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密的“利益共同體”理論(1 / 1)

大敗局Ⅰ 吳曉波 1524 字 12天前

在這裡我們必須專門來研討一下三株與政府的關係。這是一個非常微妙的話題,在體製轉型期的中國,一家企業如果沒有與政府部門取得並保持一種協調性的關係,那將是非常難壯大的。反之,如果過於親密,也可能發生一些意料之外的災難。在處理政府與企業的關係上,三株有一套秘不示人的理論。這一理論在當年的三株公司內部被列入“絕密”級。從三株創業那日起,三株在公共關係的處理上就從不吝嗇。為了擴大三株的影響麵,結交天下名流,三株經常召開各種主題和規格的專題研討會,聘請政府、傳媒的主要官員出任三株的顧問等等,在短短一兩年時間內便編織了一張十分龐大的關係網絡。很顯然,三株的最初動機是單純的,由於國內消費市場,特彆是保健品市場的競爭十分慘烈,三株通過這張關係網自然可以為自己避開不少的陷阱和障礙。在嘗到了甜頭之後,三株突然發現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資源。於是,從1995年下半年開始,在三株的一些內部文本中便出現了很多與此相關的言論。吳思偉在1995年6月的三株地區經理擴大會議上便談到:“……我們對下半年的第二項重點工作現在做一個部署。要求各指揮部,在所有的省與衛生廳、工商行政管理局、醫藥管理局建立經濟共同體關係。時間定在7月30日以前。怎麼建設,各有千秋,情況不同。但原則上講,大家先去接觸,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提出……對競爭激烈的地區一定要設立信息科,有專門的組織機構,配備兩名專職乾部,從事這方麵的專職工作。”(摘自《三株實業》第18期,三株集團1995年6月地區經理擴大會議專刊)7月,吳思偉在沈陽公司再次對他的“利益共同體”理論進行了闡述。他說:“中國的民營經濟從晚清直到民國就是一個官商結合的經濟,現在正開始著第二次官商結合,公私合營也合進去了,民國是官商結合,到現在又出現了官商合營的問題。現在的情況是政府的職能部門在改革,要求它作為一個經濟實體,有自己的利益,即便沒有這個,它也需要有自己的福利等方麵的要求,所以現在是官商結合的又一個年代。企業要想蓬勃地發展,必須與官方結合起來,政府在合法的前提下傾注全力給你支持,它給你支持還是漠視不管,對企業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他還具體地談到了如何組成利益共同體的方法:“……跟他們搞合作搞聯營,藥政部門每個月都要搞宣傳,你宣傳我出經費,跟你一起協辦,有各種各樣的形式。與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每年廣告法的宣傳我都出錢,由他們去操作,勞務費等都打進去……我們協助你進行廣告法的宣傳,怎麼花都是你的事,而費用我們全包了。必須建立與這些部門單位間的良好關係,然後再建立個人間的良好關係,這些工作做不好,不要想做任何事情。”(摘自《三株實業》第19期,1995年7月25日)與吳思偉相似,吳炳新在一篇由他署名的《三株營銷新思路》一文中,明確提出了一個“讓基層衛生局做我們的代理商”的工作目標。他寫道:“最近,我們接待了××衛生局局長的來訪。他提出要做我們××地區的代理商。衛生局找上門來跟我們合作,這是我們巴不得的,我們認為可能他是有代表性的,將這一經驗在全國推廣,就使我們打開了另一條銷售渠道。“現在的基層政府機關、醫藥部門都很困難,都想著搞點額外收入增加機關的費用開支來源,跟我們合作,將使他們有一筆可觀的收入。按常規來說××衛生局的做法是有代表性的。“衛生局既管醫院,又管醫藥商店,連醫藥批發公司都歸它管,那麼由它往下推,一切都合法化了,經營渠道一下就打開了,這是件好事。“按照這個思路,各個公司在向周邊進軍的同時,都要注意衛生局這裡,爭取他們的合作。就要他們發財嘛。我們就給它出廠價,讓他們往外批發,我們再派上一個人給他們進行指導,給他們印上報紙,告訴他們怎樣進行宣傳,這樣來看,我們在開拓周邊市場方麵,很可能走出一條捷徑。