紀最後一年(一五九九)到達北京,求見當時斷頭政治皇帝朱詡鈞時,政府高級官員在記載典章製度的《會典》書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這個地方,就堅決否認世界上有意大利的存在,幸而《會典》上載有大西洋國,於是利瑪竇隻好承認他就是大西洋國的人民。葡萄牙商船隊在中國有很好的收獲,初次到廣州四十年後的十六世紀一五六三年,明政府把荒涼的小小澳門半島,劃給葡萄牙,作為西洋各國商人的居留地。但澳門太過於狹小了,顯然無法成為商業中心,他們要求進入南中國第一大港兼第一大都市廣州。清政府直到十七世紀收複台灣,不再受海上威脅之後,才於一六八五年,開放廣州作為商埠。葡萄牙、英國、法國、荷蘭、西班牙的商船隊和商人,洶湧而至。不過這時候的中國已非馬可波羅時代的中國,西洋也非馬可波羅時代的西洋,東方和西方互不相識,互不了解,各懷著跟對方相異的觀念和相異的價值標準。對於西洋的通商貿易,中國所表現的是一種憐恤的態度。中國始終是一個農業社會,一切自給自足,基本上不需要外國的產品。尤其是一些鄰國的文化程度相當落後,麵積又小人口又少,中國不僅是萬王之王的天朝上國,而且也是物產豐富的世界中心。所以中國沒有西洋那種因小國林立而產生的狹隘的國家觀念,更沒有西洋那種因同樣因素而產生的貿易觀念。隻有對藩屬國和進貢國,中國必須負起宗主國的責任,才準許他們前來中國貿易。如果他們對中國有重大的冒犯或拒絕中國的要求,好像不肯交出中國的逃犯之類,中國即停止貿易,作為一種懲罰,這懲罰通常都會使對方屈服。中國對西洋的白種人,有一種離奇的印象——猶如白種人對中國人有一種離奇的印象一樣。雖然中國人也曾有一小部分見過歐洲人,並跟他們打過交道做過生意,但這少數人並下能改變大多數人的意見,上自皇帝和統治階級士大夫,下到小巷子擺地攤的窮苦小民。他們都堅信西洋人是一個沒有文化的野蠻民族,鼻子特彆巨大,皮膚像死人一樣的蒼白,長著貓一樣奇怪顏色的眼睛,胡子跟眉毛都是紅色的,腳長有三十五厘米(一尺二寸),而且身上發出一種奇臭。這種長相已夠使中國人驚駭失措了,更可怕的事還有:英國王位竟可以由女兒繼承,女王逝世後,再由女王的子女繼承,這種改姓亂統的現象,使一向提倡忠於一姓,提倡宗法正統的儒家係統的知識分子,認為英國顯然是無父無君的蠻夷之邦。而法國國王長發披肩,常常烹食兒童,顯然是一個女扮男裝的活妖精。俄國女皇更糟,經常更換情夫,幾個月或一年,就把情夫砍頭,再換一個接替,也屬於人妖之類。根據這些認定,中國悲哀地發現,西洋人跟犬羊沒有分彆,具有犬羊特有的性格,不知道禮義廉恥仁義道德是何物。在上述認定的基礎上,中國人更進一步的認定西洋人既然有犬羊的本質,他們又以牛奶作飲料,證明他們非吃牛奶、酪漿就不能維持生命。牛奶、酪漿不容易消化,膠結在肚子裡,必須吃大黃和大量飲茶,才能使它化解。假如幾個月不吃的話,雙目就會失明,腸胃就會雍塞。所以西洋人宴客時,最貴重的食品,莫過於大黃,即令最貧苦的人家,也都在胸前掛一小口袋大黃,時常用舌頭去舐一舐,或用鼻子去嗅一嗅。而大黃和茶葉,隻有中國才出產,因之,野蠻的西洋人,必須依賴中國。中國隻要拒絕通商,那就是說:中國隻要拒絕賣給他們大黃茶葉,就能立即致那些西洋鬼子於死命。最初,西洋商人對東方龐然大物的中國,深懷敬畏,奉命唯謹,並不在乎做出低三下四喪失尊嚴的事。以跪拜禮來說,這個在以後不斷因它而鬨僵的最尊敬的禮節,西洋人開始時完全順從。一六三七年,英國貿易團代表約翰威特,到了當時還沒有辟為商埠的廣州,就用雙膝著地的跪拜禮,晉見中國官員。