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阿哥的豪言壯語傳到皇帝耳中, 聽的皇帝止不住冷笑,“顧太監你看,朕說什麼來著, 那小子就是一刻都不知道消停。”

梁九功不敢說話,低著頭假裝自己是透明人。

顧問行沏好茶端過去,“七阿哥還小,皇上也聽著了,阿哥爺說的是等他長大了再出去, 還早著呢,不著急。”

“朕看他著急的很。”康熙接過茶杯一飲而儘, “梁九功,叫曹子清進來, 朕要親自聽聽江南有什麼好的。”

梁九功聽到吩咐立刻出去,顧問行無奈的搖搖頭, 皇帝任性起來他也沒辦法。

康熙挽起袖子, 批了一下午奏折需要歇歇,站起來在禦案前走來走去, “一會兒去西域, 一會兒去江南,還想著要出海,朕還沒去過那麼多地方, 他倒好, 一點也不管朕在宮裡有多辛苦,隻想他自己。”

顧問行:???

顧問行:……

康熙不管旁邊人聽了什麼反應,自顧自的念叨,“朕今年已經去了蒙古草原,不能再去江南, 現在的江南不安穩,朕要過去還得再等幾年,至少等那些前朝移民消停下來才行。”

蒙古那邊比江南安穩的多,畢竟他們家老祖宗是從關外一路打過來的,愛新覺羅和博爾濟吉特幾代聯姻,蒙古草原對他們來說比中原都安全。

但是江南不一樣,那是開國時候留下的隱患,一日不解決他們就一日不能安心。

反清複明勢力集中在南方,北方一帶有京營八旗還有各地的八旗軍駐防,反清複明的勢力輕易不敢動彈,這些年過去,那些勢力要麼被鏟除,要麼轉移到了南方。

前兩年耿精忠造反,那家夥私底下攛掇京城和山東河南一帶的白蓮教作亂,朝廷借此機會把幾省的白蓮教打的元氣大傷,但是教派這種東西沒有辦法斬草除根,稍有不慎就又會死灰複燃。

不過死灰複燃也是將來的事情了,這次朝廷挖的深,又有他們家隆禧差點丟了性命換來的白蓮教內部賬本,沒個十年八年那些家夥成不了氣候。

民間的教派打著反清複明的旗號作亂,打著反清複明旗號作亂的不隻有那些教派,中原各省暫時穩定了,江南那邊依舊不能掉以輕心。

蘇杭一帶不像雲南、廣州、福建那樣有藩王坐鎮,那兒是天底下最富庶的地方,國庫裡大部分的稅款都是那邊繳納的。

那邊不隻有錢,讀書人也很厲害,每次科舉考試,江南籍貫的士人的成績都比北方士人的成績好。

正是因為如此,那邊也是反清情緒最嚴重的地方。

白蓮教、八卦教之類的教派反清複明是為了斂財,江南的讀書人不一樣,他們反清複明是為了所謂的“正統”。

他們認為天下是漢人的天下,就算不是老朱家做龍椅,也不能是關外的異族。

這年頭的讀書人手無縛雞之力,但是不代表他們好打敗,文人的硬骨頭非常難啃,他們覺得他們挺直脊梁仰無愧天地俯無愧祖先,朝廷卻煩透了他們的做派。

可是煩歸煩,偏偏還不能拿他們怎麼樣。

不少前朝遺民在改朝換代後都選擇避世不出,普通人避世就避世吧,反正也沒啥用,朝廷多一個百姓不多少一個百姓不少,愛咋咋。

那些名士大儒避世不一樣,他們避世會形成潮流,引得當地許多讀書人都跟著避世不出。

雖說這是個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招式,但是不得不說,朝廷沒辦法對他們置之不理。

一個讀書人、一個鎮子的讀書人、乃至一座縣城、一個府的讀書人,放到整個天下來看其實都算不得多。

朝廷舉辦科舉考試,能考上的名額就那麼多,經常有地方一個縣城都出不了一個進士,所以幾個人的拒不合作對朝廷來說影響不大。

他們不來參加考試是他們的損失,是他們子孫後代的損失,不參加考試就當不了官,當不了官就隻能一輩子地裡刨食。

但是吧,他們不來是他們的事情,損失也是他們的損失,朝廷得把歡迎人才的態度放出來,不然他們的損失就變成朝廷的損失了。

事情就是這麼煩人,可治國就是這樣,就算再看不順眼,也得捏著鼻子認了。

現在藩王那邊的問題解決的七七八八了,南邊的遺民也不像之前那樣動不動就找事,不過現在往南邊跑還是太冒險,還是再等幾年比較好。

那些世家大族在南方盤踞多年,隻能徐徐圖之。

順治年間江南拒絕給朝廷納稅,他們家汗阿瑪過世的時候,那些人又趁著國喪鬨事,可惜他們鬨事的時間選的不對,順治皇帝想著滿漢和平相處,處處提攜漢人重用漢人,滿洲勳貴對漢人可是恨的牙癢癢。

康熙初年,正趕上鼇拜等人輔政,他們趁這個時候鬨事,最後當然沒什麼好下場。

彆說鼇拜當時是剛剛翻身執掌大權,就隻拿滿洲勳貴和漢臣之間的衝突來說,那些鬨事的漢人就不會有什麼好下場。最後哭廟案死了近千人,最後稅還是收上來了。

江南的世家大族有問題,江南的官場也有問題。

世家大族裹挾民意像朝廷施壓,官員曲解朝廷的詔書層層相護,他們入關時的場麵又不好看,那邊的百姓怎麼可能對朝廷有好印象。

難辦,實在難辦。

南方的不穩定因素太多,他們家汗阿瑪在位時就沒少頭疼,他們要坐穩江山不能隻靠打,還要收服那些固執的前朝遺民。

就算那些經曆過前朝統治的遺民依舊不肯出山,也不能讓他們把那種思想傳給後輩。

老朱家當皇帝當的天怒人怨,也就仗著他們是漢人,那些讀書人就尊他們是正統。

他們滿人朝廷能推行漢化,一樣尊孔崇儒,一樣施行仁政,漢族的讀書人一樣能和以前一樣科舉做官,他們還能吸取前朝的教訓少走點彎路,至於一條黑路走到死嗎?

康熙曾經試圖去理解那些頑固不化的前朝遺民,但是處在他這個位子注定不能理解那些人為什麼死也不肯出山,所以他也不去糾結了,現在那些住在深山老林的愛怎麼樣怎麼樣,能把小一輩的年輕人拉攏過來就行。

南邊藩王的威脅已經解決的大差不差,喀爾喀三部也能穩定一段時間,他現在能騰出手來處理江南的事情,不怕和他們耗時間。

他想好了,今年有秋闈考試,正好在秋闈之外另加一個“博學鴻儒科”,那些年紀大的前朝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