我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思路。”在可以收集到的三株公司內部文件中,我們不時可以讀到這樣的文字:“北京剛結束的全國衛生廳局長會議通過了整頓醫藥市場的決定,小聰聰母液已被查封,這對我們是一個警告。因此,總部要求加強社會環境建設,搞衛生廳、藥政處、衛生局、藥政科是近期工作重點。想儘一切辦法,運用巧妙的形式,去與他們搞關係,共建、合作、宣傳藥政法10周年等等……此項工作是重點之重點!!”(1995年5月26日,三株營銷企劃中心發給各地區總經理、各直屬公司總經理、各子公司經理的傳真件)“讓衛生局牽頭進醫院,一方麵共同的經濟利益把我們雙方綁在一起,這樣外部環境問題可徹底解決,另一方麵震懾了其他經銷商。鑒於此,7月份我們公司決定開展‘紅十字’行動,通過各種相關部門、衛生局、工商行政管理局下屬的實體,大規模向醫院進軍。”(三株某分公司發表在1995年6月27日《三株實業》第17期上的經驗介紹,文末有吳炳新的批示:同意試行)這些言論和觀念以內部文件的方式在三株中高層管理人員中灌輸、傳播,自然便生發出一些具有“三株特征”的公關行動。比如,三株的不少分公司在一些地方的人民檢察院設立了“明察秋毫基金”,在公安局設立了“保一方平安基金”,在一些縣市設立了“見義勇為基金會”。三株口服液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席卷全國,並如此輕易地開展各種引人注目的大型活動,不可否認,吳氏父子所謂的“利益共同體”理論及實踐在其中起到了相當關鍵的作用。除了與政府部門建立這種不無曖昧、隱晦的公共關係之外,三株在對競爭對手的態度上則是十分堅決和無情。1995年8月,三株公司專門發出了一個編號為第25號的關於《三株公司信息工作規範》的文件,文件要求:根據信息,進行係統分析,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出對策(例如,對其違法廣告進行舉報,對其義診活動進行破壞等)。特殊使命:1. 與各地區經理緊密配合,通過我們的公共關係,通過種種手段拉攏、瓦解競爭對手的公共關係,使其為我們服務。2. 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在對手的內部建立“線人”。(1) 對競爭對手內部人員進行耐心細致的調查,尋找合適人員,通過直接、間接方式,聯絡感情、施以恩惠、建立長期關係,為我們提供對手的內部信息。(2) 針對部分競爭對手有關招聘啟事,派人應聘或通過他人介紹進入對手內部任職,建立我們自己的情報員。從這些充滿敵意和戰鬥氣息的文件,我們可以窺見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保健品市場競爭之慘烈和戲劇化。或許,在這樣的競爭氛圍中,三株並不是唯一在進行這些操作的企業,它肯定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隻是從這樣的一個側麵,我們對“三株神話”會有一個更為人文及社會化的考察。所以,我們說,研究一家中國企業的興衰,往往應當多考慮非經濟的要素。很難說這些企業是被誰擊敗的,關鍵在於,企業與整個社會及市場均處在一種不規範的動蕩的大氣候中。恩格斯說過,“原始積累的每個毛孔都充滿了血腥”。在某種意義上,企業在初創期為了攫取超額利潤和加速原始積累的速度,都或多或少地會采取一些非正當乃至不可告人的戰術。然而,在企業躍上平台,步上穩定發展之後,企業家則應迅速修正,以更為透明化、規範化的方式來從事企業的經營活動。一個與此相關的話題是,中國的民營企業家似乎有“道德分裂”的病症,他們往往是舊體製的衝決者,他們對社會的進步、民族的複興有著一份十分純樸的信念和責任感。可是,在具體的經營活動中,他們則又往往是經濟秩序的破壞者,是一個完全忘卻了哪怕是最起碼的品格道德的功利主義者。這樣的分裂,最終損害了作為一個階層存在的社會認同。三株集團在其晚期稍稍出現市場危機後,便爆發了大規模的人員逃亡,由此可見,有相當多的三株員工對這家公司缺乏由衷的文化認同和道德歸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