一六五五年,荷蘭使節戈義爾,晉見中國皇帝福臨,也行三跪九叩重禮。上世紀(十八)一七二七年,葡萄牙使節亞勒散,晉見中國皇帝胤礻真,同樣下跪。不僅如此,西洋人自己不爭氣,他們互相排擠,互相使用醜陋的手段,向中國官員打小報告,甚至誣陷傾害對方,目的隻在博取中國的歡心,以謀取多賺幾個錢。中國官員高高在上,當然也無法把他們瞧得起。廣州既辟為商埠,西洋商人獲準進入廣州,中國稱他們為“夷商”,對他們有很多限製,諸如:夷商必須住在他們自己的“商館”之內,不準跟中國人接觸,一切由中國商人組織的“洋行”(代理店)代理。夷商把貨物全部交給洋行,由洋行付給貨款。——這仍是古老的傳統製度;回溯十六世紀激起倭寇事件的“市舶司”,對“洋行”就可有一個概念。不過市舶司是政府經營,洋行是商人經營。上世紀(十八)一七五九年,中國清政府頒布了一項對西洋商人的管製條例,有下列重要規定:一夷商每年五月到十月,才可到廣州貿易,過期就要回國或回澳門。二夷商在貿易期間,必須住在商館之內,不準攜帶武器,不準雇用中國仆婦。三夷婦不準進廣州。四在貿易期間,夷商每月八日、十八日、二十八日,才可到公園遊玩。五夷商不準坐轎。六夷商不準直接晉見中國官員,有所請求時,應寫妥呈文請洋行代轉。七夷商不準到街上購買東西,不準探聽物價,不準買中國書籍。這個條例顯示出自十四世紀到本世紀(十九)約五百年之久,中國對西洋的畸形觀念,和商業上的畸形關係。三英國勢力的東進所謂畸形觀念和關係,這是二十世紀的觀點,在當時的中國,卻認為十分正常。西洋自上世紀(十八)發生工業革命,帝國主義條件成熟,通商貿易成為各國的主要生存條件。各國在中國的商業,英國迅速地超過葡萄牙而居第一位,所以對中國跟西洋各國間的畸形狀態,不能滿意。上世紀(十八)一七九三年,英國派遣馬甘尼率領一個六百餘人龐大的使節團,攜帶價值高達一萬三千英元(鎊)巨額的禮物,前來北京,希望跟中國達成下列協議,建立充份的外交關係:一英國派遣駐中國使節。二準許英國在舟山、天津貿易,並仿效澳門先例,在舟山附近,指定一個小島,居留商,人和存放貨物。三允許駐在澳門的英國商人,居住廣州。四請對英國商品在內河運送時,免稅或減稅。馬甘尼的使節團到達天津後,中國清政府的官員不分青紅皂白,就把一麵“英(口吉)(口利)貢使”的旗幟,插到他們的船隻上,宣稱馬甘尼前來朝賀皇帝弘曆的八十壽誕,其實弘曆的八十壽誕,於三年前(一七九○)已經過去了。英國的國力在上世紀(十八)已夠強大,所以英國人的膝蓋也就比從前尊貴。馬甘尼到北京後,拒絕雙膝跪地,認為如果跪地,就等於承認英國是中國的受保護國——藩屬。馬甘尼的堅決態度,對中國皇帝的傳統權威,是一種挑戰。不過弘曆的虛榮心不願這場晉見告吹,因為還沒有從萬裡外那麼遙控遠地方來過的貢使,所以特彆準許馬甘尼用覲見英王時一膝下跪的禮節。但對馬甘尼所提出的要求,卻全部拒絕。弘曆的目的隻在滿足自己的大頭症,不在為一個番邦解決問題。為此,他特地向英王頒發了兩件詔書,說明中國不能答應他的請求的理由。第一件詔書上說:告訴國王:你遠隔重洋,傾心中華文化,特派使節,恭恭敬敬,捧著表章,航海前來,叩祝我的萬壽。我披閱奏章,見你詞意懇切,足以證明你恭順的誠意,深為嘉許。你表奏上請求派你國一人居駐天朝,照管你國買賣一節,跟天朝的體製不合,絕對不可。西洋國家很多,非隻你一國,如果都請求派人留居北京,豈能一一準許。又豈能因你一國的請求,而破壞天朝製度。天朝托有四海,對奇珍異寶,並不重視,你此次進貢各物,念你誠心遠道呈獻,我已下令,命有關部門收納。