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第一,盲目追求發展速度。巨人集團的產值目標可謂大矣:1995年10億元,1996年50億元,1997年100億元。然而目標越大風險越大,如果不經過科學的分析論證,沒有必要的組織保證,必然損失慘重。第二,盲目追求多元化經營。巨人集團涉足了電腦業、房地產業、保健品業等,行業跨度太大,新進入的領域並非優勢所在,卻急於鋪攤子,有限的資金被牢牢套死,巨人大廈導致的財務危機幾乎拖垮了整個公司。巨人的主業——電腦業的技術創新一度停滯,卻把精力和資金大量投入到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缺乏科學的市場調查,好大喜功,沒有形成成熟的多元化管理的能力。第三,“巨人”的決策機製難以適應企業的發展。巨人集團也設立董事會,但那是空的。我個人的股份占90%以上,具體數字自己也說不清,財務部門也算不清。其他幾位老總都沒有股份。因此在決策時,他們很少堅持自己的意見。由於他們沒有股份,也無法乾預我的決策。總裁辦公會議可以影響我的決策,但拍板的事基本上都由我來定。現在回想起來,製約我決策的機製是不存在的。這種高度集中的決策機製,在創業初期充分體現了決策的高效率,但當企業規模越來越大、個人的綜合素質還不全麵時,缺乏一種集體決策的機製,特彆是乾預一個人的錯誤決策乏力,那麼企業的運行就相當危險了。第四,沒有把主業的技術創新放在重要位置。從1989年的M-6401桌麵排版印刷係統、1990年的M-6402文字處理軟件係統,到1993年的巨人中文手寫電腦、巨人軟件等,這些都是當初巨人成就輝煌的關鍵。電腦業走入低穀以後,我忽視了技術創新這一“巨人”電腦的生命線,連續兩年在業界反應平平,到1996年,“巨人”才推出了M-6407桌麵排版係統。“巨人”二次創業的失利與此有很大關係。