其實天朝的恩德和武威,普及天下,萬國來朝,任何貴重的東西,應有儘有,這是你的使節親眼看見的,所以不需要你國貨物,特此詳細示知。第二件詔書上說:告訴國王:昨日你的使節,又以你國貿易之事,呈請大臣轉奏,無一不是要求變更以前所定的製度,不便批準。自來西洋各國,跟你國夷商,來天朝貿易,都住在澳門。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根本不需要跟外夷互通有無。隻因天朝所產茶葉、瓷器、絲巾,是西洋各國所沒有的必需品,所以特彆開恩憐恤,準你們在澳門開設洋行。而今你國使節在原規定之外,多作妄求,懇請在舟山、天津登岸貿易,此事不能允許。又懇請在舟山附近,指定一小島存貨,此事尤不可行。又請撥給廣州城附近一處地方,居住你國夷商,自應遵照往例,仍在澳門居住。又稱英吉利夷商要求免稅減稅,查夷商貿易,往來納稅,都有一定規章,自應遵照舊章辦理。至於你國所奉的天主教,天朝自開辟以來,聖帝明王,教化四方,中華與夷狄之間的分彆,甚為嚴格。你國使節之意,欲請放任炙人傳教,更絕對不可。我對進貢的外國,隻要它誠心向化,無不特彆體恤,表示懷柔。你國在遙遠的海外,誠心進貢。我所賞賜的優待,也倍於他國。現在再明白曉諭。你當上體我心,永遠遵奉。這兩件詔書所表示的中國的立場,並沒有誇大之處。像自稱為“天朝”,並不是中國自己捏造出來的光采,在本世紀(十九)之前,所有的藩屬國,如朝鮮、越南、暹羅,上自國王,下到農夫,他們對中國一向稱為天朝。朝鮮人越南人絕對不說:“你是中國人,我是朝鮮人越南人。”而隻說:“你是天朝人,我是朝鮮人越南人。”馬甘尼雖受到盛大的優待,卻毫無所獲。馬甘尼回國時,弘曆命他縱穿中國本土,從陸路南下,目的在使“英夷”震驚於中國的富庶和強大,以嚇阻他們的邪念。然而,那時大黑暗已經反撲,政治的腐敗已經使社會潰爛。馬甘尼是一個具有敏銳觀察力的外交家,他沒有被北京豪華的排場所迷惑,反而對他所接觸的事物,作出一一中肯的判斷。馬甘尼首先發現清政府的貪汙病菌,已深入肺腑,而貪汙和強大是不能並存的。弘曆批準使節團的招待費每天銀幣五千兩,這是一個駭人的巨款,但大多數被經手的官員克扣中飽。一位負責招待的趙大人告訴馬甘尼說,某一年廣州附近的縣份被大水淹沒,皇帝頒發銀幣五萬兩作為救濟金,但在北京就先被中央官員克扣三萬五千兩,隻剩下一萬五千兩發到廣州。發到廣州後,再被省級和縣級官員克扣,難民所得到的不過象征式的數目。其次,馬甘尼發現中國的科學極度落後,而科學落後和強大也是不能並存的。當趙大人吸煙時,馬甘尼從口袋中拿出火柴代為點燃,趙大人對這位夷人把火藏到身上而竟毫無傷害,大為驚訝,馬甘尼就送他一盒,以表示並非巫術。再其次,馬甘尼發現中國社會上普遍的貧窮和不安定——這跟弘曆希望他發現中國富庶的目的,恰恰相反,因為沿途他看見太多的乞丐和太多的破陋而荒蕪了的建築,以及大多數中國人所過的水準以下的生活。馬甘尼還發現中國的武裝部隊如同一群叫化子,不堪一擊。清政府沿途特地為使節團舉行了很多次示威性的檢閱,以向英夷展示武力,但馬甘尼看出那些可笑的寬衣大袖的國防軍,並沒有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使用的又都是西洋早已拋棄了的刀槍弓箭之類落伍的武器。最重要的是,馬曾尼發現清政府官員和中國知識分子的冥頑不靈。馬甘尼對中國社會上太多的盲人和四肢殘廢的人,非常同情,向清政府提議英國願派遣醫學人員前來中國。又提議在北京設立一個氫氣球,作為科學研究之用。官員們聽到這些提議,對英夷有這麼多奇才異人,大大地震驚稱奇,但在一陣震驚稱奇之後,就好像沒有這回事一樣,閉口不再談及。當馬甘尼厭倦了那些不夠水準的示威性檢閱,而要求同行的一位福大人檢閱一次使節團的儀仗隊以開開眼界時,福大人傲然回答說:“看也可,不看也可,這種火器操法,沒有什麼稀罕。”馬甘尼的結論是:“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負有關,它很想淩駕各國,但目光如豆,隻知道防止人民智力進步。”他預言韃靼王朝將繼續壓製人民,並將發生變亂。馬甘尼返國二十三年後,本世紀(十九)一八一六年,英國作第二次試探,派遣第二位使節亞墨爾斯出使中國。清政府仍把他當作貢使看待,船隻上懸掛“朝貢”旗幟如故。亞墨爾斯也拒絕下跪,經過無數次談判,最後還是同意跪一條腿。但是當皇帝禺頁琰坐在金鑾殿上召見他的時候。藩屬事務部長(理藩院尚書)和世泰,卻通知亞墨爾斯說,非雙膝下跪不可,亞墨爾斯就拒絕晉見。禺頁琰又召見副使,副使也不肯雙膝下跪,和世泰隻好報告禺頁琰說,他們都病了。在中國曆史上,這還是第一次發生的奇事,禺頁琰覺得他大大的沒有光采,下令把使節連同他們“進貢”的禮物,一並驅逐。亞墨爾斯被趕走,使英國了解,靠談判的方法無法改變中國加到英國商人身上的不平等的待遇,必須使用談判以外的方法。馬甘尼對清政府的印象,在以後的日子裡,遂成為英國對中國外交政策的主要參考資料。於是,二十四年後的一八四○年,爆發鴉片戰爭。四鴉片戰爭鴉片,是一種供吸食用的麻醉性毒品。八世紀時,鴉片便經阿拉伯人之手,輸入中國,一直作為藥物使用。大概到了十六世紀,聰明的人才發現它可以被燒成煙霧吞到肚子裡,明政府斷頭政治皇帝朱詡鈞,據說就是著名的吸毒犯之一。當時葡萄牙是最大的販毒國。十七世紀末,英國征服印度後,把鴉片專賣權授給治理印度的東印度公司,遂大量向中國傾銷。根據統計,每年增加的數字,十分驚人,我們用下表列出:當時的鴉片價格,每公斤約值白銀五兩,所以進入本世紀(十九)三十年代,每年僅鴉片一項,即流出國境白銀一千萬兩左右。這是一種殘酷的貿易,把毒藥賣給愚昧無知的中國人,使他們中毒,再把他們榨窮。如果放任它發展下去,必然產生兩種後果,一是中國財富罄儘,社會崩潰,一千多萬平方公裡龐大國土上,一片荒蕪。一是中國人體格敗壞,一個個骨瘦如柴,種族滅絕。有頭腦的中國人警覺到這兩種後果的嚴重,謀求解救。一八三八年,皇帝旻寧命各大臣提出意見,大多數都主張禁絕,而尤以湖廣(湖南省·湖北省)總督林則徐態度最為激烈。他在奏章上說:“如果再漠視這種貿易,則數十年後,中國再沒有可以抵抗敵人的士兵,也再沒有維持軍隊的糧餉。”旻寧采納了大多數人的意見,任命林則徐當欽差大臣——皇帝代表,前往廣州查禁。三十年代最後一年(一八三九),林則徐到達廣州,他是一個勇於負責的人,但當時大黑暗反撲後的時代背景,不允許他有豐富的國際知識,他跟其他官員一樣,習慣於使用強硬手段。他到廣州八天後的三月十八日,就下令禁絕鴉片,命外國商人把現存的鴉片,於三天內全部交出,還要具結保證:“以後永不夾帶鴉片,如果違犯被查出時,甘願船隻立即沒收,人員就地處決。”第二天,即三月十九日,外國商人所住的商館即被包圍,中國仆婦跟附近居民,也都撤退。其他國家都願作此承諾。英國商務監督查理義律也願具結保證以後英國商船絕不夾帶鴉片,但遇到有違犯這項禁令時,他要求兩點:一是,沒收鴉片,必須付給補償。二是,對於違法人員,不能就地處決,必須經過公開的審判,才可以定罪。林則徐不理會查理義律的要求,宣稱如果不交出鴉片,便斷絕商館的飲食供應。查理義律被包圍到第十天,不得不屈服,交出全部鴉片一百四十萬公斤,但仍拒絕具結,遂跟全體英國商人撤出廣州,退到澳門。就在這時候,想不到節外生枝的發生了林維喜命案。英國水手在九龍醉酒後行凶,把村民林維喜毆死。中國認為“殺人償命”是天經地義的事,要求引渡凶手。查理義律認為凶手當時自己不能控製自己,如果交給中國,一定斬首,所以他自己就當了法官,罰凶手二十英元(鎊),判有期徒刑六個月。這表示在查理義律眼中,英國的人命貴不可言,中國的人命隻值二十英元。林則徐再下令把所有英國人逐出澳門,查理義律跟英國商人隻好擠到一艘英國商船上,在南中國海拋錨,等候英國政府的訓令。很顯然的,這事情並沒有結束,但在中國官場上的鋸箭杆觀念看來,英國商人既被逐走,眼前再沒有他們的影子,事情當然已經結束。於是,林則徐興高采烈地向皇帝旻寧報告說,英夷已被趕走,鴉片已被禁絕。旻寧見了林則徐的報告,高興地跳起來,認為這是進一步給驕傲不馴的英國人一個更重懲罰的時候了,於是,他下令永遠斷絕英國的通商貿易。在英國方麵,最初的反應是溫和的,他們不肯因中國禁絕鴉片的緣故發動戰爭,因為中國人如果到英國販賣鴉片的話,準會被處死刑。英國外交部通知查理義律說:“女王陛下的政府,不能支持不道德的商人。”拒絕下令軍艦進入珠江,命查理義律用和平手段解決爭端。這份訓令使查理義律陷入進退失據的窘境。可是,當英國政府得悉曼寧下令永遠禁止通商之後,維多利亞女王以下,包括國會的反對黨都十分激動。通商貿易是英國帝國主義賴以生存的命脈,不能忍受破壞,他們遂決定使用武力打開中國市場的大門,大黑暗時代的中國,顯然不是這英倫三島的對手。這一場戰爭,事實上是貿易戰爭,不是為鴉片而戰,而是為貿易而戰。但它卻是由鴉片引起的,所以稱它是鴉片戰爭。一八四○年,英國遠征艦隊抵達澳門,共擁有軍艦十六艘,戰鬥部隊四千人,查理義律以全權大使身份,決定直接跟中國清王朝的中央政府交涉。他隻留下少數軍隊封鎖廣州,自己率領大部分艦隻北上,在中途攻陷舟山群島上的定海縣(浙江舟山),建立補給站,然後直抵天津的外港大沽。旻寧這時候才大吃一驚,命直隸(河北省)總督倚善趕到天津談判。英國來勢凶猛,本來要展示它的炮火威力的,但駐紮在舟山群島的英軍得上了傳染病,已有很多人死亡,查理義律急於結束在北方的停留,於是他接受琦善所提的條件:一、清政府承諾處罰辦事不公平的林則徐。二、清政府承諾再派大員到廣州,聽取英國商人的冤情。當查理義律和英國艦隊撤退後,曼寧對傳善竟以三寸不爛之舌,說退英夷,認為是天下奇才。於是把林則徐撤職,發配到邊遠的伊犁(新疆伊寧)充軍,任命傳善當欽差大臣兼兩廣總督,負責跟英國談判。琦善事實上是一個飯桶,他於當年(一八四○)十一月到廣州。查理義律向他提出的不是什麼英國商人的冤情,而是最後通牒,除了要求立即恢複自由貿易外,還要求割讓香港(廣東新安縣南部小島)作為貿易根據地。琦善既不敢答應,又不敢報告旻寧,唯有乞靈於中國“官場”上的傳統手段,推拖敷衍,盼望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查理義律了解這種手段,他知道縱令談判一百年,也不能解決問題。明年(一八四一)一月,英軍發動攻擊,占領虎門、穿鼻兩個要塞,琦善束手無策,隻好在英國所提的文件上簽字,這就是《穿鼻條約》:一割讓香港給英國,但稅收仍歸中國。二補償沒收英國商人的鴉片價款銀幣六百萬兩。三承認中英兩國的地位平等。旻寧接到報告後,大為震怒,下令逮捕琦善,任命滿族另一位貴族奕山當總司令(靖逆將軍);湖南兵團司令官(湖南提督)楊芳當副總司令,率領他的精銳部隊一萬人,增援廣州。查理義律聽到琦善撤職的消息,知道事情發生變化,就命英軍發動攻擊,再度占領虎門、穿鼻兩個要塞,軍艦直抵廣州城下,開炮轟城。奕山比琦善更糟,嚇得渾身發抖,不知道如何是好,完全依靠楊芳。楊芳是內戰時攻打白蓮教和回教變民的名將,對內很有辦法,對外便醜態畢露了。他發現英國艦隊在艦身動蕩之中發炮,仍能準確的擊中目標,認為那顯然是一種妖術。在民間故事裡,汙穢的東西可以使妖術失靈,於是他就在廣州大肆騷擾,收集了大量的豬血羊血,以及糞便等物,羅列城頭。可是英國艦隊的妖術如故,炮彈的巨響終於使這一對總司令副總司令心膽俱裂,他們狼狽逃出廣州,乞求英軍不要進城,他們願立即付出白銀六百萬兩巨款,作為酬報。查理義律表示接受,他所以接受,並不是為了這六百萬兩,而是在等候英國政府對《穿鼻條約》的訓令。英軍不進入廣州,使奕山認為事情已告結束,連《穿鼻條約》也不了了之。他向旻寧報告說:“英夷大將軍前來廣州上訴苦情,當商人把積欠他們的貨款六百萬兩付清後,即行退走。為了憐憫人民的困難,已暫時允許英夷繼續通商。”這也是“官場”的技巧之一,“瞞上不瞞下”,旻寧也再一次認為一切事情都已過去。英國政府對《穿鼻條約》拒絕批準——其實中國當時已經廢除,英國縱使批準也必須使用武力才能教中國履行。英國認為香港稅收仍歸中國,不能叫做割讓,賠款隻有六百萬兩,數目太少。於是把查理義律免職,另派樸鼎查爵士接替他的職務。樸鼎查的態度更為強硬,他到任後就率領軍艦十四艘,陸軍二千五百人,從澳門北上。首先攻陷福建廈門,接著北上浙江省,攻陷定海(浙江舟山),在鎮海(浙江寧波東北)登陸,又攻陷寧波(浙江寧波)。曾經宣稱要抽英夷的筋做馬鞭的華東戰區總司令(欽差大臣兼兩江總督)裕謙,於全軍覆沒後自殺。旻寧又驚又氣,任命宰相奕經出任東南戰區總司令(統籌東南沿海防務·揚威將軍),剿滅英夷。次年(一八四二)春,奕經率二萬人精銳的大兵團,反攻寧波,被一千餘人的英軍擊潰,奕經僅逃出性命。英艦進攻乍浦(浙江平湖乍浦港),清政府最自豪的滿洲兵團,看見那些夷人的軍艦像山一樣逼麵而來,上麵噴著妖怪一樣的滾滾濃煙,天空一片漆黑,不覺的魂飛天外,竟然一哄而散。英軍不久即攻陷上海,逆長江而上,再攻陷鎮江(江蘇鎮江),切斷江南運糧到北京的運河,然後再駛到江寧(江蘇南京),在江心停泊。樸鼎查提出最後通牒說,如果中國不接受英國所提出的條件,就開炮轟城。清政府的將領對於一向瞧不起的英夷,現在已聞風喪膽,文職官員更驚慌失措,隻求早日了結這樁公案。皇帝旻寧除了在奏章上批一些大言不慚的話,以顯示他的愚昧無知外,最後隻好派大臣耆英當全權代表,在江寧(江蘇南京)城上豎起白旗,接受英國的條件,簽訂《南京條約》。——英國以二千五百人,進入麵積比它本土大五十倍,擁有四億人口的龐大帝國,竟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直到下世紀(二十)中日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曆時一百年之久,中國就是打的這種每戰必敗的仗。大黑暗使中國軍隊腐爛,武器窳敗,士氣消沉,用任何方法都無法振作,因為這不單是軍隊問題,軍隊不能孤立於政治之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